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門「手藝活兒」!為何商學院教不出頂尖管理者?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南方略諮詢

在傳統思維中,有些人將管理看成是一門「科學」,與「管理學」劃上等號,只要掌握了管理學的全部知識,就能成為成功的管理者;有些人將管理看成是一門「藝術」,貌似需要一定的天賦才能掌握。這些片面的理解,造成了我們對管理的模糊認知。

筆者從事管理工作多年,感受最深的就是管理型、領導型人才培養的不易。筆者認為:管理能力和領導才能,不應被視為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或可簡單複製粘貼的知識,而應被視為一種技藝——一種理論知識與實踐體悟相結合的技藝。這種技藝具有可學習性,可以通過後天的刻意練習而獲得,實現從知識到價值的轉化,更可以通過有意識的傳承被後來者掌握。

為何商學院教不出頂尖企業管理者?

要想經營好一家企業,僅僅掌握管理學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不可簡單地認為,接受過MBA教育的人也相應具備了管理者的能力。很多人雖熟讀各種管理學經典,熟知各種定律原理,卻依然難以成為具備出色領導能力的管理者。這是因為管理不能像大部分自然科學一樣,仰賴從書本習得的知識和實驗室試驗的結果。管理固然有科學的成分在,但與傳統意義上的科學又有所不同。其差異在於:科學是一個建立在一切客觀事物的形式、性質、規律、組織均可重複、可驗證、可量化、可預測基礎之上的有序的理論知識系統。而面對錯綜複雜的現實世界,管理者依靠經驗體悟做出的主觀判斷,往往比理論知識本身更能左右成敗。

春秋時期,齊國有個技藝高超的工匠「輪扁」,被徵召到齊國的宮殿製造車輪。有一天齊桓公在堂上讀書,輪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做車輪。輪扁問齊桓公:「請問大王讀的是什麼書?」齊桓公說:「是記載聖人之言的書。」輪扁又問:「聖人還在嗎?」齊桓公說:「已經死去了。」輪扁說:「那麼您所讀的不過是聖人的糟粕而已。」齊桓公大怒,要他做出合理解釋。輪扁說:「我是從自己造車輪的工作中親身體驗出來的。我造車輪,快了慢了,鬆了緊了,輪子都不合規格;只有不快不慢,不松不緊,得心應手,才能做出最好的車輪。然而,造車輪的經驗感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我不能把其中的體驗明白地告訴我兒子,我兒子也不能從我這裡得到造車輪的精髓。所以雖然我已經70歲了,還在獨自做車輪。像聖人的書也是一樣的,那些聖人很偉大,但是他們自己所體悟出來的不能言傳的精妙道理,已經隨他們一起死去了,所以書裡留下的都是糟粕啊。」

這就是《莊子·天道》中「輪扁斫輪」的故事。正體現出老子所言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一種體驗,只有通過親身體驗,才能理解它,沒有人能夠憑空想像。輪扁雖然是沒有讀過書的平民,但他所講的道理卻極為深刻。

中國在古代就是一個以技藝見長的國家,上到讀聖人之書、治國理政,下到車輪製造,乃至繪畫、雕刻、烹飪,都可以從技藝傳承的角度進行分析解讀。宋代黃庭堅亦有詩曰:「丹青妙處不可傳,輪扁斫輪如此用。」技法熟練的人可以成為畫工,卻不見得能成為畫家。其原因就在於,畫工往往不能做到像畫家那樣得心應手地運用技法來表達自己對藝術的獨特感悟,而只能機械地使用技法複製模仿他人畫作。同理,懂得管理中的「技法」(即管理知識和工具)的人,也不見得能成為出色的領導者。要成為出色的領導者還需要加上管理工作中的親身體悟,才能將工具、方案、模型等抽象的理論工具恰到好處地學以致用。

管理的技藝,是駕馭複雜系統的能力

管理是一種技藝,用大白話來說就是個「技術活兒」,它可以是一種方法,也可以是一個過程。面對千差萬別的管理對象和變幻莫測的決策環境,學習管理技藝,目的是能夠在複雜局面中靈活處理問題,讓企業這個複雜系統朝著預期的方向發展。

