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三代世界冠軍詮釋女排精神!《奪冠》是熱血還是煽情

2020-12-10 騰訊網

「為什麼我們這麼看重輸贏?因為我們的內心不夠強大,等我們心理足夠強大了,輸贏就不是唯一的標準了。」

以上,是《奪冠》裡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對隊員所說的一番話。參加任何比賽,當然都希望獲勝,不想贏,那為什麼要參賽?郎平不是叫大家不去在乎輸贏,而是不要被勝敗牽制了你的心。這麼講或許還是太抽象,或許只有經歷,只有度過,方能體會,才能覺悟。

陳可辛執導的《奪冠》(原名《中國女排》),講述的是中國女排從1981年至2016年,三十多年中三度稱霸世界排球賽的輝煌歷史。主要以第一代最佳主攻手郎平為中心人物貫串整個故事,包括她曾到美國當主教練,率領美國隊擊敗中國隊時被中國人唾罵,以及她後來受邀回歸進行連串大改革,最終帶領中國女排再次奪得奧運金牌。郎平也是分別身職選手和教練皆獲得奧運金牌的第一人。

拍攝這類體育或競技型電影,有好有壞,好處是只要「循規蹈矩」帶領觀眾走過球員地獄式訓練,歷經百般艱苦奮鬥後,往往都不難挑起觀眾熱血激勵的情緒,尤其是中國女排這樣的世界冠軍隊伍,感染力自然特別強烈。

壞處則是中國女排事跡大家耳熟能詳,隨便谷歌一下就巨細靡遺,甚至當年賽事都還能翻找出來觀看,影片中的比賽輸贏自然就沒了懸念,等於在看一部早已知曉結局的故事。因此,敘事角度和導演拍攝手法就非常關鍵了。

《奪冠》開場先呈現了鞏俐飾演的郎平,帶領美國隊對壘中國隊,再回溯到過去1980年代第一代女排的訓練過程。老實說從回憶開始後就非常考驗耐性,如果你不太能接受舊中國風味滿溢出來,用口號洗腦的敘述方式,那你很可能在這前十多分鐘會放棄看下去。

女排精神是本片最希望表達的寓意,但詮釋得好不好相當具爭議性。第一代的女排精神算是最直接,也最容易明白:因為當時大家什麼都沒有,贏就是唯一的出路。誠如郎平後來當了教練之後所說,到了21世紀,大家什麼都有了,那還需要贏嗎?

為什麼要打排球?不是為了父母,不是為了自己,更不是為了成為下一個郎平,那到底是為了什麼?其實影片最終並沒有很清楚地說打排球的理由,至於是讓觀眾自己去構想,還是表達得不好,就見仁見智了。

本片最清晰的意識,或許反而是郎平回歸後所提出的大改革。當年郎平去美國當教練,率領美國隊擊敗中國隊,是忘恩負義的行為嗎?其實同類情況在體育界比比皆是,球員受邀加盟外國球隊,與本國隊伍對打根本就是家常便飯,你當然可以說是為了錢(誰不是?),但走出去看更遼闊的世界哪裡錯了?當年郎平要是沒到過國外當教練,又哪有機會開拓視野,認識到新的、更有效的指導方法?後來事實也證明了郎平的眼光和改革是對的。有人說,這段反對上層的戲碼是在諷刺時局,我說拜託啦,反抗領導的故事還會少嗎?很特別嗎?有至於都要對號入座嗎?

鞏俐在片中將中年郎平演繹得非常內斂,甚至被認為演技怎麼退步了,但據說這「比較沒表情」的呈現方式才跟原型相似,好幾幕難受及掙扎的內心戲也詮釋得相當到位,沒有鞏俐的歷練恐怕還演繹不來。

黃渤表現則比較有爭議,有人覺得他的「輕鬆寫意」似乎不符合中國女排主教練的範兒,不過,是誰規定一定要像吳剛飾演的第一代主教練袁偉民那樣不苟言笑才正確?至於黃渤飾演的角色為何沒名沒姓,僅稱為「教練」?據說是原型教練陳忠和不滿意影片對他的刻畫才出此下策。

年輕的郎平由真實郎平的女兒白浪飾演,是casting神來之筆,因為適合之極。其他由真實排球員(特別是第三代)「轉」演員,雖說是演自己,但在導演雕琢之後,幾乎看不出是非本科的新手演員,完全沒影響到觀影體驗。

