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英雄眾多,獨愛「武聖人」關羽的忠、義、勇、謀!

2020-12-04 翔評史籍

在古今歷史中從不缺少英雄的存在,在歷史英雄的畫卷中,就屬關羽的地位最高,關羽因為《三國演義》中忠義的形象深受大家的敬仰和崇拜,被人稱為「武聖人」,和「文聖人」孔子並稱於世。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武聖人」關羽的生平。

關羽生於三國時期,本字長生,後改字為雲長,河東郡解縣人(今山西運城),雅號「美鬢公」,關羽去世後被傳聞神化,民間尊其為「關公」,因為其忠義的形象歷朝歷代多有褒封,到了清代時被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就有了「武聖」的稱號。

關羽因為早年間犯事,所以背井離鄉逃到了幽州涿郡,在黃巾起義爆發時,恰巧劉備在涿縣組織了一支起義軍,而關羽和張飛都加入其中,二人隨著劉備輾轉各處消滅黃巾軍。要說三人的關係有多好?雖然沒有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情節,但從「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中可以看到連睡覺也要睡在一起,可見三人感情不一般。

忠:身在曹營心在漢

建安五年,曹公東徵,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節選自《三國志》)

眾所周知,曹操是一個十分愛才的人,所以曹操才會先後三次頒布《求賢令》,希望能招攬天下英才為其所用。而建安五年時,曹操向東徵戰,此時劉備已經投奔了袁紹,曹操將關羽活捉,並任命他為偏將軍,由此可見曹操對其的重用。

再看關羽的做法: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曹操為了留住關羽,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關羽為了報答曹操對他的情深義厚,便割下了顏良的首級送給曹操,以此解了「白馬之圍」,而曹操知道他不會久留,便給了關羽加倍的賞賜,而關羽面對賞賜不為所動,並全部退還給了曹操,寫了辭呈繼續追隨劉備,「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個成語也流傳千古,由此可見關羽的忠。

義:華容道義釋曹操

「曹瞞兵敗走華容,正與關公狹路逢。只為當初恩義重,放開金鎖走蛟龍。」這是一個世人皆知的故事。

赤壁一戰讓曹軍元氣大傷,曹操帶著殘兵敗將逃命,一路上接連遇到伏兵的追殺,而逃到華容道時只留下了三百餘人,可以說這時的曹軍饑寒交迫,只要遇到一撥敵人就能被團滅。而曹操以為自己已經成功逃跑了,還三次嘲諷「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這時關羽帶兵出現了,看著曹操的軍隊可以說人困馬乏、損兵折將早已不能再戰,而關羽身邊帶著數百人,可以說如果開戰曹操必死。

諸葛亮派關羽在華容道做埋伏,還立下了活捉曹操的軍令狀,因為關羽是個情深義重的人,想起了曹操曾經活捉他,非但沒有刁難殘害,還對他百般照顧,又想起來後來「過五關,斬六將」的事,心中不忍發難,於是長嘆一口氣便把曹操放了。關羽已經立下軍令狀卻還是將曹操放走,可見關羽的義。

勇:過五關斬六將

過東嶺關時殺孔秀;過洛陽城時殺韓福、孟坦;過汜水關時殺卞喜;過滎陽時殺太守王植;過黃河渡口時殺秦琪,「過五關斬六將」因此得名。 出自《三國演義》

要說關羽的英勇不得不提「過五關,斬六將」,當時曹操擊敗劉備大軍,劉關張三兄弟走散,而關羽則被困在了城外的小山上,曹操的軍隊將其團團包圍,因為曹操十分欣賞關羽的才幹,勸說關羽歸降於自己,而此時和關羽被困的還有劉備的甘、麋兩位夫人,為了不讓兩位皇嫂受侵犯,再加上張遼的人情攻勢,關羽暫且同意投降,並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降漢不降曹、二是要確保兩位皇嫂的安全、三是只要有劉備的消息就立即去投奔,曹操不能加以阻攔