科學是關於客觀事物固有規律的探索,其研究對象在一定條件下是靜態恆定的,研究所得結果在同等實驗條件下可重複可驗證。而領導者管理的對象,則不斷處於動態變化之中,完全等同的條件極難複製和重現。與科學研究對象的相對靜態有所不同,科學實驗不會改變研究對象本身的特性和規律,而在管理工作中,領導者和管理對象之間則呈現出互為反饋的動態關係。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領導者工作的深入,管理對象會隨其影響產生變化。正如量子力學假想實驗中,觀測者的觀測會影響到處於疊加狀態下的「薛丁格的貓」的生死狀態。

面對世界的不確定性,領導者要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和以「非均衡」為常態的市場環境,領導者既不是完全理性的,也不是全知全能的,而應根據當時所處的情景,搜尋適當的策略。為保持決策的準確性,領導者必須不斷進行自我更新迭代。在管理實踐過程中,領導者也應積極地從管理對象的反饋中積累經驗感悟,不斷完善提升自己的管理策略和理論體系。

更多時候,管理是件複雜的事情,而不是難事。管理需要的不是像物理學公式推導般的數學運算和理論基礎,而是直面企業管理實踐中錯綜複雜的人和事,抽絲剝繭、統籌規劃、以簡馭繁,以至得心應手,運籌於帷幄之中。

「學、思、踐、悟」缺一不可

管理的技藝是可以後天習得的,但需要一個刻意練習的過程,其中「學、思、踐、悟」是必不可少的四個環節。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是《論語》開篇的第一句話,也是大多數人對《論語》最直接的認識。可是,人們在日常表達中,經常把學和習連在一起使用,但是學與習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學,是指從一個領域的核心知識出發,向外探索並接觸新事物,獲取新信息,並將碎片化的信息返回於大腦進行存儲的過程;習,則是重複,在長期反覆實踐探索的過程中,不斷回顧新信息,建立新的內部連接,把碎片化的新信息植入大腦中既有的知識網絡深處,成為自身認知系統的一部分,以備隨時調用。

很多人誤以為儘可能多地接觸新事物,把新的信息搬運到大腦中就是「學習」,這其實只包含「學」的部分。「習」才是更重要的——這是將信息不斷內化為自身意識的過程。通過「學而時習之」,所獲得的知識和感悟就會變成一種自動化的意識。

所謂學以致用,包括兩個層面:一是獲取並存儲信息;二是當任務出現時,可以迅速調用信息指導實踐。從輪扁斫輪、庖丁解牛,到「陳康肅公善射」,十發中八九、賣油翁將油從錢孔注入葫蘆而銅錢不溼,都離不開「惟手熟爾」的「習」的過程。所有技藝都是通過長期反覆苦練而達至熟能生巧之境的。

企業日常管理工作也一樣。管理有可通過語言文字傳承的部分,如:原理、定律、數學模型、方法工具等理論知識。以及不可通過語言文字傳承的部分,如:實踐中的經驗體悟,管理工具運用的火候分寸。

領導不能單純從「教」和「學」中獲得信息,更要不斷在「用」的過程中進行體會,從而完成「習」的過程。通過不斷反覆地體悟,進而使知識從經驗中來,經驗再從工作中來,建立理論學習與工作實踐之間的良性循環,理論作指導,實踐出真知,如此日積月累逐步將領導能力培養出來。

美國哈佛商學院自1908年建院以來,其工商管理類課程大都採用案例教學模式,使學員置身於特定管理情境之中,為學生提供與實踐極其近似的實習氛圍,進而進行恰當的引導,激發學員自己獨立思考、分析和決策等能力。MBA等課程還要求學員必須具有不少於3年的工作經驗。因為具備一定實戰工作經驗的學員,才能通過分析觀摩,更好地消化吸收案例中的精髓,理解管理方法和工具的靈活運用,並利用所學有的放矢地將日常管理問題各個擊破。

管理技藝該如何傳承?

