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南京的日本人拍了部「網紅」紀錄片 曾在揚州的澡堂裡被粉絲認出

2020-12-17 新華報業網

  交匯點訊 秦淮河邊,明城牆下,可能你在南京遇見過他,頂著一頭捲毛,騎著共享單車,總是好奇地問「你為什麼住在這裡」。

  

  2019年12月28日,莫愁路329號,《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以下簡稱《我住》)舉行了四周年粉絲見面會。這部在網絡上點擊量早已過億的「網紅」紀錄片豆瓣評分9.3,而導演竹內亮和他的妻子趙萍就一直生活在南京。一個日本人來到中國,愛上南京,還拍了一部高分紀錄片,那麼,他為什麼住在這裡?

  

  「三顧茅廬」求親,放棄高薪回妻子娘家拍紀錄片

  從小就痴迷各種電影的竹內亮,高中畢業後去了專科學校學習紀錄片拍攝。 「娛樂像陣風,紀錄片可以讓觀眾留下印象。」成為日本NHK、東京電視臺的導演後,竹內亮拍了很多社會類題材的紀錄片,有反映日本社會貧富差距的,也有關於日本養老問題的。他還來到中國,拍過《麻將的起源》和《長江天地大紀行》。

  2004年,他和南京姑娘趙萍相識。當時,趙萍剛從日本的學校畢業,她至今記得第一次見到竹內亮時,驚詫於對方和上司說話時竟然不用敬語,「這在日本社會幾乎等同於冒犯」。接觸多了,趙萍越來越發現「這個捲毛」身上的「非典型日本人」特質。初入社會,壓力大,年輕人對別人的事大多比較淡漠,而竹內亮卻有著不符合他年齡的熱心。

  兩個年輕人自然而然地戀愛了,但是娶到心愛的姑娘,卻並不是「水到渠成」,竹內亮用了一個詞:三顧茅廬。當時幾乎不會中文的他在趙萍的父母面前表現笨拙,獨生女兒要遠嫁他鄉,還是嫁給一個不會「來事」的日本人,老兩口十分不情願。但竹內亮「越挫越勇」,三次來到南京「求親」,最終打動了兩位老人。

  

  婚後,竹內亮和趙萍在日本過上了高薪「盤」娃的富足生活。沒想到,幾年後,「不安分」的他開始鼓動妻子辭職和他一起回國拍紀錄片,這讓以為生活就此塵埃落定的趙萍又好氣又好笑,但最終她還是支持了丈夫的這個決定。問及原因,趙萍笑著說除了「屈服」於竹內亮對她堅持不懈的「洗腦」,還有自己經歷天災後的豁然。「日本311大地震的時候,當時,我跟竹內在上班,兒子在保育園,通信中斷,一片狼藉,一家人完全聯繫不上,當時的恐懼我一輩子也忘不了。」趙萍覺得既然人生無常,那麼有夢想就應該勇敢去嘗試。2013年,他們捨棄了有房有車的日本中產生活,回到了趙萍的家鄉南京。

  有些採訪對象甚至是竹內亮在街頭「搭訕」來的

  很多年後,再次聊起這場「生活的重啟」,竹內亮袒露了更多的心聲,「一個外國人在高壓的日本社會生存,尤其是我太太生了孩子之後,又要照顧家庭又要打拼事業,像她一樣的人很多,卻沒有人關注,我想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的努力」。

  剛回國的兩年間,《我住》還停留在想法層面,竹內亮和趙萍卻切切實實體會到了來自生活的「暴擊」。一個日本人想拍攝在中國平臺上播放的節目本身就很困難,加上對網絡文化的不了解,很長一段時間他們毫無頭緒,被嘲笑被拒絕甚至被欺騙。

  這一切直到2015年11月《我住》上線才有所好轉。雖然當時找來了人氣明星中日混血演員阿部力作為主持人加盟,但《我住》的預算卻少得可憐,沒有臺本,拍攝之前對主人公也是知之甚少,有些採訪對象甚至是竹內亮在街頭「搭訕」而來的。

  雖然資金有限、設備簡陋,但《我住》真實不做作的風格仿佛網絡世界裡的一股清流,一下子就抓住了網友們的心。在日本旅遊區給遊客畫漫畫的中國姑娘拿到工作籤證後的激動,在日本相撲界頗有聲名的中國蒙古選手經歷了不公正對待後的堅持,在秋葉原的自媒體網紅為自己的動漫夢想奔走的勇氣……四年,上百集,《我住》拍攝了形形色色在異鄉努力生活著的人,還拜訪過跟著相聲演員丁廣泉學相聲的外國小夥兒,在武漢開咖喱店、免費教日語的日本老爺爺。

  

