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受戒》名副其實 和尚可以戀愛娶妻 姑娘可以直抒胸臆

2020-12-06 幸運的Miss梁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於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潤,讓人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詩意的。

——汪曾祺

汪曾祺

在吳承恩所著的《西遊記》中,唐僧,法號玄奘;孫行者,法號悟空;豬八戒,法號悟能;沙和尚,法號悟淨。

電視劇《西遊記》

春生,夏糜,秋去,冬燼,春又來。

春之殺戒,夏之色戒,秋之罪孽,冬之修行,又一春,是輪迴。

孫行者大開殺戒,豬八戒破了色戒……

什麼是受戒呢?一言以蔽之,佛教教徒通過神秘的宗教儀式接受戒律。

汪曾祺所著的《受戒》,是一部著名的短篇小說,曾經發表於《北京文學》(1980年第10期),曾經獲得「獲獎作品」獎項。作品刊發之後,雖然受到讀者的喜愛,但是評論界一片沉默,原因在於作品的題材爭議和風格迥異。

書籍封皮

《受戒》避開宏大敘事,轉向小人物、小事件。明海是小和尚,小英子是農家女,他們在渡船的時候相遇相識,朦朧的愛情悄然而至,美好的情感瞬間萌生。在《受戒》中,無論是人間煙火還是宗廟神壇,都是那樣的富有生氣,都是那樣的充滿活力。

書籍封皮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他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時至今日,您可以踏足景區,追憶故人。汪曾祺紀念館、汪曾祺文學館、汪曾祺故居,等等。

汪曾祺的主要短篇小說《受戒》《雞鴨名家》《異秉》;代表小說集《茱萸集》《晚飯花集》;知名散文集《逝水》《蒲橋集》;京劇《範進中舉》,等等。

汪曾祺

01世俗和宗教的界限不甚明晰

首先,職業感模糊。在《受戒》中,在明海的家鄉,和尚只是一種普通的職業,它不帶神秘色彩,沒有與眾不同,不受清規戒律的約束,不被普羅大眾高看。明海家裡地少人多,三個兄長足以應付,明海命中注定與佛有緣,跟隨舅舅去了荸薺庵

《受戒》插圖

然而,不是誰都能當和尚,可謂條件甚高,真乃規矩很嚴。一要面如朗月,二要聲如鐘磬,三要聰明記性好。不言而喻的是,當和尚亦有諸多的好處:一是可以吃現成飯,二是可以攢錢。

其次,生活感濃厚。在《受戒》中,在荸薺庵,和尚也要精打細算地過日子。在仁山的桌面上,一本是經帳,一本是租帳,一本是債帳。百姓若是遇見不解之事,就請荸薺庵的和尚幫忙做法事以求消災解難,經帳用以記錄做法事的明細和安排。除此之外,庵裡也有田地,租賃給周圍的百姓合理使用,租帳和債帳用以標明實際的情況。百姓因為信奉佛祖、一心向善,所以一般不會拖欠帳務。

由此觀之,對於百姓而言,無論是尋求精神層面的慰藉還是夯實物質生活的穩定,都與荸薺庵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和尚之於廟宇,猶如百姓之於居家,大家論資排輩,各司其職,分工明確,條理清晰。

再次,娛樂感鮮明。仁山、仁海、仁渡三個和尚經常和市井小民鬥紙牌、搓麻將,荸薺庵的諸多和尚也不戒葷肉,逢年過節,老師叔嚴肅莊重地先念「往生咒」,然後三師父仁渡在大殿上直接殺豬。「一切都和在家人一樣,開水、木桶、尖刀。」

最後,界限感不清。「明子老往小英子家裡跑。」他既幫著做農活,又幫著畫花樣。「明子常搭趙家的船進城,給庵裡買香燭,買油鹽。」明子代表荸薺庵裡的和尚置辦日常用品,英子家代表世俗鄉裡的百姓買賣生活用品,他們都可以合夥共去,不分彼此。小英子出入善因寺,從她的視角描述所見之景,寺廟的宏大壯觀,和尚喝粥的安靜情景,等等。小說最後,明海和小英子打破清規戒律,將船兒劃入蘆花蕩,此時此刻,凡人與菩薩,世俗與宗教,都是那麼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受戒》插圖