誰都追求基業長青,但一個成功的企業有時卻傳不到後代的手中,隨著企業創始人或者「掌舵人」的離世,企業也會跟著倒閉或者轉手他人。為了讓企業能夠不依賴於任何個體而獨立生存下去,必須把管理的技藝有意識地進行傳承。

最好的領導者不是被「培訓」出來的,而是在管理實踐和探索中「自湧現」出來的。除了對管理人才個體的重視和培養,筆者認為一個能夠不斷湧現出成功領導者的企業,必然離不開完善的幹部逐級培養和遴選機制,離不開可持續不間斷地從基層逐級培養和選拔管理人才。

戰國時期韓非子提出了「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認為文臣武將,特別是高級官員和將領,必須從有基層實際工作經驗的人中選拔。否則就可能是紙上談兵。

處於管理人才梯隊不同層級的管理人員,需要掌握不同的技藝傳承方法。對於高層管理者而言,要採取「導師制」,通過「師帶徒」的方式,以師徒之間「學、練、帶、悟」的持續互動循環過程,將管理這門技藝不斷傳承下去。要對相對低層級的管理者進行指引、示範和修正,從而激發其不斷思考、完善與提升。如此不斷循環往復,最終使相對低層級管理者達到「悟」的境界。

對於基層管理者而言,一方面要引入「賽馬機制」,從中挑選有潛力者進行培養、塑造,同時「千裡馬」們也要有目的地完成「學」與「習」的過程,並從實踐中不斷「悟」出管理真諦。

