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的起源!

2021-01-09 婷婷風姿

武士的出現是對皇家權力的侵蝕,所以,了解武士的起源,必須從日本天皇說起,從考察天皇的出現和皇權的衰落過程說起。在中國的歷史上,長期以來稱日本為倭或者倭國,稱其首領為倭王或者國王,「天皇」一詞並不多見,也沒有證據表明那時的日本有「天子」的思想,古代早期的歷史資料都表明日本是臣服於中國之下的,只能稱「王」,不能稱「皇」。

東漢時期光武帝劉秀授予過倭奴國王金印,三國時代,公元239年,魏國封「邪馬臺國」國王為「親魏倭王」。公元420年後,日本與南朝的宋有交往,接受宋的冊封,有「倭五王」被冊封,這時是大和朝廷時代。日本早期沒有史料記載當時日本的首領叫什麼,根據中國資料看,當時他們都被稱為國王。可以推測,在當時日本的首領叫什麼,根據中國資料看,當時他們都被稱為國王。可以推測,在那個時代獲得中國的冊封對於小國林立的日本來說,具有必要性,因為獲得大國冊封者可以擁有在其國內的權力正當性,可以藉助大陸大國的權威控制其他小國,還可以在發生爭端時藉助大國的力量調節爭端。

冊封是有封號的,比如,公元478年,南北朝時,倭王武曾上書宋請求封號,但是後來宋滅亡,齊朝封倭王武為「鎮東大將軍」。齊滅亡之後,梁朝封倭王武為「徵東將軍」。其實,當時的中國處於南朝與北朝對立狀態中,並無暇控制日本,也成不了日本國內事務的調停者,但是儘管如此,獲得這個名分,在政治上對日本這些小王國還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歷史上日本的各個小國需要中國的冊封,除了國內政治的需要之外,他們中的霸者還需要利用中國對抗朝鮮半島。但是,從史料上看,這些小國似乎並沒有達到目的,因為他們獲得的封號與朝鮮半島獲得的封號並沒有什麼區別,甚至有時還低於朝鮮半島獲得的封號。比如,倭國獲得的「鎮東大將軍」封號低於高句麗獲得的「徵東大將軍」封號,而他們後來還獲得過「安東將軍」這個稱號,顯然也低於同時期百濟獲得的「鎮東大將軍」和「安東大將軍」稱號。由此可見,倭國未必能通過中國的冊封體系保持對朝鮮半島的優越地位。不管日本的小國是什麼意圖,接受中國的冊封,便意味著日本與中國的關係成為君臣關係,中國的王朝也就不可能稱日本的任何首領為皇帝或者天皇,只能稱其為「王」。

那麼,日本是什麼時候出現要與中國平起平坐思想的呢?原來,當日本覺得自己有能力建立對自己有利的國際關係時,自我中心主義便產生了,這種能力的政治基礎是國家的統一。日本與中國隔海相望,擁有相對的政治獨立性,有日本學者從出土的稻荷山鐵劍銘上的「治天下」中分析,日本可能在公元471年時就有自己的「天下」思想,具有了與中國皇帝平起平坐的思想基礎。雖然統一之初倭王武還

的「天下」思想,具有了與中國皇帝平起平坐的思想基礎。雖然統一之初倭王武還接受中國冊封,但是,根據《隋書·倭國傳》記載,到了公元600年,大和朝廷第一次遣隋使稱倭王姓「阿每」,字「多利思比弧」,這個古日語單詞,意思是「天兒」,說明當時日本已經具有「天子」的思想。當時應該是推古天皇時代,她是第三十三代天皇,也是史料記載的日本歷史上的首位女皇,遣隋使把她的字解釋成「天兒」,是要告訴中國,他們的「王」也是「天子」。

既然公元600年前後的隋朝時期,日本的天皇已經傳到第三十三代,那麼之前他們一直接受中國朝廷對他們的冊封,甘願為「王」,甚至為「將軍」,是出於無奈還是出於策略,抑或還有別的原因呢?

