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校管家商學院雷洛:機構轉型的關鍵,數位化運營)
「未來世界即將迎來全面的OMO市場,且將對經濟與消費生活帶來深刻的影響。」這個由著名企業家李開復先生在2017提出的新零售概念,近年來卻在教育行業燃起星星之火。
2020年5月20日,為了探討OMO在民辦教育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等領域中的應用趨勢,以及教培機構在轉型升級、獲客轉化、教研教學、團隊賦能過程中的實踐經驗,校管家以「融科技·慧教育」為主題,主辦了中國民辦教育科技峰會,此次峰會圍繞「教育OMO」為核心話題,邀請地方知名教育企業學者、教培行業領導者、教培行業深度諮詢師展開了全面的線上思維交鋒。
此次峰會交流過程中,由校管家商學院首席講師、著名教育培訓深度諮詢師,專注教培機構內部管理和教育行業諮詢引領者雷洛老師所宣講的《掌握機構轉型的關鍵:數位化運營》得到了在場所有嘉賓的熱議和讚賞,正如雷老師所說:「數位化辦學是機構轉型的關鍵,從管理到運營,科學高效的數位化辦學思維是每個教培機構的校長開啟全新教學模式的鑰匙。」
那麼傳統教培機構如何通過數位化運營快速實現轉型,解決當下困擾已久的辦學難題和輕鬆應對隱匿未知的辦學挑戰呢?
雷洛老師通過三大步驟精要簡明的在線直播分享了數位化運營的優勢和運營過程中易犯的錯誤,並提出了實際性的解決方案。
一、數據是支撐數位化運營的主心骨
眾所周知,數位化運營的本質其實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數據作為應對問題的參考佐證,不僅能夠幫助培訓機構做出符合現情的正確決策,也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相關決策過程中容易造成的人力、財力、資源浪費。
因此數位化運營的步驟嚴格意義上來說就是對數據本身進行深度剖析的一個過程,主要分為以下六步:明確需求-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呈現數據-應用數據。而正如雷洛老師所說:「校管家所研發的校管家系統已經成功幫助相關培訓機構解決了前期數據收集和數據整理的難題,老師和校長只需要立足於數據分析和善用數據進行後續運營管理即可。」但在數據分析的過程中,很多機構管理者容易聚焦錯誤,從而步入運營誤區。
二、數位化運營過程中易犯的三大錯誤
1、輕視數據累計
很多培訓機構管理者在運營的過程中,對於績效薪酬的制定、營銷成本的投入、教師薪資的漲幅等都沒有明確的數據累計作為支撐,多數情況下會產生「拍腦袋,下決心」的衝動行為,而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內部管理愈發紊亂。其實這些問題不難解決,只要重視數據累計,一切以數據作為決策支撐,就會輕鬆得到正確解答。
關於輕視數據的錯誤管理行為,雷老師還分享了幾個真實案例,其中一個關於教師薪資的案例讓眾多嘉賓和校長受益匪淺。
在某培機構薪資構成數據中顯示,該機構王藝老師課消3w+,薪資1w+,工資佔比29%,屬於機構內部健康的薪資呈現方式;而反觀另外一位張潔老師,課消2w左右,薪資不足1w,工資佔比48%,這個數字已經遠遠超出合理範疇。可若此時張潔老師提出漲薪要求,輕視數據累計的機構因為沒有參考依據可能會陷入兩難,漲還是不漲?而有數據統計的機構則可以清晰的佐證立場,提出工資佔比已經超範,如若漲薪,需創造更多學費價值等明確決斷。
因此,在機構數位化運營期間,數據累計不僅可以讓管理者在制定相關政策的過程中控制成本,有據可依,也可以明確自身最具優勢的營銷渠道,從而加大投放。
2、數據在手不會使用,思維缺乏系統化
很多機構在數位化運營過程中手持數據,卻因為缺乏系統化的思維模式和把握全局的意識而讓這些「得力助手」化寶為廢。
① 帳目之間缺乏邏輯性
財務作為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唯一一個串聯人、財、物、供、產、銷等一切價值鏈條的關鍵;而培訓機構內部的財務帳目主要由流水帳、學籍帳、考勤表、教師工資等構成,但很多機構只看到了單個帳目的明細,卻對帳目之間的關係缺乏了解,其實只有真正了解每一個帳目之間存在的因果關係,才可以把控校區從招生授課。那麼考勤續費到內部管理之間存在的問題究竟是什麼?