相關焦點

  • 平安知鳥攜手哈佛商學院企業學習,賦能管理者走向未來
    跨越2020年,企業如何在不確定的商業環境中搶佔先機?答案顯而易見:「爬坡換擋,因時而變。」相關數據顯示,80%的企業管理者將關鍵技能短缺視為對業務最大的威脅。針對企業培訓存在的 「內容與業務不匹配 」、「內容採購成本高」、「高管對前沿商業知識需求大」的痛點,平安智慧城市打造的平安知鳥攜手哈佛商學院企業學習推出「平安知鳥-哈佛管理導師」聯名學習卡,涵蓋72項領導力主題課程、每日更新的管理貼士、157個可供下載的管理工具、600多個導師微視頻和700多篇商業洞察文章等學習內容,為管理者賦能,幫助其應對挑戰。
  • 那些藏在老城區的手藝活兒
    記者 趙寶梅 攝影報導一盤煎麵腸令人垂涎欲滴,一幅布貼畫巧奪天工,小小麵塑栩栩如生,段段相聲令人捧腹大笑……這些經典又值得揣摩的手藝和絕活兒,竟是藏在滄州老城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華區潔淨餐館裡,一口火熱的炭燒鑄鐵鍋,倒上秘制湯油,鋪上一層自製的面腸,再鋪上一層紅腸、雞蛋,輕輕翻炒,出鍋時撒上冬菜和韭黃,豐富飽滿的味道彌散開來,一天的疲憊就在一盤煎麵腸中煙消雲散。這就是姜氏煎麵腸。從餐館營業初期到現在,26年來,一直延續傳統配置法和製作工藝,滿足了無數滄州人的味蕾。
  • 歐洲頂尖商學院之德國曼海姆大學商學院
    而我們今天要談的曼海姆商學院(MBS)隸屬於曼海姆大學,是德國最頂尖的商學院,在2019年最新的FT歐洲商學院排名中位列第24位,2018年國際管理碩士MIM專業位列第14位。同時曼海姆商學院MBA項目在多個排名中位列德國。
  • 2020年頂尖本科商學院排名發布!這10所美國學校商科不要錯過!
    根據opendoors公布的數據,歷年來,赴美留學的學生中,選擇商科領域的人不在少數。美國大學擁有眾多頂尖商學院,在就業方面也具備獨特的優勢,很多《財富500強》企業創始人都是從美國頂尖商學院畢業。近期,greatbusinessschools.org網站根據Colleges Scorecard,IPEDS和Niche的數據,從學位成本、學生滿意度、畢業後薪資水平、畢業率、工作滿意度這五大角度統計出了2020年最新美國大學本科商學院排名,TOP10具體如下:1喬治亞理工學院-Scheller
  • 2020年頂尖商學院排名發布(本科)!
    眾所周知,美國作為經濟大國,擁有眾多頂尖商學院, 現在福布斯世界500強公司的創始人,也不乏畢業於這些商學院的頂級人才。一所優秀的商學院,除了一紙學位證,更重要的是 豐富的教學資源,專業的課程設置,強大的校友網絡,和寬闊的職業選擇。
  • 盤點歐洲最受歡迎的十大商學院
    倫敦商學院是一所國際化商學院 ,為倫敦大學的兩個研究生院之一,不提供本科教學,只提供金融和管理學方向的研究生課程。倫敦商學院歷來被認為是歐洲最頂尖的商學院,同時也是全球最頂尖的10所商學院之一。每年,大約有5500名來自70多個國家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報名參加20多個公開招生的企業經營管理培訓課程。課程採用英語授課,可頒發MBA和EMBA等學位。需要注意的是:IMD僅提供MBA與EMBA學位,不提供本科與其他碩士學位。七、瑞士洛桑商學院Business School lausanne
  • ...容錯過|曼徹斯特商學院|英國_教育|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商學院|留學
    2020歐洲商學院排名總體表現Top10院校中,有4所法國院校上榜,2所英國院校及其他歐洲國家頂尖商學院的代表上榜,具體到各項評分指標上,各所商學院也是表現優異。2020歐洲商學院排名之英國表現去年一不留神被HEC Paris「推塔」的倫敦商學院今年繼續「穩居」第二,HEC Paris排名第一。倫敦商學院(LBS)是倫敦大學的兩個研究生院之一,不提供本科教學,只提供金融和管理學方向的研究生課程。LBS的錄取流程極為嚴格,是全球申請難度最大的商學院之一,MBA、MiM項目是倫敦商學院的王牌項目。
  • 英國頂尖名校:世界商學院排行榜TOP1%—拉夫堡大學!
    那麼英國這麼多商學院當中,那一所商學院最受國內留學生歡迎呢?相信你第一印象會想到愛丁堡大學商學院、倫敦城市大學卡斯商學院、曼切斯特大學商學院、杜倫大學商學院……,這些名校。學院排名拉夫堡大學的商業和經濟學院可以說是英國很有影響力,也可以說是最好的商學院之一了,拉夫堡大學能排在世界商學院排行榜的TOP1%也不無道理。
  • 優秀的管理者,都是練出來的 | 對話亨利·明茨伯格
    三、寫給管理者的睡前故事明茨伯格是一個很全面的思考者,而且思考的很深。當他出了這本新書《寫給管理者的睡前故事》時,我迫不及待地把這本書拿來看,看看他還有什麼新想法和新思路。我從這本書裡讀出了幾樣東西,給大家分享一下。1.幽默,是智慧的溢出關於「思想先行」,明茨伯格在書裡講了一個例子。
  • 激活管理者本能,做組織最強腰部——實戰型管理者系統管理能力提升
