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第二天,日本關東軍衝進大帥府,八萬根金條直接運日本

2020-12-15 騰訊網

1931年9月18日晚上十點,日本關東軍島本大隊川島中隊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數人,在瀋陽北大營南約800米的柳條湖附近,將南滿鐵路一段路軌炸毀。事發之後,日軍還在此布置了一個假現場,擺了3具身穿中國士兵服的屍體,誣告是中國軍隊破壞鐵路。

南滿鐵路被炸毀之後,幾百名日本關東軍便提心弔膽地對東北軍重兵防守的北大營發動進攻。當時守衛北大營的是王以哲率領的第七旅,第七旅是奉軍精銳部隊,擁有8000多人,旅長王以哲是張學良頗為器重的將領。但是在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後,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中將參謀長榮臻卻根據張學良的命令,下令東北軍不準抵抗。

在日軍向北大營發動進攻的時候,關東軍第二師第三旅第九團向奉天發動進攻,還是由於張學良的不抵抗命令。到19日,日軍除了遭遇少部分警察抵抗外,並沒有遭遇到過於激烈的抵抗,奉天,營口,四平,長春等地淪陷,大批東北軍向日軍投降。

九一八事變的第二天,中國東北最高軍政長官張學良的府邸就遭到了日本關東軍的肆意搶掠,大帥府八萬根金條共256萬兩黃金直接被運回日本本土。被搶走的還有大帥府40多箱銀元,以及大量金銀細軟,珠寶玉石,和大量的文物古玩,張學良在東北各地的銀行,票號,錢莊,住宅,田產也都被充當逆產查抄。除了張學良自己的私有財產外,東北地區各級政府損失也十分巨大,東北民政機關損失3685萬大洋,軍政機關損失4.69億大洋,官辦鐵路損失6.374億大洋,官辦銀行損失5.889億元,東三省唯一金庫的官銀號被日軍用載重車搬運一空,當年損失的財產就高達200億元。

東北還有當時全國最完整的工業基地,尤其是和軍事有關的重工業,在九一八事變中損失最大的奉天兵工廠,該廠每月生產步槍4000多支,輕機槍40多挺,重機槍100多挺,子彈每個月可以生產2000多萬發,大炮每年可以生產200多門。另外當時瀋陽迫擊炮廠的產量也很高,主要主要口徑為82毫米和150毫米兩種還有將擲彈筒。

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僅瀋陽就損失了15支步槍,8000挺輕機槍,1000度挺重機槍,200門平射炮,350門大口徑火炮,還有上千門迫擊炮,這些武器裝備足夠武裝起20萬軍隊。另外,當時東北還有265架各型戰機還有數十輛輕型坦克,這些裝備是當時很多地方軍隊,甚至是中央軍部隊都不敢想像的。後來東北的一些兵工廠的工程師拿著圖紙去南京的軍工部門,結果南京的軍工部門都無法製造出東北軍的很多武器。

日本人利用在東北繳獲的武器,結交國內的各大軍閥,讓中國變得更加四分五裂。東北豐富的資源也極大地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從而導致了後來的全面侵華。

