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石墨帶可控合成有新法

2021-01-08 中化新網

17017次閱讀

作者:閆潔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20年11月04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近日,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與北京大學的聯合研究團隊發現,高壓下1,4-二苯基丁二炔分子晶體可發生拓撲控制的脫氫狄爾斯—阿爾德反應,生成晶態納米石墨帶。該研究為納米石墨帶的可控合成提供了新思路。

  石墨烯是零帶隙材料。這極大地限制了其在半導體器件上的應用。打開其帶隙的一種有效方法是將二維的石墨烯轉變為準一維的納米石墨烯帶。納米石墨烯帶的帶隙可以通過控制其寬度、骨架結構、邊緣結構以及雜原子摻雜來實現調控,從而在下一代電子學器件上展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目前,納米石墨烯帶的精準可控合成主要採取自下而上的策略,即由小分子通過溶液反應或表面反應合成,但這些方法存在樣品量少、提純困難以及結構不均一等缺點。

  高壓可以有效改變分子的堆積方式,壓縮分子間的距離,改變原子的成鍵方式。幾乎所有的不飽和有機小分子都可以在高壓下發生聚合,高壓因此成為開發新型聚合反應、自下而上合成新型碳基材料的有效途徑。高壓誘導的固相聚合反應,無需使用溶劑、催化劑、引發劑,是新的綠色、原子經濟的合成方法。

  在常壓下,二炔類分子主要通過光激發或熱激發進行1,4-加成拓撲聚合反應,其反應活性主要取決於晶體中分子的堆積方式。而1,4-二苯基丁二炔在常壓下由於晶體中分子間的距離過大,因此無法進行類似反應。研究人員最初希望利用壓力來壓縮其分子間距離,從而誘導1,4-加成反應。然而,原位拉曼光譜和紅外光譜研究表明,1,4-二苯基丁二炔在高壓下以苯基和炔基共同參與的拓撲化學反應路徑進行反應,而非傳統的1,4-加成反應。

  為進一步研究反應機理,研究人員利用原位高壓中子衍射譜儀,研究了1,4-二苯基丁二炔分子在反應臨界壓力下的晶體結構,由此確定了反應是從苯基炔與苯基之間的脫氫狄爾斯—阿爾德反應開始。

  該團隊進一步綜合利用電子衍射等一系列表徵手段與理論計算手段,分析了反應產物的晶體結構,發現產物為兩種不同氫含量的納米石墨帶。最後,研究人員比較了臨界反應壓力下1,4-二苯基丁二炔分子晶體中其他可能路徑的反應距離,提出拓撲聚合反應是由「距離選擇」所主導的觀點,這與由官能團活性選擇所主導的溶液反應不同。

