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對撞機」為我們省千億,美國:別聽他的

2020-12-18 小剛視野

他是享譽全球的物理學家,被《自然》雜誌評定為「在世物理第一人」,一生成就斐然,為國家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在國內卻鮮有人知。

82歲因為再婚,被推上熱搜,現身人前,又因結婚對象竟是一位28歲的年輕女性,被抨擊「色迷心竅,晚節不保」,此後遭受謾罵15年。 他為中國無償服務了48年,晚年卻被國人怒喝「滾出中國去」。

他就是楊振寧,一個本該被世人敬仰的物理學家。

2018年,霍金去世了,一時間,網上各種消息滿天飛: 最偉大的科學家逝世、最聰明的大腦離開了、愛因斯坦之後的第一人去世、一個傳奇結束了,這是全人類的損失……

霍金還在世時,世界上就有一個「全人類偉大的物理學家評選榜」,在這個榜單裡評選出了依然在世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然而,這個人並不是霍金,而是我國物理學家楊振寧老先生。

說到楊振寧想必大家有很多話題,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的他受盡人們的吐槽,一部分人誇讚他的學術研究厲害,為國爭光;還有一部分人認為他為老不尊,娶嬌妻、轉國籍,老了老了還搞事情。

我們國家從五年前就開始醞釀CEPC的建造,許多物理學者也都期待著CEPC的開始,但楊振寧卻並不同意。為什麼?他說這個大型對撞機的建設就是個無底洞,可以把這上千億的資金拿去用在別的上面,比如扶貧,比如對數學的研究,比如中國的教育,不要拿來賭這個可能啥都撈不到的東西。97歲的他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也許這就是他的最後一戰了。

縱觀全世界的對撞機,LHC已是強弩之末,不會有新的發現了,別的對撞機能級太小,更加指望不上,全世界物理學家唯一的希望,都押在中國的CEPC-SppC的身上。

這是人類世界中最靠近窗戶的一群人,看窗外,漫漫長夜。

禁閉在一間密室的人,找遍鑰匙無果,就會竭斯底裡用力撞門,哪怕那麼一絲可能。

不甘、憤懣、吶喊、無奈、絕望……這是物理學家的痛苦,普通人根本就感受不到這間密室。

事實上,就算CEPC-SppC順利獲批,要全部建成,也得2040年以後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看不到那一天,不過是留一個念想。

雖然楊振寧早前國籍一直在海外,但他卻一直心繫我國的物理學發展。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楊振寧便頻繁回到祖國,還在美國好幾個城市舉行演講,為促進中美交流對話做出了巨大貢獻。

同時在1974年,利用去上海探親的機會,楊振寧開始了和復旦大學數十位教師的深度合作,還推動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和復旦建立交流協議。1978年,在他和李政道的倡導下,我國還建立了中科大少年班,旨在培養那些天賦異稟的物理神童。雖然楊振寧當時沒有申請中國國籍,但不可否認的是,其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繪出了清晰藍圖。

楊振寧在物理學上為何這麼厲害?答案是教育。

在中國浩如煙海的教育家中,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是楊振寧的數學啟蒙老師,讓已經90多歲高齡的楊振寧至今念念不忘。他就是著名的民國教育家劉燻宇。

在中國教育史上,有一所神一般的中學,春暉中學。

語文老師:朱自清,朱光潛。

書法老師:于右任

音樂老師:李叔同

美術老師:豐子愷

在民國數學教育領域,劉燻宇是真正大師級的存在,他為人謙和,只教書育人,不參與政治,因而知名度不如其他人。劉燻宇畢生從事數學教育,培養了中國最早一批的數學人才,不僅如此,他還留下了三本兒童數學的入門經典。

第一本書,叫《馬先生談數學》,在這本書中,劉燻宇以馬先生的身份出現,以圖解法的方式講解一些基本的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書是《數學趣味》,這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本書,在書中,劉燻宇通過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用數學的角度加以解析,通過世間萬物來學習數學,非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本書名為《數學的園地》,這是針對小學五六年級孩子的數,頗有些難度,裡面有最基礎的函數,微積分和總集的知識,講解的方法很巧妙,孩子往往能看懂一些,將來學習的時候就更加輕鬆了。

