煨桑,藏族古老的祭神儀式

2020-12-12 進藏攻略君

踏入藏區的村莊,你會發現每天清晨,總有一縷縷煙霧比陽光更早的升起,慢慢飄向空中,很多不明所以的外來人一直以為是燒水做飯形成的煙霧,其實不然,這是藏區特有的桑煙,而煨桑,代表了他們虔誠的心,通過煙霧通向天上神靈,是藏民古老的精神寄託。

煨桑文化在藏區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500年前的遠古象雄時期。在當時原始本教的文化中,"萬物有靈"的信仰使人們無比崇拜神靈,於是大家用植物甘露來煨桑,以希望得到神靈們的諒解,煨桑的形式也就從此誕生。在松贊幹布時期,印度的佛教文化開始傳入,但古老的本教文化早已印在每個藏民的心中。所以蓮花生大師在弘揚印度佛教時,根據吐蕃百姓的意願將本教很多的儀式收納到佛教之中,形成了部分特有的藏傳佛教形式,煨桑儀式自然也是其中之一。而煨桑文化此後不斷流傳,一直延續至今。

那煨桑這種形式具體是怎麼做呢?它的真正意義又是什麼呢?

煨桑,"桑"譯為"清洗、消除、驅除"等淨化之意。人們煨一般是松柏葉、坎巴花、糌粑等香料,將他們放至特定的桑爐中後點燃而成。在藏區各地,凡是有人煙的地方幾乎都可以看到桑煙,所以無論你走到寺院還是普通的百姓家中都能發現煨桑爐。有些在院落中央、有些在房或是牆壁上.不論煨桑爐放置在哪裡,都是人們經過精心選擇的最潔淨的地方。

煨桑時,先將柏樹枝放置桑爐內點燃,然後再撒上一些香料、有的藏民還會放入青稞、水果、糖等等,最後再用柏樹枝葉蘸上清水,向燃起的煙火揮舞三下,煨桑的人此時還需誦讀真經。經上說,神靈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只有神靈聞到桑煙的香味才會引起他們的注意。這裡所說的神靈包括了上師三寶、四續部本尊、出世護法以及各種神祇、冤親債主等等。藏民們相信,通過煨桑,可以使自己逢兇化吉、消除災害,並且健康長壽,增長盛運。

煨桑還有它的專屬節日,一般在每年5-6月舉行,在節日期間,人們會身著盛裝進行煨桑祈福,在桑煙之中寄託著人們希望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等美好心願。關於煨桑節的由來有一段傳說,據說在建造桑耶寺時,不斷遭到鬼怪的幹擾,白天修好的牆面,晚上就會莫名其妙被破壞,導致完工期一延再延。為了整治這一局面,蓮花大師在藏曆五月十三這一天,做了一個祭祀儀式,之後鬼怪再也不敢現行,桑耶寺的建造也十分順利。而當時這種祭典,採取的就是煨桑。煨桑節也就由此而成。煨桑和其他眾多的西藏習俗文化一樣,都是中國古象雄文化的遺存,也是中華古老文明的活化石。

