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星際訪問者彗星2I/鮑裡索夫看起來非常熟悉

2021-01-10 山川異域合作共贏

太陽系的最新星際訪問者彗星2I /鮑裡索夫看起來非常熟悉。一項關於彗星特徵的新研究揭示了它的核大小和氣體分布。

天文學家觀察表明,該物體的速度和軌跡指示了太陽系外部的起源。現在正式稱為彗星2I /鮑裡索夫(C / 2019 Q4),它是天文學家確定的第二個星際闖入者。第一位星際訪問者被稱為'Oumuamua(1I / 2017 U1),但那個人看上去更像是一顆小行星,而不是彗星。由於尾巴的痕跡,鮑裡索夫看起來更熟悉了。

到目前為止,鮑裡索夫彗星與我們後院觀察到的彗星幾乎沒有區別,除了它的軌道外,彗星鮑裡索夫以其熟悉的特性告訴我們,與我們從太陽系中得知的彗星相似的彗星也圍繞其他恆星形成。

這對望遠鏡被證明是研究鮑裡索夫的理想選擇,因為它們可以在低海拔觀察而彗星仍在地平線附近。這使得技術人員能夠迅速響應天文學家發出的意外觀測請求。

「非常相似」

幾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在搜尋太陽系外彗星的天空。在劇烈的行星形成初期,預計會從生長系統中彈出大量物質。大多數噴射出的物質可能會從系統的外圍開始,在恆星引力所致的冰冷物體中。當年輕的行星遷移到不同的軌道時,它們會散射這種物質,將大部分物質從系統中彈出。

2017年,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將他們的望遠鏡對準了一個奇怪的物體,該物體最終被稱為「 Oumuamua」 。與鮑裡索夫不同,'Oumuamua沒有明顯的彗星活動跡象。它的出現違背了星際遊客的期望。

奧陌陌(Oumuamua,別名C/2017 U1 (PANSTARRS)、A/2017 U1、1l/2017 U1)是已知的第一顆經過太陽系的星際天體。Oumuamua在夏威夷語中意為「偵查兵」或「信使」。2017年10月19日,被科學家們發現。Oumuamua直徑在百米級,以每秒26公裡左右的速度從天琴座方向衝進太陽系,近乎與黃道面垂直。呈現一個雪茄狀,大約長400米,寬40米,顏色偏紅,具有固態表面,但是不能區分或巖石或金屬構成。是人類首次在太陽系內發現系外天體。

Oumuamua的到來使天文學家改變了他們對太陽外物體應多久訪問一次太陽系的期望。當大型天文望遠鏡(LSST)運行時,即每三天對整個天空進行一次觀測的寬視場望遠鏡預定時開始科學操作。

鮑裡索夫彗星就是一切,鮑裡索夫的尾巴模糊不清,將其標記為彗星。由於鮑裡索夫是活躍的,並且靠近太陽和地球,因此正在變亮(目前處於16級),而Oumuamua則是暗淡的(從未超過20級)。最重要的是,儘管'Oumuamua'只能被研究幾個星期才變得微弱,甚至用哈勃太空望遠鏡也無法觀察到,但Borisov彗星將被天文學家看到幾個月,從而可以進行更深入的觀察。

根據新的觀察,鮑裡索夫的原子核的半徑約為1公裡,這是太陽系彗星的常見尺寸。原子核被灰塵和微量的氣體所控制。它所噴射出的物質以與從太陽系彗星中噴射出的物質相似的速度行進,表明了類似的過程。它「看起來與太陽系彗星非常相似。

未來研究

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一直在觀察星級新訪客,只要能看到它就將繼續這樣做。所有觀察結果都表明,鮑裡索夫與其太陽系的兄弟姐妹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當鮑裡索夫於12月8日朝最接近太陽的方向移動,並於12月28日朝最接近地球的方向移動時,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都將準備就緒。繼續監視闖入者,以追蹤其受到越來越多的太陽輻射的亮度。

作為其他行星系統的殘骸,'Oumuamua,Borisov和其他星際偵察員可以揭示有關行星形成時代的見解,為我們自身太陽系的歷史提供背景。儘管'Oumuamua的不尋常特性表明某些年輕系統可能與太陽系存在巨大差異,但Borisov的相似之處使我們確信其他系統更像我們的系統。

