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被譽為世界級文學大師,是傑出的戲劇家。家喻戶曉的《哈姆雷特》,《李爾王》等便是他的作品。在國際上甚至有人專門研究莎士比亞並形成了一門學問即「莎學」。這樣一位偉大的大師,他給人們留下了什麼樣的財富?
介紹: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當時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
來源於網絡
生平:
William Shakespeare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Stratford)出生長大,18歲時與安.哈瑟維結婚,兩人共生育了三個孩子:蘇珊娜、雙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的20多年期間莎士比亞在倫敦開始了成功的職業生涯,他不僅是演員、劇作家,還是宮內大臣劇團的合伙人之一,後來改名為國王劇團。1613年左右,莎士比亞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後逝世。
成就:
1590年到1613年是William Shakespeare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接下來1601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William Shakespeare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於英語最佳範例。在他人生最後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
William Shakespeare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7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他的戲劇有各種主要語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所有戲劇家的作品。
來源於網絡
解讀:
William Shakespeare的成就與他早年的經歷是密不可分的,他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是經營羊毛,皮革製造及穀物生意的雜貨商。後被選為鎮長。有家庭經濟實力,William Shakespeare被送去當地文法學校讀書,William Shakespeare讀書時顯示出來非凡的才華,傳言在讀書時期為一個偷獵的財主寫了一首諷刺詩,後被全鎮的人傳誦。父親破產,不得已走上獨自謀生的道路。後來他去肉店當過學徒,也去學校教過書等等其他各種職業,這對他後面的創作起到了關鍵作用。(ps:豐富的閱歷不論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對人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促使William Shakespeare走上文學道路的經歷,最重要的時期當是他在劇院的一系列工作,當時他已經與一位農民之女結婚,當時戲劇已經逐漸興起,William Shakespeare逐漸在戲劇方面展露鋒芒,雖然已是聲名顯赫,但是他的品行仍然一直為人稱頌。從1594年起,他所屬的劇團受到王宮大臣的庇護,稱為「宮內大臣劇團」。詹姆斯一世即位後也予以關愛,改稱其為「國王的供奉劇團」,因此劇團除了經常的巡迴演出外,也常常在宮廷中演出,莎士比亞創作的劇本進而蜚聲社會各界。 最後在家鄉安度晚年。值得注意的是的是他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但是從未踏進大學校園。
來源於網絡
William Shakespeare的作品總是反映當時英國社會的一系列問題
早期作品
1590~1600年的伊莉莎白一世的中央主權尚屬鞏固,王室跟工商業者及新貴族的暫時聯盟尚在發展。1588年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英國國勢大振。這使作者對生活充滿樂觀主義情緒,相信人文主義思想可以實現。這時期所寫的歷史劇和喜劇都表現出明朗、樂觀的風格。
中期作品
1601~1607年英國農村的「圈地運動」加速進行,王權和資產階級及新貴族的暫時聯盟正在瓦解,社會矛盾深化,政治經濟形勢日益惡化。詹姆士一世繼位後的揮霍無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劇,反抗迭起。在此情況下,莎士比亞深感人文主義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越來越加劇,創作風格也從明快樂觀變為陰鬱悲憤,其所寫的悲劇也不是重在歌頌人文主義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會的種種罪惡和黑暗。
晚期作品
1608~1612年詹姆士一世王朝更加腐敗,社會矛盾更加尖銳。莎士比亞深感人文主義理想的破滅,乃退居故鄉寫浪漫主義傳奇劇。其創作風格也隨之表現為浪漫空幻。
你是不是已經等不及來讀他寫的詩句了呢。
摘錄:
This above all: to thine self be true. (Hamlet 1.3)
最重要的是,你必須對自己忠實。——《哈姆雷特》
There is nothing either good or bad, but thinking makes it so. (Hamlet 2.2)
世上之事物本無善惡之分,思想使然。——《哈姆雷特》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Hamlet 3.1)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哈姆雷特》
Young men’s love then lies not truly in their hearts, but in their eyes. (Romeo and Juliet 2.3)
年輕人的愛不是發自內心,而是全靠眼睛。——《羅密歐與朱麗葉》
It is the east, and Juliet is the sun. (Romeo and Juliet 2.2)
那是東方,而朱麗葉就是太陽。——《羅密歐與朱麗葉》
All that glisters is not gold. (A Merchant of Venice 2.7)
閃光的並不都是金子。——《威尼斯商人》
來源於網絡
ps: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
From fairest creatures we desire increase,
That thereby beauty's rose might never die,
But as the riper should by time decease,
His tender heir might bear his memory;
But thou, contracted to thine own bright eyes,
Feed'st thy light's flame with self-substantial fuel,
Making a famine where abundance lies,
Thyself thy foe, to thy sweet self too cruel.
Thout that are now the world's fresh ornament
And only herald to the gaudy spring,
Within thine own bud buriest thy content
And, tender churl, mak'st waste in niggarding.
Pity the world, or else this glutton be,
To eat the world's due, by the grave and thee.
對天生的尤物我們要求蕃盛,
以便美的玫瑰永遠不會枯死,
但開透的花朵既要及時凋零,
就應把記憶交給嬌嫩的後嗣;
但你,只和你自己的明眸定情,
把自己當燃料餵養眼中的火焰,
和自己作對,待自己未免太狠,
把一片豐沃的土地變成荒田。
你現在是大地的清新的點綴,
又是錦繡陽春的唯一的前鋒,
為什麼把富源葬送在嫩蕊裡,
溫柔的鄙夫,要吝嗇,反而浪用?
可憐這個世界吧,要不然,貪夫,
就吞噬世界的份,由你和墳墓。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資本世界對過分華麗的事物的瘋狂追求,而違反了自然本來的法則,對英國貴族階級貪婪本性的厭惡。「 Feed'st thy light's flame with self-substantial fuel,」這裡指貪婪之人必將自食惡果。而在當時英國平民階層卻處境艱難,頗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之感。
ps:
莎士比亞創作的藝術特色可以歸納為如下幾點:
第一,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認為戲劇是反映人生的一面鏡子。
第二,追求自然的表演理論,認為演劇要真實,切忌過火。
第三,情節生動豐富,一個劇裡常有幾條交織在一起的複雜線索,悲喜劇因素結合在一起。
第四,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鮮明個性的藝術形象。如哈姆雷特、福斯塔夫。
第五,人物語言性格化,如哈姆雷特的話富有哲理和詩意,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語言矯揉造作,伊阿古的語言充滿穢言穢語。據電子計算機統計,莎士比亞創作的詞彙量有29066個。
下期【為你讀書——???】感謝閱讀
將你期待的書打在評論區裡^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