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報應:無論供養何物,都需牢記這兩字,福報殊勝無量!

2021-01-07 凡心問禪

廣結善緣,感恩有您點點「關注」吧!此文字數「一千二百餘字」閱讀時長預計需要4分鐘!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十法界一切眾生!

在佛教之中,有著諸多培植福報的方法,其「供養和布施」就是諸多方法之一。但一旦談及供養和布施,大眾往往都會想到「錢財」二字。為何呢?就是因為,布施需要花錢,供養需要花錢,所以這兩個方法,也被很多人抵制。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並非,就如布施而言。你對他人的一個微笑,你對他人的一個幫助,你對他人所講的一句善語,都可稱之為布施,都能積累福報。微笑要錢嗎?善語要錢嗎?幫助他人要錢嗎?並不需要,但你可曾做過嗎?

在經論云:「菩薩已曾事供養諸佛如來故,而不生於邪見之家。……遇善知識,修行善法,由是得生正見之家,諸緣具足,增長廣大殊勝善根。」由此可見,供養布施的功德乃是無量無邊。但在此之中,也是有因緣的,什麼因緣呢?就是無論供養的是什麼?都需牢記這兩字,方能功德無量!

這兩個字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人人都識的「因果」二字。正所謂「種如是因,得如是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報。」無論所行持的布施或供養有多大,這「因果」二字都需牢記在心,不能丟棄,更加不能說出種種不昧因果的話。

供養和布施,都是在積累福報,也是在種植善因。而這個善因種下了,但果報是需要時間和因緣的,它並不會立馬就來到。這對於佛弟子而言,都能知曉,也都能明白。但對於那些抱著種種願望而去布施和供養的人,往往就容易錯亂因果,以至於不再相信因果。

為何呢?就是因為今天去布施或供養了,但明天並沒有收到這個善果,所求並沒有如願,因此而抱怨,甚至於說出種種不昧因果的話語。就如當下常常能夠聽聞到的「我去供養了,我去布施了,但為何沒有得到好報?事事也是照舊,沒有看到任何變化。」

而這些話語,其實就是對「因果」的不了解而導致的。在經論之中講,果報的成熟分有三種情況,其分別是「現世現報、來世再報、生生世世以後再報。」這就好比我們種莊稼一樣,有些莊稼一個月左右就可以收穫,而有些莊稼卻需好幾個月,甚至還有的需要等一年後才能收穫。

因此也就出現了,很多人一同去供養和布施,但有的人卻如願了,而有的人卻並沒有如願。因此對於那些不明因果者而言,這無疑成為了他們口中「因果不報」來源。但卻不知,他人因緣成熟,果報到了。

就如往昔所培植的善因,這個善果剛好因緣成熟報了,因此他人所許下的願能夠如意。而自己的卻還沒成熟,因此這次供養和布施沒能讓你如願。換種話來講,其實也是報了,如何報的呢?就是有緣能夠去供養三寶,能夠去布施結緣,讓自己能夠一直持續的積累福報,讓福報能夠越來越深厚。

所以說,無論供養還是布施,這其實都是果報,也是善因。果報就是能夠持續積累福報,善因就是行持了善舉,種下了善根,廣結了善緣。所以,無論你供養的是什麼、多少,都請務必牢記「因果」二字。如此才能讓你,行善之後不會說出種種「不昧因果」的話,以至於福報流失。