02人性和人情的表現淋漓盡致

明海,又叫小明子或者明子,生性木訥,忠厚老實,他因為地方習俗、家庭情況、個人條件等諸多因素而入寺為僧。雖然全文圍繞明海受戒這一重要情節展開,但是他在現實生活中不受清規戒律的約束,甚至還與小英子互生情愫、墜入愛河。正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同樣的,哪裡有受戒,哪裡就有破戒。

小英子,活潑好動,淳樸善良,能言善道,勤勞幹練。「姐妹倆長得很像,性格不同。大姑娘很文靜,話很少,像父親。小英子比她娘還會說,一天咭咭呱呱地不停。」大姑娘要出嫁,小英子忙乎咧。家裡七零八碎的輕活,千頭萬緒的農活,都要小英子親力親為,在明海的幫助下,小英子既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又可以收穫愛情。她主動和明海打招呼,她主動和明海提親事,足以表現小英子的膽量和見識。

從明海的一方來看,師爺爺成年吃齋念佛,二門不出。仁山(明海的舅舅)管理寺廟的帳本,處理寺廟的瑣事,他個人邋遢懶散,不拘小節。仁海雖然是和尚,但是卻可以娶妻。他素來潔淨,經常清洗。仁渡聰明精幹,工於心計,身懷絕技,風流放蕩。他們仨兄弟,完全打破了常人對於和尚的固定印象,他們如此的蔑視清規,如此的放浪形骸。

《受戒》插圖

從小英子的一方來看,趙大伯身體健康,擅於運籌,趙大娘勤儉持家,擅於收納,「趙大伯是一顆搖錢樹,趙大娘就是個聚寶盆。」大英子羞澀安靜,精心準備婚事,小英子主動積極,敢於表達情感。