如果大家對煨桑文化感興趣,可以來桑耶寺感受一下,這也是桑耶寺的一大特色。關注微信公眾號:川藏線,帶你遊遍新疆西藏,更有多條線路疫情後發團,歡迎私聊小編。

相關焦點

  • 四川藏區見聞:格爾登寺神秘的煨桑
    中新社阿壩6月15日電 題:四川藏區見聞:格爾登寺神秘的煨桑  作者 劉賢  碧空如洗的藍天上紛飛著五彩的龍達,在金色陽光的照耀下仿佛繽紛閃爍的星辰,隨著桑煙與風,將信教群眾的心願傳送給護法神。這是6月15日上午(藏曆5月15日),在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格爾登寺舉行的煨桑祈福活動。
  • 藏曆新年四川阿壩藏區村民在家中煨桑祈福
    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巴西鎮班佑村取消了上山煨桑活動,村民們各自在家中煨桑祈福。凌晨七點,天剛剛亮,村民偉瑪奪機便開始準備煨桑時所需要的東西,準備好後他將柏樹枝放置在桑爐內點燃,然後再撒上少許糌粑、茶葉、青稞、水果、糖等,最後再用柏枝蘸上清水向燃起的煙火揮灑三次,煨桑時口裡還誦著「六字真言」並為中國祈福、武漢祈福,希望這場疫情快點過去,人們能夠恢復正常的生活。
  • 納藏族群認同與藝術邊界構建研究
    可見,勒巴舞一方面具備完整而古老的模仿舞蹈動作,另一方面明顯地呈現出藏傳佛教的特徵,且大量文化特質可以在其他藏傳佛教藝術形式中找到類似形式。在如今的納西族傳承地域,傳承人雖然不懂藏語,但仍然將勒巴舞冗長的唱誦詞熟記於心並代代相傳。勒巴舞完成族別跨越並在納西族地域生根繁茂與納藏族群關係密切相關。
  • 《萬靈啟源》入學祭神使助戰機制是什麼 入學祭神使助戰機制介紹
    導 讀 在萬靈啟源手遊中入學祭神使助戰機制究竟怎麼樣呢?具體效果內容又是什麼呢?
  • 天峻:民族融合物阜民豐遠古巖畫原始粗獷 黑帳篷古老迷人野生動物...
    清鹹豐初年,藏族部落汪什代海遷至天峻駐牧。自此,天峻形成了以藏民族為主體、多民族聚集的人口結構,帶有鮮明藏族特色的畜牧文化成為了這裡的主調。 藏族人民崇拜大山,1953年,天峻籌備建立縣級藏族自治區時,議定以天峻山為本地命名。1955年,天峻藏族自治區改為天峻縣。
  • 驅鬼逐疫,祈福禳災的綿陽白馬藏族跳曹蓋
    《綿州檔案》· 跳曹蓋「白馬」在藏語中是「藏兵」的意思,白馬藏族的先人,據說是公元6世紀時吐蕃王朝東徵大軍中的一支,為了不忘自己首先,人們在巫師主持下,殺牛祭神。然後,跳「曹蓋」的青壯年戴上巨大的木製面具,手持大刀、鋸子等舞具,圍著火堆跳起了粗獷、古樸、剛健的曹蓋舞。跳曹蓋舞者至少三人,三人以上不限,盡皆頭戴面具,在「咚咚咚」的鼓聲和「哐哐哐」的鑼聲伴奏下,激烈地跳躍。
  • 安神、祭神、供祖課選擇法
    前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神、祭神、供祖等活動越來越被重視。自古以來,中國老百姓把供奉神靈,祭祀神靈和供奉祖先當成人生頭等大事。但在實際生活中,許多人卻不知道如何辦?特別是不知道選取什麼時間辦。常見一些人家,請來神佛,一但安好,納頭即拜,奉香供食,虔誠倒是虔誠,殊不知,若安神、祭神時間選擇不當,不但不能得到神靈的庇佑和降福,反而招來是非不斷。長此以往,致使一些人對神靈的護佑作用產生了懷疑。其實,凡神皆有靈,關健是能否按一定的要求安神和祭神。安神、祭神如此,供奉祖先也一樣。
  • 四川幼專白馬藏族文化展覽,值得一看
    白馬人的帽子上都插有白色的羽毛,「白羽毛」是白馬人最具特色的標識,寄寓著古老的故事和代代相傳的風俗。他們雖然沒有文字,但有自己的語言、豐富的民間歌曲,世世代代傳承著獨特的文化。近年來,四川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傾心傾力,系統研究白馬民風民俗和非遺傳承,打造獨具特色的白馬文化品牌,讓白馬文化得以「活態傳承」,並通過對外交流等方式,讓「白羽毛」飄得更遠,飄向世界。
