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系外行星被發現,且處宇宙宜居帶,它真的適合人類居住嗎?

2020-12-06 奇點使者

相信不少朋友都應該聽說過著名的「霍金預言」,天體物理學霍金曾在一次訪談中表示,他認為我們人類需要把生存問題重視起來,因為地球並不能讓人類長久居住,所以我們人類必須在外太空找到其它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進行太空移民。霍金的這個言論一經提出,便在全世界範圍內引起廣泛熱議,有不少人都對此表示質疑。不過,即使地球不會像霍金所預言那般在數百年內毀滅,霍金的預言也指出了人類可能面臨的可怕未來,畢竟地球作為目前唯一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我們人類的命運是和地球綁在一起的。

其實,早在霍金的預言提出之前,科學家們就已經開始進行在宇宙中尋找其它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地球」了。而就在前段時間,NASA對外公布了一則消息,內容是科研人員發現了一顆太陽系外行星,而且在這顆行星上可能由液態水的存在。該消息一出,很快就在網上引起眾多網友的討論,有的人認為這一發現是否意味著該行星是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據了解,該行星是由TESS衛星探測器所發現的首顆位於宜居帶內的太陽系外行星,科研人員用編號「TOI—700d」來命名該行星。

其中,所謂的宜居帶就是位於一顆恆星周邊一定區域內的空間,在這個範圍內可能存在液態水,而液態水的存在則意味著可能存在有生命。該行星圍繞著一顆無論是質量大小還是溫度都只有太陽一半左右的恆星進行周期轉動,其大小要比地球大兩倍左右。只可惜,這顆行星是一顆紅矮星,意味著星球表面有著強烈的紫外輻射,會侵蝕大氣導致其與星球分離,尤其是大氣中的水分子還會發生解離。因此,即使在這顆星球上有液態水的存在,其強烈的紫外輻射都會讓出現生命演化現象的機率下降。

此外,在該行星上存在著潮汐鎖定現象,即在這個星球上是沒有白天與黑夜之分的,就像月球一樣,這一點無疑令這顆行星的宜居性大打折扣。所以說,NASA的這一發現並不意味著我們發現了一顆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只能說是又發現了一顆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其實,像這樣的星球在太陽系外存在不少,美國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服役期間就發現了超過四千顆類地行星,但其中有多少是宜居星球,目前還並不明了。

總之,如果能在太空中找到其它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無疑對於人類文明的延續是件好事,但是以目前的科學條件,我們還只是處於觀測研究的階段,即使發現了這樣的星球存在,我們也無法移民到那裡去,畢竟距離太遙遠了。