該篇小說雖然名為「受戒」,實則處處「破戒」。這裡體現了和尚僧侶凡夫俗子的一面,這裡展現了宗教神壇開放多元的一面,這裡表現了質樸人們真實通達的一面。

相關焦點

  • 汪曾祺筆下的和尚為什麼能談戀愛?讀罷《受戒》,懂了
    2、可以攢錢,做和尚是要學習東西的,比如紅白喜事的各種場合上,需要超度誦經等等,這樣將來還俗時也有本錢娶妻。基於這兩點,小明子在13歲正式由舅舅引領,成為了一名法號「明海」的和尚,這一當就是四年。在汪曾祺的筆下,沒有爾虞我詐,也沒有世故人情,只有泛泛紅塵的喜怒哀樂,笑便是笑,哭就是哭,譬如和尚也就是一種職業,沒有多麼高尚,也非多麼低賤,都是芸芸眾生的一分子,會娶妻生子,也會吃肉喝酒。
  • 《受戒》和尚談戀愛,竟然可以這樣清新脫俗,並且包含大智慧
    汪曾祺有一篇文章《受戒》,講的是和尚戀愛的故事,講得極好。小和尚談戀愛,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可以作為新聞在人們口耳之間傳播。只不過這故事由汪曾祺講起來少了八卦和豔情,多了清新和唯美。故事一開篇小和尚明海已經當了四年和尚,他和天真活潑的姑娘小英子也認識四年了。仿佛命運的安排,明海跟著同樣是和尚的舅舅到荸薺庵"當和尚"的那天就認識了小英子。小英子熱情似火,愛笑也愛說,見面就主動和明海搭話,還分給明海半個蓮蓬,而且小英子不肯叫明海只叫他的俗名小明子。
  • 汪曾祺《受戒》:鄉土風情中的文化「尋根」之旅
    大抵是江南水鄉的影子鐫刻進了汪曾祺的筆中,《受戒》中描繪的這個湖邊小村莊也帶有汪老故鄉高郵的幾分色彩。毫無疑問,《受戒》的文字意境都是極美的,無論是鄉村景色的繪製,還是少年少女懵懂的愛情,都美的好似一幅質樸純潔的水墨畫,可見,汪曾祺記憶中的鄉土,有著超脫歲月的美感。
  • 汪曾祺《受戒》
    明海當時只有13歲,便成了庵裡最小的和尚了。荸薺庵也許是由於偏僻的緣故吧,這裡的和尚並不講什麼清規戒律,比如,仁山住持就有一個老婆,諸如吃肉、喝酒大約也是常事。明海是個活潑的小夥子,即使庵裡講清規戒律,大約也是管不住他的。在庵的附近住著一戶人家,這家人有個非常可愛的小姑娘叫英子,也是長得非常可愛。
  • 受戒|繼《邊城》後,又一描寫田園牧歌式的純稚愛情,結局美好
    如果說,你還在為沈從文《邊城》裡翠翠和儺(nuó)送的愛情悲劇而耿耿於懷,那麼,我想建議你看一看汪曾祺的《受戒》。師從沈從文的汪曾祺,《受戒》也滲透了色彩、布局、意境等中國畫的基本要素,描繪了充滿寫意、富有詩意的田園牧歌景象。
  • 同是佛門弟子,為什麼日本和尚不禁喝酒吃肉,甚至可以娶妻生子?
    (為什麼日本的和尚可以娶妻談戀愛?說好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呢!)好嘛,說好的暮鼓晨鐘、青燈古佛呢?唱歌選美這種也就算了,最近大熱的日本電視劇《朝九晚五》還大談帥氣和尚和英語老師談戀愛的故事,這不是對佛陀的侮辱麼!您別說,還真好看!
  • 中國的和尚需要嚴守戒律,日本的和尚為何可以娶妻生子?
    中國的和尚需要嚴守各種清規戒律,一旦有人違反,會受到嚴厲的處分。對於這樣的和尚,大家一般俗稱花和尚。當然,現在的……在小說西遊記中,無論是嬌滴滴的女兒國國王,還是美麗動人的天竺國公主,我們的主人公唐長老都需要矜持。
  • 東方魅力的性感之作,欲望充斥卻不含心機,汪曾祺真是拿來愛的
    (《受戒》插圖)/ Part 02 「青梅戲竹馬:禁慾之下的春心萌動」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出家當和尚的少男明子和青梅竹馬的少女小英子,相識於明子隨舅舅去菩提庵出家的途中。(汪曾祺畫作)小說開頭便交代了,僧人們居住的菩提庵被誤稱作「荸薺庵」,這一滑稽的口誤奠定了後文的基調,並且為這一宗教場所祛魅,使得森嚴的戒條鬆動、瓦解。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明子與小英子並不需要什麼逆鱗、反骨,不需要為了自由戀愛而叛逆。
  • 汪曾祺《鑑賞家》:一本充滿生活氣息的短篇小說集
    汪曾祺是小說家,也是生活家,其小說衝和清朗,富有詩意、生活意,看似平淡卻飽含深情。在汪曾祺的筆下,每人每事,皆靈動有致,讓人喜愛。他的小說篇篇精當,含不盡之意於言外,韻味無窮。本書除了收錄《鑑賞家》、《受戒》、《大淖記事》、《雞鴨名家》等名篇外,也收錄了《雙燈》、《瑞雲》等好看卻不是很知名的作品,比較全面地體現了汪曾祺的小說風格。從沒有一個作家能像汪曾祺那樣把中國味、自然味、煙火味以及趣味融為一爐,能把中國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有機結合,能把歡喜與惆悵一起娓娓道出。
  • 日本和尚娶妻生子很奇怪?其實中國和尚不僅能娶妻,還能吃肉喝酒
