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史丨捷克式都聽過,你知道ZB37機槍嗎?它曾在中國橫掃日軍!

2020-12-18 騰訊網

近日,電影《血戰摩蘇爾》引發了很多網友的關注。

這是2019年上映的一部美國電影,講述了一名年輕的伊拉克警察加入了一支10人特警小隊,在斷壁殘垣中如幽靈一般獵殺ISIS分子,從ISIS手中奪回自己的家園摩蘇爾的故事。電影的劇情和道具都非常考究,真實還原了中東敵後戰場。不過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這支小隊在自己的悍馬車上,架設的並不是悍馬上常見的M2HB式重機槍,而是一挺足有80歲年齡的少見老槍----ZB37式重機槍。

▲《血戰摩蘇爾》中的ZB37重機槍

說起ZB37式重機槍,很多人可能有點陌生,但說起在抗日戰場上大放異彩的ZB26「捷克式」輕機槍,大家就非常熟悉了。

▲ZB26輕機槍

ZB37式重機槍(ZB vz.37)和ZB26輕機槍同為捷克布爾諾兵工廠出品。ZB37式重機槍設計於20世紀20年代末期,當時各國裝備的機槍以馬克沁水冷重機槍為主,雖然火力猛,但每次使用都要加水,不但麻煩而且笨重,不便於移動。在冬季射擊還會因為水汽蒸發產生大團大團的氣霧,暴露目標,甚至冬季水袋裡的水結冰時,難以灌入馬克沁重機槍的水管裡面。

▲馬克沁機槍

怎麼能讓機槍變得輕便一些,告別水筒呢?法國哈奇開斯機槍做了一個嘗試,在槍管後部增加大塊金屬,利用它來吸收射擊產生的大量熱量。為儘可能減輕武器的總重,沒有採用整塊的實心金屬散熱塊,而是設計了一種像「多納圈」一樣的環形片狀氣冷散熱器。該散熱器為銅製,被安裝在發熱最為劇烈的槍管後部。這個散熱片把槍管的散熱效率提高了近10倍。

▲注意看槍管後部的散熱片

這種氣冷機槍問世後,很快引起各國關注。與當時名滿歐洲的馬克沁水冷機槍相比,該槍取消了水筒,重量大大減輕,大大提高了機槍的機動性。於是各國都開始嘗試採用氣冷式重機槍。1935年,布爾諾兵工廠研製成功了ZB35式氣冷重機槍,並在此基礎上,於1397年設計定型了ZB37式7.92毫米氣冷重機槍。

▲ZB37重機槍

ZB37重機槍總重為18.66 公斤,全長1095 毫米,槍管長度682 毫米,口徑7.92毫米,槍機種類採用導氣式原理,發射速率450 - 700 發/分鐘,槍口初速850米/秒。

ZB37最大的特點是其在哈奇開斯機槍的基礎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採用了比哈奇開斯更多的散熱片,不但槍管後部加了一片一片的圓形散熱片,就連槍管前部也遍布散熱片,就像我們常見的CPU散熱片一樣,通過增加與空氣的接觸面積而起到散熱的作用,不但擺脫了笨重的水冷套筒,同時還保證了機槍的火力輸出能力,重量得到大大降低,使用也更加方便。

不僅如此,ZB37機槍還採用了可更換槍管的設計,在槍管打得過熱後可以進行快速更換備用槍管。與我國馬克沁24式重機槍不同的是,這種捷克ZB37型重機槍採用了非常高大上的全金屬彈鏈,彈鏈有100發或250發兩種。ZB37發射7.92毫米子彈,有毛瑟尖頭彈和重頭彈兩種,因為彈道性能不同,兩種子彈有各自的表尺。比較特別的是位於槍後部的握把,兼作拉機手柄,裝彈完成後向後拉動握把完成上膛,若不拉到位的話無法按發射按鈕。

不過,這種優秀的重機槍卻有點「生不逢時」,二戰爆發不久,捷克斯洛伐克就被德國佔領,數量不少的ZB-37型重機槍被德軍繳獲,因為其精密的結構,射擊精確性和可靠性,德軍將其裝備一線部隊,特別是山地師部隊也裝備了數千挺ZB37型重機槍,命名為MG37T,在歐洲和蘇聯戰場大量使用。

