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三國志》並沒有記載,是真是假尚無定論。本文單從《三國演義》的角度去評述,如果關羽在華容道斬殺了曹操,那麼最終劉備集團能否走向巔峰,匡扶漢室,一統天下。
一、 曹操死後北方會不會亂
曹操死後,北方一定會亂。
首先,曹家內部就會展開你死我活的王位爭奪戰。曹操一生子嗣較多,算上夭折的,總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曹丕、曹植、曹彰,掌權的掌權、掌兵的掌兵,已然形成了獨立的利益小團體。如果曹操突然暴斃,曹家勢必形成「三子奪嫡」的混亂局面。
其次,曹操集團會土崩瓦解。曹操集團的組成非常複雜,大致有三方勢力:一是「保曹派」,誓死效忠曹氏,如張遼、徐晃、許褚等。二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保皇派」。因為曹操一直把漢獻帝控制在許昌,打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旗號,所以身邊聚集了一些效忠漢室的人物,荀彧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三是「歸降派」,曹操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收編了袁術、袁紹、張繡等割據勢力的殘部。在曹操死後,「保曹派」會面臨著「站隊」的煩惱,是效忠曹丕、曹植還是曹彰呢?而對於「保皇派」來說,曹操死後,是漢獻帝重掌朝綱的最好時機,他們必然會趁機奪權,以求匡扶漢室。「歸降派」,或搖擺不定、或陰奉陽違、或重新割據……總之曹操一死,其集團內部會亂成一鍋粥。
最後,北方殘存的公孫瓚等部勢力也會死灰復燃;漠北的少數民族也會趁火打劫;西涼馬超也會蠢蠢欲動。
最終曹操好不容易統一起來的北方,將「一下回到解放前」,重新回到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並存的局面。
二、東吳會不會一支獨大
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赤壁之戰東吳作為抗曹的主力,其損失也是不容小虧的。赤壁之戰後,在和劉備爭奪荊州時,疲軟之勢就顯現出來了。經過赤壁之戰,東吳迫切需要休養生息,沒有能力大肆擴張,所以不會一支獨大,更不可能完成統一大業。
三、曹操如果死在華容道,對劉備是利是弊
曹操如果死在關羽手裡,對劉備集團最大的弊端無非是受到曹操集團的瘋狂報復。結合前面的論述,真正會為曹操報仇的無非是曹家子孫和誓死效忠曹操的「保曹派」。但是,曹操一死,北方必亂。曹家子孫和「保曹派」,或奪權,或自保,自顧不暇,誰還顧得上替曹操報仇呢?
曹操如果死了,對劉備集團第二個弊端是東吳必定視劉備為唯一的勁敵,「眼中釘,肉中刺」,除之而後快。然而事實是曹操赤壁兵敗後,東吳就已經開始了「卸磨殺驢」,對劉備集團採取絞殺。但東吳由於赤壁之戰的消耗,最終「賠了夫人又折兵」。可見 曹操如果死在華容道,對劉備集團的不利影響微乎其微。
華容道斬殺曹操對劉備來說是一本萬利的生意。首先,劉備集團會樹立起「清君側,誅曹賊」,「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光輝形象,贏得匡扶漢室的仁人志士和集團的支持。其二,在哪個「強者為尊」的動蕩年代,能斬殺曹操這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大BOSS,會讓劉備集團聲威大震,讓其他割據勢力為之膽寒。其三,「亂中取利」是劉備集團指導思想——「隆中對」的精髓。天下越亂,劉備集團更有利可圖;割據勢力越多,劉備集團更容易個個擊破,逐步壯大,進而實現匡扶漢室,統一天下的「鴻鵠之志」。
結語:如果曹操死在華容道,劉備集團將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到時候,先取荊州,再奪益州,接著掃蕩紛亂的北方,最後收拾偏安的東吳,則有望統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