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閉症的錯誤認知,讓更多的孩子陷入自閉漩渦,希望你沒在其中

2020-12-22 三清心理感悟

隨著醫療的發達,許多寶媽對於孩子的生長發育越來越重視,由於對孩子的心理問題過度的重視,導致許多寶媽區分不了孩子的沉默和自閉。

鄰居小柳結婚五年了,有一個十分可愛的孩子,就是平時不怎麼說話,為此小柳十分緊張,帶著孩子掛了許多兒童專家號,就害怕孩子是自閉症,結果卻因為自己太過焦慮,導致孩子也產生了焦慮症,專家建議說讓小柳去看看醫生,放鬆自己的情緒。

自閉症對於孩子成長的危害讓許多寶媽害怕,自閉症發生的高概率也讓寶媽們警惕,自閉症究竟是什麼洪水猛獸?

一、為何自閉症的孩子越來越多

(一)矯枉過正

各種教育平臺上的教育方式層出不窮,許多家長認為沉默學習,成績說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一旦孩子有什麼調皮搗蛋的行為,馬上就是一頓呵斥。

當發生了矛盾出現打架現象的時候,家長們馬上就想到了暴力的危害,甚至聯想到孩子以後因為暴力毀了自己的一生,於是勒令孩子不許打架,一旦發現孩子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立刻就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這種矯枉過正的方式和思想,讓孩子感受到周圍環境的壓抑,長期以往就會導致自閉。

(二)打擊教育

在平時的生活中,有些家長認為讓孩子提前經歷打擊是一件好事,但是卻掌握不好打擊的程度,導致孩子過度受到傷害。比如在平時的交談中,就一直打擊孩子,當孩子說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時,家長第一時間是否定孩子。當孩子取得成就的時候,也得不到家長的誇獎,一旦出現什麼失誤,馬上就是一頓暴罵,長期得不到家長愛的孩子,就會讓自己自閉。

(三)網絡發洩

網絡的環境讓所有人都放鬆自我,網絡裡所傳輸的信息也是多姿多彩,在這裡交談沒有任何年齡的限制,也沒有任何身份的限制,遊戲、電影、電視劇,太多的外界刺激給予孩子,讓孩子沉迷網絡的輸出,對於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交流出現了障礙,甚至排斥和現實交流,導致自閉的發生。

二、自閉症孩子常有哪些表現

(一)互動障礙

自閉症的孩子對於和人之間的交流出現認知上和感知上的障礙,對於身邊人的走或者留都沒有任何的反應,也不沒有不舍或者厭惡等情緒的產生,對於一些逗孩子的舉動,他們理解不了這種舉動的意思,對於周圍的人也沒有任何好奇和親近的想法。保持一定距離的相處反而會讓他們感到更加舒服。

(二)表達障礙

自閉症的孩子往往沉浸在自己豐富的小世界裡,對於外界表達自己的欲望很低,這就導致了平時他們在表達自己的時候,還在使用最基礎的表達方式,比如用哭鬧和尖叫來代替語言的表達。

(三)周圍環境感知下降

這種孩子對於身邊的世界並不好奇,他們沉浸在自己的感覺裡,對於周圍環境的感知就會變得遲鈍,比如身邊突然發生了鞭炮響,一般的孩子會受到驚嚇而大哭,而自閉症的孩子就會很安靜,不受任何的影響。

(四)智力障礙

這種孩子的大腦發育非常遲緩,長期自閉症的孩子會停止自己的大腦和心理髮育,讓自己停留在最基礎的年齡段,甚至隨著自閉時間的延長,還會出現年齡退化。

三、對自閉症孩子,家長常有哪些誤區

(一)固執的認為孩子只是沉默

許多家長不願意認為自己的孩子有病,一直自我欺騙說孩子只是沉默了一點,從而一拖再拖,錯過了孩子最佳的治療時間。

(二)信賴江湖醫生

有一些家長在發現了孩子自閉症的時候,接受了這個事實之後,開始了病急亂投醫的狀態,尤其是信賴一些偏方和赤腳醫生的醫術,導致孩子沒有接受到正規的治療,反而因為治療不當導致孩子病情加重,對於治療產生了抵抗的心理。

