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街,這條北京城的古老街道,在今年5月的一夜之間公用電話全部換成了臺式投幣電話。其實不止是牛街,北京其他許多地點也由原來的普通電話,換上了這種臺式投幣電話。這一變化給老百姓帶來的究竟是什麼呢?
「我是第一次用這種電話,感覺不如普通電話機,速度太慢。要有急事,可就麻煩了。」正在打電話的一位用戶不無抱怨。筆者計算了一下,打臺式投幣電話要25秒以後才能通,而普通電話一般不會超過5秒。
一個小夥子說:「我就不願用這種電話。平時誰也不會帶那麼多硬幣,又是換幣又是投幣的,太麻煩。此外電話收費高,每三分鐘5毛錢,比普通電話貴將近一倍!從心理上就讓人膩歪。再加上有些機子不合格,不是吃幣就是卡幣,所以我寧可多走幾步路,到別的街去用普通電話。」
在菜戶營附近的一個公用電話亭,我們看到在臺式投幣電話旁竟連一個普通電話,投幣式還原成普通式,但每次收費卻同樣是5角錢。這種情況在其他地方也有。
「誰安上誰倒黴。」一位看電話的老大媽忿忿地說,「我們不想換,是郵局強壓我們換的。電話一通知,給我們限時,倘若不換郵局就掐線,沒辦法呀。換一臺電話要1560元,聽說新安裝要2560元。自從換上這種電話,打電話的人少了——您說為什麼少了?不好用唄!有時人家投了幣沒接通,可錢吐不出來了,向我們抱怨,和我們吵,我們有什麼辦法?好多人一看是這種電話,扭頭就走。以前每天收入在100元左右,現在也就三四十塊錢」。
另一位看電話的老大爺說:「安這種電話根本沒有必要。它比普通電話收費要高,咱們經濟達不到。這裡的居民不富,過路工人又多,應該從方便大眾出發。電話本身又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聽說商場裡這種電話機價格要便宜得多。」據我們了解,西單商場有兩種臺式投幣電話在出售,一種是皮爾卡丹,價格720元,另一種是廣東寶升,價格是820元。在城鄉貿易中心,廣東僑興的臺式投幣電話有兩種,零售價分別是528和478元。電信部門銷售的臺式電話是深圳維爾登電子實業公司生產的。在電話主手中,我們看到一份代辦公用電話協議書,其中有這樣一條:「甲方(北京市電信局通信經營部)提供公用電話號碼和線路設備,並負責安裝到位,乙方(電話主)承擔公用電話終端設備(電話機等)的購置費用。當筆者撥通維爾登公司的電話時,該公司一再問是不是想買,買多少,對價格他們不肯明確說。
既然臺式投幣電話給群眾帶來這麼多不便,那麼電信部門安裝臺式投幣電話的初衷又是什麼呢?對群眾的這些反映他們是怎麼看的呢?帶著這些問題,筆者撥通了北京市電信管理局的電話。一位女士告訴筆者第二天找一位姓梁的先生。梁先生的回答讓我們意外:「我不了解這些事,你們去找公話局。」筆者按照公話局一位女士提供的電話號碼,找到一位姓馬的主任,而這位馬主任卻說:「我沒有接到公話局的通知,不接受你的採訪。」筆者解釋說:「是公話局讓採訪您的。」馬主任接下來的話是:「我沒有接到通知,不要採訪我。」「那麼我作為一個普通用戶,反映一下情況,您聽一聽行嗎?」可傳進耳朵裡的是電話掛斷的聲音。
北京電信管理局曾經提出,到2000年努力實現公用電話50%無人值守的目標,以適應國際電信事業自動化發展的大方向。目前在三環內的繁華地區推廣這種有人值守臺式投幣電話是一項過渡措施。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李陸陸教授對此很感困惑:「這種過渡簡直沒有必要,可以說與國際流行的自動化、簡單化方向相違背。這種電話說不上什麼現代化。國外技術很成熟,直接引進過來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這麼麻煩呢?其實,安裝無人值守的自動投幣電話完全可以,以前曾出現過毀壞機子的現象,現在已經好多了。這說明人們已逐步接受了。推廣這種有人值守臺式投幣電話等於往回走,弄一個讓人看著好像挺先進其實挺複雜的東西,這與讓人方便、自動化是矛盾的,不知道電信部門是怎麼想的。」曾就教於北京師範大學的發展心理學博士夏勇說:「現代化應該由消費者來評斷,越方便才越是現代化,不方便的東西怎麼說是現代化呢?如此繁瑣的東西,是不應該推廣的。」
採訪中也有人表示,用這種電話打長途讓人放心。然而街頭電話的用戶主要面向的是廣大市民,打長途的畢竟是少數。有人值守臺式投幣電話是不是能從根本上解決公用電話亂收費問題呢?有的市民反映,這種電話一樣解決不了亂收費問題,在有的電話亭,守機人以零錢缺乏為名,以少換多。此外,臺式投幣電話用多收費代替亂收費,這對消費者又有什麼實質意義?
安裝公用電話,主要是為了便民,臺式投幣電話給人們帶來的卻是諸多困擾與不便,這不能不讓我們想一想普及這種電話到底有沒有必要?主管部門是否應該給消費者一個明白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