原來,日本的歷史,除了根據中國史料記載的比較確切的部分之外,還有一段傳說的歷史。雖然關於天皇的記載,並不比隋朝久遠,最早出現在公元8世紀初成書的日本史料《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但是裡面卻把天皇的起源說得很久遠,而且還把天皇神化了。

《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說太陽女神天照大神的後代神武天皇是日本初代天皇。但是,這兩本書太過於神話,不足以作為史料來看,所以,有歷史根據的首位天皇還是被認為是與隋唐同時期的推古天皇。就連著名作家松本清張都說,《記》《紀》兩份資料「是當時朝廷編纂的,是天皇家和中央政府自我美化的作品,完全是為了鞏固天皇政府的統治而編寫的」。特別是關於「神代」日本,從神武天皇到開化天皇的九代,基本上是杜撰的。

儘管如此,根據學者按照《記》《紀》的記載推算,神武天皇即位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660年,那時日本還是彌生時代,中國則處於春秋時代。神話不足以構成歷史研究的根據,所以,一般日本歷史學家還是以中國史料為根據,從《三國志》記載的邪馬臺國開始研究日本的歷史。中國史料《舊唐書》記載,「日本」是倭國的「別種」,本來是一個小國,後來合併了倭國。《新唐書》則記載,日本與自古以來和中國有交往的倭國不同,日本的國王姓「阿每」,筑紫城的神武徵服了大和自稱天皇,600年前後開始與中國交往,這是指大和朝廷與隋唐的交往。

由此可見,與唐朝交往密切的大和朝廷有可能不是邪馬臺國的繼承國家,因為邪馬臺國長期向中國稱臣納貢,從未自稱天皇。而大和朝廷卻自稱天皇,並認為天皇(神武天皇)早在公元前660年前就存在了,這意味著:或者大和朝廷以前確實很小,沒有像邪馬臺國那樣與中國交往過,或者它後來吞併了包括邪馬臺國在內的其他小國,統一了日本,並開始向中國顯示其「天皇」的存在,抑或有可能是邪馬臺國演變成或者吞併了各國,形成大和朝廷,並產生大國意識,不再接受中國冊封,並告訴中國他們的國王也是天子,即「天兒」。這些都是日本古代史的謎團,現在還沒有定說。

不管大和朝廷來源如何,也不管它與邪馬臺國是什麼關係,後來的事實證明,隋唐以後,大和朝廷不再接受中國的封號,說明大和朝廷不同於過去的倭國,開始獨自建立自己的威信。公元607年(隋大業三年),大和朝廷的使節呈給中國朝廷的國書中有「日出處天子」的表述,進一步證明那時日本已經對外自稱天子了,隋煬帝對此十分不滿。既然稱「天子」會引起隋朝的不滿,那麼就改稱「天皇」,根據《日本書紀》記載,第三次遣隋使遞交的國書上說「東天皇敬白西皇帝」,這意味著「天皇」這一稱號在公元608年,日本就在對隋外交中正式開始使用。總之,這一舉動意味著日本正式脫離了中國的冊封體制,確立了政治的自立性。

但是,由於還有經濟和文化上的依賴,雖然不接受冊封,但朝貢體制還是維持了下來,大和朝廷並沒有停止向中國朝貢。唐朝給日本的國書仍然寫著「倭王」,說明唐朝並不認可日本的所謂「自立性」,不承認所謂的「天子」和「天皇」之說。公元702年,入唐使者慄田真人接受的唐朝國書上寫著「日本國王」,說明唐朝接受了遣唐使的通告,承認了「日本」這一國名,不再稱其為「倭國」,但仍然稱日本君主為「王」。其實,「天皇」一詞是武則天對唐高宗的尊稱,這一用語很可能被入唐留學生傳到日本,日本充滿神話的所謂「史書」《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不過是借用了唐高宗的尊稱——「天皇」,杜撰了日本「天皇」的神話歷史。大和朝廷也許早就存在,但是,「天皇」一詞應該出現在武則天之後,所謂神武天皇之說,很可能是大和朝廷的官方「史書」《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編的瞎話。「王」或者「大王」也許具有比較久遠的歷史,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天皇」的歷史不會早於唐朝。