凡人本是塵間物,心有不甘而頓悟。

問緣能有幾分福,禪來禪去皆是空。

歡迎分享、評論、收藏!南無阿彌陀佛!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相關焦點

  • 佛說:「命苦福薄」之人,做好這3件事,增福無量!
    人這一輩子不容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命好有福的人會過的相對容易,沒有福氣的人則一生辛勞困頓。人的命一出生就基本定下,無法改變,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不需要努力,只等命運的安排,這就愚昧了。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命改不了,但「命運」二字,還有「運」,通過後天的努力,人的命運是可以改的。先天無福,可以靠後天修福。只要有心改變,任何時候都不算太晚。
  • 佛法:供燈都是有大福報的人!你對供燈了解多少?
    佛陀給我們開示了很多可以積累福慧的方法,供燈施燈,就非常殊勝。在《佛說施燈功德經》中說:如是少燈奉施福因,所得果報福德之聚,唯佛能知,一切世間人、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乃至聲聞、闢支佛等所不能知。如是燃少明燈,所受福報不可得說。
  • 佛教:人生無常,牢記四句話,掌控因果報應,趨吉避兇
    你能看到這篇文章,讀著這些文字,我相信絕非巧合。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會因為意外落在錯的地方。人生中很多事情看似偶然,其實都是理所當然。《佛說造塔功德經》云:「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的道理也很簡單,懂得「緣起性空」的道理就能明白佛教所講的「因緣果報」。
  • 無量種布施方法,哪種最殊勝呢?
    所有的福,都是載受修行的;所有的慧,都是令福得以爭受用的。六度萬行第一步就是「布施」,無量種布施中法布施為最殊勝,是故,供養明師及諸大善知識,所受殊勝功德利益無量無邊……供養之殊勝不在多少,而在於常!布施,是一切福報的基礎,布施的範疇,涵概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僅僅是局限於金錢和物質的層面。布施的價值體現,是產生一定的受眾群體……只有這樣,布施的果報才能在當生起現行!
  • 太上玄門晚壇功課經丨信解受持,功德殊勝,轉發分享,獲福無量
    經功浩力不思議,誦任何經都有消災祈福,超陰度亡的功效,只是看個人是怎樣發心。早課中也有「沉痾能自痊,塵勞溺可扶,幽冥將有賴,由是升仙都。」(玄蘊咒)「神升上界」(清靜經》)「沉滯升遷,冤讎和釋。歷劫宗親,俱皆超度。所傷物命,早生人天」(懺悔文)「四恩三宥,同歸大藏靈文,八難九幽,俱入元始性海」(回向文)這類「超陰度亡」之語。
  • 馬達:微論因果報應的科學性
    曾幾何時,覺得因果報應是迷信的說法,不具什麼科學性。時至今日,人生已過大半,縱觀社會上林林總總的現象,忽然感到因果報應還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其一,因果報應符合自然界的發展規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瓜無論如何無法得豆,同樣,種豆無論如何也不能得瓜。這道理顯而易見。
  • 如念誦經咒無法專一或不得力,先從拜佛供養布施培植福報開始
    很多師兄做功課都不能堅持下去,總是換法門!為什麼不能靜下來專修一法?業障!有時候我遇到一些留言,在傾訴自己的現狀多麼糟糕,婚姻事業什麼都不成,然後說自己什麼修法都是修修,不停地變換法門。這本身就是一個大業障,障礙人專一地修持,讓人中斷、退轉。有這種情況的,要學會反思和調整。
  • 佛家講「因果不饒人」,因果報應6條,真實不虛!
    但亦有很多人並不相信因果,做出種種誤認為不會得報之事。因果不饒人,報應亦不爽,切勿因為一時的愚痴,給自己種下一世的惡果。因果不饒人,因果報應6條,真實不虛!一、殺生,必有惡「報」。經雲;「凡犯殺戒者,死後將墮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道,即使生於人間,亦不免多病短命。」
  • 最積「陰德」的四件事,福報深厚的人都在做
    下面最積陰德的四件事,福報深厚的人都在做,看看你是不是。01孝順父母「百善孝為先」,人的身體髮膚皆來自父母。若沒有父母孕育呵護,我們人無法出生成長,更別說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佛經裡說過眾罪最惡之一就是不孝父母,父母是三界內最大的福田。
  • 佛教:這5種人,不可傷害,因果報應,不容小覷!
    生活中,很多是非惡緣都是自己感召來的,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如何對待你。人生有輪迴,你對別人所做的,最終都回到了自己身上。害人如害己,傷害他人,不會損害他人的成就,反而大大折損了自己的福報。面對惡人,我們不要仇視和報復,要以慈悲心寬恕;面對比自己福報大的人,不要嫉妒和怨恨,要懂得隨喜和精進。人生的一切福報不是爭來的、或求來的,而是一個人行善積德的善果。
