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海鷗食堂》,三個女人一臺戲,美食治癒人心、詮釋人生

2020-12-24 鹹魚半仙兒

關於飲食的日本電影實在不少,而在這些作品中,飲食往往起到治癒人心的作用或者承載著家人的祝福與牽念,亦或者運用飲食來傳遞人生感悟。日系治癒電影《海鷗食堂》就是這樣一部用美食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影片,講述了日本女性幸惠選擇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開日式餐廳遇見綠和正子後所發生的一系列溫暖故事。

幸惠離開故鄉到了安靜祥和的芬蘭首都開了一家日式料理店,主營咖啡和壽司,本以為能將簡單質樸的壽司帶到芬蘭首都,只是沒有想到以麵包和肉食為主的芬蘭居民根本不願踏足餐廳,壽司也無人問津,店裡常常一天沒有客人。

不過幸惠安然接受現狀,即使沒有人來依舊堅守著海鷗餐廳,每天經營、打掃和溫柔烹飪飯糰。店裡第一位客人是位日本迷芬蘭年輕人,經常來餐廳也只是為了喝杯免費咖啡,在向年輕人傳播文化時,幸惠偶然想起童年動畫主題曲,可是怎麼也想不起歌詞。恰巧遇見同為日本人的綠,幸惠像她請教,並邀請她來家中做客。

綠之所以來到芬蘭,只是因為在地圖上隨意一指恰巧指了芬蘭而已,可真正到來之後卻不知道究竟要幹什麼,完全漫步目的,像是暫時停留在芬蘭的過客。而在幸惠家中,香噴噴的美食和溫熱的茶讓綠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原本毫無計劃的綠提出留在海鷗餐廳。

綠是漫無目的來到芬蘭首都,企圖在這裡尋找到寄託,而最後來到海鷗餐廳的正子是被芬蘭空氣吉他所吸引,正子多年來一心照顧父母耽誤人生大事,等到父母相繼過世後陡然空落落,為了尋找芬蘭人身上的安靜與平和輾轉來到赫爾辛基,恰巧行李丟失暫住下來,與綠、幸惠相識。

原本互不認識的三個女人在異國他鄉經營著海鷗餐廳,每日客人稀少,可她們依舊專心且安詳地做著料理,在食物的香味中,似乎人心也得到了治癒。當然,她們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落魄的前海鷗餐廳職員,有人到中年丈夫離家出走的憂鬱婦人,有熱愛文化、正直熱情的芬蘭小夥,在這些人的幫助下,海鷗餐廳也做出了很多適合芬蘭人口味的美食,生意開始火熱起來。

原本海鷗餐廳對於正子只是暫時的停靠站,等她找到丟失行李後就會離開,可是等拿到行李後,正子卻選擇繼續留下來,畢竟她一直所要尋找的平和與安詳在這裡找到了,現在這樣閒適平淡的日子不就是她想要尋找的嗎?不僅是正子,綠、幸惠同樣如此,她們都在這所坐落於芬蘭首都的餐廳找到了歸屬感。

飲食在人們的日常中佔據著重要作用,飽腹感能夠讓人暫時忘卻煩惱,而專心致志做一頓美味的料理也能解憂。如果心情煩躁,不妨像影片中的主角一般暫時停下腳步,從美食中尋求治癒感吧,而這也是電影能夠帶給大眾的意義。