相關焦點

  • 九一八事變,日軍查抄張學良家產,八萬根金條立刻被運回日本
    張學良的這一舉動,使得東北地區3000萬父老在短短三個月內就淪為了亡國奴,日本人付出了非常小的損失,就輕易佔領了中國東北地區。張家父子經營東北多年,擁有豐厚的財產,九一八事變的第二天,日本人就衝進了瀋陽大帥府,當時日本人在統計張家財產,他們發現天津銀行和滙豐銀行裡面都有一千萬,朝鮮銀行四百萬和正隆銀行兩百萬。
  • 九一八之後,大帥府光金條就損失八萬根
    張作霖梟雄名氣大,廣受民間追捧,主要是因為兩點,一是他一生的經歷充滿了傳奇,二是他那個兒子太阿鬥,以至於把他映襯得很高大。其實在當年,張作霖這個胡帥的口碑並不怎麼好。第一個,北洋時代,大軍閥有一個算一個,奉軍因為收編的土匪痞子惡棍太多,軍紀是最敗壞的,走到哪裡,哪裡雞飛狗跳,這種狀況一直到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都沒有絲毫的改觀。著名的「三不知將軍」、奉系大將張宗昌就是個例子。這傢伙是因為直系吳佩孚不要,走投無路,才去投奔張作霖的。
  •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高層還不知情,為何卻默認了關東軍以下犯上?
    9月15日,日本高層來往電文顯示"關東軍正在集結軍隊,提取彈藥器材,有在近期採取軍事行動之勢"幣原喜重郎擔心日本在滿蒙利益受損,一再向日本陸相南次郎警告不可輕易使用武力。南次郎在一番權衡利弊之後,派遣日本作戰部部長建川美次前往東北制止關東軍的行動。
  • 九一八事變前,日本關東軍做了哪些準備?兵力如何部署?
    日本《文獻昭和史》中記載"18日夜,月近半圓,高粱地黑沉沉的一片;疏星點點,長空欲墜。"這一段看似詩情畫意的描述,實際上是九一八事變當晚的前奏。1931年9月18日22時20分,駐紮在南滿鐵路柳條湖旁的北大營萬名官兵,已經進入了深度睡眠狀態。
  • 從九一八事變開始,關東軍總共歷任七個總司令官,他們的結局如何
    從九一八事變開始,一直到日本投降,關東軍總共歷任七個總司令官,今天咱們就來了解下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第一:本庄繁,日本兵庫人,陸軍大將,早年曾參加過日俄戰爭,1931年8月升任為關東軍司令後,他主持並策劃了「九一八」事變,炮製「偽滿洲國」,後於1932年7月被調派回國,擔任日本天皇裕仁的侍從武官長。
  • 夜讀|國破山河在——九一八事變背後的政治角力
    1931年,一場由日本關東軍蓄意策劃的爆炸發生在瀋陽柳條湖畔,九一八事變由此爆發。眾所皆知的是,由於國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二十餘萬東北軍一月之內齊齊卸甲,將東北三省的大好國土拱手讓給了日本帝國主義。東北自此淪陷長達十四年,一首流傳甚廣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一代人的恥辱和悲愴。
  • 從「九一八」事變和中日戰爭看: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戰爭?
    今天的話題關於「 九一八」 事變與中日戰爭。「九一八」事變是在1931 年(昭和六年) 9 月18 日,按照關東軍參謀的計劃發動的事件;中日全面戰爭則是以1937 年7 月7 日的小規模武力衝突為導火索而爆發的。請注意,「九一八」事變是「人為」發動的,而中日戰爭在某種意義上是「偶然」爆發的。
  • 「九一八事變」是因為敵強我弱?評一篇誤國誤民的文章
    1937年,日本華北駐屯軍不到8000人,就敢對10萬之眾的國民革命軍第29軍挑起戰端;回溯到6年前的「九一八」事變,日本關東軍以1.9萬兵力對壘19萬之眾的東北軍,卻僅用兩天便佔領瀋陽,1個星期佔領遼寧,3個月佔領東三省。日本軍國主義者的野心為什麼能屢屢得逞?就在於當時的日本「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在東方是一等的」。而當時的中國雖是幅員大國,卻積貧積弱已久。
  • 中國九一八事變毀滅了日本剛剛建立的政黨政治?
    作者|蕭西之水,網易歷史專欄作家,日本史作家,出版作品《誰說日本沒有戰國》《第〇次世界大戰》,目前研究方向為大正昭和時代政黨政治、昭和時代日本軍部與官僚體系等。本文為網易歷史頻道獨家稿件,謝絕轉載。
  • 皇姑屯事件不是日本官方行為,是日本關東軍一名軍官私自策劃的?
    張作霖被帥府迎賓隊緊急送往帥府,但他還是沒有抗住,在回家的路上死去。這就是震驚世界的皇姑屯事件。這一事件發生後,在中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作為當時的一方大佬,張作霖的死,對東北的局勢影響巨大,使得局面變得非常緊張。
  • 85年前的九一八事變,究竟誰該負全責?