  曾經微不足道的凡人夢想在鏡頭裡熠熠閃光。為了愛情,為了養家,甚至並不為了什麼,這些可愛的素人們不僅在回答著「為什麼住在這裡」的問題,也感染著每一個在他們的故事裡找到自己影子的網友。

  竹內亮說他現在最想拍的是赴日打工的底層群體,因為他們拿著很少的工資,卻有著龐大的工作量,日復一日的辛勞讓他十分有感觸,「但是應該沒有老闆會同意我的拍攝吧。」

  蹭吃蹭喝蹭面膜,還在揚州的澡堂裡被粉絲認出

  《我住》的粉絲越來越多,甚至在揚州的澡堂裡,竹內亮都有被粉絲認出的經歷,他一絲不掛尷尬地站在那裡跟粉絲聊了半天,「下次至少讓我穿件衣服再聊吧,哈哈……」。

  

  竹內亮和趙萍一起創辦了「和之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二十多個員工清一色都是《我住》的鐵粉,有的放棄一線城市的優越生活不遠千裡來到南京,有的曾一遍遍在微博上私信竹內亮求「零薪酬」加入。

  「怕辜負了他們的熱愛,更怕『欠薪』」。雖然口碑不俗,但由於拒絕植入,流量難以變現,《我住》並沒有實現和人氣相匹配的盈利,竹內亮只能靠再做兩檔流量節目以及拍攝一些商業宣傳片來保證《我住》的拍攝支出,即使這樣,這個史上最窮劇組還經常利用拍攝機會「蹭吃蹭喝蹭面膜」,甚至有粉絲在見面會上調侃竹內亮,問什麼時候能吃到他請的飯。

  「何德何能,我們只是做了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但粉絲真的給了我們太多回饋。」2019年底,竹內亮在大阪、廣州、上海和南京做了《我住》四周年粉絲見面會,從前期的場地支持、宣傳推廣、物料籌備到當天現場,從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趕來的粉絲們不遺餘力地出錢出力,甚至想辦法拉贊助,趙萍笑著說:「這就是《我住》的粉絲效應。」

  

  有一場見面會,竹內亮說他記得有兩位聾啞人一直靜靜地坐在下面,「後來我把他們請上臺,看著他們激動地比劃,努力想說明自己有多喜歡《我住》的時候,我覺得做這件事太值得了」。趙萍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這兩位聾啞粉絲的感謝,她默默地讓工作人員後期把每一集《我住》都配上了字幕。

  趙萍像當初支持丈夫回國一樣依然支持著他對《我住》的傾注,她主動攬下了「經濟大權」,「他沒有商業模式那種頭腦,如果天天想著沒錢沒錢,他創作的精力、激情就會受到影響,我覺得如果我也有壓力,他也有壓力,節目就沒法兒做了,所以我說你不用管錢了,你只要想內容就OK。」

  大V也「降不住」兒女,非典型日本人的典型中國生活

  「大閘蟹太麻煩,還是喜歡吃十三香的小龍蝦」,「接受不了常溫的啤酒和有糖的烏龍茶」……這個定居在南京,越來越「中國化」的日本人,如今已有了168萬粉絲,他的微博活躍度異常之高,沉迷於「蹭熱點」,開玩笑「呼籲」粉絲們眾籌讓石原裡美上他的節目,也會在「白鱘滅絕」上熱搜的時候,惆悵回憶起自己當年拍攝長江紀錄片的經歷。

  

  但他在微博上做的最溜的一件事,還是「曬娃」,雖然讀小學的兒子和上幼兒園的女兒,他一個都「降不住」。製作節目時步調一致的竹內亮和趙萍還曾經因為教育分歧「吵」到了孟非的節目裡。趙萍總是吐槽他對兒子的學習不上心,還「縱容」女兒逃課,他卻說「童年苦短,讓孩子們多玩會兒了」。

  

  久而久之,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竹內亮越來越沒有發言權。他倒也想得開,樂得清閒,不工作的時候宅在家裡看熱門電視劇,或是一個人去石頭城公園遛彎兒。跟著妻子回國六年才在邁皋橋買房的他時不時吐槽一下高房價,當年那個在嶽父嶽母眼裡不會「來事」的日本女婿,現在常用中文拍馬屁:「我媽包的水餃就是好吃。」來南京後,竹內亮的工資只有當時在日本工作時的五分之一,但他說自己很開心,他覺得中國人隨意、自由、有個性,而日本人太在意周邊人的眼光,「太壓抑了」。

  生活在南京,竹內亮不僅自己去過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也會帶日本朋友去,但他坦言孩子們還沒去過。「有一天肯定會告訴他們,畢竟他們是中日混血,應該知道這段歷史。」趙萍說。

  有網友說竹內亮做了一件促進中日友好的事,他連連擺手說自己從未這麼想,只是覺得這兩年,中國的年輕人對日本越來越了解,但其實日本的年輕人對中國還很陌生,「我只是比他們幸運,看到和親歷了中國這些年的發展,我想把這些變化告訴日本人」。