曹操為了挽留關羽暫且同意了這3點要求,希望能用自己的真情實感打動關羽,而關羽在曹操陣營的這段時間裡,可謂是得到了至高無上的待遇,不僅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還得到了名馬「赤兔馬」。

面對這樣的優待關羽將「忠心」展現的淋漓盡致,一得到劉備的消息立馬跟曹操請辭,曹操卻視而不見,關羽只能不辭而別,帶著兩位皇嫂強行闖卡。一路上關羽憑一己之力過了曹操所管轄的五個城關:東嶺關、洛陽、汜水關、滎陽和滑州,斬殺了曹操的六名大將: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和秦琪。明知投奔劉備的路上關卡重重,還能克服重重困難一路上所向披靡,由此可見關羽的勇。

謀:水淹七軍

「夜半徵鼙響震天,襄樊平地作深淵。關公神算誰能及,華夏威名萬古傳。」

水淹七軍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當時曹操封于禁為南徵的將軍龐德為先鋒,統帥七路大軍去救樊城。關羽得到消息後親自掛帥迎敵,而關羽和龐德大戰了數百回合卻還不能分出勝負。第二天兩人再次交戰,龐德假裝逃跑關羽緊追不捨,不料遇到暗算中箭後回營養傷,傷好後聽說曹操的軍隊向城北移動。

關羽騎馬查看,見北山的山谷內曹軍的人馬眾多,而襄江又水勢兇猛,立馬想到水淹七軍的妙計。下令準備船隻,堵住各路水口,等到夜晚時大水淹沒了曹操的軍隊。于禁和龐德只能帶著一小部分將士到山上躲避,卻被關羽帶兵捉拿。

可以說「水淹七軍」是關羽一生中最輝煌的一場戰役,關羽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由此可見關羽不僅有勇還有謀略。