但是德軍很快發現,ZB37重機槍相對MG42來說換槍管比較麻煩,再加上德國在戰爭中後期要求被佔領國的兵工廠,著重生產例如如MP-40衝鋒鎗或者MG-42通用機槍等德式以最終這種輕機槍只生產了6411挺,因此在歐洲戰場上很少見到。

不過誰能想到,在萬裡之外的中國,這款機槍卻大放異彩。1937年日本開始全面侵華,當時的國民政府急於向歐洲求購合適的重機槍。

▲被日軍繳獲的ZB37重機槍

經過對比,認為ZB37性能優異,再加上射擊的德式毛瑟步槍子彈不僅可以和中正式步槍通用,而且殺傷力在日軍子彈之上,於是便很快下了1000挺的訂單,不過由於海路被日軍封鎖等原因,最後只有850挺經香港和仰光運交,被用於沿黃河的防線、浙江、宜昌和鄂西等地駐防。

▲使用ZB37的中國軍隊

抵達中國的ZB37式重機槍火力猛,火力密度高,比同時期中國軍隊裝備的馬克沁重機槍和日軍裝備的九二式和三年式重機槍在性能方面要佔較大優勢,深受中國士兵的喜愛。

▲使用ZB37的中國軍隊

雖然這款重機槍在中國戰場不如出自同門的ZB26輕機槍有名,但仍是抗戰中經典的捷克武器,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2014年,湖南辰谿縣一漁民在打漁時,還打撈出了一挺ZB37重機槍,成為這款機槍參加抗日戰爭的證據。

▲被打撈出的ZB37

二戰後,ZB37大部分被銷毀,少部分流入了非洲、中東等戰亂國家,《血戰摩蘇爾》中出現在伊拉克的ZB37式重機槍,可能也是當地武裝在得不到其他重機槍時的權宜之計,從這一點看,《血戰摩蘇爾》真實地反映了中東戰場的武器配備情況。

(完)

更多文章

圖片來源: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排 版:江畔月

轉載請註明出處:「雲上國防」(ID:YUNSHANGGUOFANG)

註:本文為「雲上國防」公眾號獨家特約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洗稿,否則將追究當事人和單位法律責任。

