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忠告:孩子這3個生日,最好別隨便過,要過得有儀式感

2020-12-22 騰訊網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懵懵懂懂的孩子,也會認為生日是自己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所以格外期待當天如何過。父母不要以為給孩子過生日是過家家,它是育兒中的重要課題,關於成長的二三事可以在今天展開來談,孩子也能聽得更入心。

兒子以往生日一直隨便過,寶媽經人提醒後才開始重視

曾聽說這麼一件事,寶媽和寶爸一直工作繁忙,對於給兒子過生日也基本沒上過心,只有兒子周歲時大辦過一場儀式感滿滿的生日宴。因寶爸和寶媽皆在外地工作,所以多是打電話回來跟兒子說一聲「生日快樂」就完了。

兒子即將小學畢業時,寶爸和寶媽皆回到家鄉工作了。因為兒子是去的寄宿初中讀書,他的生日也恰好都不在周末,所以寶媽本也沒想給他過生日,但經歷一件事後改變了想法。

有一次,寶媽收到了同事的一個邀請,即同事女兒的生日宴會。她赴約參加後,看到同事的女兒與自己兒子一般大,舉辦的生日宴非常熱鬧莊重。

寶媽十分不解,後來與同事聊天時說起這個話題,同事十分嚴肅表示:「孩子的生日怎麼能隨便過?每個生日都意味著她的成長,父母創造的儀式感,也提醒著她長了一歲後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豁然開朗的寶媽,開始細心籌劃給已經上初中的兒子過生日。因為兒子生日碰不到周末,她就挑選了農曆的生日,正好在周五,晚上孩子從學校回來。

寶媽親自給兒子製作了生日蛋糕,煮了滿滿一桌菜,並把他最喜歡的模型機器人作為他的生日禮物,孩子第一次見到這麼隆重的生日,回到家一時受寵若驚,看到自己的蛋糕和禮物,更是熱淚盈眶,也因為這次事情,孩子敞開心扉跟父母說了很多心裡話,雖然處在青春期,但是孩子卻不像其他人那樣叛逆,反而更懂事了。

孩子這3個生日要過得有儀式感,家長要更重視

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講座中直言:孩子這3個生日是人生中的重要標誌,家長要更重視,不說一定要過得有多豪華豐盛,至少也有充滿儀式感。

14歲生日

孩子14歲的時候,恰恰是青春期,性格或許會比較叛逆或敏感,可能會出現早戀的苗頭。家長要鄭重給他過14歲生日,讓他知道做事要分清輕重緩急,不要意氣用事或盲目跟風。

16歲生日

孩子16歲的時候,已經到了需承擔法律責任的年齡。所以,家長給他過16歲生日時要有儀式感,讓他知道做事要考慮後果,與人交往時要以和為貴,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18歲生日

孩子18歲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所以,家長尤其要鄭重給他過18歲生日,讓他知道從現在開始要為自己的一言一行負全責,且今後也要獨立去打拼自己的人生。