雖然《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值得人敬佩的英雄,例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粗中有細的張飛、驍勇善戰的趙雲等,但是我覺得最能將忠、義、勇、謀體現的淋漓盡致的當屬「武聖人」關羽,他不僅在歷史的長河中名流千古,也在人們心中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關羽形象之三
    於學劍的《〈關大王獨赴單刀會〉:意象悲壯的英雄劇》從雜劇角度記敘了東漢末年魯肅索取荊州的故事,全方位地塑造了關羽的形象,弘揚了關羽保衛領土的英雄氣概。故事剛開始時通過魯肅和喬公以及司馬徽的對話,側面烘託出關羽是「真英雄」。
  • 歷史上真實的關羽身高堪比姚明 關羽身高多少?
    同理推算關羽的長髯應該有四十多釐米長,怪不得曹操曾以紗錦為囊送給關羽用做護髯。《三國志·呂布臧洪傳》中寫:「布有良馬曰赤兔。」後來,赤兔經《三國演義》的誇張,成了日行千裡、渡水登山如履平地的寶馬。關羽死後赤兔馬也在東吳「數日不食草料而死」,成為義駒,這也加強了人們對關羽的崇敬。在《三國演義》中,赤兔馬從公元189年董卓入朝一直勤勤懇懇工作到220年關羽死後,前後服役近30年。
  • 世人為何崇拜一介武將的關羽
    惠安石雕工廠出品再加上關羽身上有著「忠、義、信、智、仁、勇」的品質,商人推崇「信」字,起義軍和混黑社會的推崇「忠義」,無論是什麼身份,都能在關公身上找到可參拜的點,所以慢慢的關羽在民間就火了起來做生意的拜關公是因為關公最講「忠、義、信、智、仁、勇」,而這幾個字正是生意人所需要的生財之道。忠,就是忠誠;義,就是講義氣;信,就是守信用;智,就是有智慧;仁,就是仁義;勇,就是勇敢。河南洛陽關林廟供奉的關公就是以關公這六個字為核心內容的,也正是有了這六個字,關雲長所以才能所向披靡,也正是這六個字,關公才贏得後世的敬仰.
  • 《三國演義》中的五虎上將最喜歡誰?黃忠雖老,卻夠義氣
    而提到三國,自然繞不開四大名著之一的古典小說《三國演義》。在《三國演義》中,有不少勇猛,讀者也喜歡評論他們之間的武藝高低。三國第一猛將當屬呂布,縱然呂布為人反覆、無義、殺主,這是事實,但就以他的武藝而言,他三國第一猛將的身份也是名副其實的。比如,張飛、關羽雖勇。
  • 《三國演義》中關羽形象之二
    楊義的《中國古典小說史論》認為關羽以「義」縱橫天下,成為世人崇拜的對象。關羽形象凝聚著民間濃厚的崇拜情節,文中詳細分析了民間崇拜關羽的原因:第一,作者認為在小說中關羽是勇武和義氣的化身,其中「單刀赴會」和「水淹七軍」等情節,明顯地展現了關羽超群絕倫的膽量與謀略。
  • 《三國演義》中的「第一戰神」關羽是如何「造」出來的?
    在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主角之一關羽以勇猛而著稱,在小說的描寫中,關羽一出場即溫酒斬華雄,然後又是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一時英勇無敵,即使是在敗走麥城被殺後,也被後世尊崇為與孔子並列的「武聖人」。
  • 《三國演義》中,關羽為什麼戴綠帽子?
    說起關羽,那是家喻戶曉。身為武聖人,關羽一直受到人們的景仰,然而有一點一直受到現代人的詬病,那就是戴著「綠帽子」。那麼,關羽為什麼一直戴著綠帽子呢?一,綠袍青巾為劉備所贈三國演義中記載:一日,操見關公所穿綠錦戰袍已舊,即度其身品,取異錦作戰袍一領相贈。關公受之,穿於衣底,上仍用舊袍罩之。操笑曰:「雲長何如此之儉乎?」公曰:「某非儉也。
  • 《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更接近百姓心目中的關公形象
    關公在儒家被稱為武聖人,在道家被尊為「關聖帝君」,在佛家被尊為「伽藍菩薩」。解放前關帝廟遠遠超越文廟、寺院、道觀的數量,成為民間供奉最多的廟宇。關公的原型是三國時期的蜀漢武將關羽關雲長。在《三國演義》出現之前,民間就有了崇拜關羽的傾向。宋哲宗元佑年間,關公的家鄉山西解州重修關帝廟,鄭鹹在《元佑重修廟記》中即說:「侯之名聞於天下後世,雖老農稚子,皆能道之。」
  • 為何最終成為民族信仰的三國名將是關羽?
    筆者回答這個問題:為何最終成為民族信仰的三國名將是關羽?這是文學的成功,具體說是《三國演義》的成功。《三國演義》問世以來,沒有人不知道《三國演義》;沒有人不喜歡《三國演義》;沒有人不會講《三國演義》的故事。《三國演義》的故事中,關羽的故事尤為人津津樂道。
  • 一介武將的關羽,為何最終能夠成為萬民敬仰的神,並與孔聖齊名?
    據三國演義中的記載,關羽在十八諸侯討伐董卓時溫酒斬華雄,聚曹時為曹操斬顏良,誅文丑,這是他勇的表現。後來得知劉備的下落,漢壽亭侯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這便是他忠的表現,在曹操得知關羽要離去,以重金和委以重任來挽留關羽,但關羽不為所動,曹操的部下便提議趁此除掉關羽,曹操欣賞關羽的忠肝義膽放了一馬,後來在華容道之時,關羽在面對忠於義的選擇時,最終還是放了曹操,這是關於義的表現。
