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著名作家葉永烈先生逝世,享年80歲。
看到這個消息,我悵然若失。
我小時候,讀過《十萬個為什麼》。因為這套書沒有署作者的名字,一開始並不知道是誰寫的。
後來才知道,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中的971個「為什麼」,葉永烈寫了1/3。
寫這些「為什麼」時,葉永烈只是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
我是打心眼裡佩服他。
20多歲的葉永烈,還寫了著名的科幻小說《小靈通漫遊未來》,影響了很多人。
《小靈通漫遊未來》寫於1961年,當時,在葉永烈在北京大學讀大四(當時是六年制)。
但是,這本書直到16年後才出版。16年,楊過也等來了小龍女。
1978年,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小靈通漫遊未來》。發行量後來達到300萬冊,十分驚人。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本科幻小說中描寫的「先進科技」,現在已經成為現實。
比如環幕立體電影、隱形眼鏡等,在當時還沒有雛形,但葉永烈憑藉豐富的想像,預言了這些。
另一個有趣的故事是,現在我們用的手機的前身——小靈通——這個名字,就是葉永烈無償授權給一家公司使用的。
葉永烈這一點,特別讓我欽佩。
葉永烈身上,還有很多讓我佩服,讓我感到他特別牛的地方。
一、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就做到極致
葉永烈20歲左右正式開始寫作,一輩子只從事寫作一件事。
他留下了多達3000萬字的作品。
其中包括《葉永烈科普全集》,28卷,多達1000萬字。
紀實文學作品1500萬字。
「行走文學」《葉永烈看世界》,計劃出21本,已經出版19 本,達500萬字。
對我這種寫千把字就直搖頭的人來說,3000萬字,只怕是一生的惡夢了。
從編寫《十萬個為什麼》條目,到寫科幻小說,再到寫紀實文學作品,再到寫「行走文學」,葉永烈一直在跟寫作打交道。可以說,葉永烈一輩子只幹一件事。做了,就全心全意去做好,把它做到極致。
這是葉永烈第一個「牛」的地方。
二、不畏難、敢突破的精神
給《十萬個為什麼》寫條目的時候,葉永烈還在上大學。接到出版社邀請寫《十萬個為什麼》時,他沒有感到害怕,也沒有退縮,憑著年輕人的熱情就咣咣咣地寫了起來。
1959年,少年兒童出版社準備為小學和初中生,編一套自然科學「百科」式回答的書,就是後來的《十萬個為什麼》。
葉永烈寫的《碳的一家》,被《十萬個為什麼》化學分冊的責任編輯曹燕芳看中,於是邀請葉永烈參與寫作。
結果,化學分冊最初版本共收錄了175個「為什麼」,葉永烈寫了163個!
緊接著,他為天文氣象分冊寫了27篇,為農業分冊寫了89篇,為生理衛生分冊寫了43篇。
在《十萬個為什麼》的最初版本中,一共971個「為什麼」,葉永烈寫了1/3。
真是太牛了!
1979年之後,葉永烈開始向紀實文學方向轉變。
他的紀實文學,是在大量採訪和查閱檔案基礎之上的創作。他寫的那些人,很多是影響了中國的重要人物,比如陳伯達、傅雷。
最具有歷史價值的是,在採訪的過程中,葉永烈保存了大量的當事人的錄音。那些人,現在早已去世。這些錄音,都成了研究某段歷史的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後來,葉永烈把這些錄音捐贈給上海圖書館。
葉永烈紀實文學的對象,一般人很難見到,或者挖不到第一手資料。但是葉永烈能。
這得益於主客觀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他寫《十萬個為什麼》條目、《小靈通漫遊未來》等積累的作家名聲,二是良好的口碑,三是善於突破的方法,四是紀實文學對象希望留下「作品」的心願。
感謝葉永烈先生的《十萬個為什麼》以及一系列紀實文學作品,對我們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