  該研究首次發現了分子晶體中拓撲化學控制的脫氫狄爾斯—阿爾德反應,為晶態納米石墨帶的合成提供了一種新的原子級可控、自下而上的合成方法。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提出晶態納米石墨帶合成新方法
    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李闊、鄭海燕團隊與北京大學鞠晶團隊合作發現,高壓下1,4—二苯基丁二炔分子晶體可發生拓撲控制的脫氫狄爾斯—阿爾德反應,生成晶態納米石墨帶。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該團隊進一步綜合利用電子衍射等一系列表徵手段與理論計算手段,分析了反應產物的晶體結構,發現產物為兩種不同氫含量的納米石墨帶。最後,研究人員比較了臨界反應壓力下1,4—二苯基丁二炔分子晶體中其他可能路徑的反應距離,提出拓撲聚合反應是由「距離選擇」所主導的觀點,這與由官能團活性選擇所主導的溶液反應不同。
  • CCS Chemistry | 鋸齒型碳納米環帶合成取得新進展
    通過向[n]環並苯稠合苯環,香港中文大學繆謙研究組設計了一種新的鋸齒型碳納米環帶,並成功合成了該納米環帶的氫化衍生物。單壁碳納米管的導電性取決於它的手性,根據其手性指數(n,m)分為扶手椅型、鋸齒型和螺旋型。扶手椅型碳納米管是導體,鋸齒型是半導體,螺旋型的導電性取決於n−m是否是3的倍數。
  • 意念可控假肢、電子皮膚、人工喉……2018智博會發布十大「黑科技」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意念可控假肢。訊飛翻譯機2.0是科大訊飛推出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翻譯產品,採用神經網絡機器翻譯、語音識別、主意合成、圖像識別、離線翻譯以及四麥克風陣列等多項人工智慧技術,實現中文與三十多種語言即時互譯。支持對話翻譯、拍照翻譯、人工翻譯等翻譯模式。
  • 【中國智博會】智博會發布十大「黑科技」 意念可控假肢、電子皮膚...
    【中國智博會】智博會發布十大「黑科技」 意念可控假肢、電子皮膚等款款自帶「未來感」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8年08月24日 19:02 A-A+   1、意念可控假肢  該產品來自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利用肌肉表面的電子信號來控制假肢的運動,將使用者的運動意圖轉換成假肢的各種動作。  中科院工作人員介紹,假肢的重量僅有180克,遠低於同類型假肢500多克的重量。輕量化、低成本,大大減輕了患者的佩戴負擔,方便長期佩戴。
  • 利用DNA自組裝結構引導無機非金屬納米材料可控制備研究獲進展
    二氧化矽是一種自然界常見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在生物礦化以及納米材料構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如何製備具有特定尺寸且形貌可控的二氧化矽納米結構,是納米科學領域的難點問題之一。DNA自組裝結構具有強大的可編程性和精確的定位修飾特點,是構築二氧化矽納米結構的有力工具。
  • 日本研發出石墨烯納米帶合成法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6月28日電據日媒報導,日本名古屋大學的研究小組於日前宣布,他們成功研發出一種合成碳材料「石墨烯納米帶」的技術。據悉,該技術有可能促進計算機小型化以及高性能化。報導稱,「石墨烯納米帶」是一種由六邊形的環狀碳分子連接而成的、納米級別的碳材料,該材料的大小可以影響導電性等性質。因此,該材料有望應用於新一代半導體,但人們一直未能找到高效的合成方法,「石墨烯納米帶」從而被稱為「夢幻物質」。
  • 【科普知識】各種碳納米管的宏量製備方法大合集!
    , 首先要實現結構和性能可控的碳納米管批量製備,而宏量製備的核心是在緩和的條件下獲得高質量、高純度的碳納米管。在CVD法中,納米金屬Fe顆粒是批量製備單壁碳納米管廣泛採用的催化劑。雙壁碳納米管的宏量製備雙壁碳納米管是由兩層石墨烯捲曲形成,具有較好的金屬及半導體性質。雙壁碳納米管的製備在催化劑體系、反應溫度、氣氛和操作條件等方面更接近單壁碳納米管制備方法。採用石墨電弧或者CVD法均能有效地選擇性製備雙壁碳納米管。
  • 水熱法合成納米材料機理得解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20年03月31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等首次利用氧化石墨烯的液晶行為和凝膠化能力,獲得具有環形極向結構的凝膠,根據凝膠的微觀結構來揭示水熱合成中的流體行為
  • 我學者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合肥2月24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2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同行合作,首次通過在一維納米結構單元中定點選擇性複合磁性材料,利用局域磁場調製電偶極矩與磁偶極矩之間的相互作用,成功合成了一類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 利用微生物和細菌噬菌體進行無機納米材料生物合成