《奪冠》歷經的事跡太長,要講述的故事太多,兩個小時出片長要概括當然難免出現瑕疵,但如果你只想熱血一番,如果你不介意煽情,甚或你想藉機了解一下中國女排走過的輝煌,《奪冠》值得一看。

相關焦點

  • 電影《奪冠》今晚首映 再現中國女排精神
    電影《奪冠》將於今晚(25日)正式登陸全國電影院線。影片回溯了中國女排40年的風雨徵程,展現了幾代中國女排人的傳承與女排精神的延續。電影《奪冠》以中國女排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郎平為主線,還原了中國女排三個不同的階段。
  • 女排首奪世界冠軍39周年,再看當年比賽畫面,依然熱血澎湃
    延伸閱讀:歷史上中國女排的超燃瞬間1951年11月,第一代中國女排在北京成立,從那時開始,女排姑娘1981年11月,中國女排七戰七勝,榮獲第3屆女排世界盃冠軍。這是中國女子排球隊第一次獲世界冠軍,也是中國三大球運動第一次獲世界冠軍。資料圖奪冠的背後,是無懼對手和挫折的勇氣。
  • 《奪冠》背後 女排精神陪伴我們
    《奪冠》是一部用中國女排精神拍的電影,同時也是一部帶有使命感的電影。什麼是女排精神?陳可辛用郎平的話給出了答案,「郎導一直說,女排精神是不一定贏,但是明知道自己輸,都會一分一分贏回來。」
  • 國足集體觀看女排《奪冠》,倆國腳發表觀後感,引發球迷無情嘲諷
    前幾天中國男足集體觀看了電影《奪冠》,學習女排精神,增強球隊凝聚力和戰鬥力。看完電影後,國門顏駿凌說,他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有點激動,尤其是當他看到郎平年輕時每天蹲在槓鈴上,體重不足100公斤時就不能訓練,這讓他想起了童年。
  • 中國女排首冠39周年,10個世界冠軍彰顯女排精神
    記者 | 吳夢玥1981年11月16日,中國女排在第三屆女排世界盃上,以七戰全勝的成績奪得冠軍。這是中國女排首次獲得世界冠軍,也是中國三大球在世界賽場上第一次獲得世界冠軍。直到目前,女排仍是中國集體球類運動中表現最亮眼的隊伍。
  • 電影《奪冠》上映 中國女排精神就是這麼「燃」
    電影《奪冠》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及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強大的製作團隊和演員陣容,承載了幾代人共同記憶的女排故事,國家隊現役女排隊員的本色出演……這些元素都讓這部作品成為國慶檔最受關注的影片之一。
  • 委員情懷 | 諸韻穎:傳承女排精神,激發愛國熱情,這場「冠軍面對面...
    委員情懷 | 諸韻穎:傳承女排精神,激發愛國熱情,這場「冠軍面對面」別開生面 2020-10-02 2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電影《奪冠》——中國女排的時代精神
    今天這篇《奪冠》影評,從劇作和視聽層面,為大家詳解,為什麼《奪冠》是可以對標大衛·芬奇《社交網絡》的「華語年度佳作」?!我作為一個不易被煽情的老練觀眾,走出電影院時,竟已淚光閃爍。先給出結論:至少在筆者心中——《奪冠》毋庸置疑是2020年最好的院線電影之一。
  • 電影《奪冠》首映,演繹女排精神的誕生和傳承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慈鑫)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1月19日在北京舉行首映儀式,影片通過重點描述中國女排在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與美國女排的巔峰對決和2016年里約奧運會四分之一決賽上逆轉戰勝東道主巴西隊的幾個歷史事件,輔以飽滿、豐富的人物故事和情節衝突
  • 陳可辛:《奪冠》用中國女排精神拍的電影
    19日,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在北京舉行首映禮,導演陳可辛,監製張一白與主演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等出席,分享拍攝故事。  導演陳可辛  電影《奪冠》的故事跨越35年,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重返世界之巔,致敬幾代功勳,再現中國女排這支王者之師一路的荊棘與榮光。
  • 電影《奪冠》今起公映,女排精神就是要升國旗、奏國歌