  • 丁真情竇初開的藏族姑娘長什麼樣 藏在格薩爾藏戲裡識英才
    聽說,藏區每一頂帳篷裡,都有一部《格薩爾王》的故事,藏族每一位說起格薩爾王故事的人眼中,都會閃爍著光芒。昨晚,來自四川省甘孜州的耶吾布美藏戲團,在上劇場演繹了這位英雄的傳奇故事《賽馬稱王》。
  • 解讀神聖且神秘的藏族文化——唐卡
    (三)是「本土說」唐卡藝術是產生於西藏本土的一種古老藝術,其起源與苯教息息相關。苯教有著繁瑣的儀式、觀修等宗教活動,且崇拜天地日月神靈。而Tang一詞本身有動物的獸皮,尤其是獐子皮的意思。隨著制皮技術的發展,逐漸產生「皮子為底的畫」,產生了唐卡。其後佛教傳入,替代了藏族人的信仰。
  • 「藏族人不洗澡,一生只洗三次」是真的嗎?來到藏族你才真正了解
    網上流傳著藏族人不洗澡,一生只洗三次澡的傳說。其實任何一個去過西藏的朋友或者稍微了解一下藏人的網友都知道這是一個誤傳。藏族人不反感洗澡,但是洗澡頻率比南方少,因為西藏海拔高,氣候乾燥,洗澡次數太多對身體不好。這從藏族人對溫泉的熱愛就可以看出來。
  • 遊戲王 換上馬甲後的千年眼納祭神,決鬥起來連墓地怪獸都不放過
    今天繼續我們的經典遊戲王怪獸卡換馬甲系列卡牌分享,今天要分享的怪獸是 目前我所知道的第一種、至今唯一一種星級1的融合怪物(如果知道有其它怪獸的讀者請留言分享一下),曾經的「禁斷combo」,相比大家已經對它了如指掌了吧,沒錯它就是「千眼納祭神」。千眼納祭神卡牌效果:融合:「納祭之魔」+「千眼邪教神」。只要這張卡在場上存在,其他怪獸的表示形式不能改變,不能攻擊。
  • 一個歸屬有異議的民族,白馬藏族,即將搭上綿九高速
    後經查閱資料獲悉白馬藏族是居住在甘肅省隴南市文縣,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和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交界的岷山東端摩天嶺中的一個族群。其它地方白馬人我沒有接觸過,只能說說這裡的白馬人,它們使用的對外語言就是四川話,這可能就是長時期受到平武四川語言的影響,整個平武縣因有大熊貓知名,更有盛產美女而享譽全川。
  • 一種古老的儀式流傳至今,神秘隆重,很有意思
    白族人把建房看做是他們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為了營造一個舒適的新家,他們把所有的智慧、精力、財力都用在建房上,在建房子的過程中有一套隆重的風俗儀式。在選址、擇基、動土、豎房等一系列工序上都要舉行儀式。最隆重的儀式是豎房梁的這天,全村村民都來,下午三點儀式開始:掌墨師傅穿戴整齊的戲服,在一塊紅布上畫上太極八卦圖,然後把它裹在主梁的正中位置,新屋架中堂地上擺香案,香案前放一對木做的馬,上面架著染成紅色的中梁,中梁頭朝北尾朝南,香案上用鬥盛上米,上插魯班的牌位,旁邊放生豬頭、生魚、饅頭等供品 ,還插些竹葉。
  • 文明密碼:古老神秘的「叫魂」儀式有用嗎,有什麼深層含義?
    「叫魂」這種古老的儀式在很多地方都曾經流行過,比如彝族、傣族、哈尼族和拉祜族等,漢族的北方一些地區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民間仍有它的蹤跡。舊社會的人認為人患上某些疾病是由於靈魂脫離身體魂不附體引起的,用一定的儀式呼喚病人的名字,就能「招魂」,讓魂魄再次附體。這就是叫魂。叫魂儀式在以前的農村是很常見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