結語

生日不僅僅是給孩子留下美好回憶的,也應該是讓他有所收穫的。家長應該認真對待孩子的每次生日,無視或者輕視都會讓孩子的成長有缺失。

今日互動話題:你給孩子準備過哪些有用意的生日禮物?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李玫瑾:18歲前,孩子的3個生日要重點過,過好了才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孩子在18歲前這3個生日要重點過,家長疏忽不得 【一】「14歲生日」——犯大錯會被量刑 在講座中,李玫瑾教授提到,14歲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年齡節點。
  • 孩子成長過程中最有意義的3個生日,父母別輕易錯過,要有儀式感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給孩子過生日是家庭的大事,也是非常有紀念意義的一件事。無論是家中老人還是父母,對孩子生日這件事都比較敏感。媽媽們可能會因為工作,而忘掉自己的生日,但是卻不忘在孩子生日那天給孩子定個蛋糕,買好禮物。
  • 十八歲內的孩子,三個生日需要好好過,是父母給娃成人最好的禮物
    這些孩子因為從小一切的要求被滿足,成年之後走向社會,也希望自己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得不到就可能使用不法手段。李玫瑾教授說過,父母即使再寵孩子,在娃成年之前,這三個生日儀式也要嚴肅正式一點,讓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學會自我約束,這也是父母送給孩子成人最好的禮物。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從小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媽媽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少關注到小孩子的一些很細微的小行為,但是李玫瑾教授一直堅持認為,孩子在3-6歲的時候,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不加以注意,長大後的孩子多半智商也不會高到哪裡去!
  • 2歲孩子過生日,不邀請其他小朋友?是的!這樣過生日才有儀式感
    寶寶的第一個生日,也就是周歲,父母都會給孩子過隆重且熱鬧的生日宴。但周歲生日基本是滿足,父母的社交需求,維護親朋好友的關係。2歲的孩子,會很關注自己的生日,是他小小世界裡非常重要的時刻。2歲的孩子,父母可以給他過一個屬於他自己的生日。不要邀請其他小朋友參加,自己的兄弟姐妹除外。
  • 李玫瑾教授坦言: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多半都是學霸
    作為父母,我們每一個人都想培養出「學霸」般的孩子,這樣不僅孩子的學習和將來不用家長操心,而且孩子也更容易有出息,但是學霸畢竟只是極少數的一部分學生,我們怎樣才能讓孩子成為學霸呢?對此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講座上提起過這件事,由於李玫瑾教授之前一直從事著犯罪心理的調查,所以對孩子的調查和了解總是能夠追溯到根源,從根本上幫助孩子去解決。
  •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有兒子,四種能力要教會他,最好別晚於6歲
    例如之前曾引發熱議的地鐵某男子偷拍事件、家暴事件……為此,不少網友都呼籲家長們教育孩子,不要只在乎女性的三從四德,更要先教育好自家暴躁的兒子,這才是根源。我想,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有出息、紳士儒雅,但教育並不是口空說出來的,必須有具體行動。
  • 給孩子在幼兒園過生日卻被誤會「顯擺」?如何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
    文|全文共1599字,閱讀時間3分鐘現在一般家庭經濟條件都不算很差,小孩子過生日還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日子,所以家長們會很重視,有時還會邀請孩子的同學一起給孩子過生日,想讓孩子覺得開心。今天要和大家說說的就是給孩子過生日的問題。
  • 孩子過生日,父母別不當回事,儀式感很重要!
    每個家庭為孩子慶祝生日的方式都不同。明星為了舉辦孩子的生日宴不惜豪擲千金,李湘為給六歲的女兒王詩齡過生日驚動大半個娛樂圈,很多大咖到場為其慶生,現場布置相當豪華。而很多普通家庭的父母卻覺得為小孩子過生日沒有必要,極力從簡,沒有絲毫儀式感。
  • 新年給孩子送啥?別只操心柴米油鹽,儀式感也許是最好的禮物
    那天和同事小張聊天時,便問她,這新年馬上就要到了,給孩子準備了啥禮物,她神秘地一笑,說早就準備好了,就等那天給孩子一個驚喜。我覺得她對孩子特好,不管是六一、孩子的生日,還是新年,都會準備禮物,表達祝福,孩子特別黏她。我很羨慕她,問她是怎麼把親子關係處理得這麼好的。
  •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
    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看過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教育的講座視頻,都深受啟發,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不高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表示:「情商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一個人的成才,20%取決於智商、80%取決於情商
  • 李玫瑾:父母別給孩子報這3種「興趣班」,一點用沒有還浪費錢
    李玫瑾教授給家長提出了明確的建議,有3種興趣班別給孩子報,浪費錢還沒用是哪3種呢,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案例王女士的女兒今年剛上一年級,王女士對於女兒的培養一直都是很有規劃的,並且早在孩子3歲的時候,就給孩子報了2個興趣班,希望孩子能夠往多才多藝方面發展。
  • 給孩子過生日,是「陰曆」好還是「陽曆」好?別不當回事,很重要
    玲玲自從有了孩子之後,一直按照陽曆給孩子過生日,可是這麼做卻惹得婆婆很是不滿。婆婆表示,他們家的所有人,包括玲玲的丈夫,從小到大過的就是陰曆的生日,怎麼能讓他們家的後代隨便改掉這個習慣呢?因為這個問題,婆媳倆一直很不對盤。玲玲認為,算日期不都是按照陽曆算的嗎,很多節假日也是這樣的,那麼孩子的生日,理應也要按照陽曆來算。
  •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6歲前家長要「狠心管」
    這讓我一下子想起李玫瑾老師也特別看重6歲之前對孩子的教育,她曾說過:孩子6歲前要管好,不然以後就管不了了。在孩子六歲前對他說「不」!……那麼,孩子6歲前,為什麼要「狠心管」?家長要怎麼「狠心管」呢?6歲前千萬別對孩子百依百順李玫瑾老師在研究心理學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未成年人的問題都是滯後的,當你發現孩子很難管的時候,其實問題早就出現了。
  • 李玫瑾:將來有大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李玫瑾教授作為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專家、明星育兒導師,她的影響力可以說是非常大,並且因為長期對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的研究,讓李玫瑾教授在育兒的領域上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並且李玫瑾教授的育兒理念也受到了眾多家長的認同和追捧。
  • 李玫瑾:孩子打架家長別下場,做好這3樣「後勤工作」就夠了
    孩子打架了怎麼辦?這是困擾很多家長的問題:插手顯得是大人欺負小孩,不插手又怕自家的孩子受了委屈,但其實關於這一問題,我國的著名教育研究者李玫瑾教授早就給出過她的權威觀點:孩子打架時家長別下場,而是應當做好後勤工作。
  • 孩子哭鬧要買玩具怎麼破?李玫瑾教授的方法不好用怎麼辦?
    大商場裡琳琅滿目,孩子看到玩具商店就頭不回的跑進去東看看西看看,沒過一會孩子就指著一個車說想要這個,家裡沒有這麼漂亮的。閨蜜本來一看價格挺貴,而且六一節剛過才給孩子買完玩具,就決定不買了。她和孩子解釋說,才買過新禮物,今天先算了,過段時間媽媽到網上給你找個同款,買個便宜點一樣的,好不好?
  • 別只教孩子「告訴老師」!李玫瑾教授說要這麼做
    孩子第一次上學,每個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娃受欺負,或者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我們經常會跟孩子說,在學校不要去欺負別人,如果別人欺負你,一定要及時告訴老師。不過,事實證明當孩子欺負後告老師是沒有用的,李玫瑾教授說要這麼做!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父母最該管什麼?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因此,6歲前父母們到底該管孩子什麼?這成為很多家長的困擾。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演講中,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同樣身為父母的我認為這是最好的答案。01:管性格李玫瑾教授在演講中提到:看一個人45歲能不能有長期的發展,學歷和造詣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這個人的性格,與以他性格為核心的人格。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認為3-6歲是培養孩子性格的關鍵期。
  • 越聰明的孩子越不好帶,李玫瑾:孩子有這3個特徵,家長偷著笑吧
    李玫瑾教授各位父母應該都知道,她是中國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專注與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在育兒領域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的育兒觀被廣大父母所認可。據說,只要她上課,沒有逃課的,甚至會有別的系、別的年級的同學溜來聽課,座無虛席。她經歷的案例令人心驚膽戰,她講述的隱情讓人唏噓不已。每次我在看李玫瑾教授講授時,我都會認真地做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