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鑑賞家》:一本充滿生活氣息的短篇小說集

2020-12-18 四夕清荷

汪曾祺是小說家,也是生活家,其小說衝和清朗,富有詩意、生活意,看似平淡卻飽含深情。

在汪曾祺的筆下,每人每事,皆靈動有致,讓人喜愛。他的小說篇篇精當,含不盡之意於言外,韻味無窮。

本書除了收錄《鑑賞家》、《受戒》、《大淖記事》、《雞鴨名家》等名篇外,也收錄了《雙燈》、《瑞雲》等好看卻不是很知名的作品,比較全面地體現了汪曾祺的小說風格。從沒有一個作家能像汪曾祺那樣把中國味、自然味、煙火味以及趣味融為一爐,能把中國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有機結合,能把歡喜與惆悵一起娓娓道出。

這本選集主要是短篇小說,集中在兩個時期寫的,一部分是1945年西南交大階段,另一部分是1980年以後,寫得真好,值得反覆去讀!文字平實上口卻道出人間百態人生真諦!

本書分人生意趣,生活閒談,鄉裡人事,愛情四個部分,幾十個故事一起讀下來,從文人雅士到街頭小販,從風塵女子到受戒的和尚,從做豆腐賣壽材到糞廠工繡花女,每個人物都熱熱辣辣的煙火十足,他們認真活泛,屬於活得熱烈笑得繁華那類。故事每一篇都沒有明確的結尾,好似故事還要講下去,但停在這裡也可以,像每一個家常。

《鑑賞家》寫的是水果小販葉三欣賞大畫家王陶民的故事,葉三這個賣水果的平民百姓卻對畫作具有專業鑑賞力且收藏名畫只是當作隨葬品,展現出了一位真正熱愛藝術又不為名利所累的民間鑑賞家的職業操守。

《七裡茶坊》通過人物的對話,今昔的對比,寫了大躍進對人民的影響。

《螺螄姑娘》仿寫「田螺姑娘」,但文筆極美。

《虐貓》故事寫「文革」時期四個孩子的故事,四個家庭住在一起。

《老魯》寫了一個底層中國人的命運。

……

全書文字詼諧幽默、樸實而準確,用質樸的文字講出一個個打動人心的故事,就像一個智者午飯後坐在初冬的陽光下,向你慢慢的講述的一段往事,很愜意。

輕描淡寫中道盡人生百態,淡淡的苦,淡淡的樂,於最平凡世相中映射所有人的開始和結局。從汪老的小說中能感受到一個時代的生活狀態,人的精神境況。

汪老淡淡的筆墨,卻能把一個個故事講得極其生動有趣。簡單樸實,實在喜歡。

散文化的小說都會帶有一點散文中議論抒情,但汪老的議論抒情是遠遠的模糊的,生命自在流轉的意味。

汪老的文筆真是春茶般清潤俊逸,筆下的人事物都鮮活有趣,過去的時光像涓涓的一股溪流迎面而來,輕輕拂過我們現代人的心田。

汪老有一雙發現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美的慧眼以及一顆通透的心,他似乎站在那裡目睹這一切卻又像隱形人,只心、眼、筆到位,沒有多餘的辭藻也不刻意渲染,只用筆搭了一個舞臺劇的場景,我們就被帶入進入去了,而這份文筆之美,電影 舞臺劇 繪畫 音樂,都無法提煉表達,這才是作家。

汪老的文字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寫得平淡樸素,但就是在這種平和的筆觸中,深深地感受到一種詩意的存在。小短篇突然結局就出來了,剎那間覺得突兀但回味餘常。