  交匯點記者 黃歡 林惠虹 實習生 劉瑋

相關焦點

  • 一個日本導演,拍了中國南京的抗疫紀錄片,火遍日本
    作者 | 語境 編輯 | 石燦 一條10分鐘的短片,濃縮了中國南京城市生活中的抗疫場景。拍攝短紀錄片的人,是一位定居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
  • 「網紅」紀錄片導演竹內亮:以一個外國人的視角,將真實的中國傳達...
    在中國有極高知名度的「網紅」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發展中的中國有太多可以拍的地方,這些變化中的人物、山川、城市就是紀錄片人最感興趣的。多次來到四川的竹內亮還表示,四川的美景、美食、文化都是紀錄片人的寶礦,他特別希望有機會能好好拍一下熊貓基地的日本飼養員阿部展子。
  • 爆款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導演重返江城,這次來拍「後疫情時代...
    楚天都市報12月5日訊(記者戎鈺 攝影蕭顥)那個因為「拍了拍」武漢而紅遍全網的日本人,又來了。今年6月,由日本導演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與全球觀眾見面,該片以10個武漢普通家庭為主角,真實再現了這座英雄城市與城市裡的人如何艱難走過2020年的冬春之交。
  • 日本導演拍的中國紀錄片,為何能被誇上熱搜
    他叫竹內亮,是一名日本紀錄片導演。前不久,他在中國拍攝的最新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引發國內外網友熱議。2020年12月19日,在南京舉辦五周年粉絲見面會不過,在拍攝紀錄片之前,竹內亮的人生並不太順。高中時沉迷於看電影,《星球大戰》是他的最愛。
  • 被外交部表揚,這個日本導演拍的中國疫情紀錄片爆了
    2020年初,疫情全面爆發,從日本返回南京的竹內亮拍了《南京抗疫現場》,記錄了疫情爆發以來南京這座的防疫日常。 2020年6月,疫情得以控制,武漢解封,竹內亮拍了《好久不見,武漢》,記錄了十位普通的武漢人,在疫情爆發期間及疫情平息後經歷的人生故事,打破了世界對武漢的偏見。
  • 拍武漢紀錄片的日本導演:想把真實武漢傳達世界 日本反響很大
    撰稿 | 記者 陳晨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開篇,日本導演竹內亮在武漢見到的第一個受訪者對他說,「我做過核酸檢測了,沒事。」竹內亮對這一場景記憶猶新,他知道武漢人經歷了什麼。在此之前,竹內亮在日本做了十幾年的紀錄片導演,後來又隨妻子定居南京。
  • 電影節|竹內亮:想做能賺錢的紀錄片導演
    原標題:《好久不見,武漢》導演竹內亮:不要小看觀眾 想做能賺錢的紀錄片導演「我的日本朋友對武漢有很多偏見。作為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作為紀錄片的導演,特別想去拍武漢,想給全世界介紹真實的武漢。」因為拍攝《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等抗疫紀錄片的日本導演竹內亮在國內真的火了。
  • 因執導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火爆全網 日本導演竹內亮開拍後...
    竹內亮(前右)和粉絲合影 楚天都市報記者蕭顥攝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戎鈺)那個因為拍攝武漢而紅遍全網的日本人,又來了。這部時長1個小時的紀錄片,一上線即成爆款,在國內外各大社交平臺掀起刷屏狂潮。7月3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對該片公開點讚:「以普通人的視角展現了武漢這座城市經歷疫情創傷之後的實景,以及武漢人民堅韌、豁達的精神。」《好久不見,武漢》爆紅後,原本只在紀錄片圈子裡小有名氣的竹內亮,為更多觀眾熟知。他也不時念及與武漢的緣分,期待早日重返江城。
  • 日本導演的武漢紀錄片火了:把真實的武漢呈現給世界,消除偏見
    而去年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獲坎城金棕櫚大獎的《小偷家族》的評分也只有8.7分。「雖然我跟是枝裕和導演沒有見過面,但是他也曾經拍攝過紀錄片,我們算是一個圈子裡的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竹內亮回憶,以前在日本拍攝紀錄片時,他用的攝影師也跟是枝裕和合作過,「我想我們的創作理念是一樣的,就是通過作品來反映普通人的真實生活。」
  • 這個日本人拍的「抗疫日記」火了,他想讓人看到真正的中國街頭防控
    葛勇 攝 在半空盤旋著提醒市民保持距離的無人機、一人一桌吃飯的飯館新規、測量體溫後方可進入的住宅區……成為中國「網紅導演」的日本人竹內亮,在微博上更新了他的最新一部《南京抗疫現場》 英文版,立刻就有熱心網友為這段短紀錄片加上了各種語言的字幕,轉發到各國社交平臺上。
