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楊振寧要反對我國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原來是時機未到
為了探索研究微觀世界的奧秘,上個世界,強大的美國開始建造粒子對撞機,這可是一個耗費資金非常大的投入,原本預算投入40億美元,可是建成之後卻花了將近100億美元。要知道在1989年那個時候,100億美元的價值可比現在高多了。有了粒子對撞機之後,美國在微觀領域的探索自然走到了世界前列。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勸阻斥千億資金,打造的最大粒子對撞機
文/行走天涯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勸阻斥千億資金,打造的最大粒子對撞機楊振寧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華人科學家,雖然他在晚年的時候被很多網友和媒體斥責,比如為老不尊。但實際上這都是楊振寧的私人生活,而且楊振寧和翁帆的結合是相互自願的,並沒有妨礙到他人,只不過因為二人的年紀相差過大,就一直抨擊楊振寧老先生。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值得提倡的。作為上個世紀第一批離開中國,並且在國外學有所成的科學家,楊振寧榮獲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還曾經因此受到了愛因斯坦的親自接待。這樣的科學家應該得到國人的尊重才是。
-
高能粒子對撞機有望統一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楊振寧忍痛放棄
一場引起全民大討論的高能粒子對撞機項目之爭終於落下帷幕,需耗資2000億的大型粒子對撞機撥款計劃以6:5票被否決,主張反對建設對撞機的楊振寧「贏」了。僅從這6:5的選票比例就能看出,這個項目確實誘惑巨大,建與不建都在一念之間,並沒有絕對的對錯可言。
-
凝聚態物理的鼻祖安德森,生前曾力挺楊振寧,反對中國建立對撞機
--雨果2020年3月29日,凝聚態物理學理論開創者、諾貝爾物理學獲獎人菲利普安德森於普林斯頓逝世,享年96歲。物理學教父——安德森1923年12月13日,安德森降臨在印第安納波利斯,經過不懈努力考入哈佛,此後就開始了自己的實驗之路。
-
中國建造世界最大粒子對撞機,澤披子孫萬代,恩惠綿延不絕
他可能是我國下一代大型對撞機——100公裡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的領導者,因此,他是興建大型粒子對撞機的支持者。當時,持反對意見的是楊振寧,他認為,興建大型粒子對撞機的成功機率只有40%,其結果具有太大的不確定性。因此,興建大型粒子對撞機並不是當下階段應該考慮的事情。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為何寧願得罪中科院,也要反對建對撞機?
97歲楊振寧反對建對撞機隨著科學的飛速發展,我們的技術好像是陷入了瓶頸。如今科學想要取得進步,對實驗器材的要求是越來越高,我們研究的領域要麼是最宏觀的宇宙星空,要麼是最微觀的粒子世界。望遠鏡越做也大,對撞機越做越長,能耗越來越高,科研成本越來越大。而關於我國是否應該建造屬於自己的創紀錄的粒子對撞機,科學界卻並不統一。有人覺得它是撞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也有人覺得那是勞民傷財的無用項目。
-
楊振寧最後的堅持,阻止中國研究耗資上千億的超大對撞機
可以說,楊振寧先生的方向,就是中國物理界的方向,然而2019年,97歲高齡的楊振寧再次說出了一句令人震驚的話:我從沒有改變,反對中國建造CEPC的想法,五年前如此,今天如此,以後也是如此。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寧可晚節不保,也要阻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
他曾因宇宙不守恆理論與李政道一起獲得諾貝爾獎,自1964年成為美國公民以來,一直致力於中國物理學的發展。他也是第一個訪問中國的人,並在波士頓成立了全美華人協會,促進中美關係。楊振寧是香港中文大學教授,1994年與中國田野獎章獲得者丘成桐共同創辦了數學科學研究所。
-
楊振寧:把天賦帶到美國,對中國有何貢獻?讓中國損失減少100億
如果中國一旦建成,按照當時的說法是可以先領先20年的路。為什麼日本的預算不夠?因為建造一個高能粒子碰撞機的成本需要將近200億美元,相當於建造20或30個甲級醫院。造價如此之高,那麼是否還需要造?然後只有楊振寧先生反對!大家可能會問:楊振寧先生本身就從事物理的,高能粒子對撞機建造對他很有好處啊!他的學生那麼多,最大的受益者是他們啊!還反對是為什麼?
-
如何評價文章《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對超大對撞機計劃與超弦理論的...