汪老出身於富家,但他情注下層社會,筆下塑造出很多閃光的小人物。盡顯了人性美、生活美。在寫人物的同時呈現在讀者眼前還有如詩如畫的市井風情、鄉裡美景。

鄉土風俗,人情生活,書中的人都透著一種瀟灑,也透著生活的美好。

願我們都能像汪曾祺作品中的人物一樣:去過一種樂觀的、熱情的、智慧的、誠實的人生。

相關焦點

  • 汪曾祺:我的小說裡迴響著歸有光的餘韻
    汪曾祺的小說是散文化小說的代表。他一直認為短篇小說應該有一點散文詩的成分,堅信這兩種文體的「分界處只有一道籬笆,並無牆壁」。考察汪曾祺小說散文化傾向的成因,沈從文的影響自不必說,中國文學傳統特別是明代歸有光的影響很大。汪曾祺在其《小傳》裡明言:「中國的古代作家裡,我喜愛明代的歸有光。」
  • 汪曾祺的《受戒》名副其實 和尚可以戀愛娶妻 姑娘可以直抒胸臆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於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潤,讓人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詩意的。汪曾祺所著的《受戒》,是一部著名的短篇小說,曾經發表於《北京文學》(1980年第10期),曾經獲得「獲獎作品」獎項。作品刊發之後,雖然受到讀者的喜愛,但是評論界一片沉默,原因在於作品的題材爭議和風格迥異。
  • 汪曾祺《受戒》
    ……今天是著名文學家、作者汪曾祺誕辰100周年。上面所講的故事是汪老先生著名的短篇小說《受戒》的故事梗概。汪曾祺(1920年—1997年),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戲劇家,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 400萬字的《汪曾祺全集》,本應還有一部「漢武帝」
    為什麼汪曾祺能被後來的無數讀者喜歡,依然用孫鬱的話來說——他在沒有意思的地方發現有意味的東西,他創造一種美,他使我們感覺到生活如此美好,面對黑暗,他用一種美的東西去克服黑暗。我希望再出一本散文集,一本短篇小說集,把《聊齋新義》寫完,如有可能,把醞釀已久的長篇歷史小說《漢武帝》寫出來。這樣,就差不多了。」⑨話語中已現鬆動語氣。復隔兩年,仍是生日之期所作《猴年說命》(1992年2月)中說:有人勸我一定要留下一個長篇,說一個作家不寫長篇總不能算個真正的作家。我也曾經想過寫一個歷史題材的長篇小說《漢武帝》,但是困難很多。漢朝人的生活,飲食、居處、禮節跪拜……我都不清楚。
  • 大堡薦|古登堡短篇小說集大賞(2)
    >作品簡介短篇小說集《存在的瞬間——伍爾夫短篇小說集》(原書名為《幽靈之屋及其他短篇小說》)是維吉尼亞·伍爾夫自殺後,其夫倫納德·伍爾夫為完成她的遺願而精心編選的。https://read.douban.com/ebook/2602849/最敢說敢作的短篇小說集她用非戲劇化的形式完美地詮釋了短篇小說的藝術,並稱這種手法為「日常生活中的浪漫」。
  • 改寫《聊齋》,汪曾祺講出了什麼新故事
    新生事物層出不窮,汪曾祺選了另外一條路——把舊的創造出來了。汪曾祺動筆,不是大刀闊斧地改,但給故事埋下了突出一條岔路般的未盡之意。《促織》的結局原本是大團圓式的,變成蛐蛐的兒子復活了,他的父親也功名錢財雙收。
  • 汪曾祺把聊齋裡的鬼,寫成了現代的人
    很榮幸,很多大家也是這麼認為的,比如汪曾祺,還寫下了這本《聊齋新義》。他說,自己想做一點實驗,改寫聊齋故事,使它具有現代意識。而石能擇主,人即是花,這種思想本來就是相當現代的,蒲松齡在那個時代就有這樣的思想,令人驚訝。 新生事物層出不窮,汪曾祺選了另外一條路——把舊的創造出來了。
  • 汪曾祺的「自畫像」
    今年是汪曾祺誕辰100周年,與同歲的張愛玲一樣,他的作品至今依然在聚光燈下,被讀者自發地反覆閱讀。提起汪曾祺,人們也許會想到美食、美文,想到他身上的標籤「最後的士大夫」,想到他的創作理念「人間送小溫」。慣常浮現在讀者心中的汪曾祺,是一個隨和的、熱愛生活的作家。是什麼樣的經歷塑造了汪曾祺?他性格中更深的部分又是什麼?
  • 第221本書|汪曾祺是熱愛生活的人,也是最高段位的生活家美食家
    汪曾祺先生的《人間滋味》,從年前讀到了年後,差不多讀了四個月時間。這其實是一本只有200多頁的小書,之所以閱讀這麼久,並不是因為這本書生澀枯燥,無聊得讓人無法讀下去,而是因為它太好看了,就像一盤精美的菜餚一樣,我是實在不忍心急急地動筷子、速速地把它吃完。每當手裡拿著一本好書的時候,我總希望自己能夠慢慢品嘗,逐字逐句體會作者寫這些文章時的逍遙。
  • 被忽略的汪曾祺的一生|百家故事
    找上門的出版社很多,事情太雜,有時稀裡糊塗就籤出去一本,各種版本亂了套。我們不希望他那麼熱,他應該是一個長銷的作家,不應該是熱銷的,大家安安靜靜地喜歡讀他的書,他就很開心了。汪朝說,那種狀態就像汪曾祺在《草花集》裡寫,我悄悄地寫,你們就悄悄地看。在北京蒲黃榆的那個家,汪曾祺就是悄悄地寫。書桌上,放著老花眼鏡,一包雲南玉溪和一包紅塔山,是他常抽的,還有一杯剛泡好的龍井。
