印光大師:若知因果報應,有誰不欲趨吉而避兇,免禍而獲福呢?

2020-12-14 耀如樂園

印光大師:若知因果報應,則善惡禍福,明若觀火。其誰不欲趨吉而避兇,免禍而獲福乎?

【印光大師開示】

提倡因果報應,乃仰承天地聖人之心,以成全世人道德仁義之性德也。若以因果報應為渺茫無稽,不但違背天地聖人之心,自己神識,永墮惡趣。且使上智者不能奮志時敏,聿修厥德。下愚者無所忌憚,敢於作惡。以致天地聖人化育之權,抑而不彰。吾人即心本具之理,隱而弗現。其為禍也,可勝言哉?但以世間聖人,語言簡略。又且只說現生,及與子孫。至於生之以前,死之以後,與從無始以來,隨罪福因緣,輪迴六道,皆未發明。以故識見淺者,雖日讀聖人因果報應之言,猶然不信因果報應。如來大教,顯示吾人心性之妙,與夫三世因果之微。舉凡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道,與夫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之法,無不備具。是故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倡婦隨,主仁僕忠,各盡己分。則與世間聖人所說,了無有異。而復一一各示前因後果,則非世間聖人所能及。盡義盡分之語,只能教於上智,不能制其下愚。若知因果報應,則善惡禍福,明若觀火。其誰不欲趨吉而避兇,免禍而獲福乎?

(摘自《印光大師全集》)

【耀如樂園略解】

提倡因果報應這個客觀規律,乃是仰承天地聖人之心,以成全世人道德仁義之性德。如果以因果報應為渺茫無稽,不但違背天地聖人之心,而且自己的神識永墮惡道,還會使上智者不能奮發努力,下愚者無所忌憚敢於作惡。反之,若是人人都知道有因果報應,還有誰敢輕易做惡呢?

以口惡為例,如果人們很清楚行口惡業會墮入三惡道,誰還敢輕易妄語、惡口、兩舌及綺語呢?言論自由的權力給了我們,也讓我們增加了輕易做口惡業的罪惡,可謂得不償失。如同西方發起的婦女解放運動,婦女爭取到了婚姻自由的權力,還爭取到了性解放的權力,結果是離婚率高了,未婚先孕多了,婦女受到的傷害更大了。

如來大教,顯示了我們的心性之妙,顯示了三世因果之微。無論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還是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之法,無不備具。是故佛教讓我們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倡婦隨,主仁僕忠,各盡己分。這與世間聖人所說是相同的,但是一一各示前因後果,則非世間聖人所能及。盡義盡分之語,只能教導那些上智之人,不能制服下愚之人。若知道因果報應,則善惡禍福,明若觀火,有誰不希望趨吉而避兇,免禍而獲福乎?

