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金咖
指數基金市場重拾繁榮 。
自2003年國內發行首隻指數基金 (備註: 這裡的指數基金及ETF只包含股票 、 債券 、 商品 、 QDII四類資產 , 不包含貨幣資產) 產品以來 , 國內指數基金 (含ETF) 規模穩步增長 。
不過 , 歷史上指數基金規模佔非貨幣類公募基金的規模比例曾有過較大的波動 。 數據顯示 , 2014年最高時佔比曾達到22.2% , 之後逐年下降至2017年的11.2% 。 隨後在2018年 、 2019年連續兩年復甦 , 目前這一佔比已提升至17.1% , 雖離2014年的高點佔比還有較大差距 , 但截至2020年一季度 , 指數基金規模已突破1.4萬億元 , 其中 , ETF基金規模近7000億元 , 均創出歷史新高 。
特別是今年來指數基金管理人頭部效應愈加顯著 , 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 截至2020 年一季度末 , 在80家指數基金管理人中 , 前十大基金公司指數基金規模合計近9000 億元 , 佔全部大類資產指數基金規模超過六成 , 這一數字相比於2019 年末佔比進一步提升了1.3% 。
在市場的正向激勵下 , 頭部基金公司對旗下指數基金業務的重視度也越來越高 , 從人力 、 物力到各方資源都給予重點配置 。
新經濟e線獲悉 , 為幫助投資者進一步了解並高效使用指數基金這一投資工具 , 6月1日 , 易方達基金正式推出子品牌「易方達指數通」 (Efundex) , 全面整合旗下指數基金 , 打造一站式的專業指數產品平臺 。
頭部效應顯著
值得關注的是 , 儘管今年一季度A股市場出現普遍下跌 , 但指數基金規模卻不減反增 。 Wind數據顯示 , 當季指數基金市場規模逆勢新增近939億元 。 究其原因 , 增量規模的81%均來自前十大指數基金管理人 。 可見 , 頭部基金管理人的「王者」地位十分穩固 。
新經濟e線注意到 , 截至目前 , 從指數產品布局看 , 前十大指數基金管理人中有5 家基金公司在股票 、 債券和商品指數基金方面均有布局 , 產品更趨多樣化 。 其中 , 易方達 、 富國 、 國泰和廣發基金旗下指數工具類型最豐富 。
同樣 , 股票指數基金方面的市場份額也由前十大管理人牢牢把守 。 今年一季度 , 前十大管理人規模合計6832億元 , 佔比70% 。
作為行業內較早開展指數投資業務的基金公司 , 無論是指數產品線 、 管理規模 , 還是指數基金管理精細化程度 , 易方達均位居行業前列 。 截至目前 , 易方達旗下63隻公募指數基金總規模超過1200億元 。 目前公司旗下ETF覆蓋A股 、 美股 、 港股 、 日本股市等多個市場 , 涵蓋寬基 、 行業主題等多個類別 , 並包括股票 、 商品等多種資產 。
同時 , 作為全行業產品數量最多的基金公司之一 , 其全面 、 均衡的指數產品線為投資者提供了多元選擇 , 讓投資者在不同的經濟周期 、 市場環境下都可以找到適合自身需求的投資工具 。
僅以A股指數為例 , 易方達現有指數基金產品線中 , 不僅有包括上證50 、 深證100 、 創業板 、 滬深300等在內的寬基指數產品 , 還包括了滬深300醫藥 、 滬深300非銀 、 中證科技50等在內的行業主題指數 。 同時 , 易方達也是業內積極推動指數基金降低費率的基金公司之一 , 旗下目前一半左右的ETF產品管理費率已降至行業最低水平 。
需求供給雙向促進指數發展
股神巴菲特就曾經多次說到: 「對於絕大多數沒有時間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中小投資者來說 , 成本低廉的指數基金是他們投資股市的最佳選擇 , 甚至能夠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者 。 」
指數基金以風險分散 、 運作透明 、 成本低廉的優勢 , 自上世紀70年代誕生後便在全球範圍內迅速普及 。 尤其是ETF , 它在交易所上市 , 既可申贖 、 也可日常交易 , 能夠幫助投資者很方便地實現對指數成分股的一攬子買賣 , 緊密跟蹤指數 , 不僅適合專業投資者的配置和交易需求 , 也是廣大普通投資者管理資金的便利選擇 。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有效性的進一步加強 , ETF正越來越獲得市場青睞 。 新經濟e線獲悉 , 2020年以來 , 儘管全球股票市場持續震蕩 , 資金仍在持續借道ETF基金流入A股 , 其中 , 寬基ETF和科技ETF成為了近年來規模增長的主力 , 也是公募ETF市場上體量最大的兩類ETF產品 。
業內認為 , 指數基金近兩年的發展主要得益於工具產品需求端與供給端的雙向促進 。 一方面 , 從產品需求端看 , 其核心動力來自於投資者結構的機構化進程加快 。 以ETF為例 , 當前 ETF 的持有規模中 , 近八成來自機構持有人 , 並且這一比例自 2018年半年報以來持續提升 。
截至目前 , 機構投資者中既有以社保 、 保險為代表的本土機構 , 也有通過QFII 、 互聯互通等形式參與A 股投資的外資機構 , 這些機構投資者更善於利用ETF 和指數基金做配置或交易 , 從而引導整個工具市場的發展 。
另一方面 , 就產品供給端而言 , 為了滿足投資者多樣化的應用場景 , 基金管理人也不斷推出新產品 , 豐富投資者的工具選擇 。 數據顯示 , 2019年新成立的158隻股票指數基金中就包括了44隻主題指數基金 、 15隻行業指數基金和2隻風格指數基金 , 其中不乏證券 、 科技創新 、 央企結構調整等熱門行業和主題 。
當然 , 只有產品線布局全面 、 工具類型選擇豐富的指數管理人才能更好地滿足投資者的配置需求 。 同時 , 鑑於指數工具的布局與開發 、 銷售與宣傳都需要投入更多資源 , 具有資源整合優勢的頭部指數基金管理人才能在白熱化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