相關焦點

  • 《海鷗食堂》一茶一飯的小確幸
    這個本用於日本一種音樂種類的詞語,在GEORGIA的廣告中有「舒適系」這一稱呼。1999年音樂家坂本龍一發表的單曲《ウラBTTB》作為治癒系音樂獲得很大成功,形成了「治癒熱」,那之後稱人物為治癒系的說法也大幅增加。如今,在網頁上搜索「治癒系電影」,各種畫面清新美好的動漫、愛情電影琳琅滿目。
  • 《海鷗食堂》:有信念的自在人生
    日影《海鷗食堂》以芬蘭為背景,講述了一個日本女人獨自在遙遠的異國開餐館的小故事,故事簡單,情節平淡。平淡背後蘊含一絲真意,可謂淡而有味。導演需有一副細膩的心腸。為什麼叫食堂呢?女主解釋說:就是讓路過的人願意了進來吃頓飯,簡簡單單地吃頓飯。
  • 北活好片|像《海鷗食堂》一樣生活,一茶一飯皆溫暖
    這是一部荻上直子導演的美食電影,講述了愛穿碎花襯衫,性格溫和的老闆娘幸惠,在芬蘭赫爾辛基的街頭開了一家日料店,因食物和幾個異鄉人結緣的故事。電影並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情節,也沒有什麼矯揉造作的對白,更沒有什麼華麗的美酒佳餚,但每一幀美食縮影圖,都能溫暖人的心扉。
  • 「海鷗食堂」我有飯糰,你有故事嗎?
    今日推送——海鷗食堂,是一部2006年的日本老電影。日本電影的「海鷗食堂」,開在歐洲北部國家——芬蘭。這個小小的食堂,整潔乾淨,北歐極簡風格與日式風格融為一體。幸江,海鷗食堂的老闆,善良且執著,執著地不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綠子,一個點哪兒去哪兒,能背出偏僻歌詞的小員工。正子,在異國他鄉弄丟了行李又失而復得的日本女人。
  • 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棠家的三個女人,又豈止是一臺戲
    今天我們來說說2017年在中國臺灣首映並一舉斬獲第54屆金馬獎最佳影片,影后和最佳女配角三大獎項的一部電影《血觀音》,這部片子由於尺度過大最終沒能在大陸上映。《血觀音》描述在女人組成的棠府裡,住著3位不同世代但一樣懂人心的女性,由棠夫人主持大局,穿梭權貴間,靠著高超手腕與柔軟身段,在複雜的政商關係中生存取利;個性如刺蝟般的大女兒棠寧為求母親肯定,勉力配合;乖巧的小女兒棠真多半靜靜觀察,唯母命是從。
  • 你聽說過海鷗食堂嗎?
    你聽說過海鷗食堂嗎?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辛惠開了一家日式餐廳,海鷗食堂。沒有廣告宣傳,店標只用了小小的日語和芬蘭語,裝修簡潔明亮。辛惠一個人安靜地整理食材,偶爾有幾位當地女人站在窗外,好奇的竊竊私語:這是家兒童餐廳吧(辛惠身形小巧,又長著娃娃臉)?那個女人好像未成年呢。沒有人光臨,芬蘭人不擅長對陌生人表示友好。日本迷的當地青年湯米無意中走了進來,由於是第一位客人,從此每天都來蹭免費的咖啡。辛惠遇到了閉眼隨手在地圖上一指就來到芬蘭的小綠,邀請小綠和自己同住,小綠因而到食堂幫忙。
  • 日本美食電視劇推介之二:唯有美食不可辜負
    昨天為了寫文章,重溫了一集《深夜食堂》,想起四月份的時候推薦過日本美食電影,現在重拾,再推薦幾部日本美食電視劇。一、麵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這是日本2013年播出的4集電視劇,根據日本作家群陽子的同名小說改編,由小林聰美主演。
  • 日版《深夜食堂》:吃一道暖心的菜,看一部治癒的戲
    前一段,因為黃小廚創意設計抄襲被公關公司怒懟;生三胎又被群嘲;翻拍電影《麻煩家族》口碑票房雙撲街。這一切還不算完,黃磊主演的《深夜食堂》播出兩天,豆瓣評分直接降到2.3分,這意味著在將近3萬人的評分中,超過90%的人打了一星。客觀地說,這個分數是有失偏頗的。雖然這部翻拍劇不好看,但也不至於這麼低的分數,評分在4分—5分之間才是合理的。為什麼評分這麼低?
  • 《昨日的美食》填飽肚子治癒孤獨,島國最新深夜下飯劇來啦!
    我第一次記得「治癒」這個詞好像就是看日劇,日本這個將西方和東方文化融合最好的國家,的確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學習的經驗。而這部劇和諸多日劇一樣有治癒的功效。日本老齡化正在加速進程,早就聽說現在日本的年輕人都在節約上極盡能事。往往年輕人身上都有許多打折卷,在個人消費上都很克制但不會將就。克制、節約、不將就,在這部《昨日的美食》中有了更具體的體現。
  • 人生如戲,日本《孤獨的美食家》漫畫師孤獨離去