這個書合適小學生以及初中生,可以作為他們的自學教材。讓他們能夠自我學習。

這套書價格也不貴,三冊只要69元,包郵到家。

點下面的連結,這套書能夠啟蒙楊振寧這樣偉大的物理學家,也一定能得到你孩子的喜歡。

相關焦點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勸阻斥千億資金,打造的最大粒子對撞機
    文/行走天涯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勸阻斥千億資金,打造的最大粒子對撞機楊振寧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華人科學家,雖然他在晚年的時候被很多網友和媒體斥責,比如為老不尊。儘管他曾經沒有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回國發展,但是因為他當時研究的是前沿物理學,和實體操控的物理學是有很大區別的,即便楊振寧回到的國內,也沒有辦法開展實驗,所以留在美國肯定是最好的選擇。楊振寧晚年的時候選擇回國發展了,但是很多人認為楊振寧只不過是回國養老而已。可實際上楊振寧哪怕已經年事已高,卻也多次出現在講壇上發表自己對於現代科學的看法。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寧可晚節不保,也要阻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寧可晚節不保,也要阻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他被譽為20世紀繼愛因斯坦、費米之後的第三位 "物理學大師",以其全面的知識和才華成為當今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他曾因宇宙不守恆理論與李政道一起獲得諾貝爾獎,自1964年成為美國公民以來,一直致力於中國物理學的發展。他也是第一個訪問中國的人,並在波士頓成立了全美華人協會,促進中美關係。楊振寧是香港中文大學教授,1994年與中國田野獎章獲得者丘成桐共同創辦了數學科學研究所。
  • 楊振寧最後的堅持,阻止中國研究耗資上千億的超大對撞機
    阻止中國買單超大對撞機 楊振寧,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也是當世最有影響力的20個物理學家中,唯一在世的一個,84歲那一年,他放棄了美國國籍,重新回到了中國,為中國的物理學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也為中國物理學人才的培養奠定了極大的物質以及文化基礎。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是誰在讓他「滾出」中國?我們欠他一個道歉!
    曾經,《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刷爆全網,引起巨大爭議。 今天,我就來說說楊振寧吧!關於楊振寧,一直存在三大非議。 第一:楊振寧被過譽了。 「有的人說他比霍金厲害,如果他真那麼牛,為什麼我不知道他?」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
    這是楊振寧的最後一戰,他拯救不了當代物理,而是遏制危機爆發後的瘋狂。111月3日,第7屆騰迅WE大會現場,布賴恩·格林在臺上撥動「宇宙的琴弦」。當然這些科學話題大眾也聽不懂。這次有關對撞機的爭論,能夠在2016年形成一場物理學的世界大戰,餘波傳到2019年,為我等醬油黨的日常八卦添加佐料,一是因為對撞機耗資相當於一座三峽大壩,已不僅是一個純粹的科學研究,而是涉及廣泛的社會工程。
  • 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寧背負罵命,也要阻止一件事!
    於是無數優秀的青年才俊紛紛回到祖國,投身於國家建設,不過楊振寧院士當時一直備受爭議,後來他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回到祖國。但是在楊振寧97歲的時候,他曾經進行過備受人們爭議的最後一戰,他寧可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這一件事。所謂的這個項目就是進行大型高能粒子對撞實驗的研究,這對於人類而言是未知的事物,同樣是相當危險的。
  • 如何評價文章《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對超大對撞機計劃與超弦理論的...
    這幾天,一篇自媒體文章《楊振寧的最後一戰》火了!再一次把我國高能物理學家要極力推進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項目存在的爭議帶到公眾面前。本文精選了知乎答主對該問題的看法,以饗讀者。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為何寧願得罪中科院,也要反對建對撞機?
    97歲楊振寧反對建對撞機隨著科學的飛速發展,我們的技術好像是陷入了瓶頸。如今科學想要取得進步,對實驗器材的要求是越來越高,我們研究的領域要麼是最宏觀的宇宙星空,要麼是最微觀的粒子世界。去年4月,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在中科院做了一次演講,演講過後的一次提問再次將「中國是否該建設自己的對撞機」這一問題推上了風口浪尖。
  • 《楊振寧的最後一站》姊妹篇:美國為何不建對撞機?
    這兩位仁兄的名字是不是有些眼熟,沒錯,他們就是醋醋上篇文章《楊振寧的最後一戰》提到的兩位超弦教中堅,尼瑪是後起新秀,格羅斯是教主導師。 爭論的結果是LBNE勝出,VLHC擱置。
  • 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寧可挨罵,也要阻止我國研發此項目
