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顆星際彗星被發現了嗎?

2021-01-09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來自小行星中心的天文學家今天發出了一份聲明,希望天文學家能夠在C /2017 U1 PANSTARRS彗星上做後續的觀察。這是因為這顆奇怪的彗星似乎正處於太陽系之外的軌道上。不僅來自奧爾特雲,而且來自另一個恆星系。這是第一個發現的嗎?

彗星描繪概念圖。圖片:NASA

彗星被分為兩大類,有一些短時期的彗星,它們從柯伊伯帶出發,遵循一個常規運行規律、可預測的軌道,使它們定期靠近太陽。哈雷彗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在天空中每隔70年左右就會亮起來。

長期的彗星從奧爾特雲開始,大量的彗星從太陽中延伸出數百個天文單位——甚至在一光年之外。這些彗星可能需要幾十萬甚至數百萬年的時間才能到達太陽系內部,通過與附近的恆星的相互作用,它們被擠壓出了它們的固定模式。

天文學家通過太陽系對一顆彗星的路徑進行了幾次觀察,然後用它來計算它的軌道偏心率。零偏心會繞太陽公轉一周,而偏心率則是拋物線軌道。以哈雷彗星為例,它的離心率為0.967;在一個圓和一個拋物線之間。

軌道路徑C 2017/U1 PANSTARRS

從最初的觀察來看,C /2017 U1的離心率為1.2,這使得它成為雙曲線軌道。這意味著它是在太陽系之外的軌道上運行的。

顯然像這樣大膽的聲明需要好的證據,這就是為什麼小行星中心正在尋找額外的觀測數據:

對這個物體的進一步觀察是非常理想的。除非有嚴重的問題,在大部分的天體測量中,強烈的雙曲線軌道是唯一可行的解決方案。雖然計算有意義的原始和未來的重心軌道可能不太明智,但考慮到極短的觀測弧線,下面的軌道對兩個值都有e ~ 1.2。如果進一步的觀測證實了這個軌道的不尋常性質,這個物體可能是星際彗星的第一個明顯的例子。

像這樣的彗星怎麼能到達太陽系呢?當其他恆星在距太陽幾光年的範圍內通過時,它們的引力就會攪動我們的奧爾特雲。假設太陽對其他恆星系統彗星雲也有同樣的作用。在彗星、行星和恆星之間的三體交互作用可以將一顆彗星從其恆星系統中釋放出來。實際上,天文學家們正在爭論小行星郵寄名單上可能存在的來源。

託尼·鄧恩模擬了它的當前軌跡,展示了彗星如何從「Lyrae星座」飛向我們,它包含了明亮的恆星Vega,是Vega的嗎?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

2017年10月18日,在夏威夷Haleakala天文臺的全景測量望遠鏡和快速反應系統(pan - starrs)上首次發現U1。這個自動望遠鏡的目的是夜間掃描天空,搜尋移動和可變的物體。它是世界上最多產的彗星獵人之一,這就是為什麼你可能會看到這麼多彗星以它命名。