就這一問題雷洛老師為大家分享了一個的真實案例:某舞蹈機構因沒有前臺和相關財務,學費都是由老師代收,然後再轉交給校長。有一次,某老師代收費用之後遲遲沒有轉帳,校長問她是否收了學費,老師回答;收了,過兩天轉給你。可是過了幾天校長還是沒有收到學費,便再次找到這名老師,此時的老師支支吾吾表示道:家裡出了點事情,急需用錢,所以先把學費用了,過幾天再還給校區。
此案例直觀的反映了在沒有良好的線上工具和制度規範下易產生的弊端。如果該校將所有帳目明確統計在類似「校管家」的相關系統中,比如老師的工資表上報的課時是否和學生考勤表上是一樣的,一切有據可依,就可以直觀的發現帳目之間是具有強關聯性的。考勤、課消、工資處處相連。
② 人數、崗位考核缺乏關聯性
眾所周知,數位化運營最大的優勢就是通過新技術與數據能力重塑機構內部的各個環節,升級體驗,提升運營效率。如校區招生人數的考核統計可以通過新技術軟體實現關聯整合,通過與教師口中的人數進行數據比對,作為獎懲的評判標準。
同時在崗位考核方面,也應該考慮到各部門之間的關聯性,建設不同的考核標準,市場部考核到訪率、前臺考核邀約試聽率、教師考核成交轉化率。
③ 缺乏辯證思維 盲目亂用方案
成功的營銷方案一定是基於機構本身的定位和現狀應運而生。很多機構管理者因為缺乏辯證思維,看到一個營銷方案在另外一家機構產生了很好的效益,便有樣學樣,結果適得其反。因此機構管理者在拿到相關方案之時,首先要依據已有的數據累計進行分析,盤算該方案涉及到的成本、渠道是否適合自身機構,做出相應調整。
3、一味模仿毫無創新 斷章取義無思考能力
「你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考慮自身的先決條件是什麼?」雷洛老師說道。
當下,很多機構在管理過程中最容易陷入的泥沼就是一味的去模仿別人的運營方式,完全不考慮自身的先決條件是否符合此種方法。以薪酬設定為例,在學校趨於穩定的情況下,正常的薪酬設定區間在35%-40%(包含保險),而如果新建立的學校就採用此種薪酬計算方法,則會造成教師薪資水平過低。
因此,機構運營過程中最忌盲目套公式,一切都要基於是否合情、合理、合適,是否能夠給校區、員工、客戶創造價值的前提之上。
三、「道」「法」「器」三步曲,輕鬆解決運營難題
運營難題的解決離不開三字箴言「道」「法」「器」,道即為數位化思維,法即為方法,器即為工具。擁有數位化思維的運營理念,善用方法和工具便可應對各種難題。
那麼,數位化思維從何而來,如何培養?
雷洛老師在與會嘉賓的提問中分享到:「數位化辦學是中小機構彎道超車的最快途徑,但前提需要培養數位化思維,數位化思維是一個系統的學習過程。」正如雷老師所帶領的校管家商學院,便是立足於為教培機構進行數位化轉型,培養數位化思維的專業團隊,不僅齊聚各路業界大咖,更有一系列實戰精品課程賦能。如6月份即將到來的年度營銷集訓營,集聚雷洛老師等眾多知名導師與機構校長,共同走進東莞多維教育集團參與為期兩天一晚的名企研學,學習數位化運營和營銷策略。
對於方法,校管家商學院的專家學者將一線的實戰經驗總結精煉,形成一套系統的線上課程,如最具特色的數位化辦學特訓營、校長財務思維、如何控制學校成本、如何提升學校利潤等,以權威的乾貨知識和真實的案例,為各大機構提供精準化、多維度的應對方法。
以如何控制學校成本為例,課程細化至如何提高校區教室利用率?如何提高教師帶班率?如何提高班級滿班率?如何提高學生續費率?全面的課程,實用的方法都讓機構在管理辦學的過程中少走彎路,精準定位。
說到工具,顧名思義便是數位化運營過程中的管理工具,好的管理工具可以幫助機構在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提高運營效率,減少成本投入。全面的運營管理工具需要包含教學產品管理、運營綜合管理、品牌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以及用戶評價。
最後,雷老師表示此次的分享只是數位化運營這個龐大概念下的冰山一角,關於更多運營管理、線上課程分享等相關知識希望有機會毫無保留的分享給大家。
此次峰會讓眾多機構認識到傳統的教學模式和運營管理已經難以適應全新多變的教育現狀,信息化轉型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在雷洛老師所闡述的三大步驟中,我們也深刻的意識到當下以及未來數位化運營一定是影響教培機構生存和發展的重中之重,只有快速搭上數位化運營的時代列車,才可以在教育市場的藍海之中佔據主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