這幾天,一篇名為《楊振寧的最後一戰》的自媒體文章火了。文章探討的是最近幾年一直在科學界有爭議的話題:中國是否有必要建設下一代大型高能粒子對撞機。中國是否應該建設超大型高能粒子對撞機的問題,爭議由來已久。反對方最大的聲音是指著這個項目「花錢多」,不一定有成果。支持方表示,這是一次能讓中國成為世界高能物理中心的機會,還能極大推動中國高端製造業的發展。
-
全球最大強子對撞機獲批:造價1600億元、隧道足以包圍瑞士日內瓦
中國的對撞機建設計劃依然存在爭議,但已經建成LHC(Large Hadron Collider,大型強子對撞機)的CERN(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在上周五通過了新決議,推動建設能量更高、隧道長度更長的對撞機。具體來說,新的環形對撞機能量可達100 TeV,比LHC的16 TeV增加了525%。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是誰在讓他「滾出」中國?我們欠他一個道歉!
可能很多人會問一個問題:「在中國最困難最需要科技人才的時候,錢學森、鄧稼先等人都回國了,他為什麼不回來,還加入了美國國籍?」 我來解解這個密吧。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備受西方列強打壓和封鎖,科技發展舉步維艱。在這個時候,錢學森、鄧稼先等人先後回到了中國,但楊振寧沒有回來。
-
我國究竟要不要建造大型對撞機?神仙打架!楊振寧與中科院士之爭
近些年來,物理學界展開了一場了究竟要不要建造超大型對撞機的討論,這種爭辯一直持續到現在。對撞機是一項大型物理實驗裝置,能夠將正負電子或正反質子加速到極高的能量,隨後這兩種粒子迎頭相撞,通過這種實驗可以了解物質的結構組成和微觀粒子之間的作用力。
-
《楊振寧的最後一站》姊妹篇:美國為何不建對撞機?
然而團結一致的Tevatron終於未能迴光返照,它於2011年10月1日停止運行,終年28歲,關閉前沒有發現上帝粒子。 當美國能源部決定關閉Tevatron時,一些物理學家依依不捨,懇求再寬限它3年壽命,以對希格斯粒子做最後一搏。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
從2014年開始,國際超弦界就組團來中國遊說超級對撞機項目,不幸的是,2016年他們遭到楊振寧的強勢阻擊,當年發改委十三五項目審批,CEPC只差一票未能通過。這位高能所研一男生,從室友那聽到小道消息,現在楊振寧不反對建CEPC了,於是懷著激動的心情,搶到了一張楊振寧的國科大講座門票,想當面求證一下。
-
舉世矚目的粒子對撞機,原來是在擲骰子?
來自中、美、歐、俄等世界各地的粒子物理學家、計算機科學家、工程師聚在這裡,聯手進行一系列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立完成的科學實驗。說起來,CERN的研究方向其實極其淺顯而純粹,就是了解這個世界由什麼構成,而這些成分又如何組成各種我們已知的物質,比如不同的原子以及其他更複雜的結構。
-
97歲楊振寧放棄美國國籍,回國緊急叫停千億項目:搞出來也用不上
新中國剛成立那會兒,國內可以說是一窮二白,既沒有資金也沒有技術,科技領域百廢待興。而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歐美國家,積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技術人才,逐步拉開與中國的差距。正所謂落後就要挨打,為了防止被「卡脖子」,國家開始重視人才培養。
-
與楊振寧相比如何?
他們的水平能比得過楊振寧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全球八大高能物理研究所之一!前身是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73年2月,在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在原子能研究所一部基礎上組建了高能所!是我國從事進加速器物理與技術與高能物理研究、開發及應用的綜合性科研基地!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對撞機」為我們省千億,美國:別聽他的
82歲因為再婚,被推上熱搜,現身人前,又因結婚對象竟是一位28歲的年輕女性,被抨擊「色迷心竅,晚節不保」,此後遭受謾罵15年。 他為中國無償服務了48年,晚年卻被國人怒喝「滾出中國去」。他就是楊振寧,一個本該被世人敬仰的物理學家。
-
大型強子對撞機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大型強子對撞機(簡稱LHC)想必很多人聽說過,但它是做什麼的? 其實這是一座位於瑞士日內瓦屬於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粒子加速器和對撞機。其主要是被國際高能物理學用來做研究。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精確周長是2.6659萬米,內部總共有9300個磁體。這些型號各異的磁體,給該加速器周圍的粒子束指引方向。利用這些磁場可以對粒子進行「擠壓」,促使粒子能夠相互靠近,增加撞擊機率。在國際合作模式下利用大型強子對撞機進行了六大類實驗,由其使用的粒子探測器的獨特性,每一項實驗都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