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九一八事變開始,關東軍總共歷任七個總司令官,他們的結局如何

2020-12-22 帥帥侃歷史

在舊日本陸軍中,有這樣一支部隊,它有著「皇軍之花」之稱,在巔峰時期曾擁有31個步兵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1個敢死隊旅團和2個航空軍,共約一百二十萬人,並在裝備上也比其他的日軍部隊優異,這支部隊就是後來積極充當侵略急先鋒的關東軍。從九一八事變開始,一直到日本投降,關東軍總共歷任七個總司令官,今天咱們就來了解下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第一:本庄繁,日本兵庫人,陸軍大將,早年曾參加過日俄戰爭,1931年8月升任為關東軍司令後,他主持並策劃了「九一八」事變,炮製「偽滿洲國」,後於1932年7月被調派回國,擔任日本天皇裕仁的侍從武官長。二·二六事件發生後,本庄繁在裕仁面前為皇道派頻頻說情,遭到嚴厲斥責,隨後被解除職務,灰溜溜地轉入了預備役。日本投降後,本庄繁被定義為甲級戰犯,後在盟軍發出逮捕令的第二天,將近70歲的他跑到陸軍大學的一間空屋裡切腹自殺。

第二:武藤信義,日本佐賀人,陸軍元帥,早年曾在日本國內擔任參謀次長一職,後於1932年8月8日被任命為關東軍司令官。上任後,武藤信義大力推行和鞏固日本在中國東北的侵略政策,親自指揮日軍佔領了熱河,並又在長城一線擊敗了20個國軍師。1933年,武藤信義被授予元帥稱號後不久,突然得了黃疸病死在長春,參謀副長岡村寧次親自送靈柩回了東京。

第三:菱刈隆,日本鹿兒島人,陸軍大將,早年曾在日俄戰爭中擔任第1軍參謀,並在九一八事變前後兩次出任關東軍司令。武藤信義死後,菱刈隆又被日本天皇請出山,再次擔任關東軍司令官,上臺後,他調整了偽滿省區與軍管區,並進行了收買中東鐵路等重要事項,隨後把對中國東北的殖民統治重點逐漸轉向經濟掠奪方面。日本投降後,由於菱刈隆沒有參與和制定過對美作戰的計劃,美國就沒將他列為戰犯,後於1952年7月31日病死。

第四:南次郎,日本北九人,陸軍大將,早年曾先後擔任過朝鮮軍司令官、日本陸軍大臣,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南次郎先是選擇支持關東軍的侵略做法,後又改投內閣所決定的不擴大方針,是個見風使舵的政治投機派。1934年12月,南次郎出任關東軍司令官後,便對偽滿軍、政兩界進行調整,先是將偽國務總理大臣鄭孝胥撤換,改任張景惠,並將尚有一定軍政實權的熙洽改任宮內府大臣的閒職,就連臧式毅也被明升暗降,擔任偽參議府議長。日本投降後,南次郎被判處無期徒刑,後於1954年假釋出獄,不久後在日本死去。

第五:植田謙吉,日本大阪人,陸軍大將,早年曾先後擔任過中國駐屯軍司令、朝鮮軍司令、參謀次長,二·二六事件發生後,植田謙吉接替南次郎,當上了關東軍新一任司令官,上任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逮捕並殺害了「不聽話」的凌升,並對偽協和會進行了一系列強化措施,使其得以飛速發展,會員猛增。諾門罕戰役失敗後,以植田謙吉為首的關東軍領導班子全都丟了烏紗帽,從此再也沒有被啟用,後於1962年9月11日死在了日本。

第六:梅津美治郎,日本北九人,陸軍大將,早年曾長期待在國內擔任參謀一職,植田謙吉因諾門罕戰敗丟了烏紗帽之後,梅津美治郎臨危受命,從國內被調派至「偽滿洲國」去擔任關東軍司令官。上任後,梅津美治郎下令讓關東軍在東北的滿蘇邊界修建防禦工事,並大肆抓捕老百姓去強迫勞動,還在修完防禦工事後,就將勞工集中關押,用機槍掃射,殺人滅口,為的是不洩露防禦工事中的機密。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天皇、政府和參謀本部在投降書上簽字,隨後被盟軍逮捕,判處無期徒刑,最後於1949年1月8日病死在了東京巢鴨監獄。

第七:山田乙三,日本長野人,陸軍大將,早年曾率領騎兵第4旅團參與九一八事變,並多次指揮日偽軍和偽警察、憲兵、特務,瘋狂鎮壓東北的抗日武裝力量,大肆搜捕和屠殺革命幹部及群眾。東條英機下臺後,山田乙三被打發去了滿洲接替已就任參謀總長的梅津美治郎,擔任關東軍總司令,但此時的關東軍已經是一隻「紙老虎」了,不僅大量老兵被調走,就連武器裝備也不可同日而語,很快就在蘇軍強大的鋼鐵洪流下繳械投降,山田乙三也被蘇軍俘虜。來到西伯利亞後,這位關東軍末任司令官和曾經是自己手下的日本兵幹著一樣的重體力勞動,吃著一樣的黑麵包和菜湯,後於1956年被遣送回國,最後在1965年7月18日死去。

