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兒科泰鬥汪受傳教授再捐50萬元設獎學金,鼓勵「後浪」傳承中醫...

2021-01-20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劉丹青 羅章莉 記者 仲茜)「中醫藥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當前中醫藥的發展,關鍵在於人才。」6月1日,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中醫兒科泰鬥汪受傳教授,再次向學校捐贈50萬元,設立「南京中醫藥大學汪受傳獎學金」,激勵「00後」莘莘學子堅定學習中醫藥學的理想信念,為護佑全民健康和傳承發展中醫文化貢獻力量。據介紹,這是汪受傳教授第二次捐贈50萬元,個人累計捐資已達一百萬元。

五十年如一日,教授年過古稀依然奮戰在一線

年過古稀的汪受傳教授,是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曾獲「國家教學名師」「全國名中醫」稱號,終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從事中醫兒科工作已逾五十年。

「中醫難學,中醫兒科更難學。中藥那麼苦,小孩子不吃藥怎麼辦?」帶著一股鑽研勁,汪教授攻克了很多中醫兒科療方難題。在患兒和家長心目中,這位集榮譽於一身的著名教授,更是一個和藹可親的「汪爺爺」。

救死扶傷的同時,汪教授還注重「傳道授業」。作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兒科學學科帶頭人,數十年來,他培養了中醫兒科學博士49人、碩士63人,指導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5人,還有一大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進修醫生、高級訪問學者等。「我很高興,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中醫傳承和發展的隊伍中,我也願意和大家一起為弘揚中醫、建設健康中國而共同奮鬥。」

今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汪受傳教授帶領中醫兒科學學科團隊,參與編寫兒童新冠肺炎防控「江蘇方案」,並個人捐贈10萬元善款,用於援助湖北抗疫工作。

汪受傳獎學金成立至今,已獎勵251人次

2014年,汪受傳教授個人捐贈50萬元,設立「南京中醫藥大學汪受傳獎學金」,用於獎勵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在籍境內本科生,和境內中醫學、中西醫結合專業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2020年,汪受傳教授再次捐資50萬元,延續資助獎勵優秀學子機制。

6月1日下午,南京中醫藥大學汪受傳獎學金捐贈儀式暨第六屆頒獎典禮在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江蘇省中醫院)報告廳舉行。本屆獎學金設獎勵名額35名,獎金總計6萬元。其中博士生5名,各獎勵4000元;碩士生10名,各獎勵2000元;本科生20名,各獎勵1000元。獎學金成立至今,共計獎勵學生251人次,獎勵總金額達43.9萬元。

「知識改變命運,立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努力才是取得成就的關鍵。」在捐贈儀式上,汪教授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鼓勵學子們胸懷偉大抱負,繼承南中醫的光榮傳統,以振興中醫藥為己任,成為時代需要的新型中醫藥人才。

「汪受傳獎學金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金錢上的獎勵,更多的是教會我們勇於奉獻和擔當,而這種擔當、奉獻,也會在我們的心中生根、發芽,激勵我們在求學的路上不斷前進。」獲獎學子、南中醫中醫藥專業大五學生曹茜菀說。

