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國家健康統計報告》,今天出生的美國孩子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機會為1-2%,並且在語言、動作與運動、社交和溝通技巧上表現出明顯的遲緩。據行業內人士的數據,中國的情況與美國差不多,亞洲的韓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比例明顯高於美國的數字。當然,有人過高地估計中國的數據,依據不足,只是覺得某某醫院的行為發育科「人滿為患」之類的,還有如「經常在小區裡見到這樣的孩子」,再如「我兒子班級就有名這樣的孩子」,這些,都不是統計數據,也不該「廣為傳播」,容易引起社會對這一群體的「不公正」的看法,也容易導致家長們的過分擔心。那些說這一數字高的人有兩方面的原因:
(1)家長的過分擔心
的確,有太多的家長在網上問我:我兒子有什麼現象,老師,是不是自閉症?其實多數都只是發育遲緩,有的只是語言發育遲緩而已,離自閉還遠著呢。還有些家長帶著孩子四處檢查,往往檢查結果也都不太一致,有的判斷是,有的判斷不是。還有些呢,孩子還不到半周歲,就讓我判斷是不是自閉!唉!可憐天下父母心!當然,還有些家長對自閉不以為然,認為孩子長大了就好了,其實這也是不對的。
(2)醫院的過度判斷
我有幾位醫生朋友,他們說他們的判斷方法很簡單,只要是「不說」、「不聽」、「不指」,基本上就在三分鐘內給出結論。至於負不負責任,「現在沒有統一的標準」。也是,真是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下面,我把自閉兒童存在的現象,跟大家羅列一下,家長們可以仔細跟自己的孩子對比一下,希望對大家有用。
與人互動(人際關係)現象
◎(嬰兒期)被反覆呼叫名字時,沒有反應
◎(嬰兒期)無對視,或有短暫對視後立刻將視線移開
◎(在幼兒時期)難以模仿他人的行為
◎(在幼兒時期)不會想像力的遊戲,或落後於同齡孩子
◎(在兒童時期)愛一個人玩兒,不與其他小朋友玩耍或分享
◎(在兒童時期)不會多回合(來回)的玩耍和互動
◎不會從別人的角度看事物,不會換位思考
◎無法回應社交線索,如眼神、臉色、情緒,不會推理
◎難以理解他人的觀點,不懂他人意見
語言與肢體語言的現象
◎(嬰兒期)語言發展落後,常出現「火星語」
◎(在兒童時期)不會使用手勢進行交流,或落後於同齡兒童
◎不理解他人的肢體語言,看不懂手勢
◎不會整句表達
◎重複性語言,疊詞或反覆重複同一句話,如廣告裡的話
◎經常不能準確地回答問題,答非所問
情緒反應方面的現象
◎(小時候)沮喪時無法/不知道尋求安慰,如手裡東西被搶也沒有反應
◎頻繁的情緒爆發或身體攻擊,愛發脾氣、哭鬧,打人或咬人等
刻板動作與重複行為
◎搖擺的
◎旋轉的,如風扇、車輪等
◎按特定順序排列物體,如積木等
◎擺動手指,晃手,或拍手
◎與常人不一樣的興趣,如喜歡電池、螺絲等一些不是玩具的玩具
運動與動作
◎上下肢配合不好,下半身笨拙
◎動作缺少平衡性、協調性和靈活性
◎精細動作不好,手指不靈活,有些孩子在捏起小物體時不愛用食指
在家的表現
◎當與孩子交流時,他不會聽,甚至像沒有聽到家長在說話一樣
◎如果家長指著房間裡的的狗或其他物品,孩子不會看
◎當孩子想要他拿不到手的玩具時,他不會用手指玩具,有的只會用哭喊的方式表達
◎如果家長對孩子做鬼臉,他也不會笑,或沒有反應和回應
◎當家長準備好外出時,孩子不看家長的眼睛,像是沒有意識到家長要外出
◎孩子有明顯的反覆搖晃的動作,還有一些反覆性、重複性動作,如形狀門、上下樓梯等
◎孩子有非典型的興趣愛好或與常人不一樣的興趣,例如對某種球類或某種動物的迷戀
在學校的表現
自閉兒童可能會因為在語言或理解社交線索方面的困難而在學校苦苦掙扎,以下跡象表明,ASD正在影響學習:
◎課堂裡坐不住,還經常「搗亂」、「接話」
老師提到孩子聽不懂、不明確老師的表揚和紀律要求
◎孩子很難寫出五個字以上的句子,且經常重複相同的字或詞
◎老師發出指令時,孩子會回答同樣的話
◎孩子看不太懂別人的表情和臉色,也不理解別人的情緒和感受
◎在玩分類遊戲時,孩子在挑選形狀或顏色相同的物體時會遇到麻煩
◎在操場上,孩子寧願自己坐著讀書或發呆,也不願與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在每個學年開始時,孩子恢復正常的日常活動和學習的節奏比別人慢一拍
◎開學後,孩子會忘掉上學期所學的知識、體育藝術等方面的技能
上面簡單羅列了一些現象,當然,自閉症的成因非常多,所以,每個孩子的表現也因人而異。當你把這些現象與你的孩子對照時,也要綜合起來看,不能憑一條兩條就給孩子扣上自閉的帽子,也不要因為孩子得了自閉了,家長就此消沉了,自閉症是可以治癒的,不是不治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