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著名作家葉永烈,很多年輕人不知道,但要說起《十萬個為什麼》,現在上小學的孩子也一清二楚,可謂是婦孺皆知。但不幸的是《十萬個為什麼》作者之一的著名作家葉永烈於5月15日,在上海去世,享年80歲。葉永烈為我國的兒童文學、科幻文學、科普類文學等都做出過巨大貢獻,也獲得過很多榮譽,還是上海市作家協會的一級作家,他的去世是文壇屆的一大損失。驚聞噩耗,憂思難忘,本當長歌當哭,怎奈曲不成調,就給孩子們講講葉老故事,懷念葉老,寄託我們的哀思吧。
生平介紹及創作基本情況
葉永烈(1940年--2020年),1940年8月30日出生於浙江省溫州市,享年80歲。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早年從事科普科幻創作,筆名蕭勇、久遠、葉楊、葉艇等,以長篇小說、紀實文學和兒童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曾任中國科學協會委員、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常務理事、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著名小說家、歷史學家、報告文學作家,兒童文學家。
1、創作《十萬個為什麼》和《小靈通漫遊未來》
葉永烈酷愛寫作,11歲便開始寫作發表作品,18歲發表第一篇科學小品,20歲就成為《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之一,全套書900多個題目,他撰寫了300個,作品一出版就風靡全國,孩子們爭相購買,愛不釋手,我們70後一代就是伴隨著《十萬個為什麼》成長起來的。隨後1961年,葉永烈又完成了《小靈通漫遊未來》,因其作品語言樸實無華、文風幽默風趣,影響著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成長,他的作品貼近孩子們的內心世界,還被稱作"小靈通之父"。讀讀《十萬個為什麼》,能給我們很多知識。
2、由科普和科幻作品創作轉向紀實文學,成為獨樹一幟的創作多面手
葉永烈還當過電影編劇和導演。1976年春,任上海電影製片廠編劇。1981年,葉永烈任導演的電影《紅綠燈下》獲第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科教片獎。
1976年葉永烈發表了十年動亂後期第一篇科幻小說《石油蛋白》,標誌著中國科幻文學的創作在中國大陸掀起第二次高潮。1983年之後,葉永烈開始由科普和科幻作品創作轉向紀實文學的創作。著有《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陳雲全傳》、《葉永烈採訪手記》、《星條旗下的中國人》等。而2015年開始,葉永烈又從紀實文學轉向長篇都市小說的創作,經過三年的努力,完成135萬字的《紅色三部曲》---《東方華爾街》《海峽柔情》《邂逅美麗》,還著有《葉永烈自選集》等,他總是力求對歷史事實客觀公正的敘述。
3、數字總結著作
永烈對自己的創作做過一次數字總結:科普作品集叫做《葉永烈科普全集》,有28卷,1400萬字;紀實文學作品1500萬字;還有行走文學,《葉永烈看世界》21本,現在已經全部出版,500萬字,共計出版逾3500萬字作品。
別樣的寫作故事
葉永烈說,寫作中有兩個翅膀,一個翅膀是圖書館、檔案館,另外一個翅膀就是採訪,大量地採訪當事人。當代人寫當代史,重大歷史事件中的當事人在世的,就要把採訪跟文獻結合在一起,這樣寫出來的作品才有它真正的歷史價值。諄諄教導,循循善誘,給我們留下了多麼寶貴的寫作經驗。
他對寫作的無比鍾愛和鍥而不捨、奮力創作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就是他多方面展露出來 的驚世才華:他是愛好科學和寫作的北大高材生,他是宅在家裡一心迷戀數碼技術產品的「技術宅男」,他是整天鑽在檔案館把那裡當成自己的「私家檔案館」的館長,他是個鍥而不捨、百折不撓的採訪狂人,他是個刨根究底、總要問個為什麼的「細節控」,他還曾被人誤以為是尋蹤探案的便衣警察……他擁有特別精彩的人生。
寫作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葉永烈曾經經歷過兩次「危機時刻」,險些無法寫作:一次是在文革期間,他被迫封筆8年,飽受身心煎熬,當能寫作時,雖然沒有稿費,他仍然欣喜若狂。白天在單位上班,晚上葉永烈就趴在矮矮的小飯桌上寫字,寫好的稿子放在菜籃子裡吊起來,一摞一摞的。就是這麼拼命地寫,攢了一大批稿子,文革後才能創造一個月出一本新書的奇蹟。另一次危機時刻則是失明。葉永烈的「視力衰竭」,醫院當時確診是視網膜脫落,已經很嚴重了,他當即在一家大醫院做了手術。剛做完手術那段時間,眼睛被紗布蒙起來了,醫生囑咐他說,一個月以內不準看書看報、不準寫作,這對葉永烈來說是件很非常痛苦的事,於是他就「盲寫」。他拿著筆在上面寫,寫出的字,歪歪扭扭的,有時候是重重疊疊的。
然而,天不遂人願,手術效果並不好,葉永烈的左眼從此就一點視力也沒有了,而他的右眼又是800度的近視。葉永烈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用電腦代筆。1992年,他就買了一臺當時最新的「286」,使自己成了首批換筆的中國作家之一。用電腦不像手寫那樣累,字可以放得很大,眼睛就輕鬆多了。唯一感到遺憾的,就是沒有手稿了。
給孩子們講講葉老故事,懷念葉老,寄託我們的哀思吧。
您對著名作家葉永烈有什麼意見和看法,可以在下面的評論區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