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一挺MG42機槍我能擋日軍一個團,真實情況是活不過一輪炮擊

2020-12-06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最近在關於討論德軍的MG-42通用機槍的時候,有網友表示「給我一挺MG-42通用機槍,再給德軍的後勤輸送彈藥,我能抵擋日軍的一個團。」而關於這個話題大家都進行了激烈的討論,雖然這話略顯誇張,但依然表明MG-42機槍強大的威力,不過單憑一挺機槍就想阻擋日本一個團兵力的進攻的想法有點天方夜譚了。

首先,日本陸軍編制和中國的班-排-連-營-團-旅-師-軍的8級指揮編制是不一樣的,日本採用的是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師團的6級指揮編制,要注意的是我們平常看電視時日軍的XX旅團並不是日本陸軍中的正式指揮編制。如果按人數來算的話基本是相當於分隊=班、小隊=排、中隊=連、大隊=團、聯隊=師、師團=軍。按照日本戰前的16個甲級師團的人員配置現實,日軍一個大隊的兵力為624人的步兵、150人構成的指揮部、175人構成的機槍中隊和55人的炮兵小隊,總人數為1004人。

在火力的構成上,日本一個步兵分隊委13人,裝備一挺大正11年式(俗稱歪把子)輕機槍和2具擲彈筒,4個步兵分隊構成一個步兵小隊、3個步兵小隊構成一個步兵中隊、4個步兵中隊構成一個步兵大隊。也就是說這一個步兵大隊了基礎的單兵火力中就有46挺歪把子輕機槍和92具擲彈筒,而一個中隊中裝備2挺九二式重機槍和2門迫擊炮,外加那個175人構成的裝備8挺重機槍的機槍中隊,一個大隊就有16挺九二式重機槍和8門迫擊炮。最重要的是日本的步兵大隊裡有一個裝備4門九二式步兵炮的炮兵小隊。

所以看完以上日軍一個步兵大隊的人員配置和武器裝備,你覺得給你一挺重機槍+德軍的後勤供給=絕地優勢的地形,你還能阻擋日軍一個團的兵力嗎?MG-42機槍的的射速的確非常高,每分鐘1200發的射速連中國海軍的1130近防炮的射速都無法匹及,也可以快速更換槍管,之火力上可以說是非常強的。但就算再強也不可能同時應對46挺輕機槍、16挺重機槍的在同一時間不同方向的射擊,在這個時候數量優勢完全可以對質量優勢進行碾壓,正所謂猛虎難敵群狼。

更何況這一個步兵大隊裡有92具擲彈筒、8門迫擊炮、4門九二式步兵炮這樣強大的支援性火力,如果這些炮火在同一時間對同一個點上猛打,別說一挺MG-42機槍,就是100挺機槍也不頂用。而擲彈筒、迫擊炮、九二式步兵炮構成了戰場上步兵支援的中近距離的火力支援。擲彈筒主要負責的是正面戰場上200米左右的火力目標,而迫擊炮負責3000米左右的目標,九二式步兵炮則是負責戰場6公裡左右縱深的目標。所以在抗戰的時候,我軍在面對日軍這樣的梯次火力打擊時往往損失慘重。

特別是針對戰場上的機槍火力點,步兵在向前推進的時候利用輕便攜帶的擲彈筒對機槍火力點進行打擊。陣地戰開打之前先國際通用的先用炮火洗地,在炮兵洗地的時候步兵開始網對方陣地上壓,在遇到機槍火力點的打擊時步兵匍匐前進,並用擲彈筒和迫擊炮壓制,一旦機槍被打掉並摸到陣地前沿時就會發動衝鋒。在這樣的攻勢下在中國戰場上屢試不爽,經常在第一輪衝鋒的時候就能衝垮中國軍隊當時的前沿陣地防禦。在奪取前沿陣地後炮兵跟隨步兵推進,步兵和炮兵協同作戰非常緊密。

