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在一檔節目中分享過這樣一件事。在日本著名的金閣寺,有一個只有石子布局的枯山水花園,它的院子裡,一共有十五塊石頭,但是你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你最多只能看到十四塊.
楊瀾在節目中說:它實際上是用這種方式,提醒修行的人,你永遠不可能看到世界全部的真相,所以要保持一種謙卑和敬畏的心態.
《易經·謙卦》有言:謙謙君子,卑以自牧。意為以謙卑自守,以謙卑的姿態守住低處,則為大吉。
人生本是一場實現自我,完善自我的修行。所以,無論身居何位,別忘了保持謙卑之心,它是一種高級的人格魅力,越謙卑,越高貴。
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丹尼爾·卡尼曼曾回答,如果擁有魔杖,我會消滅什麼?我會消滅過度自信。
網友分享自己遇到的一個愛炫耀相親男的事。總是自誇,只要聊天涉及到自己,他總是先把自己誇一通。網友暗示不喜歡,男生依然炫到停不下來,最後,網友提醒他太高調,男生卻說自己在生活中就是這樣的人。殊不知,做人最忌諱的就是,太有優越感。
很多時候,你看似不可一世的優越感,只會暴露你的低級。而且炫得越露骨,越顯得愚不可及。
就像查爾斯·達爾文說的:無知比博學更容易產生自信。生活中,總有人喜歡炫耀自己的身份,以此來抬高自己地位。就是所謂的一個人越缺什麼,越喜歡炫耀什麼。
而真正有實力的人,從不炫耀自己和高估自己。他們往往會理性分析,並保持謙卑,克制的態度。
倉央嘉措說:對人恭敬其實是在莊嚴你自己。在現在這個人心浮躁的社會,謙卑往往容易被貼上「懦弱」的標籤,其實不然,謙卑不僅是一種高級的教養,更是一種令人如沐春風的人格魅力。
時時保持謙卑之心,不僅能讓你規避無謂的爭端,遠離自命不凡的膨脹,更能讓你從低處深入的認識自己的局限,不斷提升自己從優秀向卓越邁進。
精神層次越高,知識儲備越豐富的人,越是謙卑,是因為他們對自己有著足夠的認知,也因為見過更多的世面,而對他人,對世界保持著開放,平和與探索的態度。
《從優秀到卓越》一書的作者研究了優秀的公司,與從優秀發展到卓越公司的區別,結果發現,後者公司的領導人往往很謙卑。當公司出現問題,需要謀求改變的時候,領導者能悉心聽取他人的意見,讓公司有長遠發展。
馬雲曾在阿里巴巴18周年的時候,說過這樣一段話:希望我們的員工能記住,今天阿里巴巴大了,但跟未來相比,我們只是一個孩子。值得驕傲,但我們不能驕橫。我們必須明白,也必須擁有一顆謙卑的心。阿里巴巴要成為一家了不起的企業,我們的員工必須是謙卑的。
真正謙卑的人,一定是尊重自身局限性,擁有理性的頭腦和開放的思想,能夠聽取他人的意見,也更能理解他人的感受。大智若愚,懂得謙卑法則的人,更容易走上坡路,也更容易攀得高,走得遠。
說起高貴,一下子就讓人想到了董卿。多年前,董卿主持的央視大型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的時候,有一期令我多年難忘。以中華驕傲主題請來的著名的翻譯家許淵衝老先生這一期。老先生年事已高,坐在椅子上,給孩子們講自己小時候的學習故事,為了和老先生更好地溝通,董卿多次半跪在座椅旁邊,始終微微仰視著老先生。
她恰如其分的跪地,優雅謙卑,又讓人如沐春風,引無數網友點讚熱評。謙卑的人,心中有善,眼裡有光,氣質中都自帶高貴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輝。
曾國藩說:謙卑含容是貴相。境界越高的人,越謙卑樸素,虛懷若谷,因為他們明白,天寬地闊,自己實在渺小如蜉蝣,只有謙卑低頭做事,才能不斷抵達至善至美之處。
李嘉誠曾在汕頭大學畢業典禮上勉勵廣大學子:建立自我,需要謙卑,謙恭,謙遜。
有思想,有智慧又謙虛的人,是有量度,能長期處理複雜壓力的問題解決者,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觀點,並非唯一有效可行的選擇。
成功後的李嘉誠,依然保持著謙卑的態度,也正是這種謙卑態度,成就了李嘉誠的事業,也讓他的人格走向高貴。
《堅毅》一書中曾給出了謙卑的兩個層面的解釋:一種是社交層面,一種是智力層面。
社交層面的謙卑,核心是誠實,考慮周全,成熟以及無私,而智力層面的謙卑由好奇心,願意從他人身上學習,對新知識虛懷若谷等品質構成。社交和智力的謙卑加在一起,才定義了真正的謙卑。而真正的謙卑,就是一種本事。
山本常朝的《葉隱聞書》中有言:不生完美之念,不起自大之心,更無卑下之想,只是行進在道上,以終其一生。
塵世喧囂,人心浮躁,願我們都能存謙卑之心,45度做人,90度做事,活出屬於自己的繁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