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誠的系列動畫電影是不少影迷心中的「白月光」,乾淨清澈的畫面和故事,總能觸碰到觀眾內心最柔軟的角落。而對新海誠來說,音樂常常是其電影創作的靈感來源,也是電影表達的重要部分,音樂與畫面相輔相成,構成了新海誠的獨特世界。
新海誠。TME供圖
7月2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TME」)宣布與日本動畫製作公司 CoMix Wave Films Inc.(以下簡稱「CWF」)正式達成戰略合作,TME旗下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等平臺已全面上線新海誠作品《秒速5釐米》《言葉之庭》等在內的17部動畫作品OST音源,TME成為除日本本土外,全球首個新海誠經典音樂內容數位化的平臺。為此,新京報記者專訪了曾為新海誠創作《星之聲》《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秒速5釐米》等電影配樂的天門,和創作並演唱《追逐繁星的孩子》主題曲的熊木杏裡,揭秘新海誠電影中音樂的創作理念。
合作:純淨、治癒是基調
天門本名叫白川篤史,最初他和新海誠導演在一次酒席上見面交談,幾年後成為同一家遊戲公司的同事,新海誠是晚白川六年進入公司的後輩。
新海誠曾製作過遊戲《英雄傳說V海之檻歌》的開場動畫,天門則參與了開場動畫中的音樂製作。雖然曾經是公司的前後輩,但兩個人都是內向隨和的性格,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作品中。甚至在某次出席新海誠的新作發布會,天門是喝了酒之後才敢借著酒勁兒登臺發言。
天門並不是音樂科班出身,並沒有系統的學習過音樂理論和作曲基礎,早期的遊戲配樂也都是以電子搖滾風為主,他所擅長的鋼琴和弦樂都是自己學習的。
1999年,新海誠和天門合作了他的第一部個人短片《她和她的貓》。那時的天門和新海誠在影像作品上還處於摸索的狀態,兩個人都在摸索著各自應當扮演的角色。新海誠也只對天門提出了「希望以鋼琴為中心製作簡潔的配樂」這樣的簡單要求。雖然還沒適應彼此的合作,但天門當時就感受到了新海誠作品中的魅力,覺得和導演在內心有一些相同之處,也覺得這樣的風格很適合用來表達導演作品中的世界,於是開始了自己的六首歌曲創作。
《她和她的貓》。Makoto Shinkai/CoMix Wave Films
天門的配樂治癒而純淨,與清新的畫風相得益彰,迅速得到了新海誠的肯定。從這部短片開始,天門開始了與新海誠十多年的合作,也成為了新海誠最重要的搭檔之一,甚至可以說天門的創作奠定了新海誠後來電影音樂的基調。
中國歌迷認識熊木杏裡,是從電影《追逐繁星的孩子》的《Hello Goodbye & Hello》開始。在迎接2018年的北京跨年演唱會上,臺下觀眾們一起用日語唱了《Hello Goodbye & Hello》,讓熊木感到驚喜又難忘,甚至在舞臺上高興到流淚。
《追逐繁星的孩子》。Makoto Shinkai/CoMix Wave Films
作為日本清新治癒系歌者,熊木杏裡一出道就被稱為日本「透明系」音樂的典範。在新海誠2011年的電影《追逐繁星的孩子》中,除了天門創作的配樂外,她也製作並演唱了《Hello Goodbye & Hello》,用自己的歌聲訴說主角的相遇、分別和重逢,也被稱為是最契合新海誠電影的歌聲。
在收到寫歌的邀請後,熊木杏裡去拜訪了新海誠的工作現場,還與導演一起開會討論。她希望儘可能的將新海誠導演心中的創作意圖都吸收進來,「無論是誰,都可能會遇到悲傷的事。我希望這首歌能唱出面對悲傷之時的心情起伏,以及即使悲傷也要繼續前行的信念。」
配樂創作幕後
《星之聲》2002年
《星之聲》。Makoto Shinkai/CoMix Wave Films
天門為這部25分鐘的動畫短片創作了十幾首原聲,這其中包括了紅極一時的主題曲《Through The Years and Far Away》。《星之聲》以2046年的未來時空為背景,講述14歲的美佳子與寺尾升的故事。雖然製作限制,作品的處理還較為簡陋,但其中的「科幻」「星空」「少男少女的感情」「唯美的畫風」已經融合了新海誠日後作品中的標誌性元素。
一般的電影配樂會承擔很多的敘事作用,但是新海誠的作品中獨白較多,在音樂製作階段也佔據著影響極大的比重。天門就會配合著作品中的獨白反覆彈奏鋼琴來作曲配樂。
採訪中談到新海誠作品中自己最喜歡的場景,天門開玩笑說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但仍選擇了《星之聲》中的一段。「我喜歡的片段有好幾個,比如《星之聲》裡美加子在阿加魯達探查時,與塔爾西斯人幻化出自己的幻影面對面的那一幕。那幕使用了一首名為《阿加魯達的雨》的BGM。」
《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2004年
《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Makoto Shinkai/CoMix Wave Films