在號稱最嚴謹的抗戰劇《我的團長我的團》裡,小太爺分析總結日本的戰術時稱之為「炮兵轟、炮兵轟完步兵衝」,並且是幾乎不變的戰術就在各地擊垮當時的中國軍隊。也許從抗日戰爭的時候,中國軍隊就開始患上了火力不足恐懼症。因為和當年的中國軍隊相比,除了中央軍外,大部分的步兵團都是純種的步兵,不僅沒有團級火炮,就連重機槍也沒有多少。像《亮劍》中李雲龍在和孔捷、丁偉說二營長繳獲了2門九二式步兵炮連正眼不看一下,那就純粹是在吹牛,整個抗戰時期把八路軍繳獲的火炮一個巴掌都數得過來,連炮彈使用都得師一級首長批准才能用,就李雲龍一個營能繳獲2門九二式步兵炮,吹吧。

相關焦點

  • 八路軍一個營為何讓日軍兩大師團鎩羽而歸,秘訣就在於繳獲的貨物
    8月29日,八路軍115師344旅團687團在偵察中獲悉,日軍第20師團團長牛道中將計劃於30日上午率團從高平向長治進發。吳新泉政委當即命令一營打伏擊戰消滅敵人,並指定善於打硬仗的一連擔任主攻任務。伏擊地點為高平縣赤巷村北面的東倉河。
  • 老6團主力營「破關殺鬼」,全殲日軍守備隊
    吳焜我曾對吳焜同志說過:身先士卒,臨危不懼,這是前輩名將留下的好風格;衝鋒在前,退卻在後,這是我軍三猛作風的好傳統。但是,作為一個團的指揮員,就不能只起一個英勇戰士的作用了。由於是全面抗戰初期,加上蘇聯的特殊因素,因此有120挺轉盤機槍被撥付給八路軍、新四軍,這批機槍基本是抗戰時期國府撥付機槍數的絕大部分了(注意:抗戰期間,國民黨軍補充機槍總數為10萬9144挺)。而在老6團中,只有這麼1挺轉盤機槍,裝備在2連。轉盤機槍雖屬輕機槍,但彈容量達47發,火力持續性比當時常見的捷克式機槍要好,而且子彈威力大,是老6團當時的壓箱底武器。
  • 血戰泛東:一個旅鏖戰日軍一個聯隊,後來日軍聯隊長當場自盡
    不久後,黃河(支流)開始結冰,第203團踏著河面過去,很快就佔領了一個寨子(甲寨)。第229團則向西北一個寨子(乙寨)推進,掃清日軍在那裡的幾個據點。戰鬥至下午5點鐘,日軍約一個聯隊的兵力趕來增援,日軍攜帶各種火炮二三十門。激戰一個小時,由於不敵日軍,全旅奉命撤退到甲寨。
  • 打仗時,一挺機槍1000發子彈能堅持多久?網友:又被抗日神劇騙了
    現代機槍,除了火力強射程遠以外,還有一個最明顯的優點便是火力密集。現在很多戰爭片,在關於槍枝的表現上比較隨意,所以不但被懂行的人嘲笑,也給不懂行的人帶來一些誤解。許多軍事博主就喜歡在網上吐槽電視劇裡的不合理情節,許多網友看後紛紛表示,又被抗日神劇騙了。其中有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就是關於機槍的掃射。尤其抗戰電視劇中,演員用機槍連續不間斷髮射子彈這種情節,其實就很有問題。
  • 全面抗戰日軍戰車第3師團具體編制及在豫中會戰中無人能擋
    注:全面抗戰爆發後到1942年,日軍沒有戰車師團編制!只有「戰車團」這種暫時編制,一般轄3個戰車聯隊及後勤支援部隊,很少配步兵、炮兵等兵種,這種部隊就是以裝甲單位為主力的作戰群。 全面抗戰爆發後至1942年,日軍編有的「戰車團」番號為第1、2、3、11、14。
  • 日俄戰爭中,馬克沁機槍為何能大發神威