    說起楊振寧,他可以說是成功的科學家中得到人們評價完全不同的學者,很多自身的事情都會引起人們的爭議和質疑。他出生於安徽合肥一個書香門第家庭,從小就是在教育的環境中長大,長大後更是憑藉庚子賠款獎學金,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就讀,開始了自己的科研生涯,之後便與自己的老搭檔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通過該提出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自此之後他也在物理學領域獲得了更多著名的國際成就。
  • 97歲楊振寧放棄美國國籍,回國緊急叫停千億項目:搞出來也用不上
    通過這種方式,新中國迅速儲備了一批科研專家,比如專攻空氣動力學的錢學森、鑽研載人航天的孫家棟、精通地質學的李四光等等,他們先後攻克了「兩彈一星」、「通信衛星」、「地質構造體系」等一系列科研成果,為新中國填補了空白,是當之無愧的開國元勳。相比之下,一位赴美留學的物理學家則顯得頗有爭議,他就是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
  • 為什麼楊振寧要反對我國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原來是時機未到
    他的「楊-米爾斯理論」,被認為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搖籃,當今很多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都是在「楊-米爾斯理論」下建立的。世界上第一個拿到諾貝爾物理學家的華人是楊振寧,在高能物理學領域,他是領軍人物,因此他的建議自然會引起很大的重視。作為高能物理領域的領軍人物,楊振寧自然明白,一個粒子對撞機對於量子領域的研究有多麼的重要,可為什麼他會反對我國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
  • 高能粒子對撞機有望統一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楊振寧忍痛放棄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出現後,我們進入到以量子、粒子為代表的微觀世界,發現它們跟原來的經典物理學大相逕庭,這是一個更為廣闊和宏大的科學疆域,微觀世界的很多物理理論跟宏觀世界是完全不同的,比如量子力學中的很多東西都是顛覆現有經典物理學的。
  • 我國究竟要不要建造大型對撞機?神仙打架!楊振寧與中科院士之爭
    圖為從空中鳥瞰大型對撞機的地理環境那需要大型對撞機有什麼用呢?自從發現希格斯粒子之後,有不少的科學家迫切需要了解這種粒子,所以說更需要高能量的對撞機,並且可以去發現現有科學之外的粒子和證明超對稱理論。目前中國正在討論是否建立的超大型對撞機的周長達到了100千米,需要國家投入巨額花費,所以現在爭論的主要焦點就是錢的問題。這場辯論的兩方一個是享譽世界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教授,另一個是德高望重的中科院王貽芳院士,對此楊振寧教授給出的觀點是不要建造大型對撞機,而王貽芳院士的觀點是要需要建造大型對撞機,引起了學術界兩派的爭論。
  • 耗時28年完成,中國粒子對撞機造價高達1400億,楊振寧至今反對
    楊振寧執意反對的原因 這個想法被提出後,中國也採取了投票的辦法,最終結果是以楊振寧院士為首的反對者以1票之差險勝,投票通過後,大型對撞機項目也順利被推進
  • 楊振寧:把天賦帶到美國,對中國有何貢獻?讓中國損失減少100億
    楊振寧先生或許不像錢學森先生那麼偉大,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不偉大。他未必能夠是對國家做出貢獻的第一人,但即使是十分之一的人,這也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不是嗎?另一位朋友說:楊振寧除了獲得了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可是我們還是看不出他有多優秀。
  • 凝聚態物理的鼻祖安德森,生前曾力挺楊振寧,反對中國建立對撞機
    25歲的他先後在貝爾實驗室、普林斯頓大學教學和研究。人們稱他為「凝聚態物理學教父」「鼻祖」。人們誇讚說他的物理直覺前無古人,他的理論模型美感度極佳,如果沒有他,就不會有凝聚態物理。他大量地研究了關於凝態物理的很多問題,並首次發現局部化概念。上世紀七十年代,他被邀請去到劍橋大學擔任物理學教授。
  • 楊振寧和愛因斯坦聊了一個多小時,最後他一句話反而成就了現在的他
    在我們中國的歷史裡面,有很多有能力的人物。不過大部分都是以前的了,在現在的整個社會來說,楊振寧先生都算得上是一個。他可以說是中國物理界裡面最厲害的,在以前拿到過物理學界裡面的最高獎項,之後回到了中國,是很多國家的院士,被全世界很多人都尊敬。
  • 與楊振寧相比如何?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院內的正負電子對撞雕塑,各位猜得沒錯,高能所的最早家當就是著名的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主導此項研究的謝家麟院士因此榮獲了2011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當然這在國際上並不是什麼突出的成績,但這對於近乎空白的中國來說,這意義是相當重大的!不僅讓中國在高能粒子物理界入了門,而且還因此培養出大批基礎科學人才!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示意圖!
  • 中國建造世界最大粒子對撞機,澤披子孫萬代,恩惠綿延不絕
    他可能是我國下一代大型對撞機——100公裡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的領導者,因此,他是興建大型粒子對撞機的支持者。當時,持反對意見的是楊振寧,他認為,興建大型粒子對撞機的成功機率只有40%,其結果具有太大的不確定性。因此,興建大型粒子對撞機並不是當下階段應該考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