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義揚,醫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名中醫。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副院長,兼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上海市領軍人オ」、「新世紀百千萬人オ工程國家級人選」等榮譽。主攻方向為中醫藥防治慢性肝病,擅長於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以及內科雜病的中醫藥治療。
意外踏上中醫路
「中醫究竟走的是什麼路子?在我們外行人看來,中醫似乎總是裹著一層朦朧的色彩,讓我們摸不著、看不透。有時西醫治不好的病,中醫『望聞問切』開了幾貼藥,還真神奇地好了,多少有些『玄學』的味道。」
「你要這麼說也的確沒錯,中醫啊,講究的無非是人體的陰陽平衡。」
談起踏上中醫這條道,胡義揚表示也是偶然。
「當時選這個專業自己完全是一點不懂,原本想著選個建築、機械設計類的專業,可惜高考成績不理想,選擇的餘地比較小。」胡義揚笑道,選中醫還是自己的哥哥出的主意,哥哥是名牙醫,當時哄他道,「中醫多輕鬆呀,坐著把把脈就成了。」於是就這麼進了中醫的門。
1979年夏天的綠還未完全消失,胡義揚滿懷欣喜地背著行囊來到浙江中醫學院,在我國剛開始改革開放的歲月,開始了大學生活。
「安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外輕內順,而生理備矣。」 從小比較擅長數理化的胡義揚被中醫課上的陰陽之道搞得暈乎乎,「很多都是古文啊,當時我就心想,完了,搞錯專業了。」
後來慢慢喜歡上,是學完理論課後在實踐中真正用學習過的知識治好病人的時候。」胡義揚兩次實習都在金華市中醫院,跟著幾位老中醫學習,也嘗試著自己給病人看病,神奇地發現病人一步步好轉,最後痊癒。「那種心情難以用三言兩語概括,就像你之前學得多枯燥的理論有了用武之地,而這又是對人的身體健康來說無比重要的,那一剎那我覺得一切值得。」事實證明,凡事不要急,覺得迷茫的時候,等一等,再等一等。
醫患情動堅意志
1984年,胡義揚大學本科畢業,分配回武義第一人民醫院工作。
期間,胡義揚給我講了個小故事,或許是眾多醫生在治療患者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再平凡不過的小事,卻讓我微微紅了眼眶。
那個時候,胡義揚負責住院患者的中醫會診。一個病人是腎病綜合症,住在內科個把禮拜也沒什麼變化。胡義揚會診以後認為是腎陽虛衰,給他開了三劑腎氣丸加味的中藥複方。再回去看他的時候,他很激動地說:「胡醫生,我要轉你病房去,三貼藥一吃,我這腫都消了,之前一個禮拜在這住了也沒什麼效果。」「這可使不得,我那裡值班的醫生都沒有。並不是說西藥沒有用,只不過是中西醫結合,加了中藥,正好起效了。」胡義揚寬慰這位患者道。後來這位患者治得挺好的,經常跑回來找胡義揚開藥。
後來有一回,胡義揚下班回家途中看到路邊賣西瓜的,隨口問了一句,「這西瓜多少一斤啊?」結果攤主一抬頭就是曾經治療過的那位患者。「啊!是胡醫生啊,不要錢不要錢!」「別別,家裡有西瓜呢,我就是問問行情。」「他說不行,非要給我,我騎著車就跑了。」結果胡義揚回家沒多久,男人抱著兩個西瓜從後面跟到了胡義揚家,表示自己一番心意。
「這種感情很樸實,但很令人動容,這種事例讓我堅定了為醫的意志。」像這樣的例子當然還有很多,但都逃不開醫生對患者的真誠付出與患者對醫生的由衷感謝,說白了,濃縮起來便是一個「情」字。
1988年,為進一步學習深造,胡義揚考入上海中醫學院,成為一名研究生。研究生期間,胡義揚研究的課題是扶正化瘀方防治肝硬化的研究,畢業後和導師同事一道繼續從事該藥抗肝纖維化的研究,在國家八五、九五攻關項目支持下,該藥成功研發為我國抗肝纖維化的國家中藥新藥,於2002年上市,服務於廣大肝病患者,同時也引起國外同行的關注。「這個藥從開始研發到成功上市大概十三年時間,不包括前期的工作。上市以後反饋很好,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肝病中醫藥治療研究的最高獎。」胡義揚表示。
傳承創新揚中醫
三十幾年來,胡義揚一直致力於將臨床與基礎研究相結合,用基礎研究服務於臨床。從中醫理論出發,在運用傳統中醫理論從事臨床實踐的同時,胡義揚主張採用開放的心態,利用科學嚴密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的基礎上,加強中醫原創理論的創新。這種中醫臨床與科學研究密切結合、相互反哺的認知一直貫穿於胡義揚的學術思想和中醫實踐中。
紮實的基礎知識和敏銳的創新思維,使胡義揚在中醫研究工作中不斷取得新成績。他從1994年第一次獲上海市科技成果開始,1997年入選上海市人才培養的」曙光計劃」,2000年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2年獲得上海省優秀曙光學者,2003年獲教育部優秀骨幹教師,2006年入選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計劃、中國科協七大代表,2007年入選「上海市領軍人オ」、2008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オ工程國家級人選」、2012年獲「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16年入選「上海市名中醫」。同時,胡義揚已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主編中醫學術專著3部,參編4部,已獲授權專利8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部省級科技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4項。主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4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包括重點項目)8項。
科研沒有平坦的道路可走,更不可能坐享其成。正是憑藉這種信念和精神,胡義揚不斷激勵著自己和團隊,他所在的肝病研究所以「以嚴治研」作風在研究領域而著名。近年來,胡義揚還兼任了不少學術團體的職務,為我國肝病的中醫藥結合學術交流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中醫是門非常深奧的學問,講究傳承與創新,作為一名中醫醫生,唯有不斷積累,知道得更多,研究得更深,才能在臨床上有更好地發揮。「雖然有些道理很難解釋清楚,但它的獨特療效是無可否認的。作為中醫醫生,除了要對老祖宗留下來的祖國傳統醫學有信心,還要努力掌握其精髓,不斷地詮釋其科學內涵,並將之發揚光大,服務患者,造福社會。」(來源:武義新聞網,記者:王超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