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03日 10:49 來源:解放軍報
參與互動蟒蛇行動:美軍為啥「算得有」但「吃得慘」
戰役簡介
2002年3月1日,美軍在阿富汗沙希果德峽谷發起代號為「蟒蛇行動」的聯合行動,這是美軍在阿富汗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常規地面部隊軍事行動,也是以美軍為首的反恐聯軍規模最大的一次聯合行動,約1000名美軍和1000名阿富汗政府軍以及法德等國聯軍參加行動,旨在圍殲盤踞於該地域的塔利班武裝和「基地」組織殘餘。美軍等以數百人傷亡為代價消滅塔利班武裝和「基地」組織殘餘數百名,並迫使其撤離沙希果德峽谷,作戰目標未全面達成。
講評析理
美軍有人認為「蟒蛇行動」是一次絕對空前的勝利,但更多的人卻視其為美軍作戰不利的典型例子。美國防部、空軍、國防大學、空軍大學、蘭德公司等均對其進行了復盤研究,僅美國防大學就總結出25條教訓。「蟒蛇行動」暴露出美軍戰場情報準備不足、軍種協調不暢等問題,也使得軍種間的隔閡進一步公開化。
聯合作戰未能實施統一指揮。「蟒蛇行動」雖是聯合行動,但並未實現統一指揮,地面部隊與空中部隊缺乏充分協調,多頭指揮、各自為戰現象突出。美空軍抱怨「蟒蛇行動」作戰計劃似專為聯合部隊的陸軍和特種作戰部隊制訂,未充分考慮與空軍部隊協同作戰,也沒有突出近距離空中支援的重要性。美陸軍則抱怨許多問題源於空軍犯錯,如空中部隊司令部作戰中心的參謀人員未依據聯合作戰準則,將指揮空中打擊的權力移交地面部隊指揮官,造成行動最初階段地面部隊無法得到有效的近距離空中支援。事實上,失利的原因在於聯合部隊指揮機構沒有真正「聯合」,這其中既有軍種利益作祟從作戰籌劃階段排斥空軍的根上的原因,也有地面部隊和空中部隊參謀機構缺乏充分溝通的機制性原因。如「蟒蛇行動」是在 2002 年2 月上半月計劃的,但直到 2 月的最後一周,聯合部隊空中部隊仍沒有使其全部計劃擬制轉移到這一任務上來。聯合部隊空中部隊司令莫斯利將軍事後抱怨:「如果在計劃時將聯合部隊空中部隊排除在外,那麼就排除了一個主要的支援、後勤和動力來源,最後就不得不忍受它不能很好發揮作用所帶來的後果。」聯合部隊地面部隊司令米科克將軍在 2002 年 2 月 17 日聽取簡報後就詢問聯合部隊空中部隊參與情況,但之後三天多時間內根本未發生工作層面上的接觸和溝通。由此可見,聯合作戰行動,必須切實摒棄軍種利益觀念,將各軍種整合到作戰計劃的制訂過程中,充分發揮各軍種的資源優勢,作戰行動中要實行高度統一指揮,真正實現聯合籌劃、聯合指揮、聯合行動。而一旦作戰計劃被打亂,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必須快速反應,及時調整作戰計劃。
敵情信息未能經過交叉驗證。「蟒蛇行動」計劃制訂期間,美軍花費數周時間分析從任務區收集到的情報信息。由於無人機、傳感器在高寒山地有很大局限,美軍不得不依賴阿富汗軍隊和當地民眾提供的人力情報,這類情報很難靠得住。隨著戰鬥打響,美軍才發現既嚴重低估了敵數量,也沒有弄準敵位置。如3月2日對沙希果德地區發起攻擊時,遭到近千名武裝分子頑強抵抗,而非此前評估的百餘人。3月4日凌晨,兩架美軍「支奴幹」直升機在預定機降地點塔寇克爾(Takur Ghar)山頂遭遇強大火力攻擊,而此前美空軍已對該山脊進行過轟炸與高空偵察。一架直升機電子和液壓系統損壞,1名海豹突擊隊員掉出機艙。隨後的搜救行動幾乎重演「黑鷹墜落」,激戰中數架「阿帕奇」受損,一架「支奴幹」被擊落,陣亡7人,傷11人,這是美海軍陸戰隊在索馬利亞後單日傷亡最多的一次。預計72小時內結束戰鬥,卻打了17天,也不清楚有多少武裝分子逃離。由此可見,聯合作戰行動,不能單純依賴無人機、傳感器等偵察手段獲取的情報,也不能單純依賴作戰區域民眾提供的人力情報,而要注重整合國家和諸軍兵種情報信息資源,綜合運用技術偵察、偵察力量現地偵察、發動民眾等手段獲取情報,及時對情報進行交叉驗證、綜合研判,最大限度地保證情報真實可靠。
作戰設計未能充分考慮天候地形。美軍在「蟒蛇行動」初期不利,與作戰區域是典型的高寒山地密不可分。阿富汗溝壑縱橫的地形為塔利班武裝分子和「基地」組織殘餘提供了理想藏身環境,該地區的多石山坡上到處是當年為抵抗蘇軍所挖的山洞。上世紀80年代,蘇軍兩次對沙希果德峽谷發起攻擊,均遭頑強抵抗而以失敗告終。塔利班武裝分子和「基地」組織殘餘在此基礎上又構築了許多相互聯通的地洞、地堡,這些掩體有積雪覆蓋,既便於藏匿,又便於逃離,還可首尾相顧,相互支援,是對抗具有技術優勢和空中火力優勢的美軍的天然屏障,從而使非對稱優勢發揮到極致。美軍無人機和其他傳感器平臺,雖能準確描繪戰場細節,卻無法看透隱藏於山體和灌木叢中的工事與火力點。塔利班武裝分子和「基地」組織殘餘依託有利地形對美軍進行突然、猛烈開火後,立即進入洞穴等掩體躲避美軍空中轟炸,同時還在一些山頭上構設觀察所,指揮迫擊炮攻擊美軍聯合部隊。此外,在整個行動過程中,天氣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制約因素,空軍數次因天氣原因中止了對地面部隊的火力支援。沙希果德山谷周圍群山高達三千多米,氣候條件惡劣,當時夜間氣溫零下10攝氏度,美軍無法將重型火炮帶上戰場。地面部隊飽受負重折磨,為了加快行軍速度,士兵丟棄了一些裝備。有的地方還白雪皚皚,洞穴不好尋找,動用武裝直升機進行低空打擊,給武裝分子利用肩扛飛彈等武器打擊直升機提供了便利。由此可見,未來聯合作戰行動,巧用天候地利的一方,再爭取獲得當地民眾的理解與支持,就能夠獲取更多的戰場信息,更有效地發揮火力優勢,從而縮小與強敵的技術差距,甚至有可能以劣勝優,扭轉戰局。
史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