星際物體的數量似乎比我們想像的要多樣化。

相關焦點

  • 星際彗星2I/鮑裡索夫:一氧化碳豐度暗示它的故鄉很遠很冷
    研究人員說,「當一顆星際彗星穿過我們自己的太陽系時,我們就好像得到了一個圍繞另一顆恆星旋轉的行星樣本出現在我們自己的後院裡。」研究小組利用哈勃獨特的紫外線敏感度,以光譜方式探測到從鮑裡索夫彗星固體彗核中逸出的一氧化碳氣體。
  • 星際彗星2I /鮑裡索夫的組成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得多
    去年八月下旬,當發現星際空間中第一個已知的彗星橫穿太陽系時,天文學家引起了注意。2I / Borisov是研究其他恆星周圍彗星形成的極為罕見的機會。在彗星接近太陽時開始散發出的氣體雲中,一組天文學家探測到的一氧化碳比在太陽3億公裡(1.8億英裡)以內的彗星所見到的更多。
  • 星際訪客二號,鮑裡索夫彗星,與奧陌陌前輩有什麼不同呢?
    根據天文觀測,第二個記錄在案的星際天體到訪了我們的太陽系。但這個新訪客是怎樣不同於第一個星際天體奧陌陌呢?圖解:鮑裡索夫彗星(左)對比 奧陌陌(右)圖源:雙子星天文臺/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大學天文研究學會,威廉赫歇爾望遠鏡自從天文愛好學者根納迪鮑裡索夫首次在(2019年)八月發現它,科學家們都迫不及待地想更了解彗星C/2019 Q4(鮑裡索夫)。既定的後續的觀測中發現,它的運行軌道暗示它可能源自太陽系之外。
  • 鮑裡索夫彗星和行星的構成「仍然是我們無法真正解釋的難題」
    2I/Borisov 是第二顆被觀測到的星際天體。業餘天文學家 Gennady Borisov 在克裡米亞上空觀測到了一位宇宙訪客,它來自離銀河系非常遙遠的空間並正在向地球移動。 其他天文學家也確認了這顆彗星為星際訪客,這是人類第二次觀察到的訪客。
  • 第二個奧陌陌正在解體嗎?兩個神秘的星際穿越者有啥不同?
    去年秋,被確認為「跨星際天體」的鮑裡索夫彗星(2I /Borisov),從今年3月中旬開始至今,一直不斷出現破碎現象。問題來了——很快會解體嗎?是否會葬身於我們太陽系?這是個既神秘又有趣的問題。2019年8月30日,克裡米亞業餘天文學家傑納迪·鮑裡索夫(Gennady Borisov)利用瑪爾戈私人天文臺最先發現了這顆新彗星,幾天後得到確認同樣來自太陽系外。按照彗星命名法,最初編號為C/2019 Q4 (Borisov),後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給了正式名稱:2I / Borisov(I代表Interstellar Object星際天體,2代表第二個,第一個就是奧陌陌)。
  • 一顆星際彗星逆向駛來,軌道周期4300年,7月3日掠過水星
    但在這百忙之際,又有一種天空觀測者不會放過的天文現象,每當太陽落天后,一顆星際彗星將出現西邊天空,可惜的是現在肉眼暫時看不到,需要專用天文望遠鏡,因為它的視覺強度剛剛接近+7.0,低於肉眼可見度閾值,不過很快就能肉眼可見了,因為它將在2020年7月3日掠過水星軌道內側,到時亮度可以變得像二等星或三等星一樣明亮。
  • 兩個月來已有兩顆彗星莫名破碎,星際訪客也未能倖免!什麼原因
    從去年9月份至今,有兩顆彗星一直很受關注,分別是鮑裡索夫彗星和阿特拉斯彗星,前者被認為來自於太陽系之外,後者被認為來自於太陽系柯伊伯帶的外圍,從起源上看兩者很不相同,但是它們在向內太陽系進發的過程中都碎裂了。
  • 某些星際彗星在正式公布之前可能就已經被天文學家的相機記錄過了
    科學家正式公布了這顆星際彗星,此時這顆令人激動的星際彗星2I/鮑裡索夫已經深入太陽系內部了。在仔細研究了太空調查數據之後,天文學家發現,它的出現在可以追溯到2018年12月。發現號上彗星與太陽的距離是3個天文單位——大約是火星平均軌道距離的兩倍(如果偏離的方向大不相同)。
  • 外媒:太陽系首顆「外來彗星」成分奇特
    參考消息網4月22日報導外媒稱,最新研究顯示,目前已知的第一顆從另一個星系造訪我們太陽系的彗星有著不同尋常的構成成分。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4月20日報導,2019年人們在太陽系中發現了星際彗星2I/鮑裡索夫。
  • 星際訪客到來,穿越太陽系,有什麼驚喜?