    漫畫:不說教、不治癒,簡單記錄美食與生活《孤獨的美食家》是由久住昌之創作,谷口治郎作畫的連載漫畫,自1997年就已經開始不定期連載,至今已有20年了。《孤獨的美食家》主要講述了一名經營進口雜貨鋪的中年大叔五郎通過到各地出差的同時,而尋訪各處美食,單獨品味料理的過程。
  • 三個女人一臺戲 《三十而已》是根據什麼小說改編的?
    三個女人一臺戲,《三十而已》著力展現三人面對滿地碎片的生活時,不低頭、不妥協的勇敢姿態。和很多都市劇裡主人公都不食人間煙火不同,劇中的女性既有堅持打拼的奢侈品櫃姐「滬漂」,也有回歸職場面臨挑戰的家庭主婦,還有衝動離婚重新尋找婚姻定義的職場白領。三人截然不同的遭遇折射出的生活縮影,足以引發廣大女性的共鳴。
  • 晚上千萬不能看的電影,電視劇
    一家灑滿陽光,敞亮的小店,溫暖的店主和店員,你會發現只是簡單的麵包也可以這麼治癒人心《料理仙姬》速食主義已經席捲了全球,日本也不能倖免。但仍然有著「一升庵」願意細火慢調地為客人烹製可口的料理。西村淳想盡辦法烹飪各種各樣的美味料理,而圍繞著吃,八個寂寞的男人也演出無數令人忍俊不禁的生活趣事。(來自豆瓣簡介)很少有美食電影是以特殊職業的角度來講述的,南極這個密閉環境,寂寞無趣,電影開頭就是想要逃離這個地方的描述,也許是這些難熬的原因使得美食在電影中更為重要的突顯出來了。
  • 美食電影 一《深夜食堂》
    熱愛美食 恐怕是人類的天性。 也是自然界普遍的生存法則道理。無論是人還是其他動物或者植物。 因為都需要依賴食物才能生存下去。 追求美食 這可以算得上是大部分人的愛好。恐怕只有減肥人士才會有那麼一點點的忌憚,但或許無能為力, 因為結果還是他們抵擋不住美食的誘惑 ,乖乖投降了。減肥計劃只能輪到下個季度 。這裡就有一部讓人越看越餓,食慾大增的《深夜食堂》,不可錯過哦!當午夜12點的鐘聲響起,城市的喧囂被黑夜吞沒,叮鈴噹啷地......
  • 《小森林》:被譽「舌尖上的日本」,7位演員詮釋美食和人生治癒
    小森村莊裡的春夏秋冬日本女孩市子曾經前往東京闖蕩,但是因為無法適應大都市的快節奏而回到了鄉村,回到母親早已不在的老宅:她從小長大的位於日本東北地區的村莊小森。小森是一個遠離都市的喧囂和浮躁,為青山綠水所環繞的村莊,大自然饋贈了豐富的資源。
  • 《三十而已》三個女人一臺戲,三位女性演繹三種不同的人生
    電視劇《三十而已》是一部女性為主要視角的電視劇,該劇講述的是女性自立自信,經歷挫折有所成長,發現自我,不拘泥不被禁錮,不僅諸位演員個個都演技在線,而且電視劇的故事情節也非常的真實、豐滿,可以說是直擊觀眾們的心房。
  • 吃貨必看,10部豆瓣評分8.0的美食電影清單
    1、《飲食男女》臺灣中國菜碩果僅存的大師老朱退休後,漸嘗老年生活的諸多尷尬:每周日費心做出的一桌豐盛菜餚,並無將三個女兒齊齊拉到飯桌的吸引力,已經長大成人的她們,心裡藏了許多比陪父親吃飯更重要的事;多年老友的突然離世,令他在友情這塊也有了缺口;而對廚師來講最重要的味覺的喪失,則將其徹底推到人生的低谷。
  • 《生日卡片》:母愛溫情下日本治癒性電影特點及日本物哀美學展現
    如果你不知道吉田康弘,那你應該會知道日本版的《深夜食堂》,而吉田康弘則是《深夜食堂4》的導演之一,《深夜食堂》系列屬於用美食治癒人生的電影,而《生日卡片》則也繼承了吉田康弘在《深夜食堂4》中的治癒風格,也屬於一部典型的日本治癒電影。
  • 《乘風破浪的姐姐》:三個女人一臺戲,那三十個女人呢?
    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那30個女人更是難以想像!《乘風破浪的姐姐》就做到了,30位有一定知名度的女明星,聚集在一起,簡直比菜市場還要熱鬧。大家一見面就各種寒暄,各種客套,然後分成一小幫一小幫聊天,場面熱鬧非凡。
  • 從《深夜食堂》到《孤獨的美食家》,日本美食漫畫為何大受歡迎?
    人生百味,盡在這四方食堂間。《深夜食堂》改編自安倍夜郎的同名漫畫。2010年贏得第55屆小學館漫畫獎「一般讀者類別」獎項,並且獲得第39屆日本漫畫家協會獎大獎。日本的漫畫《深夜食堂》大受歡迎,不但漫畫極為暢銷,改編成電視劇後也是一集集地拍下去,電視劇也很成功,不但在日本掀起了熱潮,在中國也受到美食愛好者的追捧。
  • 遵義內衣事件:三個女人一臺戲,個個演得不咋地
    遵義內衣事件:三個女人一臺戲,個個演得不咋地遵義內衣不合身事件,終於以分手告終。一件不能登堂入室的女性內衣,演繹了一出人間悲劇;一個本該私下就能解決的家庭小事,展現了人性的內涵。婚姻小插曲,人生大道理。內衣雖小,留給人們的思考不該小;事件不大,反饋的信息卻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