    馬克沁機槍的神威來源於兩方面:一是馬克沁機槍的特點,二是日軍在日俄戰爭時的戰法。機槍沒有出現之前,戰場上開槍是打一槍裝一次彈,出現火力空白時間長,效率低下,很多戰士剛開一起就被打死。行進中步槍射擊,精度也不高,所以戰術上就有士兵成排面行進射擊,用射擊的密度彌補精度。馬克沁機槍的出現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他連續的射擊,彈著點是一個面,壓制的對方沒法還擊,可以說一挺馬克沁機槍抵得上幾百人的戰鬥力。
  • 抗日劇中亂用輕機槍,真實的八路軍中,可沒這麼「富裕」
    在抗戰題材的電視劇中,輕機槍是非常重要的道具之一。不過,關於輕機槍的實際用法和編制配備,很少有抗戰劇能夠搞明白。單單說一個換彈匣的問題,絕大部分抗戰劇就沒考慮到這一點,甚至將輕機槍當成衝鋒鎗,讓戰士們人手一把端著衝鋒的場景也不少見。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集中若干挺機槍用於防禦或是突擊是很常見的。
  • 真實八路軍影像,裝備日軍最先進的機槍,腳上穿的卻是草鞋
    如上圖,有的甚至坐在一張紅色大沙發上打鬼子,梳著一個大背頭,戴著一雙墨鏡,衣服穿的是貂皮大衣,腳上穿的是牛皮製成的大皮靴!然而,這是現實生活中的八路軍嗎?
  • 二戰德軍一個步兵師能不能打過同時期的日軍甲種師團?
    1941年之後的情況就不用比了,因為41年以後不論是德軍還是日軍的編制都由於戰線吃緊而縮水了。比就比比1941年之前吧。所謂的甲級師團,日軍甲級師團其實指的就是17個常備近衛師團。這些師團在改編制之前還是使用的四單位制,編制比較大,滿員作戰狀態能高達2.5-2.8萬人,幾乎是同時期其他國家步兵師的1.5-2倍兵力。
  • 馬佔山100挺機槍的連是像電視劇中那樣一字排開掃射並殲滅大半個...
    在某電視劇中有這樣一處畫面,寫的是馬佔山將軍的機槍連100挺ZB-26捷克式輕機槍,全連120人。當日軍進攻時作戰人員突然站上陣地100挺輕機槍對著日軍掃射,3分鐘打光5萬發子彈,殲滅日軍大半個聯隊。 注:這個機槍來源有資料據說是馬佔山回憶張學良給的100挺,具體是否屬實不詳。
  • 禹王山阻擊戰,60軍為啥能堅守27個晝夜?日軍:火力比我們還猛
    日軍先頭部隊5萬餘人直撲徐州,此時參加徐州會戰的國軍還沒有完成集結,李宗仁心急如焚,急令60軍在禹王山一帶擋住日軍,為自己調集部隊贏得時間。60軍果然沒讓李宗仁和國人失望,他們硬是在禹王山和日寇血戰了27個晝夜,力保陣地不失。那麼這支雜牌部隊為何能在禹王山堅守27天呢?日軍:火力比我們還猛。
  • 戰史丨捷克式都聽過,你知道ZB37機槍嗎?它曾在中國橫掃日軍!
    近日,電影《血戰摩蘇爾》引發了很多網友的關注。 這是2019年上映的一部美國電影,講述了一名年輕的伊拉克警察加入了一支10人特警小隊,在斷壁殘垣中如幽靈一般獵殺ISIS分子,從ISIS手中奪回自己的家園摩蘇爾的故事。電影的劇情和道具都非常考究,真實還原了中東敵後戰場。
  • 抗戰後期,為何我軍一個師依然打不過日軍一個步兵營?原因是這樣
    可是,在後期時,竟然還會出現我軍一個師打不過日軍的一個步兵大隊(一個營)的情況,這是為何呢? 雖然說到了抗日戰爭的後期,我國的兵員數量不斷增加,大炮機關槍也多了,但從整體來看,諸多部隊都是越「大」越「弱」了。其主要原因則是在抗日戰爭的初、中期,我方優秀的中基層軍官損失實在是太大了。
  • 淞滬會戰︱真實的「德械師」:火力遠不及日軍,但意志堅定
