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對自閉譜系障礙了解得越來越多了,是好事,是進步。由於70%的自閉症孩子伴隨智力障礙,很多家長、老師等普通人都能很早識別出孩子的特別。不過呢,當你了解得越多,你就會發現,你不了解的也越多。很多人用這70%的自閉譜系的情況來對比其他自閉症患兒,對另外30%的高功能自閉症和阿斯伯格,就當他們沒問題,徹底忽略了,還對別人振振有詞地講,你家(或我家)孩子沒毛病!
什麼是阿斯伯格症候群?
阿斯伯格症候群具有與自閉症同樣的社會交往障礙,局限的興趣和重複、刻板的活動方式。在分類上與自閉症同屬於孤獨症譜系障礙或廣泛性發育障礙,但又不同於自閉症,在外界一般被認為是「沒有智能障礙的自閉症」。該病症的致病原因目前尚未清楚,發病率為0.7%,本病多見於男生,發病率約為女生的十倍。
阿斯伯格症候群與自閉症有哪些異同?
1、相同
(1)阿斯伯格症候群與自閉症同屬於廣泛性發育障礙,核心是先天性的社會交往障礙;
(2)阿斯伯格症候群與自閉症普遍存在感官異常的現象:如不喜歡被人觸碰,不能忍受強光,受不了噪音等。
2、差異
(1)社交
阿斯伯格症候群兒童也像自閉症一樣,在人際關係方面往往處於封閉和隔絕狀態。
但不同的是,自閉症孩子對外部世界的人和事是退縮的,他們似乎對周圍的人不感興趣,不主動與同伴建立聯繫,但阿斯伯格症候群的額孩子經常渴望甚至盡力想與其他人建立聯繫,卻缺乏技能做到這一點。他們往往不能理解其它人的表情,他們在社交場合中顯得極其正規,拘泥細節,缺乏必要的靈活性。
(2)語言交流
自閉症孩子大多在語言發展上有明顯的障礙,比如,父母呼喚孩子名字時,孩子沒有任何反應。
而阿斯伯格症候群的孩子語言發育正常、表達流暢,但是使用語言來進行溝通的能力差,在交談過程中察言觀色的能力差,不關注對方的反應,不管對方對所談內容是否感興趣,也不顧忌別人的感受。交談中使用較多的書面語言,咬文嚼字,給人以古板、生硬、誇張的感覺。對於對方的談話,患者只能理解簡短、清晰明了的語句,難以領會幽默、隱喻、雙關意義的語句。
(3)刻板行為
自閉症兒童會伴隨刻板行為,比如,頻繁的眨眼睛,一直拍掌,不停的繞圈走等,他們往往專注於擺弄物體、傾聽音樂,對圖像反應比較強烈。
而阿斯伯格症候群兒童的狹隘興趣則往往表現於對數字或日子的記憶,以及對某些學科知識的強烈興趣。有時可以給人們以一個記憶力過人甚至在某一領域內堪稱博學的印象。但是他們往往只是機械地記憶一些事實性的數據,而對這些事實之間的相關聯繫及其背後的真正意義並無任何理解,而在其它方面的知識顯得貧乏欠缺。他們可能會顯得非常古怪,並且使得人們不願與之交往。
(4)運動能力
在動作方面,自閉症孩子通常動作靈活,沒有明顯的運動障礙;
而阿斯伯格症候群兒童更多表現為運動笨拙,如比同齡人更晚學會騎自行車、接球、開罐頭等。通常他們是不靈活,步態僵化、姿勢古怪、操作技能差,在視覺-運動協調能力方面有顯著缺陷,但運動笨拙並不是診斷標準的必要條件。
阿斯伯格症候群在自閉症譜系障礙中的特殊性與區別性顯而易見,該病徵包括人際關係的障礙,對其他人心理的推測力等。對特定範疇會特別執著,運動機能也會有輕微障礙,但不似智力發育遲緩的自閉症一般帶有語言障礙與智力障礙,但對視覺和背誦方面的表現普遍良好,許多科學家和數學家也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病徵。如,貝多芬、莫扎特、安徒生、康德、陳景潤、牛頓、愛因斯坦。所以,阿斯伯格症候群也曾被稱為「天才病」。
同屬自閉症譜系障礙,但與自閉症卻有著明顯的差異,因此,在進行幹預時,還是要與自閉症進行區分,從孩子的具體情況出發,制定幹預計劃。
針對這種情況,葡萄心採用線上一對一的教育模式,家庭指導師通過孩子的視頻去辨別、傾聽、體察孩子的個性化需求,為家長制定一對一的定製化服務!
葡萄心的ESRF教育理念認為每個孩子都有其自己的特點,任何方法都不具備通用性,在自閉症兒童家庭教育方面,只有在了解孩子的獨特性之後,才能夠找到最適合孩子的幹預方法和節奏,幫助孩子最快的適應這種教育模式。
在家長們看來,孩子可以上幼兒園了,可以社交了,就沒有問題了。但對於孩子,ESRF的理念不止於此,ESRF希望孩子可以變得更好,比如更加有意志力、更高的自我判斷、更強的專注力、更好的基礎知識掌握能力。
ESRF的宗旨是讓孩子成長為一個能獨立獲取幸福的高情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