  • 乘風破浪的2020——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的中國又一年
    交匯點訊 「提到武漢,腦子裡都是灰色的畫面;看過紀錄片,才知道武漢這麼美、這麼大。」今年年初,一部《好久不見,武漢》在網絡爆紅,讓眾多日本網友感嘆「我想去武漢看看。」
  • 日本導演拍的中國紀錄片,為何能被誇上熱搜_生活_澎湃新聞-The Paper
    他叫竹內亮,是一名日本紀錄片導演。前不久,他在中國拍攝的最新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引發國內外網友熱議。2020年12月19日,在南京舉辦五周年粉絲見面會不過,在拍攝紀錄片之前,竹內亮的人生並不太順。高中時沉迷於看電影,《星球大戰》是他的最愛。
  • 我在中國的2020丨真實記錄武漢的日本人 爆紅半年後這樣說
    拍攝《南京抗疫故事》和 《好久不見,武漢》之前,竹內亮沒有想過會受到如此巨大的關注。「視頻播出後,很多中國人感謝我。有的日本人對我說,你肯定收了中國政府的錢,你是間諜。他們說的不對,我們只是自己想拍,所以去拍而已。」    2020年,來自日本、居住在南京的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因為拍攝「解封」後的武漢而聲名鵲起。    6月26日,《好久不見,武漢》上架視頻網站,竹內亮當時預估點擊量最多1萬。
  • 日本紀錄片導演:想讓全世界看到疫情之後真實的武漢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記錄下10個武漢人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  想讓全世界看到疫情之後真實的武漢  「我做過核酸檢測,放心。」這是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中,一位開日料店的武漢人見到竹內亮時說的第一句話。  竹內亮今年41歲,是日本資深紀錄片導演,2013年來到中國,定居南京。
  • 一個日本人,拍下疫後武漢:我想讓世界知道中國的好
    2011年,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帶著全家人搬回妻子的故鄉——南京,成了南京人的女婿,從此開啟了在中國拍攝紀錄片的10年。自述 | 竹內亮 編輯 | 陳薇沁拍攝結束後,竹內亮在辦公室休息在南京工作室初見竹內亮,他鬍子拉碴,衣服皺巴巴的,在妻子兼合伙人趙萍的催促下,才從午間小憩中醒來,睡眼惺忪地望著我們。完全想不到,他竟然是一名粉絲百萬的「網紅導演」。
  • 外網刷屏——這位日本導演,想讓世界看到中國抗疫真相
    這條視頻在微博上有超五萬轉發,上了日本雅虎首頁,後來被翻譯成十餘種語言在全世界傳播。外國人視角、無臺本拍攝、豐富紮實的細節,讓這部紀錄片同時受到了中外網友的歡迎。一個月後,竹內亮導演又拍了《南京抗疫現場》第二部,他上了日推熱搜,也再次成為微博上的「網紅導演」。
  • 這位42歲日本大叔,拍出了最真實的疫後武漢煙火味
    很快,竹內亮的擔心就變成多餘的了,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裡,這部紀錄片的播放量超過了2500萬次,這讓他在上次憑藉《南京抗疫現場》這部10分鐘的紀錄片奪得微博視頻社區全站日榜播放量第一名之後,再一次登頂這個榜單。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我要來大熊貓基地拍日本飼養員小姐姐
    6月30日,日本電視臺早間新聞欄目介紹了講述解封後武漢現狀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這部片子的導演正是今年3月因拍攝《南京抗疫現場》而在中日兩國引發較大反響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
  • 打卡網紅新景點 揚州團結湖畔百餘種花菖蒲盛開
    這些鳶尾中,又以日本鳶尾(花菖蒲)最多。眼下,正是日本鳶尾陸續盛開的時候,成片的鳶尾花,讓團結湖畔日漸成為網紅打卡地。新網紅打卡地團結湖畔水生花卉專類園提起水生花卉,揚州人最為熟悉的是荷花、睡蓮。揚州荷花和睡蓮的種植池多,尤其是在城區,觀賞荷花種植廣泛,如荷花池公園,就有大面積的觀賞荷花種植,同時還有荷花種質資源圃,收集了數百個荷花品種。現在,裡下河地區農科所正著力打造「水生花卉專類園」,就位於邗江區楊廟鎮的團結湖畔。這裡,除了常見的荷花外,最主要的就是鳶尾。
  • 喬杉《沐浴之王》專訪:澡堂洗澡曾被偷拍,女裝穿裙子很舒服
    他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澡堂故事、女裝造型的小花絮還有拍攝中的許多趣事。 但是他補充確實不是個人紀錄片,自己只是洗腳不是沐浴。喬杉還在現場傳授搓澡技巧,看起來十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