    每個師管轄1個炮兵營、1個戰車防禦炮連、1個高射炮連,團直屬1個步兵炮連、1個小炮連。完成這一整改,光150毫米重型榴彈炮就需要240門,這還不算別的輕、中型火炮,這些武器絕大部分要從德國進口。輕武器上,根據德國毛瑟1924式步槍的圖紙仿製出了的中正式步騎槍。之後,國民政府又成功仿製出捷克式ZB26輕機槍、馬克沁重機槍(二四式重機槍)和二十式82毫米迫擊炮等步兵武器。
  • 抗戰時,一日本兵用機槍橫掃日偽軍,日軍:懸賞1萬元,活捉戰友
    年少的秋山良照信以為真,熱血澎湃的進了日本軍隊,1938年,秋山良照跟隨日軍到了中國,戰場是殘酷的,槍林彈雨之中一不小心就命喪黃泉了。這年年底,秋山良照所在的日本部隊與八路軍129師新7旅20團打了一場惡戰。
  • 一挺九二式重機槍能買四挺MG42:火力卻遭對手諷為燒火棍
    據悉,二戰一挺九二式重機槍的生產價格是2175日元,按照當時的匯率,大概是400美元生產一挺。而1943年定型生產的MG42通用機槍生產價格卻只有117.5美元,可以說,買一挺九二式重機槍可以買4挺MG42通用機槍。按照一分價錢一分貨的思路,九二式重機槍實力應該遠在MG42之上。
  • 吃雞裡的大盤雞,上甘嶺上的唱片機,一挺機槍能換15頭老黃牛!
    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中,陳列著一挺造型獨特的輕機槍,修長的機身上方,插著一個巨大的圓形彈盤。這挺機槍的射手,志願軍步兵四十五師一三五團三營七連排長孫佔元,在殘酷的上甘嶺戰役中,他正是憑藉著這款機槍,完成了奪回597.9高地2號陣地的艱巨任務!而這款輕機槍,正是大名鼎鼎的捷格加廖夫DP-28輕機槍。
  • 現實中,一挺機槍一千發子彈能打多久?抗戰老兵:別被電視劇騙了
    比如在著名戰爭電影《舉起手來》裡,日軍的手雷拔了環之後還得嗑一下才會爆炸,這就算得上是一個很細緻的細節,體現了編導們對於工作的細緻。 首先,以最常見的機槍馬克沁機槍為例,它的射速一般都在每分鐘600發子彈的射速,平均0.1秒就能射出一顆子彈,不過有一個事實卻是,其實一戰二戰中,機槍出現的頻率都不算高,因為子彈的成本太高了
  • 《八佰》與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為了迷惑日軍,指揮官謝晉元讓人根據524團的名冊編造了一份800人的名單,其實當時只有423人。另據楊瑞符營長回憶,之前送出就醫的傷員也被告知,若外界問起倉庫中有多少守軍時要回答有800人。中國方面當時在正式通訊中也用「524團」代替「第1營」,讓日軍誤以為有一個團在堅守四行倉庫。這就是「八百壯士」的由來,後來出於習慣和對這支部隊的尊重,人們就一直以「八百壯士」來稱呼堅守四行倉庫的524團第1營。
  • 二戰時德軍精銳步兵師和日軍甲級師團,誰戰鬥起來更勝一籌?
    當初武漢會戰時,日本一支孤軍便肆無忌憚的深入到了武漢附近重兵雲集的防禦縱深地區,而這支日軍愣是沒被徹底這消滅。日軍的戰鬥力給當時的國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這時,很多人不禁會聯想到蘇德戰場前期吊打蘇軍的德國軍團,這兩支軍隊都表現得異常強悍。假如把日軍甲級師團拉過去和德國一個普通步兵師正面對抗,誰能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