(三)立竿見影

自閉症是一個需要長期治療,甚至是終身治療的病症,有些家長就想和平時的病一樣,立馬看到效果,或者將孩子放在治療機構一段時間,發現沒有顯著的效果,立刻更換環境,這麼頻繁的更換環境不僅耗費財力,還有可能加重孩子的病情。

四、父母該如何引導自閉症孩子

(一)不要想當然

許多家長在面對自閉症孩子的時候,總是自己想著孩子應該如何如何,不自覺的將孩子當成一個正常的孩子來看,卻忘記了這些孩子本身的思維模式就是比較另類的,往往會導致寶媽的行為舉動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在平時的接觸中,寶媽應該根據孩子的反應及時的調整相處方式,通過觀察孩子的情緒和肢體反應,來判定孩子是否喜歡。

(二)主動建立溝通

自閉症的孩子是不可能主動溝通的,這時候就需要寶媽主動的去建立起彼此的溝通渠道,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成為他世界的朋友。

只有寶媽先融入到孩子的世界,才有可能一步步帶著孩子從自己的世界裡走出來。寶媽一開始不要抱著這種目的去和孩子溝通,小孩子對於情緒的感知非常敏感,當抱著一種目的去接近的時候,就會產生急近功利的心態。

從孩子感興趣的方式入手,如果孩子平時喜歡發呆,寶媽就陪著孩子發呆,如果孩子喜歡數學,寶媽就和孩子一起做數學,讓孩子在你身上找到可自己的共同點,就會讓你們更快的熟悉起來。

(三)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

自閉症是一種心理障礙,在治療的過程中除了長期的治療來改正這種狀態之外,沒有任何的治療手段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病症,所以家長們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可能需要十幾二十幾年才會有一個比較好的結果。

