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8日,日本駐奉天總領事林久治郎,與就任不久的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談話,希望在時局問題上達成共識。然而,陪同本庄繁的石原莞爾卻多次打斷林久治浪的談話。
此後不久,林治久郎就收到了外交交涉署送來的內部資料。根據資料顯示判斷,參謀本部森赴少佐和特務機關華谷正少佐,在拜訪遼寧省省長臧式毅之際,談到中村事件,暗示關東軍有武力解決東北問題的意圖。
林治久郎感覺事情不妙,就將這一危險信號透露給了日本外相幣原喜重郎,希望日本高層能夠向關東軍施壓。9月15日,日本高層來往電文顯示"關東軍正在集結軍隊,提取彈藥器材,有在近期採取軍事行動之勢"幣原喜重郎擔心日本在滿蒙利益受損,一再向日本陸相南次郎警告不可輕易使用武力。
南次郎在一番權衡利弊之後,派遣日本作戰部部長建川美次前往東北制止關東軍的行動。9月17日,林治久郎找到臧式毅,勒令他"為了不給關東軍以蹶起的藉口,必須火速解決中村事件"。臧式毅不敢違拗,按照日本人的意願解決中村事件。林治久郎認為如此一來,關東軍就沒有了武力解決的藉口。
18日,林治久郎還在為制止關東軍武力解決奔走。林治久郎向關東軍司令本庄繁寫了一封提醒他注意時局發展的私人信件。日本關東軍少壯派板垣徵四郎、石原莞爾,趁著日本高層還沒來得及反應,以下犯上越過日本內閣、天皇,當天晚上發動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爆發次日,日本高層還不知情,根本不知道東北的事情會發展到什麼地步,一時間亂了陣腳。然而在事變後的短時間內,日本高層態度卻發生360度大轉彎,默認了日本關東軍的以下犯上,全力支持關東軍侵略東三省。日本高層為何會有如此驚人的變化?
一方面,以日本關東軍司令本庄繁為主的激進派,想方設法擴大戰果力主侵華。本庄繁不滿日本高層"不擴大事態"的聲音,在齊齊哈爾製造事端。於是,關東軍主力向北滿推進,給瀋陽、旅順留下了空虛,迫使日本高層向東北調集重兵。
另一方面日本內閣,也受到了來自軍部的壓力。日本軍部獨立於議會、政府之外,直接對日本天皇裕仁負責。裕仁天皇在九一八事變後,對於關東軍試探性攻擊取得輝煌戰果感到很是震驚,默認了關東軍繼續擴大戰果,象徵性地對關東軍的以下犯上予以口頭指責。日本軍部有了天皇的支持,在與內閣角力過程中佔據上風。
此外,中國時局動蕩,內戰不斷,讓日本高層看到了機會。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張學良近20萬東北軍主力,被拖在了關內。1931年7月至9月,蔣介石集結30萬兵力圍剿中央蘇區紅軍。一時間,蔣介石無暇東顧。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依舊奉行"攘外必先安內"國策,對日軍的侵略無動於衷,助漲了日本高層全面侵佔東三省的野心。
最為關鍵的是,東北軍總司令張學良在九一八事變後,出於保存實力的目的,命令東北軍不準抵抗,一路退入關內。由於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讓日本關東軍屢屢得手,自九一八事變後,三天就佔領遼寧、吉林兩省。
由於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日本政府已經不能左右關東軍的軍事行動,迫不得已的配合軍部,開始權力支關東軍侵佔東三省。面臨日軍肆無忌憚的侵略,東三省抗日義軍蜂起。其中,以東北義勇軍、東北抗聯最為驚天動地,給予日本侵略者沉重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