  • 關羽究竟冒領多少功:斬華雄的是孫堅;誅文丑的可能是曹操
    關羽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中最受推崇的人物,集忠、義、智、勇於一身,被後世尊為武聖人,與文聖人孔子並稱於世。
  • 天京事變:對石達開「忠、勇、信、義、智」的一次考驗
    然而,天京事變爆發,石達開的「忠、勇、信、義、智」形象崩潰,翼王經受不住考驗,年幼。李秀成在《自述書》中說:東王囂張跋扈,目無法紀,韋昌輝、石達開不服氣,於是密謀誅殺楊秀清,及東王的兩個兄弟楊原清、楊輔清,其餘的人都不可濫殺無辜,要懂得克制。韋昌輝、石達開密謀要殺楊秀清,好明白,是誰讓東王過頭了。
  • 運城關帝廟:關羽故裡國內佔地最大關帝廟,這裡還有最大關羽雕像
    三國時桃園三結義的關羽在後世常常被人們尊為武聖人,因此在各地就有很多的關帝廟,來供奉這位忠勇仁義的武將,在關羽故裡的山西運城解(hai)州鎮也有一座關帝廟,據說這個關帝廟不僅是目前 國內面積最大的關帝廟,而且這裡還有最大的關羽塑像。
  • 條漫:關羽vs張遼,蜀將厲害還是魏將厲害?
    ,關羽暫時歸曹操。結果關羽為曹操斬顏良,就回劉備那了還帶回了劉備老婆,被後人傳為佳話張遼跟著曹操四處徵戰立下累累戰功,但後人沒多少知道後人的誤解曹操一直厚待關羽,還給他呂布的赤兔馬,希望關羽能留下來。被東吳軍斬殺為報答曹丕恩情,帶病出徵,結果病死殊榮因為忠義,後世被列為武聖,是各代忠君愛國的表率因為忠義加資歷,被曹丕表彰為光榮模範,在生病時都有特殊照顧性格特點勇、
  • 那些被《三國演義》改變的歷史真相:劉備脾氣爆,關羽也好色
    《三國演義》作為一部經典的文學作品,成功塑造了奸曹操、仁劉備、忠關羽、暴張飛、勇趙雲、猛馬超、賢孔明等形象。由於《三國演義》對民間的影響太大,這些歷史人物的文學形象取代歷史形象,以至於很多人把《三國演義》當成了真實的歷史。實際上,《三國演義》取材於正史《三國志》,透過《三國志》解讀《三國演義》,我們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 長九尺的武聖關羽,放到現在有多高?看看新出土的漢尺就知道了
    說到描寫三國時期的小說,影響最為深遠的無疑是被後世列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了,後人在點評《三國演義》時,將關羽與諸葛亮,曹操並列在一起,稱之為書中的「三絕」,其中關羽被評為「義絕」,可見《三國演義》一書中作者對關羽的刻畫可謂是費盡了心思,那麼,書中又是怎麼描寫關羽的容貌的呢?
  • 武聖人關雲長,因何而死?
    關羽關雲長,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歷史人物,在中國甚至整個儒家文化圈子已經是神一樣的存在。熟悉歷史和三國演義的人們無不對關羽之死扼腕嘆息,無不認為一代武聖人死得有點憋屈,但是關羽作為將軍戰死沙場也算是死得其所。我們不禁要問,關羽到底因何而死?
  • 《三國演義》之關羽的形象一
    《三國演義》是我國歷史演義小說的典範之作。它開闢了章回體小說的先河,是上層統治者思想和下層百姓思維的集合體。在「人才莫勝於三國」的《三國演義》中,關羽憑藉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過五關斬六將等功績,成為歷史上經典武將的代表,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三國」故事廣為流傳,中日文化分別如何解讀關羽這一角色?
    現為日本三國志學會事務局長、大東文化大學教授的渡邊義浩,對關羽的「封神」就非常感興趣,在眾多資料和對中國文化信仰的理解中,展開了對關羽的研究,併集結成《關羽:神化的〈三國志〉英雄》一書。在書中以中國的《三國演義》和史實中的關羽為基礎,對關羽的武勇、義絕、顯聖、封神,小說中內容的虛構以及對華人關係網的影響等方向進行了解讀。
  • 千年關公與百年義勇街
    老城有一條街道叫「義勇街」,第一次聽到這個街名時,小彩還以為街名出自於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直到看到李健虎先生的《老洛陽•古址遺蹟》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義勇」跟關公有聯繫。《老洛陽•古址遺蹟》中所述,義勇街原名倉口街,「街西為明糧倉,北端有大關廟一座,1927年改為『義勇街』,街名是取關羽之封號——關羽死後被封為『義勇武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