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結善緣,感恩有您點點「關注」吧!此文字數「一千二百餘字」閱讀時長預計需要4分鐘!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十法界一切眾生!
在佛教之中,有著諸多培植福報的方法,其「供養和布施」就是諸多方法之一。但一旦談及供養和布施,大眾往往都會想到「錢財」二字。為何呢?就是因為,布施需要花錢,供養需要花錢,所以這兩個方法,也被很多人抵制。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並非,就如布施而言。你對他人的一個微笑,你對他人的一個幫助,你對他人所講的一句善語,都可稱之為布施,都能積累福報。微笑要錢嗎?善語要錢嗎?幫助他人要錢嗎?並不需要,但你可曾做過嗎?
在經論云:「菩薩已曾事供養諸佛如來故,而不生於邪見之家。……遇善知識,修行善法,由是得生正見之家,諸緣具足,增長廣大殊勝善根。」由此可見,供養布施的功德乃是無量無邊。但在此之中,也是有因緣的,什麼因緣呢?就是無論供養的是什麼?都需牢記這兩字,方能功德無量!
這兩個字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人人都識的「因果」二字。正所謂「種如是因,得如是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報。」無論所行持的布施或供養有多大,這「因果」二字都需牢記在心,不能丟棄,更加不能說出種種不昧因果的話。
供養和布施,都是在積累福報,也是在種植善因。而這個善因種下了,但果報是需要時間和因緣的,它並不會立馬就來到。這對於佛弟子而言,都能知曉,也都能明白。但對於那些抱著種種願望而去布施和供養的人,往往就容易錯亂因果,以至於不再相信因果。
為何呢?就是因為今天去布施或供養了,但明天並沒有收到這個善果,所求並沒有如願,因此而抱怨,甚至於說出種種不昧因果的話語。就如當下常常能夠聽聞到的「我去供養了,我去布施了,但為何沒有得到好報?事事也是照舊,沒有看到任何變化。」
而這些話語,其實就是對「因果」的不了解而導致的。在經論之中講,果報的成熟分有三種情況,其分別是「現世現報、來世再報、生生世世以後再報。」這就好比我們種莊稼一樣,有些莊稼一個月左右就可以收穫,而有些莊稼卻需好幾個月,甚至還有的需要等一年後才能收穫。
因此也就出現了,很多人一同去供養和布施,但有的人卻如願了,而有的人卻並沒有如願。因此對於那些不明因果者而言,這無疑成為了他們口中「因果不報」來源。但卻不知,他人因緣成熟,果報到了。
就如往昔所培植的善因,這個善果剛好因緣成熟報了,因此他人所許下的願能夠如意。而自己的卻還沒成熟,因此這次供養和布施沒能讓你如願。換種話來講,其實也是報了,如何報的呢?就是有緣能夠去供養三寶,能夠去布施結緣,讓自己能夠一直持續的積累福報,讓福報能夠越來越深厚。
所以說,無論供養還是布施,這其實都是果報,也是善因。果報就是能夠持續積累福報,善因就是行持了善舉,種下了善根,廣結了善緣。所以,無論你供養的是什麼、多少,都請務必牢記「因果」二字。如此才能讓你,行善之後不會說出種種「不昧因果」的話,以至於福報流失。
凡人本是塵間物,心有不甘而頓悟。
問緣能有幾分福,禪來禪去皆是空。
歡迎分享、評論、收藏!南無阿彌陀佛!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