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家企業入選西寧河湟文化創意扶貧工坊
在文化產業發展中,西寧市積極培育壯大非遺產業,通過特色文化旅遊體驗、民族手工藝品加工生產等,帶動貧困群眾就業,助力脫貧攻堅。此次公示的13家河湟文化創意扶貧工坊,涵蓋民族手工藝行業刺繡、金銀銅器、雕刻雕塑、工藝品製作、創意產品等種類,扶貧工坊將凸顯文化和旅遊行業「扶貧」與「扶智」相結合的成效和作用,擴大就業崗位,為西寧脫貧攻堅提供產業支撐。
-
...烏蘭察布廣播電視臺——隆冬季節 察右後旗民族手工藝品製作...
習近平2018年3月22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務會會議審議《關於二〇一七年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等情況的匯報》時的講話來源來源:察右後旗融媒體中心來源:察右後旗融媒體中心在察汗敖包民族手工藝品製作有限公司的馬頭琴製作車間裡,年輕的孟達正專心做著馬頭琴,他手指靈動,刻刀下的馬頭惟妙惟肖;他還組裝馬頭琴,動作嫻熟流暢。
-
「我的脫貧故事」碧江雲場坪鎮:村美產業興 百姓腰包鼓
楓木坪村食用菌基地是該村集體經濟產業,佔地面積約十餘畝,共計6萬支菌棒,可年產13萬斤食用菌。近日,記者走進基地,一棟僅有十幾平方的半透明烘乾房引人注目。據楓木坪村主任張波介紹,該烘乾房於今年4月建成並投入使用,同年10月又加建了冰庫,其目的主要是為生產楓木坪牌「幹香菇」做準備。
-
扶貧日特別策劃丨吉安:產業扶貧鼓了「錢袋子」摘了「窮帽子」
扶貧道路千萬條,產業興旺第一條。產業扶貧是脫貧的根基,只有產業的崛起,才能徹底拔掉「窮根」,摘掉「窮帽」,實現穩定脫貧。在脫貧攻堅中,吉安各地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注重把貧困戶帶入產業中,將「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產業興了,山村活了,荒山綠了,農民的腰包鼓了......
-
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荷日恆村 搬出黑土灘 擁抱好生活
2006年以來,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優幹寧鎮荷日恆村先後實施兩次大規模易地搬遷,並建成歐拉羊繁育基地、犛牛高效養殖基地、畜產品加工廠、小型冷庫、民族服裝加工廠和小汽車修理中心等6個經濟實體……山還是那座山,村民的生活卻早已變了模樣。易地搬遷,告別窮日子窗外,雪花飄飄;屋內,奶香濃濃。
-
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荷日恆村 搬出黑土灘 擁抱好生活(走向我們...
2006年以來,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優幹寧鎮荷日恆村先後實施兩次大規模易地搬遷,並建成歐拉羊繁育基地、犛牛高效養殖基地、畜產品加工廠、小型冷庫、民族服裝加工廠和小汽車修理中心等6個經濟實體……山還是那座山,村民的生活卻早已變了模樣。易地搬遷,告別窮日子窗外,雪花飄飄;屋內,奶香濃濃。
-
海南保亭:百香果成為村民「脫貧致富果」
時下是百香果的收穫季節,位於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六弓鄉百香果基地裡處處可見貧困戶們忙碌的身影,採摘、搬運、分揀和打包百香果等工作有序進行。 百香果,又叫雞蛋果、愛情果,學名西番蓮,原產大小安的列斯群島,現廣植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果可生食或作蔬菜、飼料等。用它為原料,加工製成果汁、果露、果醬、果凍,風味獨特。
-
世界第一高橋下的獼猴桃基地!讓村民腰包越來越鼓、生活越來越旺
從六盤水市區出發,車行兩個小時,穿過重重大山,途徑世界第一高橋——北盤江大橋,順著海拔一路向下,就到了水城縣都格鎮龍井村的黔永福獼猴桃基地。時間剛入冬,獼猴桃基地裡的果子早已摘空,忙完一早上活路的村民們陸續回到合作社裡等開餐,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還沒有發展起獼猴桃產業之前,這裡連路都是沒有的,全是土泥巴山路。」
-
老百姓的腰包鼓了 非遺產業的國際名片亮了
「送孩子上學、照顧家裡的老人、做家務、幹農活……」每日圍著家忙、圍著地轉的他們,如今多了一份「活」,一份讓貧困戶擺脫了貧困,讓每家每戶都有了收入,讓自身價值得到了提升,讓富餘勞動力充分被利用,既可以照顧家又可以「改變」家的「活」——加工製作非遺文化產品。廣東省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大省,目前有人類非遺項目4項,國家級非遺項目147項,省級非遺項目701項。
-
微洪江|安江鎮扶車村:橘柚飄香 腰包鼓漲心頭甜