    根據一周的觀察結果,歷史上第二個星際天體「到訪」了我們太陽系。但是這個新的「到訪者」與第一個星際穿越天體「奧陌陌」有什麼不同之處呢?自從天文學業餘愛好者鮑裡索夫在第一次發現彗星C/2019 Q4(鮑裡索夫)後,科學家們都期望能對它有更多的了解。後續的觀察結果明確地證明它的軌跡起源於外太陽系。
  • 首顆星際彗星發生分裂——來自星星的你,能否順利返航?
    2019年12月,人類發現的首顆從太陽系外闖入的星際彗星鮑裡索夫(2I/Borisov)在匆匆造訪太陽系後,掉頭向寂寥的星際空間返航。近日,哈勃空間望遠鏡再次追蹤到它時,卻發現彗核已經分裂——心碎!它頭也不回,原來一直在負重前行。
  • 第二個奧陌陌被發現:C/2019 Q4 彗星,如何判斷它來自太陽系外?
    "世紀彗星"isonC/2019 Q4 彗星來自哪裡,它要到哪裡去?C/2019 Q4彗星是在克裡米亞瑪爾戈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傑納迪·鮑裡索夫在1019年8月30日發現的,此後全球多個機構追蹤到了這顆彗星,並且留下了它的倩影。
  • 和奧陌陌一樣,太陽系第二位星際訪客也保持無線電靜默
    2019年8月30日,業餘天文學家根納迪·鮑裡索夫(Gennadiy Borisov)偶然發現一顆奇特彗星。初步觀測表明,這顆彗星很可能是繼奧陌陌之後的太陽系第二位星際訪客。果不其然,國際天文聯合會小行星中心和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隨後計算出這顆彗星的運行軌道,證明它確實來自太陽系外,並將其命名為2I/Borisov。
  • 如何可以近距離研究星際訪客?本文為您揭秘
    計劃的太陽系「靜星」工藝網絡示意圖,不光可以用來觀察星際訪客在太陽系中的行動,也可能潛在地近距離研究這些訪客。圖解:計劃的太陽系「靜星」工藝網絡示意圖,不光可以用來觀察星際訪客在太陽系中的行動,也可能潛在地近距離研究這些訪客。
  • 第一顆星際彗星被發現了嗎?
    【博科園-科學科普】來自小行星中心的天文學家今天發出了一份聲明,希望天文學家能夠在C /2017 U1 PANSTARRS彗星上做後續的觀察。這是因為這顆奇怪的彗星似乎正處於太陽系之外的軌道上。不僅來自奧爾特雲,而且來自另一個恆星系。這是第一個發現的嗎?彗星描繪概念圖。
  • 發現來自太陽系外的彗星,本來就是從太陽系跑出去的!
    這些結果提高了我們對外太陽系和更遠星際空間的理解。並不是所有彗星都沿著封閉的軌道繞太陽運行,有些在飛向星際空間之前高速穿越太陽系,再也不會回來。雖然計算這些彗星的去向很簡單,但確定它們來自哪裡就更難了。
  • 2020年人類災難即將結束,這顆彗星可能即將解體
    眾所周知,當彗星靠近太陽的時候,它上面的冰就會開始融化,形成一條長長的尾巴。因此,在我國古代,彗星也被稱為掃把星,它是災難開始的象徵。在國外,彗星代表的也是惡性,通常象徵著王子的死亡和戰爭的失敗。但是,這顆彗星的發現時間和人類最近遭遇的災難相當接近,我們不得不懷疑這其中的關聯。彗星阿特拉斯是在2019年的最後幾天被發現的,當時這顆彗星還相當暗淡,但是亮度增加的速度非常快。也就是在隨後的幾天,我們就爆發了新冠病毒疫情。雖然我們已經把疫情控制住了,但是它還在世界各地的其它地方傳播。目前感染人數已經超過了100萬,而死亡人數也已經超過了10萬。
  • 按彗星軌跡,太陽系中存在第二平面,有可能是彗星的「第二家園」
    黃道平面不是太陽系中唯一的平面,按彗星的軌跡,存在第二平面-空黃道平面 但是對長周期彗星的最新研究發現了一個第二家園,叫做「空黃道平面」。它應該是由於彗星被銀河系的重力所拉扯而形成。當太陽系剛開始形成時,是從一些散狀無規則的氣雲和灰塵被擠壓,變成飛速旋轉的又大又厚的圓盤。所有的行星,小行星還有彗星都是存在於這個圓盤上。
  • 《星際控制2》:從對戰版《爆破彗星》,到啟發了《輻射》的太空冒險...
    《星際控制》:《爆破彗星》的雙人對戰升級版自然,《星際控制2》的故事要從系列的初代說起。1989年,保羅·裡奇三世(Paul Reiche III)和弗雷德·福特(Fred Ford)創建了Toys for Bob遊戲工作室。
  • 它與其他彗星有何不同?
    來自太陽系內部的物體通常以平均每秒19.2公裡的速度移動。另一個讓科學家們相信它是星際遊客的線索是它的飛行軌跡。它最接近太陽一個月後首次被觀測到。當時它在水星軌道內,它從傾斜軌道上的行星平面上方飛過太陽。它以足夠快的速度移動以躲避太陽的引力。此外,它顯示出強大的非引力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