相關焦點

  •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高層還不知情,為何卻默認了關東軍以下犯上?
    9月17日,林治久郎找到臧式毅,勒令他"為了不給關東軍以蹶起的藉口,必須火速解決中村事件"。臧式毅不敢違拗,按照日本人的意願解決中村事件。林治久郎認為如此一來,關東軍就沒有了武力解決的藉口。18日,林治久郎還在為制止關東軍武力解決奔走。林治久郎向關東軍司令本庄繁寫了一封提醒他注意時局發展的私人信件。
  • 九一八事變前,日本關東軍做了哪些準備?兵力如何部署?
    這一段看似詩情畫意的描述,實際上是九一八事變當晚的前奏。1931年9月18日22時20分,駐紮在南滿鐵路柳條湖旁的北大營萬名官兵,已經進入了深度睡眠狀態。與此同時,日本軍界爆破技術一流的河本末守中尉,帶著6名日本關東軍士兵,引爆了埋設在南滿鐵路柳條湖的42包小型黃色炸藥,頓時鐵軌、枕木就被炸飛了。隨著劇烈的爆炸聲響,九一八事變拉開了日本十四年侵華戰爭的序幕。
  • 抗戰時期,偽滿洲國軍一共歷任五個總司令,其中一個竟是抗日名將
    1932年3月9日,就在溥儀就任「執政」的同一天,他通過「執政權令」,建立了所謂的「偽滿洲國軍」,起初,這支偽軍只是負責「維持國內治安」、「國境周邊與河川警備」的任務,後來到了二戰後期,日本面臨與蘇聯作戰時,「偽滿洲國軍」便開始大規模進行武裝,以便在未來可以幫助關東軍抵禦蘇聯紅軍。
  • 夜讀|國破山河在——九一八事變背後的政治角力
    幾個有著相同野心的軍官—中佐石原莞爾,大佐板垣徵四郎,少佐花谷正和大尉今田新太郎等逐漸形成了一個地下組織,每星期都聚會一到兩次,專門研究如何侵略和統治滿洲的問題。兩年多的時間裡,他們的計劃逐漸成型。回望歷史,會發現三股力量的角鬥一直貫穿在九一八事變的前後——雖然著名的田中奏摺早就昭示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但其後的發展卻遠遠複雜得多。積極籌劃和推動事變爆發的,是關東軍以板垣和石原為首的少壯軍官。他們大多認為日本的政治高層和軍事高層老朽腐敗,日本需要迅速發動戰爭,把滿蒙變成自己的殖民地。
  • 九一八事變第二天,日本關東軍衝進大帥府,八萬根金條直接運日本
    南滿鐵路被炸毀之後,幾百名日本關東軍便提心弔膽地對東北軍重兵防守的北大營發動進攻。但是在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後,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中將參謀長榮臻卻根據張學良的命令,下令東北軍不準抵抗。 在日軍向北大營發動進攻的時候,關東軍第二師第三旅第九團向奉天發動進攻,還是由於張學良的不抵抗命令。到19日,日軍除了遭遇少部分警察抵抗外,並沒有遭遇到過於激烈的抵抗,奉天,營口,四平,長春等地淪陷,大批東北軍向日軍投降。
  • 板垣徵四郎:納粹瘋狂劊子手,「九一八事變」禍首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歷任師團長、陸軍大臣、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長、朝鮮軍司令官、最(高)軍事參議官和第7方面軍司令官等要職。 板垣徵四郎於1885年1月21日出生在日本巖手縣巖手町的名門望族家庭。
  • 張學良為什麼說:如果郭松齡在,日本人絕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退到關內的張學良及東北軍受到了全國人民的指責和唾罵,此時的張學良悔恨交加,不無感慨地說:"如果茂辰在,日本人絕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張學良為什麼會說這樣的話呢?這得從郭松齡這個良師益友出眾的軍事指揮才能說起了。 郭松齡,字茂辰,1883年出生,遼寧瀋陽人。
  • 張學良為什麼說:如果有郭松齡在,日本人絕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退到關內的張學良及東北軍受到了全國人民的指責和唾罵,此時的張學良悔恨交加,不無感慨地說:"如果茂辰在,日本人絕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張學良為什麼會說這樣的話呢?這得從郭松齡這個良師益友出眾的軍事指揮才能說起了。 郭松齡,字茂辰,1883年出生,遼寧瀋陽人。
  • 「九一八事變」是因為敵強我弱?評一篇誤國誤民的文章
    1937年,日本華北駐屯軍不到8000人,就敢對10萬之眾的國民革命軍第29軍挑起戰端;回溯到6年前的「九一八」事變,日本關東軍以1.9萬兵力對壘19萬之眾的東北軍,卻僅用兩天便佔領瀋陽,1個星期佔領遼寧,3個月佔領東三省。日本軍國主義者的野心為什麼能屢屢得逞?就在於當時的日本「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在東方是一等的」。而當時的中國雖是幅員大國,卻積貧積弱已久。