安江鎮扶車村因地制宜,在種植產業上下功夫、拓思路,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改良老舊柑橘品種,引進種植冰糖柚,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現在的扶車村橘柚飄香,村民腰包鼓了,甜在心頭。8月5號,安江鎮扶車村村民付秀良正在自家果園裡修剪樹枝,果園裡柚子和橘子已掛滿枝頭。
-
中國唯一撒拉族自治縣:新觀念代替舊民俗 冷了場面鼓了腰包
中新社西寧11月25日電 題:中國唯一撒拉族自治縣:新觀念代替舊民俗 冷了場面鼓了腰包作者 李江寧「以前村民幾乎人人身上有債,娶個媳婦臉上是笑的,心裡是哭的。」說起三年前村裡的狀況,青海省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白莊鎮乙日亥村村長韓學軍感慨道。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是中國唯一的撒拉族自治縣,這裡山大溝深、地處偏遠。「乙日亥」撒拉語意為「遙遠的地方」。在這個遠離城市的小村莊裡,居住著撒拉、回等多個民族,前些年舊民族風俗在這裡慢慢「變了味」,攀比之風日漸加重。
-
讓傳統手工藝品煥發生機
工人日報客戶端1月6日電 「姐妹們,我們一定要把代表塔吉克民族的花紋縫製得好看一些,把感恩之情通過縫製花朵表現出來。」阿依古麗·阿卜杜喀迪爾說。2020年12月26日,在阿依古麗家暖洋洋的屋子裡,幾名塔吉克族婦女有說有笑地聚在一起縫製手工藝品。
-
安徽今年建超100個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
中新社合肥1月14日電 (記者 吳蘭)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盧仕仁14日在安徽省「兩會」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2020年安徽將建設100個以上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打造長三角綠色有機「大糧倉」「大菜園」「大果園」。發揮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聯盟作用,推動安徽農業轉型升級。
-
松桃吹響種植產業發展扶貧衝刺號
新增引進和培育參與壩區生產經營的優強新型經營主體4家以上,所有壩區建成達標以上壩區,壩區平均畝產值8500元以上,壩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當地平均水平30%以上。全面落實省、市、縣委決策部署,以生態茶產業為引領,著力構建茶產業綠色發展支撐體系,深入推進我縣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
-
【醉美海東】扶貧「小車間」託起山村致富夢
作為家庭主要勞力的她每個月在扶貧車間有2000多的收入,加之夏季依靠本村旅遊業的收入和種地的收入,現在的她不僅脫了貧,更對未來充滿希望。為使縫紉技能真正轉化為勞動收入,多傑冉丹因地制宜將村黨員活動室改造成一個服裝加工車間,並積極與青海哈尼福民族服飾有限公司進行洽談。自此,「公司+小車間」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學到的縫紉手藝。
-
河南光山:掙錢顧家兩不誤 羽絨服裝製造基地助力脫貧攻堅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位於河南省光山縣光山羽絨服裝智能製造基地、羽絨服生產車間裡傳出的各種設備有序運轉的聲音,是工人們用自己的辛苦勞動演奏的美好生活奮鬥樂曲。曾經只能為家人縫縫補補的手藝如今已成為增收致富的本領,在這裡打工的每一個巧手婦女們兒都在抓住精準扶貧的大好機遇,努力改變著自家的生活。
-
覆盆子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新華社杭州6月17日電(餘登分 王偉娟)在浙江省麗水市雲和縣石塘鎮的山村裡,不時可見一丘丘、一片片的種植基地,一棵棵並不太高的綠樹上,掛滿了緋紅色的果實。當下,正是覆盆子成熟採摘的季節。樹下,有遊客正提著果籃,採摘成熟的覆盆子,呼吸清新的空氣,體驗田園生活的樂趣。
-
實訪廣西平南縣思旺鎮花玲村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廣西平南縣思旺鎮花玲村村民合作社的淮山因疫情和雨季嚴重受阻,按貴港市委市政府倡議「消費扶貧助推扶貧農產品銷售活動月」,花玲村支書陳立成、平南縣公安局駐花玲村第一書記甘啟林帶領全村黨員走上了為村農產品推廣脫貧促銷之路。4月6日,小編謝歡來到了平南縣花玲村大壩塘謝家村淮山特產基地、花玲合作社加工基地進行了實地拍攝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