    為什麼團隊成員士氣低落,激勵無門,溝通無效?,不能準確進行角色定位 管理者在工作中對出現的問題不能正確地理解和看待,對上對下都有抱怨,不願意承擔責任,缺乏正確的管理意識與觀念 管理者執行力嚴重缺乏,領導的意圖總是貫徹不到位或者沒有及時落實 領導能力缺乏,影響力不夠,不能有效領導員工,不善於激勵員工和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
  • 利物浦大學管理學院正式成為具有三重認證的世界頂尖管理學院!
    利物浦大學管理學院正式獲得了國際知名的MBA協會AMBA認證,從而正式成為一所具有三重認證的世界頂尖管理學院。三重認證,即AMBA、AACSB、EQUIS這三項認證,是全球範圍內對商學院及管理學院的最高認可,全世界也只有不到1%的商學院獲得了這一稱號。
  • 在有些領域,管理者太內行了,反而會領導得更糟?
    (一)內行、外行、領導在現代管理中的認識定位領導,無論作為動詞還是作為指代性名詞,在傳統認識中的含義,大概不言自明,就不多說了。說說其作為國人熟悉的詞彙在現代管理(尤指企業的管理)概念中的意思——管理者。就是在一個被賦予了某種職能的「團隊」裡負責「管理」的那個人。
  • 校管家商學院雷洛:機構轉型的關鍵,數位化運營
    此次峰會交流過程中,由校管家商學院首席講師、著名教育培訓深度諮詢師,專注教培機構內部管理和教育行業諮詢引領者雷洛老師所宣講的《掌握機構轉型的關鍵:數位化運營》得到了在場所有嘉賓的熱議和讚賞,正如雷老師所說:「數位化辦學是機構轉型的關鍵,從管理到運營,科學高效的數位化辦學思維是每個教培機構的校長開啟全新教學模式的鑰匙。」
  • 美國反智傳統:大學中商學院和神學院一樣成為知識圈外的人
    到了二十世紀初時,商人對於學校教育如何可培養出成功的企業人才之看法有了一個顯著的轉變。十九世紀後二十年由於大型企業的出現,在企業工作成為好像是在一個官僚體系工作一般。因此白手起家者創造了大企業後,反而使得之後有人要白手起家非常困難。
  • 創校人為鋼鐵大王卡耐基,這所商學院排名全美前10
    泰珀商學院是全美頂尖商學院之一,本科排名TOP10,研究生院排名第17名。特別是MBA項目,據poetsandquants網站評論,是「管理藝術與科學技術的融合」。泰珀商學院整合了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強大的學術能力,麻省理工斯洛恩商學院的技術導向,以及北卡州立大學凱南·弗拉格勒商學院的訓練氛圍。
  • 明茨伯格:成為管理者前,你有必要知道的真實管理
    他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簡單明了、繁雜和碎片化等特徵是強加在管理者身上的,還是他們自己有意識選擇的。在我看來,這兩種情況都存在,尤其是後者。在這裡還需要強調的是,管理者似乎已經適應了這樣的工作節奏:他們養成習慣,對自己的時間進行評估,計算出機會成本,即做一件事情而不做另一件事情應放棄的利益。
  • 211小語種背景斬獲港中文新媒體、華威商學院IB等熱門offer!
    旗下華威商學院被譽為英國最頂尖的商學院之一,其強勁實力使之在各大主流排行榜中穩居英國前5、世界前30,並處於持續上升的勢頭。該校的MSc International Business項目,旨在為學生提供在全球範圍內開展業務所需的技能和知識。學生將對跨國成功開展業務的特殊要求以及相關理論的知識及其在商業案例中的實際應用進行學習。
  • 沒有商科背景,就不能申請華威商學院了嗎?
    華威商學院華威商學院是英國華威大學旗下最頂尖的學術院系,也是英國第一家獲得三重認證的商學院。也是不缺申請的人,錄取要求逐年的降低。也有很多的熱門專業,那幾一起看看沒有背景怎麼申請華威商學院。華威商學院接受轉專業申請的商科專業如下: 1.MScManagement本專業將學習如何在一系列環境中運用學生獲得的技能,包括營銷,採購,戰略客戶管理,商業諮詢和組織發展。
  • 刃牙:「海王」的實力為何越來越弱?武術管理者脫不了干係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海王」的實力為何越來越弱?不得不說,武術管理者脫不了干係。負責管理「海王」的人一共有三人,這三人都穿著非常亮眼,看上去大富大貴,「海王」都是他們親自挑選的,也是他們給予了這些人「海王」的稱號。
  • 野路子商學院對比正規商學院,北愛荷華大學告訴你,這三點要牢記
    新時代的管理者要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需要了解最新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掌握最先進的國內外管理理論。一味地閉門造車,只能讓自己與全球經濟大脫軌。如果管理者無法看透市場前景,就無法把握住公司未來的發展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