為長片《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作曲時,天門根據新海誠的要求加入了小提琴元素,但這並不是他擅長的領域。天門覺得如果自己不能將樂曲中的樂句演奏出來,就無法完成配樂。所以他在配樂中避開了快節奏的樂句,儘量使用舒緩的旋律,還請到了會拉小提琴的音樂導演來幫忙確認小提琴的演奏樂句。
有歌迷聽過覺得,這些旋律就是男主和女主的共鳴,「聽得越發心顫」。「淡淡的黃昏配上少年少女的背影,仿佛能讓人聞到暖暖的青春的味道,穿插在其中的低沉的管弦樂讓人安心,實在是非常棒的一首曲子。」
《秒速5釐米》2007年
《秒速5釐米》。Makoto Shinkai/CoMix Wave Films
作為中國影迷最喜歡的新海誠電影之一,《秒速5釐米》的音樂也是由天門創作。電影由三個短篇故事組成,分別貫穿了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的成長,原本思念彼此的兩人卻因為踏入社會後彼此分離,再相遇時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新海誠的唯美畫風和對青春的表達在這部作品中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以音樂形式表達對已逝去的過往的思念,明確的演繹出傷感氛圍,成為了天門創作的主題。為了呈現出懷舊氛圍和淡淡的憂傷,他大量使用了主題曲《One More Time,One More Chance》的旋律,讓新海誠導演的感性與主題曲所表達的情感在作品中顯現出高度的融合感。並且注意儘量減少樂器的種類,製作簡潔的音樂。
青春年少和治癒感是新海誠作品中的重要元素表達,天門覺得鋼琴的旋律更能營造出傷感的氛圍,所以在作品中特別注重簡潔的表達,儘量避免使用鋼琴以外的樂曲。「音樂本身最重要的也並非旋律之複雜,而是容易給人留下印象。」
《追逐繁星的孩子》2011年
《追逐繁星的孩子》。Makoto Shinkai/CoMix Wave Films
對於這部電影,熊木杏裡有著自己的理解:「當我們變成大人,想要妥協、退讓甚至放棄的時候也會隨之增多,逐漸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坦率的生活。有時或許還會冒出一些扭曲的情緒。我想新海誠導演一定是想通過心中坦率的明日菜,向大家傳遞一種『生命的氣息』,讓人學會肯定喜悅、痛苦、恐懼和生命本身。」
與平時的演唱相比,由於這首歌是依託於新海誠的故事而創作的,所以唱起《Hello Goodbye & Hello》這首歌,熊木總會將它與《追逐繁星的孩子》關聯起來。「比起我自己的內心情緒,這首歌的感覺更像是在通過明日菜這個角色向大家發聲。為其他動漫作品唱的歌也同樣是從作品中主人公的心情出發而唱。在這種情況下唱的歌,所表達的並非100%都是自己的心情,而是代入了某個角色的心情。」她希望聽眾能夠在歌中與自己的內心真誠相對,在聽歌時會有與她對話交談的感覺。「如果大家能在歌中聽到我所講述的內心故事,就最好不過了。」
熊木最喜歡的是片尾,瞬在那一幕大喊「活著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讓熊木感動到流淚。她覺得那句話既是請求,也飽含著希望。
對話天門、熊木杏裡
新京報:在遊戲跟電影音樂之後,你是否考慮嘗試真人電影配樂?如果跟中國導演合作配樂,你會選擇誰?
天門:我現在依舊對真人影視抱有興趣,希望有機會能為真人影視作品製作配樂。我很喜歡中國功夫類的電影,如果有機會,可能也是我的奢望吧,希望能與王家衛導演合作。
新京報:對第一次了解你作品的樂迷,你會怎樣向他們推薦自己的作品?
天門:如果是先通過音樂認識我的聽眾,希望各位也能去看看影像作品。畢竟這些音樂是依託於影像而完成的作品。看過影像作品的聽眾如果能通過音樂回想起相應的情景片段,我會感到非常開心。能讓聽眾從中聯想到與實際生活中的瞬間或回憶重合的畫面,這對於樂曲的作者而言是一種喜悅。
新京報:很多人都說你的聲音是清新治癒系,想要表達青春年少、突出清澈透明感,除了你原本的音色,還有哪些演唱技巧?
熊木杏裡:這個問題有些難。(笑)。我覺得弦樂器的聲音或許能很好地表達那種青春年少感。這首歌中也使用了弦樂器,我覺得弦樂那種兼具宏大和纖細感的特徵非常適合表達內心的旋律。
新京報:你喜歡的中國音樂人有哪些?
熊木杏裡:創作型歌手程壁是我的朋友,無論是她的歌還是她本人我都非常喜歡。毛不易曾來過我在北京的演出現場,我覺得他的歌聲也很美妙。
延展閱讀:除與CWF達成合作外,TME此前還與動漫音樂廠牌SACRA MUSIC、《名偵探柯南》《灌籃高手》等動漫音樂版權公司Being Group、傑尼斯事務所等達成了深度合作。今年3月27日,嵐(ARASHI)全曲庫也在騰訊音樂娛樂上線,這也是嵐在中國首度以數位音樂的形式上線。日本人氣虛擬歌姬初音未來後續的《暗適應ЯEMOTION》也將在TME獨家發售。
新京報記者 李妍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