  • 汪曾祺紀念館正式開館:百年汪老 詩與故鄉
    百年汪老,詩與故鄉汪曾祺紀念館初探在傅公橋路路邊下車,一座透露著文藝氣息的建築——汪曾祺紀念館格外顯眼,一組錯落的暖灰色體塊浮於青灰色的磚牆上,如同一本本浸染了歲月光華的書籍。兩個極具雕塑感的深色旋轉樓梯由兩側盤旋而下,在陽光的照射下充滿了現代藝術氣息。紀念館共分兩層,布置有5部分11個展廳。各展廳的展陳內容突出汪曾祺與家鄉高郵之間滋養、反哺的關係,讓觀眾在展覽中認識汪曾祺,也通過汪曾祺來了解高郵。
  • 汪曾祺經典散文集《山河故人》揭示純粹文人是怎樣煉成的
    汪曾祺著作很多,經典的短篇小說《受戒》、《大淖記事》膾炙人口,小說集、散文集、作品集多部,還參與京劇《沙家浜》劇本的編修。但看完《山河故人》,從汪曾祺自述生平的散文中,可見他深入到骨髓的,生活在人間的煙火味。
  • 汪曾祺《一定要,愛著點什麼》:一本美好的書
    喜歡汪曾祺文字的人值得仔細地讀一讀,書裡的每一篇文章都像一位老者在訴說著一個故事,這些故事和文字年代雖遠一點,卻有著真摯的情感流淌出來,讓人讀完一篇還要再讀一篇,字裡行間也傳達出作者對生活的樂觀和對世事隨遇而安的情懷!
  • 《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汪曾祺晚年回憶錄,憶海拾珠,散文成集
    汪老的散文文字淡淡,生活氣息濃濃,就像一杯好茶需要慢慢品味。本書是汪曾祺先生的晚年回憶錄,憶海拾珠,散文成集。「淡」源自於生活日常,而「濃」薈萃於熱愛生活進而見微知著的精神。汪曾祺說,他的生活本來就是淡的,所寫的東西都是自己的生活經歷,都是自己的親身感受,「我只能用平平常常的思想感情去了解他們,用平平常常的方法表現他們。這結果就是淡。」這種淡,就是真,這種淡,也很濃。淡是最濃的滋味,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高深莫測的鋪設和橋段。有的只是娓娓道來,只是淡到極致的述說,卻親切自然,卻打動人心。
  • 書訊|《約翰·契弗短篇小說集》:擁有它就擁有了完整的契弗
    近日,譯林出版社重磅推出了這部契弗畢生創作精華自選集《約翰·契弗短篇小說集》,系國內首次系統、完整譯介契弗的短篇小說作品。1108頁《約翰·契弗短篇小說集》。某種意義上說,擁有了這本短篇小說集,就擁有了完整的契弗。
  • 最暢銷的《張愛玲短篇小說集》改名未遂記
    「張愛玲1990年4月22日回信說:我贊成《短篇小說集》分成兩本。稱「一」、「二」不太好,就像是上下冊,不能單買一本。也許可以引黃仲則詩,分別題作《收拾鉛華歸少作》,《屏除絲竹入中年》。小標題《張愛玲短篇小說集之一》《張ooooooo之二》。不過似乎把《傾城之戀》和《金鎖記》從少作中剔除,不太對。第二本也不是中年寫的,不過照從前中國人的看法或者能算。
  • 溪山書會第十八期誠邀您參加 「老頭兒汪曾祺」閱讀分享會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國現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戲劇家,是中國文壇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其文品與人品在文藝界有口皆碑,對中國文壇的影響巨大,在上世紀80年代,他以其優美的文字文字和敘述喚起了年輕一代對母語的熱愛。他是一代人的偶像,至今仍有許許多多熱愛他,喜歡他的人生活在他的世界裡。
  • 圓桌|文與畫背後的汪曾祺,何止是「人間送小溫」
    以下為發言實錄:正在揮毫的汪曾祺(1920-1997)「汪曾祺百年座談會」現場他畫中的氣息是真正的文人氣息陳緯(浙江美術館典藏部主任、策展人):今年是汪曾祺先生誕辰100周年,我們很有幸策劃推出汪曾祺先生的書畫展。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作者新作:這本短篇小說集,帶你天馬行空
    讀這本短篇小說集,讓我想起那句「我有故事,你有酒麼」對比閱讀長篇小說,短篇小說的好處就在於不需要去思考小說中複雜的人物關係,已經層層鋪墊下的細節。《狂想代理人》就像給我們敘述故事的人,我們在某個深夜,翻開這本天馬行空的充滿未知的書,滿足我們對故事的無限期待感。
  • 汪曾祺百年誕辰紀念:他筆下的風景、民俗、俚語等都變得那麼可愛
    可見汪曾祺非常珍惜在《說說唱唱》和《民間文學》的編輯生涯。和趙樹理的交往,對民間文學的了解和熟悉,對汪曾祺的小說創作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五四新文學運動,魯迅、茅盾、葉聖陶、李劼人等以鄉村生活為題材,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農民形象,尤其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祥林嫂、閏土等都成為典型人物,但受到當時啟蒙文化運動的影響,他們基本上是木訥、麻木的悲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