(通訊員供圖 編輯 陳海靜)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兒科泰鬥劉振寰教授,蒞臨廣州天使兒童醫院指導中醫康復...
    隨著中醫學的發展,中醫兒科康復的內容不斷得到完善,康複方法不斷得到補充,其中包括了大量的藥物療法和非藥物療法。如中藥療法、針灸療法、推拿點穴、按摩療法等。
  • 弘揚中醫國粹,張必清教授奇經療法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受理
    中醫是中華民族的國粹,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是中華文明的傳承,在中國專利制度沒有建立之前,中醫藥雖為中華民族原創的醫學科學,但其智慧結晶及其創造的財富卻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保護。 對此《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曾提到:要大力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
  • 上海市名中醫胡義揚:走在中醫傳承與創新路上的追夢人
    胡義揚,醫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名中醫。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副院長,兼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上海市領軍人オ」、「新世紀百千萬人オ工程國家級人選」等榮譽。主攻方向為中醫藥防治慢性肝病,擅長於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以及內科雜病的中醫藥治療。
  • 「貴州四大名醫」之石氏中醫:三代中醫人 百年中醫情
    石玉書七子、貴州省名中醫石恩雄在群康堂中醫館為患者把脈看病。 喬啟明 攝四子石恩權(1928—2003)是國內首批中醫教授,首批國家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他從事中醫臨床及中醫教育工作50餘年,精通中醫理論,長於中醫內科、精神病、兒科及婦科,對於外感熱病研究尤為精深,解決了許多疑難重症和急症。
  • 中醫脈診傳承創新,脈之語攜手多位專家精準「號脈」
    「三個指頭、一個枕頭」是昔日人們對中醫大夫把脈的最初印象,也成為了中醫脈學的代表符號。脈診在傳統中醫的四診中,已經形成系統化的診法體系,具有高效的臨床效果,在中醫傳承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為了更好地傳承脈診文化,2020年首屆中醫脈診文化節暨8.18國際把脈日脈學論壇在線首播,為全國中醫臨床人帶來「真貨」。
  • 雲南姚氏中醫婦科療法研修班在聖愛中醫禮堂開班
    為了促進中醫婦科臨床診療技術的傳承與創新,提高中醫婦科特色診療技術,加強全國十大中醫婦科流派診療技術的交流與融合,並與業界同行進行學術經驗交流。2020年10月24日,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繼續教育委員會的支持下,由雲南省中醫藥學會主辦,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婦科流派分會、雲南昆明姚氏婦科流派傳承工作室協辦,聖愛中醫館承辦的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全國中醫婦科流派臨床診療技術傳承與創新暨雲南姚氏中醫婦科療法特色診療技藝研修班」在華龍聖愛中醫集團聖愛禮堂開班。
  • 初學中醫的啟蒙讀物 「國醫大師熊繼柏手書中醫四小經典」在湘首發
    「國醫大師熊繼柏手書中醫四小經典」新書首發 開班儀式上,中華中醫藥學會慢病管理分會學術顧問、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慢病管理專業委員會會長、湖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何清湖教授圍繞院校教育與傳承教育相結合中醫臨床高層次人才培養、國醫大師熊繼柏教授中醫臨床現場臨床教學創新傳承模式等發表講話。
  • 教授畢業後學中醫 20年譯成英文版《黃帝內經》
    教授畢業後學中醫 20年譯成英文版《黃帝內經》 2012年05月25日14:32 來源:解放網-新聞晚報 作者:張茜茜
  • 胡曉斌:傳承名醫技藝 弘揚中醫文化
    央廣網九江9月18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談思宏)他出生在九江,祖籍上海,從醫40多年來,認真鑽研、學習、傳承中醫博大精深的中醫名著和醫籍醫案,並積累了豐富的中醫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先後出版了學術專著10部,為中醫藥的發展和傳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無數患者的口碑證明了他的德藝雙馨,
  • 傳承中醫文化服務市民 海口這家中醫診所和傳承工作室同時開設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16日訊(記者 王燕珍)為弘揚中醫針灸,宣傳中醫文化,8月16日,海口瓊山王清山中醫診所正式揭牌,中醫傳承人王清山現場坐診。同時,還成立了青山中醫傳承工作室,將打造中醫文化交流平臺。
  • 《佛州漢唐跟診日誌》作者林大棟見證倪海廈中醫傳承