    電影《奪冠》再現了當時的比賽和頒獎場景。(資料圖片)  1981年11月,中國隊在第三屆世界盃女子排球賽中,以七戰七捷的佳績,實現了世界冠軍零的突破。對於有機會能將中國女排的故事搬上大銀幕,他感到既興奮又責任重大。要將中國人對女排的熱血記憶濃縮進2個小時,確實困難。「可就像中國女排,雖不一定能贏,但就是拼了。要儘量做好每一個細節。」陳可辛說。  中國女排在中國人心中極具分量,如何講好女排故事、詮釋女排精神、展現女排的奮鬥歷程,成為了電影創作團隊必須面對的課題。
  • 「奪冠」背後的故事:中國女排和南京體育學院、江蘇男排有著這樣的...
    這部講述女排精神的電影,讓不少觀眾熱淚盈眶。由江蘇省體育局主辦的「牢記初心使命攀新高 踐行女排精神再出發」體育文化展巡展,10月13日走進了南京體育學院,一批珍貴實物和歷史照片,讓觀眾重溫了那段振奮幾代中國人的黃金記憶,令人熱血沸騰。
  • 《奪冠》背後的女排精神,不單單是輸贏!
    上映7天的《奪冠》票房突破了3億大關! 在國慶檔影片中,《奪冠》率先登陸院線,大眾評分9.1,豆瓣評分7.3,不錯的口碑引起熱議。 觀眾紛紛被影片中女排姑娘的拼搏奮鬥精神所感動,淚灑影院。
  • 《奪冠》女排精神不是贏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
    就這麼微笑著,他在資歷不算深,上任後屢受質疑的情況下,帶著中國女排2003年奪下了世界冠軍。到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在俄羅斯2:0領先,幾乎就要穩穩把金牌拿到手的時候,中國姑娘卻頂住壓力連扳三局,奇蹟般地逆襲獲得了冠軍。但笑到最後的陳忠和,人生真的那麼多喜悅嗎?
  • 女排精神驕傲!電影《奪冠》代表中國內地角逐奧斯卡
    圖片來源:電影奪冠官微。中新網客戶端12月3日電 據電影《奪冠》官微透露,由導演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的電影《奪冠》將代表中國內地角逐第93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原最佳外語片)。不久前,該片在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斬獲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攝影共三項大獎。
  • 《奪冠》金雞摘三獎 陳可辛:感謝中國女排與時代
    由導演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奪冠》獲得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攝影三項重磅大獎。導演陳可辛表示「女排精神加上中國的改革開放,給了我們的電影最美麗的土壤。我很幸運能遇到這個時代,更幸運遇到這個題材。謝謝中國電影。」
  • 《奪冠》:劉敏濤飾演的女排7號是誰?她是郎平室友,她是女排五冠王
    那個頂著腰傷上場,在1981年女排世界盃上,勇奪冠軍的女將叫什麼名字? 那個由劉敏濤飾演,在離世之時握著郎平手連說兩句「回來吧,回來吧~」的......是曾經的哪位女排功臣?
  • 《奪冠》再掀口碑狂潮,聯想圖像致敬女排精神
    萬眾期待的女排大電影《奪冠》,於9月25日正式登陸各大影院,觸發國人的集體回憶。40載風雨浮沉,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中國女排,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奮勇拼搏。從80年代「五連冠」的輝煌,到球隊換血期的低谷、蟄伏期的準備,「王者之師」最終涅槃重生,重回體壇巔峰。
  • 電影《奪冠》觀後感
    提升境界「想為」 勇於擔當「敢為」 增強能力「善為」 ——電影《奪冠》觀後感 鏗鏘玫瑰最迷人,追夢健兒最美麗。電影《奪冠》不僅讓觀眾沿著時間的印跡,重溫中國女排姑娘們叱吒賽場的英姿和登上世界之巔的風採,還感受了她們的堅守和追求崇高目標的勇毅。
  • 奪冠·女排精神暨中國排球歷史珍藏品展成功舉辦
    一場旨在宣傳新時代女排精神的中國排球歷史珍藏品展日前在滬成功舉辦。國慶期間,所有藏品正式登陸體育奧運收藏網線上博物館,球迷和觀眾朋友可以在欣賞完激情澎湃的電影《奪冠》之餘,通過展覽從另一角度體會中國排球的成長之路,領悟女排精神的價值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