相關焦點

  • 日本武士究竟是什麼樣的?帶你看日本武士的詳細內容
    日本武士其實沒有那麼的神秘,他們的起源很普通,地位也沒有那麼高。在歷史的發展當中恰逢日本混亂,政治割據興起。那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日本武士的發展,日本武士的切腹自盡又是什麼情況?一、日本武士的起源1.日本武士和武士道的起源日本武士起源於日本的平安時代,大概是在公元九世紀中期的時候。
  • 日本武士跑馬拉松,奧運雖然延期,這部古裝體育電影還是值得一看
    2019年一部由英國導演伯納德·羅斯執導的日本電影《武士馬拉松》向人們揭示了馬拉松運動在日本的起源,電影以西方人的視角來觀察日本從幕府時代走向現代的過程,通過日本馬拉松運動的起源來反映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日本歷史和文化。
  • 《蛇眼起源》於日本殺青《特種部隊》系列擴張
    1905電影網訊在日本開拍的《特種部隊:蛇眼起源》於近日殺青。影片的主演亨利·戈爾丁在自己的社交網站上表示稱:「這部電影令人興奮,很可能會讓所有人大吃一驚。」據了解,該片的外景地遍布美洲和亞洲,在溫哥華和東京拍攝。
  • 被譽為武士精神的載體——日本武士刀
    日本武士刀,又稱東洋刀,日太刀,全程為平面碎裂鍛刀。其種類上有,太刀,打刀,短刀,協差,長卷,薙刀等等,種類較多,各具特色。其中以太刀最為出名,刀身具備一定弧度,細且長,為日本刀經典代表。且日本武士刀常被認作日本「武士之魂」,象徵著日本武士道精神。
  • 狹隘地域下盛開的黑色薔薇: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起源與發展
    名不見經傳的「琵琶法師」與日本武士道的起源鎌倉幕府(公元1192年——1333年)時期,日本地區出現了一位遊行高僧,由於他一生到處奔波,沒有一個固定的居所,因此日本史書之中沒能留下關於他的詳細記載。在漫長的遊歷之中,他的刀法變得愈加犀利,而他的文學造詣也變得越來越高,所講的故事也越來越扣人心弦,他豪爽任性、一往無前的精神升華成為了當時人們民眾對於武士這一階層的最初印象。而在琵琶法師所生活的時代,武士已經漸漸成為日本社會的一個階層,並且開始遊走於日本城市與鄉村之間,因此「武士道」精神的起源和「武士」這一階層的發展壯大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 老照片 十九世紀末的日本武士 日本武士最後的榮光
    日本武士,是日本歷史上長期存在的一個特殊階層。日本武士的產生是九世紀中期開始,一些地方領主開始建立保衛自己的私人武裝,並利用其擴張勢力。到了十世紀,朝廷無力鎮壓地方勢力的叛亂,不得不藉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進一步得到了中央的承認,成為日本的特權統治階級。
  • 139 日本的莊園制度,武士的由來
    東亞歷史第139篇:日本的大和、飛鳥、奈良及平安時代之莊園制度。 日本將所有土地收歸國有後,分授給農民耕種,但由於稅法苛刻,勞役過重,許多小農民無法忍受,紛紛捨棄土地逃跑。另一方面,貴族、豪強也不滿足於不能永久擁有土地所有權,因而消極抵抗。農田廢耕的情況逐漸嚴重,國家稅收越來越少。
  • 你知道武士和忍者的區別嗎?
    所以,我們只需要關心武士和忍者的區別即可。接下來讓我們從起源背景與屬性、職責、教條與信仰、技能與裝備等方面全方位對武士和忍者的區別進行解讀。起源背景與屬性武士產生於日本的平安時代,當時的日本處於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約九世紀中期開始,朝廷和貴族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伴隨著日本庄園經濟的產生,圍繞土地與土地上的利潤,莊園主與官吏之間的矛盾,莊園主與莊民之間利潤分配的矛盾,層出不窮。
  • 日本武士頭盔欣賞
    日本武士是出現於10世紀到19世紀在日本國內的一個社會階級。作為日本武士的盔甲,其設計與日本武士的工作、社會地位具有密切的關係。日本武士盔甲設計的如此威嚴(恐怖)主要是長期歷史發展的產物:日本武士崇尚武力,且戰鬥的情況較多,在戰鬥過程中威嚴(恐怖)的盔甲可以震懾敵人。在日本的古代武士地位較高。