點看+秒贊+分享,傳播你的歡喜

相關焦點

  • 捷克輕機槍,原來研發如此不易
    性能出眾的捷克式輕機槍我國先後外購及仿製了120000多挺,成為抗戰期間中國軍隊的主力輕機槍,甚至連日本軍隊也將繳獲的捷克式輕機槍重新裝備部隊。 1920年,捷克槍械設計師哈力克在布拉格軍械廠設計了一款新式輕機槍,這就是後來著名的ZB-26型7.92毫米輕機槍。
  • 抗戰時中國都裝備了什麼機槍,最後一種,日軍大呼最怕!
    但即使如此,中國軍隊仍然生產了至少6000挺機槍,這些機槍在500米內都可以將目標一槍斃命,今天就來盤點,揭曉抗戰時期的中國到底裝備了哪些中國產的機槍。不得不提到的分別是日本的十一年式、瑞典的KE7、捷克ZB-26等著3種武器,因為它們在抗日戰爭中都有著很大的貢獻。尤其是最後一種機槍,它是日軍官兵大呼害怕的一種武器裝備,它就是捷克ZB-26機槍。
  • 抗戰初期我軍急需兩萬挺機槍,英美皆冷眼旁觀,捷克總統:送全套機槍...
    而看過大量抗戰神劇的國人,想必對這挺「捷克式」都非常熟悉。 當時中國的軍工企業一口氣,仿造了4萬挺左右的捷克式輕機槍,幾乎相當於當時捷克外銷總量的1/3。除了國民黨政府的中央軍外。地方軍閥控制的軍工廠也大量仿製了該槍。 除了結構簡單外,捷克式機槍還是一種非常堅固耐用的武器,即使在激烈的戰爭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下也很難損壞。在抗戰初期,一些力氣很大的中國機槍手往往在短兵相接中直接揮舞捷克式輕機槍進行貼身肉搏戰。
  • 二戰日軍九九式輕機槍是仿造捷克式嗎?也對也不對,之間有九六式
    孫德勝決戰江橋如題所問也對也不對,說對,是因為九九式模樣確實像捷克式(ZB-26),說不對,是因為真正開始模仿捷克式的日軍武器,其實是「九六式」輕機槍,也就是所謂的「拐把子」。九二式重機槍就是1932年列裝,九二式步兵炮也是1932年,那么九六式輕機槍當然就是1936年。這個時間點大家都很清楚,東北抗戰已經打了五年,但是全面抗日戰爭還沒有爆發。
  • 1937—1945,23張老照片簡介抗戰時期中日兩國常用的14款輕機槍
    實際上,截止到1939年,中國軍隊手中一共擁有37272挺捷克式輕機槍。毫不誇張地說,性能可靠、操作簡單、維護方便的捷克式輕機槍撐起了整個抗戰,為中國民族解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二戰歷史上 差點被忽略的經典槍械 號稱日軍最強輕機槍的99式
    在幾乎席捲了整個地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為法西斯陣營的一方,日軍裝備的大部分武器雖然和德國義大利不能同日而語,但是總得來說還是可以在亞洲橫行霸道的,不管是在中國大陸還是南太平洋
  • ZB37重機槍與抗日戰爭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這支特警小隊在自己的悍馬車上,架設的並不是常見的M2HB式重機槍,而是一挺足有80歲年齡的老槍——ZB37重機槍。說起ZB37重機槍,很多人可能感到陌生,但說起在抗日戰場上大放異彩的ZB26「捷克式」輕機槍,可能大家就非常熟悉。ZB37重機槍和ZB26輕機槍同為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兵工廠出品。
  • 中國軍人最可靠的夥伴!日軍眼紅繳獲仿製,美軍:這仿的啥玩意?
    捷克式ZB26輕機槍原產於捷克斯洛伐克,憑藉其優異的性能在二戰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事實上,這款性能優異的輕機槍不僅僅是我們中國軍隊在用,當年橫掃了整個歐洲的二戰德軍也在使用捷克式輕機槍。德國人自己的MG34和MG42固然好用,但捷克式ZB26輕機槍那也叫一個真不賴,對輕武器精益求精的德國人都相中了這把機槍、批量列裝,可見ZB26並非是什麼叫花子軍隊才使用的破爛,而是一把真真正正的好槍。話題說回到我們中國的抗日戰場上來,捷克式ZB26在中國抗日軍民的手中,可謂是發揮了絕對的中流砥柱作用。
  • 被遺忘的捷克重機槍,比馬克沁還好用,卻被MG42無情擠兌
    ZB37採用風冷式槍管,它的槍管上有散熱片和可以快速更換,這些都和ZB26式輕機槍一樣,其導氣杆和槍機組件也沿用了ZB26的設計,ZB37的握把兼作拉機手柄,子彈上膛時把握把前推,鉤住聯動杆再向後拉,到位後子彈已上膛可以被擊發,若不拉到位的話無法按發射按鈕。
  • 捷克式輕機槍:與日軍歪把子、九六式和九九式輕機槍的淵源
    二戰時期,日軍裝備了三把輕機槍,也即大正十一年式(俗稱「歪把子」以槍託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而得名)、九六式和九九式,這三把侵華日軍使用的輕機槍,與抗戰軍隊裝備的捷克式輕機槍,正式名稱ZB-26輕機槍頗有淵源。