(四)讓父親介入到溝通中

孩子對於父親有一種天生的崇拜感,因為父親就代表著安全感,即使是自閉症的孩子也不例外,讓父親加入到孩子的成長中,會讓自閉症的孩子更快打開自己。

孩子的心理成長問題一直都是一個難題,不少的家長將這些問題看成洪水猛獸一樣,您對於孩子自閉症如何看待?歡迎分享您的看法。

相關焦點

  • 詳解抑鬱症和自閉症的區別:別再讓「自閉」變流行
    自閉症的孩子為什麼患上自閉症,既不是全因家庭環境導致的,也不是後天形成的,直到目前醫學界也沒有明確自閉症的發病機制。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出生的時候沒有自閉症,那麼你以後也不會有。診斷由於自閉症更多的是一種表象的行為障礙,且發病主要集中在兒童早期,所以自閉症的診斷主要依靠行為觀察。目前還沒有可以依賴或者可以篩查的生理指標,在懷胎和剛出生時都無法準確檢測出孩子是否有自閉症。
  • 《小豬佩奇》的弟弟喬治是自閉症?你對自閉症的偏見究竟有多深?
    儘管有很多專家和專業自媒體及康復機構進行科普甚至闢謠,但是無論是普通人對自閉症的正確認知還是內向自我封閉之人對自己的自我認知,以及到如今關於小豬喬治是自閉症的質疑,其實都指向了一個深層次的原因——大眾對於某個群體的偏見和固化印象依然根深蒂固,人們更願意相信那些道聽途說的信息,反而對真相有一百次質疑就判定為是假象。
  • 父母:我的孩子這麼可愛,為什麼會是自閉呢?
    父母:我的孩子這麼可愛,為什麼會是自閉?有很多父母也許聽過自閉症,卻不知道家裡有一個自閉症孩子意味著什麼,或許只有自閉症患兒的父母才真正明白這是一個痛苦而漫長,而且不一定能夠開花結果的過程。自閉症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沒有一個專家學者敢肯定能夠讓自閉症孩子完全恢復。想必每一對父母在自己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的時候,都感覺天要塌了,為什麼這件事會落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孩子這麼可愛,為什麼就會自閉呢?難以接受這一事實,甚至整天以淚洗面,特別是當自己拿著孩子殘疾證走出殘聯那一刻,差點就將自己僅存的一絲幻想都打滅了。
  • 思圻國際融合教育:讓自閉症孩子的康復訓練更加科學
    大家對於自閉症或者孤獨症的孩子都有錯誤的認知,要麼是認為他們像媒體宣傳的一樣是天賦異稟的孩子,要麼是認為他們是「妖魔化的孩子」,實際上這些認知都是錯誤的。  對於很多特殊的家庭的而言,父母可能都沒有經歷過這種特殊孩子的成長,所以他們是比較惶恐的。
  • 思圻國際融合教育:讓自閉症孩子的康復訓練更加科學_綜合_江西網絡...
    大家對於自閉症或者孤獨症的孩子都有錯誤的認知,要麼是認為他們像媒體宣傳的一樣是天賦異稟的孩子
  • 孩子發育遲緩或自閉症,仔細想想,本來你是可以避免的
    有的說讓孩子給搞瘋了,有的說已經失眠好久了,有的懷疑自己上輩子做了什麼錯事,有的甚至有想與孩子一起離開這個世界,……其實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對的,你的痛苦是換不來一個正常孩子的,往往你越是六神無主,事情往往就會越糟。也不要「有病亂投醫」,錢串子倒拎著,這樣會給一些「商人」有機可乘,花了不少冤枉錢,還不解決問題。
  • 《自閉歷程》:從自閉兒到動物學家,成就坦普的是希望、信念和愛
    為了更深的了解坦普,了解她傳奇的一生,我特意去看了她的演講,並找到了這部以坦普為原型改編的電影《自閉歷程》。《自閉歷程》又名《星星的孩子》。是一部自傳電影,根據自幼患有自閉症的美國動物科學家、畜牧學博士——坦普·葛蘭汀的個人自傳改編的,講述了坦普與眾不同的成長經歷。
  • 幫助自閉症孩子走出「困境」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普遍都有吃飯難題呢? 給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們提出了五條基本幹預方面的建議,希望能夠把能幫助到孩子。
  • 如何正確辨別自閉症?每個孩子都是天使,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
    之前有一位家長就詢問過小編這個問題,我家孩子怎麼沒有語言,叫名也不應人,都是獨自自個玩,小編老師,我家孩子是不是得了自閉症呀。當然可能這些情況的出現,是有一定的自閉症傾向的,但是是不是自閉症,也並不是隨便就能夠下定義的,這樣會很容易給孩子貼上標籤。
  • 太原天使兒童對於自閉症我們是如何幹預的?
    太原天使兒童對於自閉症我們是如何幹預的? 時間:2020-12-22 17:08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 面對自閉症我們是專門解決自閉症及疑難問題的機構,在這方面有著完善的服務體系和諸多的技術優勢。一,是為每個孩子定製個性化的培訓計劃。
  • 什麼是自閉症,自閉症孩子有哪些表現?