  • 念「阿彌陀佛」聖號時,牢記這2句話,功德無量!
    阿彌陀佛因其無量的光明、無量的壽命,故而亦被稱為「無量光佛」、「無量壽佛」。阿彌陀佛在過去無量劫前,即還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就曾發下四十八大願,要廣度無邊受苦眾生,成就無量莊嚴功德。「阿彌陀佛」常被僧眾稱誦,以莊嚴功德、消業修福。「阿彌陀佛」也常用在僧眾之間打招呼用語,以表恭敬和對佛菩薩的虔誠。但是,佛號不可隨意念,是有講究的,如何稱念才能功不唐捐呢?牢記這2句話,功德無量!
  • 供養、灑掃佛舍利塔之果報與繞塔念誦滿願、親見觀音之咒語
    將以傘蓋供養緣覺窣堵波塔。由此福業。我昔已獲二千五百轉輪王位。復由彼業。今證無上正覺。】佛往昔身為轉輪聖王善現王時,將頭冠繒彩傘蓋置於一位闢支佛聖者(乃聖王自己的兒子)的舍利塔上,作為供養,以此功德,獲得2500次轉輪聖王福報。
  • 8條因果報應,真實不虛!
    而這個果報和種下的善惡之因,就被稱之為「因果報應」。因果報應8條,真實不虛!一、越是付出,福報就越多。越是懂得付出,福報也就越多。俗話講「有舍必有得」,學佛培福,皆是需要懂得「付出」如若不能去付出,那麼想要得到也只是空想。如在寺院做義工或是供養三寶,皆是付出,而這個付出你能得到的亦是讓福報越來越多。二、越是感恩,順利就越多。
  • 原因之二:眾生殊勝!
    上一次聊到了極樂世界的環境殊勝,今天要說的是極樂世界的眾生殊勝。《佛說阿彌陀經》有云: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這是佛告訴舍利弗,天空飛翔的那些鳥類不是因罪業報應而生的,而是阿彌陀佛為了佛法宣流,而變現出來的。因為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這裡就講到了極樂世界又一個殊勝的地方,就是沒有三惡道。為什麼沒有呢?因為在極樂世界,根本沒有造惡的因緣。環境那麼好,什麼苦都沒有,誰還能生起造惡之心呢?
  • 修行的人,不能得到一點福報,就止步不前!
    甚至很多人,都不能得成就。雖然修行能得到一定的福報,但是與佛陀普度眾生的目的,相差甚遠。當初梁武帝建了許多的寺廟,供養了許多僧人,遇到禪宗初祖達摩之後,問達摩,我這樣做會有多大的功德?達摩當時回答他,一點功德也沒有。很多人不理解其中的意思,認為梁武帝建廟、供養僧人,應該會得無量的功德福報。
  • 太乙救苦護身妙經丨信解受持,功德殊勝,轉發分享,獲福無量
    或為都大元帥。或為教師禪師。或為風師雨師。神通無量。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應物隨機。今告汝知。老君重奏曰。此之威神。有無量變化。如何得至我師御前。 天尊告老君曰。汝可舉聲。唱太乙之名。使仙官齊詠。自然應化現身。於是老君眾仙等。尊其教旨。齊聲稱詠太乙救苦天尊之名。忽見。帝君班中。有童子一人。步步躡於蓮花。稽首至天尊前。
  • 這2種人,在邪淫面前,福報消耗很快,因果報應非常明顯
    我們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叫做「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這句話之所以可以流傳千百年之久,是因為它透露著非常深刻的人生道理。為什麼這麼說呢?百善孝為先我們都聽過,孝是我們人倫道德的基礎,是我們作為人而言,最基本的一種善念。孝可以生發一切善,也可以抑制一切惡。一個懂得孝道的人,是很容易與天地大道相通的,生活和事業也會更加順利。而為什麼說萬惡淫為首呢?
  • 佛教:擺放供果時,牢記這三點,功德無量!
    嚴格來講,水果屬於「十供養」之一,佛前供果也是六度布施法門的一部分。許多善男信女在去寺院禮佛時,都習慣帶上水果供品,也有善信在家中設佛堂供養。兩種方式都能助人克服慳吝,開啟智慧,又有無量福德。然而,若供養不如法,修福不成,反而造業折福。在佛前擺放供果時,牢記下面這三點,功德無量。第一點,用什麼水果供佛。
  • 四個佛偈,願見者得無量福報!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福報,這是人對美好事物追求的一部分,也是人的本能。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世界,變得越來越美好。甚至沒有憂愁,沒有煩惱。但是想要福報,就需要去修德。於是有的人就去放生,有的人就去做供養,也有的人,不斷地去行善積德,希望自己的福報越來越大。
  • 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等諸天中的香各自有殊勝的妙用
    眾生聞者,離一切罪,戒品清淨,這個功德太殊勝了。聞到此香,煩惱、習氣一掃光,一切不善皆遠離。羅剎界中也有香,名海藏,其香專為轉王所用,羅剎把這個香進貢給轉輪王。若燒一丸,香氣所燻,轉輪王跟他的軍隊都能升到虛空,任意遊行。忉利天宮中有香,名香性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