  • 「轉盤機槍」是志願軍的標誌之一丨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經典武器
    M1918A2輕機槍主要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該機槍在二戰、韓戰和越南戰爭時期都曾是美軍的制式裝備。 從20世紀20年代捷克式輕機槍進入中國,一直到抗美援朝戰爭,捷克式輕機槍一直都是中國軍隊的主要輕機槍之一,一般稱「捷克造」。捷克布爾諾工廠一共向中國出口了3萬餘挺捷克式輕機槍,而中國自行仿製的數量更多,加在一起不下10萬挺。
  • 二戰日軍的豆戰車,但就是這種薄皮罐頭充當了日軍侵略亞洲的主力坦克
    94式的主要設計功能不是作戰,因而其火力僅為一挺機槍,早期為91式6.5mm機槍,1937年後改為92式7.7mm機槍。 侵華戰爭期間,入侵中國鄉村地區的日軍94式輕型坦克,注意每輛坦克的尾部都掛有一輛履帶式拖車,用於存放彈藥和車輛維護工具
  • 日軍的豆戰車,但就是這種薄皮罐頭充當了日軍侵略亞洲的主力坦克
    ,因而其火力僅為一挺機槍,早期為91式6.5mm機槍,1937年後改為92式7.7mm機槍。   侵華戰爭期間,入侵中國鄉村地區的日軍94式輕型坦克,注意每輛坦克的尾部都掛有一輛履帶式拖車,用於存放彈藥和車輛維護工具  94式非常小,甚至可以用小的可憐來形容
  • 抗戰時期中國都裝備了什麼機槍?前兩種經常聽說,最後一個是利器
    即便如此,中國軍隊至少生產了6000挺機槍,一槍就能打死500米以內的目標。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裝備了哪些國產機槍。我不得不提三種武器:日本的十一年式,瑞典的KE7,捷克的ZB-26,因為他們都在抗日戰爭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最後一種機槍,是日本官兵害怕的一種武器裝備,是捷克的ZB-26機槍。
  • 抗戰時,捷克式輕機槍為什麼能風靡全中國?國人的智慧功不可沒!
    抗戰時期,捷克式輕機槍為什麼能風靡全中國?國人的智慧功不可沒! 捷克式輕機槍出口不過12萬挺,而中國就購入和仿製了同等數量的機槍,這個數目絕對可居世界之冠,以至於當時中國各方武裝中都裝備有數目不等的捷克式。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捷克式機槍如此風靡中國呢?
  • 轉盤機槍、駁殼槍等武器眾多,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開眼界,長見識
    作為一個軍事愛好者,在接受紅色教育的同時,還第一次,近距離看到了抗戰時期使用的機槍、步槍、手槍等各種大小、長短不一的武器。德國96式毛瑟半自動手槍,中國人又稱駁殼槍,作為一種自動裝填手槍,該槍具有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的優點,它是當時中國軍隊使用的主要手槍之一。這把二十六年式手槍,是日本帝國陸軍採用的第一支現代化手槍。
  • 外觀像「五胞胎兄弟」的二戰輕機槍,其中一款知名度極低!
    二戰中輕機槍種類繁多,其中捷克ZB-26輕機槍,日本96和99式輕機槍,還有英國的布倫式機槍外觀都極為相似!(第一款)圖為捷克ZB-26輕機槍:它是捷克於1926年開始正式量產的,定名為(Zbrojovka Brno vzor 26,簡稱即為ZB-26。
  • 抗戰時,我軍的民二四重機槍和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哪個更好?
    民二四重機槍是抗戰時中國軍隊的主力重機槍,是德國馬克沁重機槍的中國仿製品,帶有純正的德國血統,有濃厚的西方味道。在抗戰中,民二四重機槍戰果纍纍,為中國軍隊立下赫赫戰功。九二式重機槍是二戰時期侵華日軍的主力重機槍,在中國戰場上被廣泛使用。只要鬼子大隊以上級別的作戰單位,就少不了九二式重機槍。
  • 二戰德軍步兵班的火力核心是MG系列機槍,日軍步兵班的火力核心是...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塹壕戰,給日軍留下了深刻印象。加上日俄戰爭的經驗教訓,使得日軍認為,為了應付可能要面對的塹壕戰,需要一種射程比手榴彈遠,同時可以像迫擊炮一樣打擊障礙物後目標的步兵支援武器。
  • 捷克式輕機槍與中國結緣
    中國與捷克式輕機槍有著頗深的淵源。抗戰時期,中國購買和仿製捷克式輕機槍的數量總計超過了10萬挺。1925年,中國費盡周折從國外引進了第一挺捷克式輕機槍。在隨後的一次射擊試驗中,其強大的火力令圍觀者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