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餅是北方地區常見的一種麵食,比如在電視劇《水滸傳》中經常出現的「炊餅」就是這樣的食物,現在還有人專門叫賣「武大郎炊餅」呢。一般的做法是先和一個麵團,中間抹上適量的材料和油之後,再加入一個面芯,之後再次和成團並擠壓成餅狀,上面沾滿芝麻放入爐子之中烤熟。
燒餅的上面沾滿了芝麻,所以烤熟之後吃起來非常香,燒餅中間的位置是軟的麵皮,吃起來也非常地爽口,燒餅最底部與爐子接觸的地方味道就比較一般了。在北方地區,燒餅價格一般為2元錢左右一隻,吃起來非常擋飽,如果再夾一層狗肉之類的,吃起來就更加可口了。
講句心裡話,「草根生活」到過很多省市,吃過很多地方的這種燒餅小吃,感覺味道大同小異,都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一般的燒餅生意也都是不溫不火。但是近日在安徽省利辛縣的一個集鎮之上,「草根生活」卻發現一個攤位賣的燒餅特別受顧客的歡迎,圖為食客們拿著筐子擠在一起,準備動手「搶」燒餅。
這個燒餅攤總共有2隻爐子,每個爐子從上至下可排4排燒餅,一次性可放下20多隻燒餅,這樣算來一次就可烤出近50隻燒餅。而普通的燒餅鋪子一般只有一個爐子,一次性只能烤出十多隻燒餅,僅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這家燒餅鋪子的生意火爆程度。
一大片燒餅整齊地排列在桌面之上,主人正在逐個將它們貼進爐子之內。從圖中可以看出,芝麻是用手撒上去的,所以案板之上還遺灑了不少芝麻。而圖2的燒餅則是主人用手背蘸上少量的芝麻,然後貼在燒餅之上的,這種細節的不同說明兩家攤位的效率存在很大的差異。
經過攀談得知,老闆姓邵,在集鎮上開羊肉湯館,在當地,羊肉湯經常與燒餅搭配食用,因為羊肉湯的生意比較火爆,所以也拉動了他別具特色的燒餅生意。他的燒餅製作工藝與普通的燒餅有很大的不同,先將面拉成長條形狀,上面抹上足量的酥油餡料,然後將面卷在一起,之後再和成團狀,用手按壓成最終的圓餅形狀。
這樣烤出來的燒餅撕開之後分成很多層,每一層都顯得香酥無比,晶瑩剔透,味道誘人,吃起來感覺口齒留香、回味無窮。據了解,邵氏燒餅的這種做法是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因其味道獨特,還被評為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呢。據老闆介紹,有不少人前來學習,將這種燒餅製作工藝帶到了全國許多地方。
據了解,燒餅好吃的訣竅其實在這個餡料之上,它是用生豬油、蔥花、鹽、花椒粉、味精等材料剁成的「肉泥」,抹在燒餅上之後,經過高溫烤制,就化成了豬油層層滲入了燒餅。這樣制出的燒餅每一層都酥嫩無比,所以當地又把這種燒餅稱為油酥燒餅。不過這種燒餅雖然好吃,但是由於使用了動物油脂,不利於身體健康,所以不能過多食用。
據老闆介紹,自己一天大約能賣出500隻燒餅,而羊肉湯一天只賣2隻羊的肉量,中午12點多鐘收攤,每天的營業額在萬元左右。收入雖然不算太多,但是足夠養家餬口了。你吃過這樣的燒餅嗎?歡迎關注交流,更多草根生活故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