  • 日本人常以「武士」自居,日本武士在歷史上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武士,這個詞大家可能都聽說過,雖然表明聽起來似乎有點「練武之人」的意思,但「日本武士」的含義似乎遠不只這樣,日本的「武士」似乎不是職業,而是一種類似於身份的階級,可是為什麼他們被稱為「武士」呢?
  • 日本武士刀是如何演變的?為何被譽為武士精神的載體?
    日本武士刀,又稱東洋刀,日太刀,全程為平面碎裂鍛刀。其種類上有,太刀,打刀,短刀,協差,長卷,薙刀等等,種類較多,各具特色。其中以太刀最為出名,刀身具備一定弧度,細且長,為日本刀經典代表。且日本武士刀常被認作日本「武士之魂」,象徵著日本武士道精神。
  • 世界史|日本武士刀是如何演變的?為何被譽為武士精神的載體?
    日本武士刀,又稱東洋刀,日太刀,全程為平面碎裂鍛刀。其種類上有,太刀,打刀,短刀,協差,長卷,薙刀等等,種類較多,各具特色。其中以太刀最為出名,刀身具備一定弧度,細且長,為日本刀經典代表。且日本武士刀常被認作日本「武士之魂」,象徵著日本武士道精神。一、武士刀的起源與發展日本刀的發展,經歷了多個時期,主要從平安時期開始,在此之前皆稱為上古刀。
  • 日本武士刀為何被譽為武士精神的載體?又是如何演變而成的?
    日本武士刀,又稱東洋刀,日太刀,全程為平面碎裂鍛刀。其種類上有,太刀,打刀,短刀,協差,長卷,薙刀等等,種類較多,各具特色。其中以太刀最為出名,刀身具備一定弧度,細且長,為日本刀經典代表。且日本武士刀常被認作日本「武士之魂」,象徵著日本武士道精神。
  • 日本史話:日本武士階層如何興起?德川幕府時期武士如何生存?
    從1185年日本鎌倉幕府建立到1868年江戶時代結束,日本武士階層一直控制著國家的軍事、政治和平民文化。在這近700年的日本歷史中,武士掌控著日本幕府,頒布具有軍權特色的行為規範,並促進獨特藝術形式以紀念武士功勳、崇尚武士美德。
  • 櫻花,武士道,幕府時代,切腹,日本武士階級是怎麼形成的?
    日本武士的起源以及發展武士(ぶし)在日本語言釋義中原本是侍者或守衛的意思,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日本平安時代的桓武天皇時期。桓武天皇在位期間,朝廷和貴族的矛盾變得日益尖銳,貴族和僧侶的勢力不斷膨脹,這甚至導致桓武天皇做出了遷都平安京的決定。
  • 日本武士不為人知的恐怖事實
    電影裡或遊戲中出現的日本武士,大多數給人一種正義,超高武術超厲害的角色。 但你知道嗎,在日本早年,一些真正的武士其實有著殺人為樂的嗜好!
  • 百年前日本武士:平均身高僅1米6,面露兇光,女武士堪比絕世美人
    說到日本,我們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聯想,但要說起文化的話,那莫過於武士道這一點了。武士在日本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內涵,也是無數學者研究的對象。如今就曾有一批百年前日本武士舊照曝光,平均身高僅1米6,面露兇光,但女武士可確實很漂亮,堪比絕世美人,令人驚嘆。
  • 日本萬代推出漫威武士系列 第一彈侍蜘蛛俠 超級英雄化身日本武士...
    日本知名大廠萬代玩具公司(BANDAI)旗下Tamashii Nations所推出的名將Movie Realization系列,繼推出了星際大戰的武士系列後,又將要開啟漫威武士系列。系列結合了日式戰國時代武士的風格,以及竹谷隆之大師精心設計的武士造型,漫威中經典英雄角色化身為超強日本武士。
  • 日本末代武士消亡史
    但危中有機,驚醒的日本在歷史的關鍵時刻抓住了命運的咽喉 —— 「文明開化」、「廢藩置縣」,明治維新開啟了日本向西方學習的現代化進程,讓日本從東瀛一隅,一舉改革發展成為了世界列強之一。
  • 日本武士享有特權,可以為所欲為?武士:還不如平民
    摘要:日本武士享有特權,可以為所欲為?武士:還不如平民日本進入武士政權時代後,開始持續數百年的武家統治時代,既然身為統治階級,不但享有特權,還可以為所欲為嗎?事實上並非如此,武士一直受到嚴格的控制,相比於平民百姓,武士受到更嚴格的管理,還不如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