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偶見自閉兒家長跟孩子一起自S的消息。震驚之餘,好奇地查了一下,發現,這種現象絕不是一起兩起。而有更多的家長曾多次想到這個辦法。細節不忍直視,看看某度的搜索結果吧。
家有自閉兒,家長所承受的壓力是顯而易見的
(1)經濟壓力
一些專業機構和一些看準商機的機構,在對此有些了解後便就「開展業務」了,將手毫不尷尬地伸進了家長的口袋。有家長跟我說,他們在北京某醫院一個月就要「消費」四五萬塊!有的說在某康復機構每月做訓練和幹預也要一兩萬塊。可見,家庭條件不太好的,甚至工薪階層都難以承受!
(2)心理壓力
這也不難理解,尤其是與「別人家的孩子」一比較,瞬間壓力山大!有位媽媽跟我哭著說「我只想聽他喊我一聲『媽』,這幾年的辛苦也算沒白吃!」是啊,家長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有好多家長甚至不敢把孩子帶到小區裡、商場,或者遊樂場所,怕別人說三道四、更怕別人怪異的目光,在內心,更是難以接受孩子是自閉的事實。
(3)對未來的恐懼
一是對自閉症不太了解,甚至以前都沒聽說過;二是自閉症兒童將會怎麼樣?會恢復到正常兒童的水平嗎?如果不會,會是什麼樣的?能生活自理嗎?能找份工作嗎?……這些未知的恐懼經常充斥著家長們的腦海。甚至有些家長發出感慨:「你不康復,我不敢死!」「我只想比孩子多活一天!」「我不能把他一個人留在這個世界上!」……
不要恐懼,自閉症不是不治之症
自閉症不是不治之症,我真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家長是如此地絕望呢?遇到問題了,不是盲目地看別人,也不要接受現在「公認」的認識,要去想辦法,要問自己:「我該怎麼做,孩子才能恢復正常呢?」、
給個正面的案例。山東一位家長,孩子生下來後,自己就去工作了。開始時,把孩子交給公婆照顧,後來又轉到姥姥姥爺那。直到孩子三歲半,發現孩子「不正常」,醫院給出的結論是「重度ASD」。於是孩子的媽媽辭掉了工作,把孩子接到自己身邊。天天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料,買書和聽課成為她天天要做的「功課」……她不是學醫的,但從沒有到任何一家所謂的機構去幹預和訓練,就自己一個人在家做「幹預」。通過一年的努力,她本人說:孩子的異常行為好了80%了,有對視了、也跟小朋友玩兒了;認知力和理解力也提高了50%,不轉圈兒了、不總盯著風扇看了;語言能力也大有提高,會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會說一些常用的日常用品了……
她說她了解過飲食,於是給孩子禁食;了解過運動,於是帶孩子天天玩耍;……從這位媽媽身上可以看出:辦法總比問題多,只要努力,一定會有好的結果。她用的還是自己摸索出來的一些方法,都會有效果,更何況現在比較系統的解決辦法已經有了,為啥要放棄、絕望呢?
了解自閉症是怎麼回事,就減少恐懼心理了
自閉症和發育遲緩都是神經系統功能障礙——這是國際、國內研究者的共識。「障礙」這個詞,告訴我們孩子的神經系統有障礙了,受到阻礙了。所以,解決辦法也從這裡入手:清除障礙!
阻礙神經系統正常發展的障礙有:重金屬、電磁輻射、寄生蟲、微量元素不平衡、腸道菌群紊亂、原始反射不整合……知道障礙有哪些了,那就一個一個地研究,如果有障礙,就除掉!如果沒有,就跳過!這不就是解決辦法嗎?
另外,別光看有的孩子都15了、都23了,仍然還自閉,也不見好啊,要看哪個孩子「摘帽」了?哪個孩子有好轉了?哪個孩子有變化了?要看積極的一面,不要看消極的一面。當一件事情毫無頭緒時,要不斷地變換看問題的角度,或許你就會有思路!方向對了,就有希望!
最後送給家長們一句話:只要山上有燈,燈下有人,就一定有上山的路!希望大家能找到正確的方向、使用正確的方法,讓孩子早上恢復到正常兒童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