    ,勿冒太大風險。九一八事變,日本依然循此模式,故伎重演。但設計、實施的更加周密、陰險。皇姑屯事件後,張學良易幟,日本直接控制並侵佔東北的陰謀失敗,河本大作退出現役。臨退前,他提議由板垣徵四郎接任其關東軍高級參謀一職,其意即是希圖板垣繼承他與田中義一的未遂之志,在中國東北「大幹一番」。關東軍及軍部、參謀本部迅即採納了河本之建議,任命板垣為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果然不負其望,與石原等策劃了九一八事變。
  • 日本人看「九一八」:什麼時候日本要幹預中國統一,中日就有可能生戰
    【環球網綜合報導】  「九一八」,能忘嗎?在「九一八」86周年的今天,這個問題其實無需我們回答。在日本,這場86年前的「事變」顯然也沒有被人遺忘。《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蔣豐9月18日在微博發布「十個日本人這樣看『九一八事變』」系列博文,通過日本書籍和史料,還原了一些日本人對這段「不能忘卻之歷史」的看法。它們中有些人有些話會令我們氣憤,也會更好地提醒我們:國恥,不能忘!
  • 九一八,從柳條湖到北大營
    1931年9月18日夜10時20分左右,位於東北軍第7旅駐地北大營西南方向的柳條湖,一聲劇烈的爆炸聲響,揭開了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序幕。關東軍自導自演的「柳條湖事件」,由於是「九·一八」事變的導火索,也是日軍集結侵華的重要軍事信號,對日本侵略者而言,「意義」重大。因此,日寇佔領東北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柳條湖事件」的發生地點都被日本侵略者視作「風水寶地」加以「紀念」。
  • 「九一八」事變前後,張學良在幹啥?
    瀋陽主要也就兩景點,瀋陽故宮和大帥府。去參觀大帥府時,瀋陽籍的導遊介紹說:「九一八」事變發生的當晚,張學良還在北平抽大煙,與胡蝶共舞。憤恨之情溢於言表。導遊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她介紹的卻與事實有所出入。當時張學良確在北平不假,他是於1931年4月13日從瀋陽遷到北平的,東北的事務則全交與東北軍參謀長榮臻與臧式毅處理。
  • 張學良為什麼說:如果郭松齡在,日本人絕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退到關內的張學良及東北軍受到了全國人民的指責和唾罵,此時的張學良悔恨交加,不無感慨地說:"如果茂辰在,日本人絕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張學良為什麼會說這樣的話呢?這得從郭松齡這個良師益友出眾的軍事指揮才能說起了。 郭松齡,字茂辰,1883年出生,遼寧瀋陽人。
  • 張學良為什麼說:如果有郭松齡在,日本人絕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退到關內的張學良及東北軍受到了全國人民的指責和唾罵,此時的張學良悔恨交加,不無感慨地說:"如果茂辰在,日本人絕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張學良為什麼會說這樣的話呢?這得從郭松齡這個良師益友出眾的軍事指揮才能說起了。 郭松齡,字茂辰,1883年出生,遼寧瀋陽人。
  • 「九一八事變」89周年紀念日,中國人永遠都不能忘記!牢記歷史,勿忘...
    「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晚上10時20分, 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 板垣徵四郎策劃「九一八」,原定28日發動,卻因3份急電報提前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已經八十九年了,從1931年9月18日開始,中華大地遭受了悲慘的長達14年的淪陷歲月。本期我們一起回顧那段悲慘的歷史,也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歷史,不要忘記中華民族所遭受了多少困苦才有美好的今天。
  • 二葉會、木曜會、一夕會:九一八事變前的日本陸軍激進團體
    許多人都認為,九一八事變是日本為了打開1930年代初世界經濟危機下的困局而由以石原莞爾為首的關東軍策劃並實施的,但實際上早在1929年末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一年半以前,就已經有陸軍中央的幕僚提出了後來發展至九一八事變的佔領滿蒙方針。作為策劃九一八事變的關東軍方面的主謀而聞名的石原莞爾,雖然沒有出席第五次聚會,但他是木曜會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