相關焦點

  • 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克卜勒452b真的適合人類居住嗎?
    克卜勒452b是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一顆太陽系外行星,網絡上抄的沸沸揚揚,說它與地球相似度達到98%,號稱地球大表哥,甚至有人宣稱科學家判定這顆行星適宜人類居住。那麼這些傳言是真的嗎?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科學家從來也沒有判定什麼星球適宜人類移居。
  • 「行星獵人」再發現66顆系外行星,這裡面會有「第二地球」嗎?
    什麼是系外行星?簡單來說,就是太陽系之外的行星。當人類對於太陽系有所了解的時候,一些天文學家就相信,太陽系之外也有行星的存在,不過卻始終都沒有發現。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人類才第一次發現了第一顆系外行星。
  • 銀河系內至少存在3億顆宜居行星,人類第二家園真的存在嗎?
    這些潛在的宜居行星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其公轉的恆星和太陽具有相近的溫度和年齡;二是行星距離該恆星距離與地球到太陽距離相當,即在宜居帶上。在宜居帶上並不代表該行星宜居,但存在宜居的可能性。具體來說,宜居帶就是圍繞恆星軌道的帶狀區域,這個區域內的行星,其大氣壓強和獲得的熱量能夠支撐液態水存在,因此被稱為宜居帶。
  • 比地球更宜居!科學家找到24顆「超宜居星球」,上面會有生命嗎?
    人類搜尋地外宜居星球已經長達70年的時間,之所以要花如此長的時間去尋找宜居星球,是因為人類始終相信茫茫宇宙中應該還存在著和地球擁有類似自然環境的星球,科學家們將這類行星稱為「類地行星」。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超過一千顆行星,那麼這些行星有哪些是適合居住的呢?
  • 天文學家發現最接近地日系統的系外行星,這顆行星一年是378天!
    近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宇宙中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行星,事實上大多數恆星都存在一個宜居帶,如果有行星處於這片宜居帶內就可能出現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目前NASA的科學家在克卜勒任務中又觀測到有宜居環境的系外行星,這是一個距離地球3000光年的恆星Kepler-160,此前科學家在這顆恆星裡發現有兩顆行星,然而都距離恆星太近表面溫度比較高
  • 宇宙是個騙局,地球是人類的監獄,我們一直在被外星人監視嗎?
    現代宇宙學的發展,讓科學家們發現不止一顆類地行星,卻至今為止仍未真正找到一顆適合人類生存的第二個地球。 美國生態學家埃利斯-斯威爾甚至稱,人類並非來自地球,而是外星人關在地球的囚犯。換言之,地球就是一個監獄,外面的宇宙是為我們營造的騙局。
  • 科學家發現地球不是最完美的:宇宙或許有比地球更適合居住的星球
    ,但是火星上環境太差,人類只能穿著厚厚的太空衣在上面活動,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和地球一樣,有豐富的物種和美麗的大海,還有山川河流的星球長期以來科學家在尋找可能適合生存的系外行星時,通常習慣性地以地球為參照物,這也不怪他們,畢竟地球是我們所知道的唯一能夠支持生命存在的行星,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地球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適合居住的標準星球呢?
  • 22%的光速,新的革命性的飛船可能會將人類送到可居住的系外行星
    根據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一項革命性技術組合可能會以接近光速四分之一的速度將人類送入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那裡有一顆可能適宜居住的系外行星。全新的宇宙飛船可能會把人類帶到可居住的系外行星天文學家卡瓦列羅撰寫了這項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的宇宙飛船的概念和設計,他將其命名為「太陽一號」,他認為該飛船應該集成一個更大的版本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陽光幹擾光帆,美國海軍的緊湊型核聚變反應堆,以及眾多的雷射系統。
  • 「行星獵人」傳來捷報:發現66顆系外行星,還有近2000顆候選行星
    在過去的2年多時間裡,TESS的首輪探測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據報導,目前它一共發現了66顆新系外行星,同時也發現了近2000顆處於「候選」的系外行星。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這66顆已經確認的系外行星中,竟然也有一顆和地球相似度極高的宜居行星,它的名字是TOI 700D,在距離地球100光年之外的地方,圍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行。
  • 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行星,比地球更適合人類生存
    整個宇宙是一個聯邦,上帝和人類都是它的成員。——西塞羅宇宙一直讓大家非常嚮往,因為很多人都知道除了地球這顆人類居住的星球,宇宙上可能還存在著其他不為人知的可居住星球,所以一直以來各國都極盡其能的,對宇宙進行探索。
  • 人類有了宇宙第二家園?發現了地球的「兄弟」
    目前,通過分析克卜勒望遠鏡的數據,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太空發現寶庫:一個和地球一樣大的系外行星!它可能具有支撐生命的必要條件。它可能具備了支撐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 克卜勒-1649c號系外行星位於距離地球300光年的紅矮星周圍的軌道上。根據最新的研究,克卜勒-1649c每隔19.5個地球日就會繞著這顆紅矮星運行一次,它位於這顆紅矮星的 "宜居區",也就是說,在合適的距離上,地球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由於紅矮星的光照較差,其宜居區離恆星非常近。
  • 美媒:人類或發現系外行星射電信號
    參考消息網12月20日報導美國《科學日報》網站12月16日發表了題為《天文學家探測到可能來自系外行星的射電輻射》的報導稱,通過使用一個射電望遠鏡陣列觀測宇宙,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的射電爆發。
  • 尋找可居住星球要考慮的不僅僅是宜居帶
    這個問題帶來了一個有名的概念「宜居帶」,或者說是環繞恆星的可居住的地帶,其鄰近恆星的範圍不算太遠也不算太近,可以讓星球維持液態水的存在。當對處於宜居地帶的系外星球的研究越來越火熱,我們也有更先進的望遠鏡和科技去深刻探究系外星球,科學家們在研究什麼樣的星球上花費資源的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束縛。
  • 宇宙中有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人類可以「移民」過去嗎?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並沒有發現任何一個像地球一樣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但是,在宇宙中科學家們發現了多個與地球有一定相似度的星球,其中與地球相似度最高的是克卜勒候選星KOI-4878.01,它的地球相似指數高達098.,但遺憾的是目前並沒有被證實。那麼,已被證實存在的與地球相似度最高的是什麼星球呢?
  • 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系外行星,可能比此前估計的更像地球
    最近,一組國際研究人員證實了一顆距離太陽只有4.2光年的類地系外行星的存在。科學家們利用巖石系外行星的Echelle光譜儀和穩定光譜觀測(ESPRESSO)發現,系外行星Proxima b的質量約為1.17個地球的質量,位於比鄰星的可居住區域,每11.2天圍繞比鄰星運行一次。
  • 官方承認適合居住,葛利斯581d究竟有何不同?
    眾所周知,地球並不會永遠都適合人類居住,現如今,地球上的很多傳統資源就已經被消耗大半,而且伴隨著太陽活動的日漸強烈,大約在10-20億年之後,地球就會升溫至少2倍以上,那個時候的地球將不再適合人類生存,而且也不再適合生物,或許,除了那些耐高溫的微生物,地球上其餘的生命都將消失。
  • 科學家已經發現24顆行星,更適合人類居住
    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我們的環境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有科學家認為再過10億年的時間,地球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所以科學家一直都在宇宙中尋找一個更加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終於經過科學家們的多方研製,終於找到了24個行星,而且它們具有更加適合人類居住的生存環境。
  • 人類首次接收到,系外行星向地球發出神秘信號,距離僅51光年
    除此之外,還要考慮雙星與原行星盤的相互作用能否保障類地行星在宜居帶內形成。宇宙中的各類天體每時每刻都在不斷向外發出各種電磁輻射,除了無線電波(射電)和微波之外,還有能量高得多的輻射類型,比如X射線和γ輻射等等。很多天體都能產生強烈的射電輻射,例如脈衝星、類星體、活動星系核甚至巨行星、褐矮星的極光。
  • 科學家通過系外行星探索新技術,發現了六顆新的系外行星
    自從人類有了天文望遠鏡這種強大的神器之後,科學家就開始了對系外行星的搜尋,而搜尋系外行星的方法也是挺多的,比如利用狹義相對論、脈衝星計時法、直接成像法、重力微透鏡法、徑向速度法、凌日法等。後來引力波被證實之後,科學家又提出了利用引力波來探索尋找系外行星。
  • 系外類地行星光譜中首次發現水分子
    有史以來第一次,天文學家在系外巖石行星的大氣層中發現了水蒸氣。有趣的是,這顆行星位於其恆星所謂的宜居帶中,讓它成為銀河系中最有希望找到地外生命跡象的地方之一。 由克卜勒太空天文臺發現的K2-18b行星位於110光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