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應該算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歷史時期,無論時間過去多久,三國都是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由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大多數人都對蜀漢集團抱有同情之心,希望蜀漢真的能一統天下,完成延續漢室的傳奇。那麼,假如劉備最後真的統一三國,復興了漢室,會把位置讓給漢獻帝嗎?
實際上,很多人都已經知道劉備是一個梟雄了,匡扶漢室只不過是旗號,他真正的目的還是爭奪天下,所以很多人都會認為劉備不會將皇位讓給漢獻帝。然而,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劉備肯定是會選擇讓位於漢獻帝的!只不過這個讓位是不是真心,漢獻帝肯定也是知道的,所以漢獻帝敢不敢接過皇位也是個問題!
劉備
劉備的起點其實是特別的低,除了一個皇室後裔的身份(還沒能得到認證),他完全不能和其他人相比。可以說,劉備的一生就是勵志的一生,我們看劉備的人生軌跡,就會發現劉備的為人。黃巾起義,劉備參與義軍,一路打拼,結果也沒能獲得賞識,之後幾經輾轉,在好友公孫瓚的幫助,成為了平原縣令。
董卓入主洛陽,天下大亂,劉備原以為是自己大展抱負的機會,結果眾諸侯各懷鬼胎,最終也沒能取得大的戰果,獻帝西遷,董卓繼續掌控朝堂。而關東諸侯則各自為戰,爭奪地盤。
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劉備的成就也就這樣的,基本最終就會成為某一勢力的附庸,不過,就在劉備快要失望的時候,上天給了劉備一個機會,也可以說是天上掉下的餡餅。當時曹操進攻徐州陶謙,劉備在北海孔融的邀約下,一同出兵解徐州之圍。而劉備的這次出兵,則得到了徐州牧陶謙及其手下的青睞,最終,陶謙在臨死之際將徐州和平交給了劉備。自此,劉備身份實現了華麗的轉變,從一介縣令一躍成為了一州之牧,統管一方。
得到徐州的劉備,實力大增,看起來似乎劉備也可以一爭天下了,不過接下來的事情卻給了他當頭一棒。由於徐州是四戰之地,周邊敵人眾多,都想對它咬上一口。呂布、袁術、曹操輪番登場,最終的結局當然是劉備出局,曹操成為最大的贏家。劉備不服,又投靠袁紹,希望擊敗曹操,然而曹操天縱之才,竟然擊敗了袁紹,成為了當時東漢最大的諸侯。
不過劉備這個人,還是比較有毅力的,雖然屢次戰敗,但他並不認命,再次投靠到荊州劉表處,對抗曹操。但劉表雖然看重劉備,對他也是防範有加,所以劉備在荊州也是處於被壓制的狀態。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赤壁大戰之後,曹操大敗,劉備趁機和東吳瓜分了荊州,雖然未能全據荊州,但是劉備的實力也是變得非常的強大了。之後他進攻西川、漢中,成功的坐擁兩州,成為了一方諸侯,實力不可小覷,連曹操都拿他沒有辦法了。
從劉備一生的軌跡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劉備是一個聰明有毅力的人,雖然屢敗屢戰,但是他從未放棄。就算前途昏暗,他也是一如既往地堅持走下去,保持獨立,而沒有選擇徹底投靠他人,認他們做主公。有野心、有毅力的劉備,在實現了一統天下後,似乎是根本不可能把皇位讓給漢獻帝的。
但是大家忘了劉備之所以能團聚一批人,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品性,這就是他的仁義!正是因為這個特點,使得大量的人才選擇跟隨劉備。雖然大家都說劉備假仁假義,但是相比於其他主公,劉備這個人對待屬下、對待百姓是真的算得上是有情有義了,令人欽佩。也正是因為這個面具在身,所以如果漢獻帝還活著的話,劉備肯定會讓位於漢獻帝!
不過在劉備徹底擊敗曹魏前,漢獻帝能不能活著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劉備已成氣候,身邊謀士眾多,肯定也會考慮到擊敗曹魏後,將出現的尷尬局面,所以必定會有人主動去殺掉漢獻帝。這就有點像朱元璋處理小明王,雖然他沒主動傳令,但下屬揣摩上意,最終也將小明王給殺了。
如果漢獻帝僥倖未死呢?
可以確定,劉備肯定會讓位於漢獻帝,不過漢獻帝敢不敢接就是另一回事了。依照漢獻帝主動讓位於曹丕,從而保全性命的操作來看,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肯定是能看出劉備的真實想法的,所以他必定是不敢接受這個皇位,只會以臣子自居。只有這樣,漢獻帝才能有活下去的可能。
結語
如果劉備最後真的統一三國,復興了漢室,依照他的仁義人設,他肯定是會讓位於漢獻帝的,只不過漢獻帝聰明,不敢接受這個讓位。最終經過一番推辭,劉備還是成為了天下共主,開創新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