    比如說和尚,和尚是寺院裡的清修人員,講究清規戒律,不食葷腥,也不能娶妻生子。但是其實在歷史上,一開始和尚不能吃葷,只是指不能吃蔥蒜等刺激性的調味方式。直到梁武帝蕭衍那個時候,才規定和尚不能吃肉。很多人可能覺得日本的和尚只能娶妻生子很奇怪,但實際上日本和尚的傳統風俗來自於唐朝,自然也就不會受到梁武帝修改習俗的影響。
  • 汪曾祺:文壇上的美食家 | 鳳凰副刊
    直到他六十大壽之後發表《受戒》《大淖紀事》等一系列小說之後才「火」起來。《受戒》是寫小和尚的一段生活。由於寫得入木三分,以致海內外無數讀者來信問他是不是當過和尚,連同行們也這樣問。他招架不住便甩出一句:沒錯,我當過和尚。汪老沒當過和尚。但他曾被日本鬼子逼進山中,在廟裡住過半年,那是1937年。他與和尚們一起吃過肉,玩兒過牌。當時廟裡有大和尚、老和尚,沒有小和尚。
  • 日本女人為啥「偏愛」和尚,天皇下令和尚娶妻,兩點讓他們很搶手
    色戒更是中國和尚必須要遵守的,所以和尚除非還俗,一般來說是不能娶妻生子的,但在中國的鄰國日本,卻不是如此,日本的和尚不僅可以喝酒吃肉,也可以娶妻生子,甚至和尚在日本非常受女孩子的喜歡,許多日本女人偏愛嫁給和尚。
  • 汪曾祺:我的小說裡迴響著歸有光的餘韻
    汪曾祺的小說是散文化小說的代表。他一直認為短篇小說應該有一點散文詩的成分,堅信這兩種文體的「分界處只有一道籬笆,並無牆壁」。考察汪曾祺小說散文化傾向的成因,沈從文的影響自不必說,中國文學傳統特別是明代歸有光的影響很大。汪曾祺在其《小傳》裡明言:「中國的古代作家裡,我喜愛明代的歸有光。」
  • 為什麼日本和尚可以肉食妻帶?
    在中國人的印象中,和尚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苦行者,平生常伴青燈古佛;要是浪漫一些的話,會天馬行空幻想和尚是隱逸佛宇的武林高手......無論怎樣,和尚大抵是遠離塵世的人。然而在日本,和尚娶妻、食肉、喝酒樣樣皆可,混入萬丈紅塵,「大隱隱於市」。
  • 汪曾祺將小說視為對生活的回憶,他筆下幾位人物的原型是怎樣的故事?
    沙洲上面可以拾到野鴨蛋。」我順勢開始了採訪:「您執筆改編京劇《沙家浜》,那是『三突出』的作品,很難想像《沙家浜》的作者會寫出《受戒》。」汪先生解釋,中國作家協會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有個祝詞,鼓勵作家解放思想,他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創作的《受戒》。汪先生說:「我為什麼要塑造小英子(原型名大英子)這個形象?我感覺農村的小姑娘比城裡富庶人家的女兒少一點束縛,比較爽朗。她另有一種健康的美。
  • 5本男主和尚文:《美人三千笑》施主,其實和尚也是可以娶妻的!
    親愛的小夥伴們,你們的小編又上線了,今天推5本男主和尚文,如果你們有喜歡的想看的書單也可以告訴小編噢!《施主請留步》作者:卿非語簡介:聽說和尚是不能娶妻的。這讓白煙有點惆悵,她雖不是只有道德操守的狐狸,但是也絕不願沒名沒分的跟了人家不是。於是她揣捏著一顆玻璃心,小心翼翼挪到他跟前打商量:「南蕭水啊,你能不能不當和尚啊?」他沉默半響後,說:「和尚也是可以娶妻的。」
  • 紀念|汪曾祺先生誕辰100周年:水洗的文字
    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又由汪曾祺將這條線索聯結了起來。這裡不去引用《受戒》的文字,因為,在我看來,整篇《受戒》都是風俗畫。我們從他的《異秉》引用一段:這地方一般人家是不大吃牛肉的。吃,也極少紅燒、清燉,只是到燻燒攤子去買。這種牛肉是五香加鹽煮好,外面染了通紅的紅曲,一大塊一大塊的堆在那裡。
  • 日本和尚為什麼能娶妻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日本和尚為什麼能娶妻 康昊 2015-11-12 09:02 來源:澎湃新聞
  • 汪曾祺,在大淖中自由徜徉的一隻文狐狸
    汪曾祺——賈平凹口中修煉成了老精的文狐,在哪兒修煉的呢?大淖!那片頗為浩淼的大水之中。《大淖記事》和《受戒》雖是姊妹篇,但寫作手法卻不盡相同,前者尤其讓人嘆為觀止。作為一隻狡猾的文狐狸,汪曾祺修煉的秘訣何在?那便是自由徜徉!
  • 汪曾祺被譽為最後一個士大夫,摩羅卻把他本身讀作一個悲劇
    ……人一走,茶就涼……」這是膾炙人口,傳唱全國的樣板戲《沙家浜》的片段,可以說家喻戶曉無人不知,尤其是「人一走茶就涼」已經變成了大眾俚語。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著名作家汪曾祺,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