  • 全面侵華戰爭期間,日本共歷任五個陸軍大臣,他們的最終下場如何
    侵華戰爭期間,日本帝國內閣政府中的陸軍有三大長官職務,他們分別是:陸軍大臣、參謀總長、教育總監。在這三個職位中,陸軍大臣是陸軍最高領導機關陸軍省的長官,簡稱「陸相」,根據當時日本《陸海軍大臣現役武官制》規定,陸軍大臣必須由現役陸軍中將、大將出任,並且只對天皇負責,因而表面上作為內閣成員,實際上卻獨立於內閣之外,並且反倒對內閣有操縱作用。今天咱們就一起了解下從七七事變爆發一直到日本無條件投降,這段時間內擔任過陸軍大臣的五個日軍將領,他們的最終下場如何。
  • 85年前的九一八事變,究竟誰該負全責?
    6月中下旬,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徵四郎、石原莞爾、花谷正經過許多次聚商,確定了在瀋陽北郊的柳條湖炸毀鐵路,製造事端,以此為藉口,佔領東北軍在瀋陽的駐地———北大營,進攻瀋陽,控制東北之中樞,進而佔領全東北的方案。行動日期定為9月底。6月底,板垣和石原對關東軍部分人員明確地說:「九月下旬,要在柳條湖開始戰鬥行動。」要求他們做好準備協助這一方案。
  • 「九一八事變」89周年紀念日,中國人永遠都不能忘記!牢記歷史,勿忘...
    「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晚上10時20分, 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 從「九一八」事變和中日戰爭看: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戰爭?
    今天的話題關於「 九一八」 事變與中日戰爭。「九一八」事變是在1931 年(昭和六年) 9 月18 日,按照關東軍參謀的計劃發動的事件;中日全面戰爭則是以1937 年7 月7 日的小規模武力衝突為導火索而爆發的。請注意,「九一八」事變是「人為」發動的,而中日戰爭在某種意義上是「偶然」爆發的。
  • 九一八事變,日軍查抄張學良家產,八萬根金條立刻被運回日本
    1931年9月18日,幾百名日本關東軍提心弔膽的對東北軍重兵防守的北大營發動進攻。當時駐守的北大營是奉軍第七旅,旅長是張學良的心腹愛將—王以哲少將。張家父子經營東北多年,擁有豐厚的財產,九一八事變的第二天,日本人就衝進了瀋陽大帥府,當時日本人在統計張家財產,他們發現天津銀行和滙豐銀行裡面都有一千萬,朝鮮銀行四百萬和正隆銀行兩百萬。張學良在東北各地的私人銀行,錢莊,票號,房屋,土地也都被日本人查抄為逆產。日軍從大帥府搜出八萬根金條,共256萬兩黃金,直接運往日本本土。
  • 中國九一八事變毀滅了日本剛剛建立的政黨政治?
    1931年9月19日上午,陸軍大臣南次郎給日本首相若槻禮次郎打來電話,隨後外務省方面也送來詳細匯報,這位首相這才了解到「滿洲」前線正在發生事變。面對事變如何決斷,若槻禮次郎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著整個日本政壇的目光。
  • 二葉會、木曜會、一夕會:九一八事變前的日本陸軍激進團體
    岡村寧次曾任參謀本部情報部部長等職,戰爭結束時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小畑敏四郎作為參謀本部運輸通信部部長,是皇道派的核心人物之一,在與統制派的派系鬥爭中失敗而離開了陸軍。山岡重厚曾任陸軍省軍務局局長,屬於皇道派,由於與小畑敏四郎大體上同樣的原因,最終被趕出陸軍。河本大作作為1928年暗殺張作霖的主謀而受到行政處分,被編入預備役後退役。
  • 一塊精工牌「三道梁」手錶引發九一八事變?
    說小,適逢亂世,兵荒馬亂,殺人奪命尋常見;說大,死了兩個日本人,由此引發九一八事變,拉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帷幔。1931年6月5日,日本特務中村震太郎帶著助手井杉延太郎、一名白俄翻譯、一名嚮導以「日本帝國東京農業學會會員 」的名義,在東北進行所謂的土壤學調查,其真實目的進行間諜活動,調查是興安區屯墾軍的兵力分布。
  • 「九一八」事變時,「不抵抗」是蔣介石的決策還是張學良的主意?
    洪鍅是張學良部下,"九一八"時任陸海空軍副司令行營秘書處機要室主任。據他回憶,1931年8月16日蔣介石曾經給張學良發了一封電文,命令其對日不抵抗,並且回憶電文內容為:"北平。張副司令鈞鑑。絕密。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衝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於不顧。 中正。"這就是所謂的"銑電"。而且洪鍅還回憶說,張學良曾將"銑電"轉知東北各軍事負責官長一體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