【每日寄語】

有德之人德是親,有過之人過是冤,  

賤使之人賤是苦,知足之人足是樂。

(摘自《勝軍化世百喻伽他經》

相關焦點

  • 印光大師:因果通三世,現報、生報、後報,凡所作業,決無不報者
    印光大師:因果通三世,現世報、來生報、後世報,凡所作善惡業,決無不報者【印光大師開示】報通三世者,現生作善作惡,現生獲福獲殃,謂之現報。今生作善作惡,來生獲福獲殃,謂之生報。今生作善作惡,第三生,或第四生,或十百千萬生,或至無量無邊劫後,方受福受殃者,謂之後報。
  • 印光大師:天下有一多半人都冤枉死於色慾!
    由此可知,天下有一多半人都冤枉死於色慾。此禍之烈,世無有二,可不哀哉!?可不畏哉!?(現代人只看到地震,海嘯等天災人禍的慘烈,不知道「色淫」所帶來的災難比地震海嘯等所帶來的災難更慘烈!沒有把欲色所造成的災禍納入自己的視線,甚至對 此一無所知,豈不可憐?如果沒有聖賢人的指點,我們怎麼能知道這樁事情?
  • 佛教:為什麼那麼多佛弟子讚嘆印光大師?他有多偉大呢?
    本月主學的書籍是《靈巖遺旨》,我演講的主題是《 「不尋常的人」走不尋常的路 》。我們經常會從師父的講法中,聽到師父對印光大師的讚嘆。而且師父每次一講到印光大師,眼神裡都是滿滿的崇拜,透著一種敬仰的光芒,特別精神,臉上也非常喜悅。就像《大經》中形容佛「諸根悅豫,影暢表裡」。本人之前對印光大師不了解。
  • 印光大師:《準提咒》和《大悲咒》哪個更靈?心若致誠法法皆靈!
    印光大師:《準提咒》和《大悲咒》哪個更靈?心若致誠,法法皆靈!【印光大師開示】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若泛泛然無所分別,一目視之,則主亦非主矣。《準提》、《大悲》,豈有優劣?心若至誠,法法皆靈。心不至誠,法法不靈。(摘自《印光大師全集》)【耀如樂園略解】學佛之人一定要生死心切,學佛並且按照佛說的去做一定會有福報,但這不是最終目標,最終目標是了生脫死,是從無始無終的輪迴中解脫出來,是成佛。
  • 印光大師:富貴與貧窮皆在自己之存心修德、隨時善教而已
    印光大師:富貴與貧窮皆在自己之存心修德、隨時善教而已【印光大師開示】古今人,不知隨心造業、隨心轉業之義,多少大聰明大學問人,弄得前功盡棄,尚且遺害累劫。若不修德,即親身做到富有天下、貴為天子,與夫位極人臣、聲勢赫奕之宰輔地位,有不即世而身戮門滅者哉?是親得者皆無憑也。袁了凡頗會此義,故一切所享者皆非前因所定也。前因,俗所謂天。天定者勝人,謂前因之難轉也。人定者亦可勝天,謂兢業修持,則前因不足恃。是以現因為因,而消滅前因也。若恣意妄為,則反是。了此,則欲愚者賢,庸平者超拔,皆在自己之存心修德、隨時善教而已。
  • 印光大師堅持門戶規矩,遵守佛門定律,令其他僧人敬服不已
    聲明:吳學華講歷史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必究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為前來受戒的和尚登記註冊,因眼睛不好,知客師見印光有眼疾,就勸他停下來休息。印光道:「不礙事,我這眼睛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不礙事!再說了,印海律師正是因為人手不夠,才讓我幫忙抄寫的,一下子哪裡能找到合適的人選?
  • 印光大師:聖人與凡夫,到底有什麼區別?
    那聖人和凡夫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印光大師在《袁了凡四訓序文》中講得非常精彩: 「聖賢之道,惟誠與明。聖狂之分,在乎一念。聖罔念則作狂,狂克念則作聖。」 聖賢之道,講的就是「誠」、「明」二字。「誠」是真誠,是一切眾生的真心本性;「明」是智慧,也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不是外來的。
  • 印光大師:禪宗大徹大悟佛教大開園解的境界,非超牛人是不可能的
    印光大師:禪宗大徹大悟,佛教大開園解的境界,非超牛之人是不可能的【印光大師開示】二空理,唯言悟,則利根凡夫即能。若約宗說,則名大徹大悟。若約教說,則名大開圓解。大徹大悟,與大開圓解,不是依稀仿佛明了而已。如龐居士聞馬祖「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當下頓亡玄解。大慧杲聞圓悟「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亦然。
  • 人的福報是有定數的,聽聽星雲大師、南懷瑾教你如何守住福報
    在佛家,福報比世間所有的金錢名利都要珍貴,有福報的人,好運自當如影隨形,而沒有福報的人,再如何哀求祈禱,也一樣不會有好運加持,還有可能招來禍端。既然在佛教觀念裡,福報如此重要,我們生活中又該如何獲取福報呢?其實不然,福運根本不用我們去刻意獲取,它是人皆有之的。
  • 佛教 印光大師功德無量:偏執背後的慈悲,缺陷當中的圓滿
    講道容易體道難,雜念不除總是閒。世事塵勞常掛礙,深山靜坐也徒然。——憨山大師記得是很多年前,我在五臺山閉關的時候,偶然得到一部《印光法師文鈔》。初時一翻,很是不相應,甚至非常的不相應。總是感覺印光大師語言太過偏激,知見也不甚圓融。甚至曾經在我的心裡輕慢過大師,認為他「盛名之下,名實難符」。
  • 《印光法師文鈔》法師簡介