    孤獨症的發病率大概1%,其中約70%的孤獨症患者伴有智力低下。在中國,兒童自閉症並沒有得到合理的認識,甚至有90%以上的人從未聽說過這個詞,或是尚以為自閉症只是不願與人交流的輕微心理疾病。社交障礙對人欠缺反應,自閉症患者缺乏學習認識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基本社交應對的能力。
  • 社會對自閉症的不認知導致的困惑
    〖共同關注〗社會對自閉症的不認知導致的困惑 4月2日,第十三個世界自閉症日 另外,社會對自閉症的不認知、不接納,甚至對他們有些歧視的態度,讓很多自閉症孩子的家長不能正確指導孩子進行社會交往,甚至排斥社會活動,這些孩子們失去了融入社會的機會。有些自閉症孩子的家長能積極鼓勵和幫助孩子進行簡單的社會活動,卻因為人們對自閉症的認知度差,不能接受孩子的異常行為,給家長帶來煩惱,更嚴重的還給孩子們帶來身體和精神上的二度傷害。
  • 解析樂高積木與自閉症
    樂高積木之所以有利於改善自閉症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因為其具有系統化、可預測的特點,而自閉症孩子的思維特徵為系統化的認知,因此樂高積木的原理符合自閉症孩子的思維特點[2]。樂高治療是以樂高積木為載體而形成的一種積極幹預方法,通過內部的依賴,治療師引導孩子們加強溝通與交流,促使孩子們共同關注同一目標,合作完成共同的目標。
  • 自閉症又不是不治之症,為啥這麼想不開呢?
    在網上,偶見自閉兒家長跟孩子一起自S的消息。震驚之餘,好奇地查了一下,發現,這種現象絕不是一起兩起。而有更多的家長曾多次想到這個辦法。細節不忍直視,看看某度的搜索結果吧。(2)心理壓力這也不難理解,尤其是與「別人家的孩子」一比較,瞬間壓力山大!有位媽媽跟我哭著說「我只想聽他喊我一聲『媽』,這幾年的辛苦也算沒白吃!」是啊,家長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有好多家長甚至不敢把孩子帶到小區裡、商場,或者遊樂場所,怕別人說三道四、更怕別人怪異的目光,在內心,更是難以接受孩子是自閉的事實。
  • 《小豬佩奇》弟弟喬治患有自閉症?熱播動畫再度引發家長恐慌
    為什麼說「又」,因為早在2016年10月,就曾經有媒體報導稱「哈佛大學教授研究表示,《小豬佩奇》看多了會讓小朋友患上自閉症」。 雖然當時就有專家及時出來闢謠,但還是有部分家長缺乏對自閉症的正確認知,對自閉症群體的偏見已經根深蒂固,觀念無法扭轉,堅決不讓自己的小孩觀看《小豬佩奇》。
  • 自閉症孩子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該怎麼辦?
    讓孩子正常入學是每個家長的一個小心願,但對於自閉症家長來說卻有一些難度,無數的自閉症孩子被幼兒園拒收。理由大多類似,「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擾亂課堂秩序」等等。老師總會比較委婉的表達,但真實原因必然是孩子缺少情緒管理的能力。那麼,自閉症孩子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該怎麼辦?
  • 自閉症核心問題-恐懼
    我們繼續來說孩子,我們可以設定正常孩子的恐懼係數為0,但自閉症的孩子基本在50左右。同樣遇到一件事情,例如:看牙醫,正常的孩子看牙醫的過程也會產生恐懼和焦慮,但最多從0飆到40;但自閉症的孩子平時的恐懼指數就已經到了50,再把他推到牙科診所時,他就爆掉了!
  • 六等星自閉症兒童公益畫展成功舉辦 呼籲更多社會機構關注自閉症兒童
    9月9日,北京玖富公益基金會聯合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共同舉辦「六等星的繽紛視界——玖富公益六等星自閉症兒童公益微畫展」,通過一幅幅五彩斑斕的畫作和行雲流水的音樂表演,展示了自閉症孩子豐富的內心世界,呼籲社會各界給予這些孩子更多的關注,用愛心長長久久地守護這些可愛的小天使們。
  • 如何讓自閉症孩子學會「你我他」
    你我他這些人稱代詞在我們平時的日常交流中使用頻率很高,同時也是兒童語言中比較重要的一類詞語。正常兒童4歲時,便可以熟練地運用人稱代詞進行表達和交流,這主要與兒童的認知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有關。引導孩子說:「這是我的耳朵。」。媽媽指著孩子眼睛說:「這是誰的眼睛?」引導孩子說:「這是我的眼睛。」。從身體部分開始然後到身上的衣服褲子鞋子,再到沒穿在身上孩子的衣服褲子鞋子杯子等。
  • 普校不願接收自閉症孩子,只是因為沒有特教老師嗎?如何解決?
    這種艱難如微電影《喜禾》中上演的一樣,要麼是老師覺得這個自閉症孩子太鬧騰、不遵守課堂秩序而擾亂教學,要麼就是普通孩子的父母覺得自閉症孩子有攻擊性和危險性會傷害到他們的孩子,就聯合起來聯名抵制,從而將其隔絕於普校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