    隨著圖書出版拉開帷幕的還有一項中醫界盛舉,以紀念經方大師倪海廈為主題的"見證倪師傳承"活動正式啟動,中醫同道可以通過關注"深圳問止中醫"公眾號,點擊"見證倪師傳承"頁面參與紀念活動,主辦方將每日隨機抽取10名傳承者贈送《佛州漢唐跟診日誌—師從倪海廈先生見聞錄》書籍,以網絡薪火相傳的形式讓更多中醫同仁見證倪海廈精神、了解倪海廈學術,感受源自倪海廈思想的中醫人工智慧技術,傳承中國中醫瑰寶。
  • 傳承中醫後繼有人 國醫大師劉志明蓮城收徒
    國醫大師劉志明傳承工作室授牌儀式暨學術研討會在盤龍山莊大酒店舉行。來自湘潭市中醫醫院、湘鄉市中醫醫院、湘潭縣中醫醫院的5名徒弟向劉志明跪拜、奉茶、遞交「拜師帖」等。紅網湘潭縣分站8月28日訊(記者 彭圓)為了傳承中醫、弘揚國粹,培養更多優秀的中醫藥人才。8月28日,國醫大師劉志明傳承工作室授牌儀式暨學術研討會在盤龍山莊大酒店舉行。中國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黨委書記王笑頻、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副市長傅軍等參加。
  • 中醫傳承「艾」在民間 濟南市中醫診所聯盟成立暨首屆「艾」文化節...
    今天,在端午節到來之際,我市舉辦中醫診所聯盟成立暨首屆「艾」文化節活動。本次活動由濟南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濟南市中醫藥管理局、濟南市歷下區衛生健康局、濟南市歷下區中醫藥局主辦,歷下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聯盟、北京慈惠仁中醫研究院、濟南歷下慈惠仁中醫診所、山東慈惠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承辦,300名中醫愛好者及熱心市民到場參與。
  • 【學會分享】青託成長故事:阮善明——傳承臨證經驗,創新中醫發展
    今日分享:阮善明——傳承臨證經驗,創新中醫發展傳承臨證經驗,創新中醫發展阮善明對於一個求知中醫的人來說,不斷學習是成長過程中重要的環節。學習經典著作,學習名家講解,學習臨證經驗,學習科學知識,都是每個中醫人所必須經歷的過程。
  • 首屆蒲氏中醫研討會召開 第二屆「中醫同誠會」學術交流會在深舉行
    大會秉承針灸治未病學術宗旨,一方面傳承名家經驗,一方面交流新型實用技術,特邀蒲輔周之子、蒲氏中醫第四代傳承人、綿陽市首屆十大名醫蒲志孝先生蒞臨講學,並號召全國蒲氏中醫門人聚於鵬城,一則深度挖掘、整理,傳承蒲氏中醫之理法方藥體系
  • 從王暉團隊看中醫傳承與創新,國家級名老中醫工作室樣本意義
    王暉從事中醫臨床和教學工作50餘載,在長期的臨床實踐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醫辨證治療體系,尤其擅長應用《內經》「氣學」理論,並將其升華為「氣化之道生命觀」和「氣病學說」,結合臨床創立了「調暢臟腑特異氣機」「推動機體氣化」的治療方法,在治療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眩暈症候群、更年期症候群等內科疑難雜病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為中醫臨床診治開拓了新思路
  • 濟南中醫風溼病醫院出席濟南中醫藥學會中西醫結合骨質疏鬆、中醫...
    山東中醫藥大學骨代謝病研究所所長,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骨質疏鬆分會首任會長、山東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高毅教授,世界中醫藥學會骨質疏鬆專業委員會會員、山東中醫藥學會風溼病專業委員會會員、山東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溼病專業委員會會員、濟南中醫風溼病醫院風溼科主任張彥寬主任,濟南市名中醫張洪星、山東省醫師協會中醫師分會骨質疏鬆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骨質疏鬆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師偉教授
  • 國醫聖手傳經送寶 全國名中醫臨床經驗傳承發展論壇在煙臺舉行
    論壇開幕 合影 膠東在線12月10日訊(記者 興東) 12月5日—9日,全國名中醫臨床經驗傳承創新論壇、中國針灸學會經筋診治專業委員會年會暨第五屆全國艾灸學術研討會在煙臺東山賓館舉行。活動由中國民族醫藥學會、中國針灸學會經筋診治專業委員會、煙臺市針灸學會等主辦,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等協辦。各路國醫聖手相聚煙臺,共商中醫、民族醫發展大計,研討了名中醫在治療疑難雜症臨床方面的豐富經驗和艾灸在治療疾病方面的作用以及艾灸行業的產業技術等相關問題。
  • 問止中醫林大棟傳承發揚倪海廈精神,揭示新生代中醫發展方向
    問止中醫林大棟傳承發揚倪海廈精神,揭示新生代中醫發展方向 十一黃金周剛剛過去,季節更替引起的身體不適席捲而來。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就診或預防的人群中選擇中醫的人數有大幅提升。中醫從未像今天這樣受到自上而下的強調和尊重。
  • 走進中醫世界|第五講:中醫怎麼辨識人的體質
    提起中醫養生,相信不少同學都有所耳聞。中醫調理講求「辨體施膳」,不同體質對應著不同的調理方式。那麼你知道自己是什麼體質嗎?在本節課中,江蘇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盧子傑將為同學們詳細介紹中醫學的九種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