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金槍魚,一輛寶馬車」。金槍魚在人們的印象中是高價值的代名詞,因藍鰭金槍魚稀少、個大、肉質特殊,渾身都是寶,故有此說法。在榮成,金槍魚從普通的生魚片、魚罐頭生產,到魚骨、魚頭精深加工,串起了一條產業鏈。
金槍魚又名鮪魚、吞拿魚,體呈紡錘形,頭大而尖,牙細小,尾柄細小,體青褐色,主要生活在大洋深處,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廣闊水域,屬大洋性高度洄遊魚類。一般時速為每小時30公裡至50公裡,瞬時時速為每小時160公裡左右,每天遊程在230公裡左右,洄遊範圍達數千公裡。金槍魚是海洋中僅有的熱血生物,有著「遊泳健將」「無國界的魚」等稱號,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由於金槍魚這些特殊的生活習性,一般傳統的捕撈和加工方式都「制服」不了它。
近年來,有著豐富捕撈經驗和智慧的榮成漁民,將這條魚由遙遠的大洋深處帶到生產車間,不斷刷新著經略海洋的新業態。
時間最早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榮成漁民首赴南太平洋島國貝勞進行金槍魚延繩釣作業,拉開了全市遠洋漁業的序幕。進入21世紀,榮成市加速發展遠洋漁業,到今天,全市擁有金槍魚延繩釣漁船88艘,作業海域遍及太平洋、印度洋。
山東鑫發控股有限公司擁有20艘圍網船和4艘冷藏運輸船,是全市金槍魚加工的龍頭企業。
金槍魚對保鮮加工條件要求高。過去,因為沒有超低溫捕撈船隻等條件限制,金槍魚回運榮成的比例不足10%,且產業鏈的高端環節被國外企業把控。鑫發控股為此先後投資7億元建設金槍魚加工基地,建設了配有1.5萬噸超低溫冷庫和10萬噸冷鏈物流周轉庫,金槍魚捕撈實現100%回運深加工。
在鑫發控股旗下企業山東藍潤集團的金槍魚加工車間裡,全副武裝的工人正在將解凍後的金槍魚去皮、剔骨、刨掉紅肉,然後進行包裝、冷凍。之後,這些產品將遠銷1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過精深加工,一條3公斤的金槍魚大約可以生產12罐金槍魚罐頭,按1公斤原料魚2美元至3美元計算,從原料到罐頭製品,價值翻了5倍多。
目前,金槍魚加工基地每年可加工金槍魚5萬噸,生產金槍魚罐頭、魚柳、魚排和生魚片等系列產品3萬噸。
藍潤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傳統的海產品加工過程中,魚骨、魚頭等被當作下腳料處理掉。如今,魚骨、魚頭等下腳料可以通過加工,製作出成膠原蛋白肽粉、面膜等高端產品,產業鏈不斷延伸。」
鑫發控股發力高端海洋生物產業,投資2億元與北京化工大學深度合作,於2017年3月運營了全國首家以深海金槍魚骨為原料,生產集天然、無汙染、優質、安全於一體的健康產品——膠原蛋白肽。
金槍魚魚骨、魚皮等下腳料經離合分解,歷經幾十道工序的層層加工、篩選,最後加工成為高附加值的白色粉末——魚骨膠原蛋白。據介紹,每噸金槍魚可產生200公斤左右的魚骨,這些魚骨可提煉出4公斤左右的膠原蛋白肽粉,價值約2萬元。如果再生產成面膜,市場價將提升至6萬元至8萬元。產業鏈條的延伸,帶動了附加值的躍升。
目前,鑫發控股已實現了金槍魚「捕撈回運+冷藏加工+罐頭生產+魚骨膠原蛋白提取」的鏈條式生產,其產品可添加到功能性食品、飲料、營養護膚品和膳食補充劑中,並填補了我國醫藥用金槍魚膠原類產品的空白。
一條金槍魚「遊」到榮成,串聯起冷鏈物流基地、超低溫冷藏、傳統加工提升、功能食品研發、廢棄物高值化研發、海洋醫用食品和保健品研發等多個環節,讓榮成打造出一條上中下遊銜接配套、前沿與資源對接、後端與高端生物技術結合的全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