    生產無機納米材料的方法有很多,涉及許多實驗變量。在眾多可能的匹配中,尋找最佳的配對,以環境友好的方式進行合成,一直是研究人員和工業界面臨的長期挑戰。由特聘教授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Sang Yup Lee領導的生物過程工程研究團隊對146種生物合成的單元素和多元素無機納米材料進行了總結,這些材料涵蓋了周期表中的55種元素,是利用野生型和基因工程微生物合成的。他們的研究凸顯了生物納米材料的多樣化應用,並從納米材料的可生產性、結晶度、尺寸和形狀等方面給出了改善生物合成的策略。
  • 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因為奇異的分子結構和理論所預測的優越理化性能,環帶烴分子被提出後,包括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Stoddart教授在內的合成化學家,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便嘗試這些化合物的「人工全合成」。自1991年碳納米管被發現以來,由於上述三種環帶烴可分別看成是鋸齒型、扶手椅型和螺旋型單壁碳納米管的最短單元,可能作為模板或晶種生長結構均勻的單壁碳納米管,更是引發了一股對環帶烴類分子的研究熱潮。
  • 具有超快充電/放電和優秀低溫性能的石墨基鋰離子電池
    石墨是最常用的商用負極材料,然而鋰離子的長擴散距離限制了它的倍率性能。於此,為了縮短擴散路徑,作者開發了由通孔的薄石墨片和碳納米管組成的複合電極。碳納米管能有效防止石墨片發生重新堆積。結合低溶劑化能的電解液,其能加速鋰離子在電極/電解質界面的傳輸,所製備的電池具有優秀的室溫倍率性能(幾乎能以以8C倍率進行完整的充放電)以及改善的低溫性能。
  • 《Science》重大突破:石墨烯納米帶實現金屬性調控!
    研究背景 石墨烯我們都很熟悉,那石墨烯納米帶(GNRs)呢?按定義,石墨烯納米帶是指大概寬度小於50 nm的石墨烯條帶。其理論模型最初於1996年提出。
  • 香氣持久縈繞的奧秘-可控緩釋的POSS-硫脲潛香體
    華東理工大學朱為宏課題組提出以氫鍵為作用媒介,以納米尺寸的POSS為骨架發展了一類新穎的硫脲類緩釋體系,實現芳香醛類化合物的可控釋放。除此之外,Herrmann等人開發了將揮發性分子與合適的基底通過弱化學鍵結合而合成潛香體的技術。弱化學鍵包括一些共價鍵,或是氫鍵等弱作用力,利用合適的外部條件切斷上述弱化學鍵從而實現香氣緩釋。圖1多面體低聚倍半矽氧烷(POSS)是納米級的倍半矽氧烷分子,具有非常好的化學穩定性和生物安全性。
  • 金剛石的化學合成
    Tennant通過精確燃燒實驗首次進行了定量分析,證明了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異構體,從此人們總想實現「點碳成金剛石」的夢想。這就是金剛石合成的起因。1955年美國科學家F. P. Bundy 等中在1300C、5.5 萬atm的條件下成功地把石墨轉變成金剛石,在他們的文章中表明了實驗由公司的同事進行了完全獨立的重複。
  • 同時多離子交換途徑合成高熵金屬硫化物納米粒子
    同時多離子交換途徑合成高熵金屬硫化物納米粒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2:00:56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Raymond E.
  • 天津大學封偉團隊在帶隙可調的新型鍺矽基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研究...
    近日,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在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的可控制備和帶隙調控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在理論計算和結構設計的基礎上,採用-H/-OH封端二元鍺矽烯,首次獲得了具有帶隙可調控的二維層狀鍺矽烷
  • 科學家首次合成純碳環形分子,這可能是分子級電晶體的關鍵一步
    8 月 15 日,《自然》(Nature)雜質今天刊登了一項重大科學突破:牛津大學的化學家和 IBM 的團隊一起,首次製造出了由 18 個碳原子組成的環形純碳分子,而這在過去「幾乎難以成功」,曾有無數團隊嘗試後放棄了。▲用原子力顯微鏡製作的 碳-18 分子的 3D 圖像.
  • 【優秀】柳州鱗片石墨粉價格
    它大量應用於製作各種熱交換器、反應槽、凝縮器、燃燒塔、吸收塔、冷卻器、加熱器、過濾器、泵等設備,廣泛應用於石油煉製、石油化工、溼法冶金、酸鹼生產、合成纖維、造紙等工業部門,可節省大量的不鏽鋼等金屬材料。不透性石墨生產已成為炭素工業的一個重要分支。4、作為耐磨和潤滑材料使用炭和石墨材料除具有化學穩定性高的特性外,還有較好的潤滑性能。
  • 球形、板狀、棒狀、角狀、海綿狀納米顆粒
    球形、板狀、棒狀、角狀、海綿狀納米顆粒納米粉體也叫納米顆粒,一般指尺寸在1-100nm之間的超細粒子,有人稱它是超微粒子。它的尺度大於原子簇而又小於一般的微粒。按照它的尺寸計算,假設每個原子尺寸為1埃,那麼它所含原子數在1000個-10億個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