    印光大師一生棄絕名利,以身作則,極力弘揚淨土宗,其在當代淨土宗信眾中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及,被後世尊為蓮宗第十三祖。[1]其影響所及,不限於淨土宗,也護持了中國近代佛教;不僅傳承了佛教,還傳承了傳統文化。印光大師與近代高僧虛雲、太虛、諦閒等大師均為好友,弘一大師更是拜其為師。
  • 印光大師:世智辨聰,佛謂為八難之一者,很難往生到極樂世界
    印光大師:世智辨聰,佛謂為八難之一者,很難往生到極樂世界【印光大師開示】羅臺山之不往生墮福處,在於文字氣習重耳。此習既重,則雖曰念佛,實念念在文字裡做工夫。念佛工夫,只是支撐門面而已。(摘自《印光大師全集》)【略解】八難即:(一) 在地獄難,眾生因惡業所感,墮於地獄,長夜冥冥而受苦無間,不得見佛聞法。(二)在餓鬼難。(三)在畜生難。(四)在長壽天難,此天以五百劫為壽,即色界第四禪中之無想天。無想者,以其心想不行,如冰魚蟄蟲,外道修行多生其處,而障於見佛聞法。
  • 福禍相依,處之泰然:生活遇到不順,默念這3句話,對自己有好處
    「福禍相依,處之泰然。」原文: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入之迷,其曰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劌,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大意: 一國的政治寬容,其人民便純樸敦厚。
  • 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
    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人世間最大的福氣,是一生無事,雲淡風輕,又或是遇事可心平氣和,波瀾不驚。而許多禍端,緣起於多疑、猜忌。若安於尋常,甘願平庸,對生活多些熱愛,少些抱怨,於人生多些喜樂,少些憂懼,經年累月,便可積攢福報。成日苦於俗事之人,深知清閒散漫,是福。而靜如止水之人,亦知多心顧慮,為禍。
  • 命運坎坷,離不開因果報應,若能做到這2點,福報自來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做者是。」由此可知,命運在於自己的行為,都是因果報應的驅使。很多人不相信因果,所以肆意妄。人生裡每次的跌跌撞撞也許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因果關係。那麼關於我們如何過好這一生,這輩子又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真的是我們在用一輩子時間一直不斷的去思考去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們在這有限的生命裡一門最大的課題。
  • 信徒們認為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轉世,但他不承認,更勸人勿謠傳
    上一節說眾弟子問師父有何困惑,印光大師眼裡露出失望的神色道:「區區數萬,何足為喜?想我中華國民四萬萬,這區區數萬,不過是滄海一粟。而今國事艱難,蒼生饑寒交迫,何時才能實現『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祥和景象呢?沒想到這些,印光實在深深憂慮。」那些前來請教的弟子個個嗟嘆,其中一個說:「師父時刻心念蒼生,讓弟子汗顏慚愧。」
  • 印光大師:男若真修,出家更容易修行,女若真修,出家反難修行
    我們在家人很難理解出家之人,也不知道什麼人可以出家,更不知道出家是大丈夫所為之事,如印光大師所說:「古人謂,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乃真語實語,非抑將相而揚僧伽也。良以荷佛家業,續佛慧命。非破無明以複本性,宏法道以利眾生者,不能也。
  • 印光大師: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尚可以成佛,更何況得到各種福慧果位
    印光大師: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尚可以成佛,更何況得到其餘各種福慧果位【印光大師開示】「諸惡莫作」二句,乃三世諸佛之略戒經,切勿淺視,當從舉心動念處審察。若能推致其極,尚可以上成佛道,況其餘福慧果位乎哉。(摘自《印光大師全集》)【耀如樂園略解】佛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人人都會認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但是卻是很少人能做到。更不用說從起心動念就開始覺察自己的一舉一動是在行善還是在做惡?
  • 近代淨土祖師印光大師開示
    印光大師於淨土法門,可謂讚譽有加:「如來說法,求其凡聖共修,大小一致;即淺即深,下手易而成功高;至圓至頓,用力少而得效速;等覺菩薩,依之以圓成佛道;逆惡眾生,仗之以出離輪迴者,無如淨土一法之殊勝超絕也」。
  • 印光大師熬夜研讀佛經,那種專注與執著的精神,令方丈刮目相看
    (作者有話要說:很多有心向佛的讀者朋友,看了《印光大師》和《虛雲長老》的其中一個章節之後,就留言說要保佑什麼什麼的,其實這是你們內心的一種祝願,這是好事。但是要想真正有福報,還需多多行善積德,並不是嘴巴上念幾句南無阿彌陀佛,佛祖就會保佑你。心不善,不捨得去付出努力,自然就得不到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