這顆彗星距離地球約3000萬公裡(1900萬英裡),而觀測到的只有6天。它的速度是26千米/秒,比太陽系的逃逸速度快得多。

我們現在知道,它在2017年9月9日通過了它最接近太陽的位置,並在返回太陽系的軌道運行很好。

這將成為第一個星際彗星嗎?它的亮度已經達到了21級,因此天文學家們需要快速的工作來收集更多的觀測數據。

知識:科學無國界,博科園-科學科普

參考:Minor Planet Center

作者:Fraser Cain

來自:Universe Today

編譯:中子星

審校:博科園

相關焦點

  • 一顆星際彗星逆向駛來,軌道周期4300年,7月3日掠過水星
    但在這百忙之際,又有一種天空觀測者不會放過的天文現象,每當太陽落天后,一顆星際彗星將出現西邊天空,可惜的是現在肉眼暫時看不到,需要專用天文望遠鏡,因為它的視覺強度剛剛接近+7.0,低於肉眼可見度閾值,不過很快就能肉眼可見了,因為它將在2020年7月3日掠過水星軌道內側,到時亮度可以變得像二等星或三等星一樣明亮。
  • 星際彗星2I/鮑裡索夫:一氧化碳豐度暗示它的故鄉很遠很冷
    鮑裡索夫彗星是已知的第一顆起源於與我們的恆星系統不同的恆星系統的彗星。測量發現,它的一氧化碳含量異常豐富,這與我們太陽系的彗星很不一樣。研究人員說,它的不同尋常的組成表明,圍繞著一類涼爽的紅矮星,很可能是富含碳的星周圓盤的誕生地。這些觀測是對圍繞另一顆恆星的原始圓盤中物質的化學成分進行取樣的絕佳機會。
  • 兩個月來已有兩顆彗星莫名破碎,星際訪客也未能倖免!什麼原因
    鮑裡索夫彗星被認為是第2個闖入太陽系的系外天體,第1個是奧陌陌小行星,這顆彗星幾乎是從太陽系黃道盤面的垂直方向上切入,在還沒有到達近日點的時候,速度就高達每秒33公裡,因此被認為是太陽系外的星際訪客,因為太陽系內的天體不可能從黃道盤面的垂直方向上進入,速度也不會這麼高,不過在今年3月份的時候,天文學家發現鮑裡索夫彗星已經分裂成兩塊,在火星軌道附近到達近日點後,
  • 第二個星際訪問者彗星2I/鮑裡索夫看起來非常熟悉
    太陽系的最新星際訪問者彗星2I /鮑裡索夫看起來非常熟悉。一項關於彗星特徵的新研究揭示了它的核大小和氣體分布。天文學家觀察表明,該物體的速度和軌跡指示了太陽系外部的起源。現在正式稱為彗星2I /鮑裡索夫(C / 2019 Q4),它是天文學家確定的第二個星際闖入者。
  • 與其對著星星許願,不如來「自製」一顆彗星?
    在剛剛過去的五月,一顆「染著」綠色彗發的彗星,在天文愛好者圈子裡一次次刷屏。它被命名為C/2020 F8(SWAN)彗星,並且很有可能成為一顆非常亮的「大彗星」。大家奔走相告:十年來第一顆肉眼可見的彗星終於來啦!
  • 首顆星際彗星發生分裂——來自星星的你,能否順利返航?
    2019年12月,人類發現的首顆從太陽系外闖入的星際彗星鮑裡索夫(2I/Borisov)在匆匆造訪太陽系後,掉頭向寂寥的星際空間返航。近日,哈勃空間望遠鏡再次追蹤到它時,卻發現彗核已經分裂——心碎!它頭也不回,原來一直在負重前行。
  • 第二個奧陌陌正在解體嗎?兩個神秘的星際穿越者有啥不同?
    去年秋,被確認為「跨星際天體」的鮑裡索夫彗星(2I /Borisov),從今年3月中旬開始至今,一直不斷出現破碎現象。問題來了——很快會解體嗎?是否會葬身於我們太陽系?這是個既神秘又有趣的問題。先來看看天文學家都有哪些最新觀測發現:鮑裡索夫彗星從2019年12月8日通過近日點算起,至今已經5個多月,最近天文學家觀測發現,這顆跨星際彗星似乎正在四分五裂。▲根據哈勃太空望遠鏡最近(3月3日、23日、28日、30日)多次觀測影像顯示,彗星核心從一個亮點逐漸被拉長。
  • 首次在一顆彗星中發現生命必需的磷 每6.5年繞太陽...
    首次在一顆彗星中發現生命必需的磷 每6.5年繞太陽公轉一圈  Evelyn Zhang • 2020-12-03 18:24:49 來源:前瞻網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不尋常的彗星 被當作世界末日引發悲劇
    有很多彗星是用發現它的科學家的名字來命名的,例如著名的哈雷彗星。然而,有一個彗星卻是同時用兩個人的名字來命名的,這顆彗星叫做海爾.波普。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天堂之門」自殺事件, 就是由它引起的。彗星初現1995年7月25日凌晨,亞利桑那州的天文學家波普在觀測人馬座星系時,發現了一個在星圖中查找不到的神秘天體,憑著自己天文學方面的經驗,波普認為這是一顆尚未被發現的新彗星。
  • 奇怪的星際物體可能是一顆死星的碎片
    Oumuamua是已知的第一個來自太陽系之外的天體,它可能是在一顆行星被一顆遙遠的恆星撕碎時形成的橢圓形的天體。2017年年底,一名不尋常的訪客出現在太陽系附近,這是一顆小但有很多巖石的天體,它並非來自地球附近,而是誕生在一個非常遙遠的恆星系統中。
  • 彗星軌道和行星的一樣嗎?
    但是彗星都是來自太陽系及以外遙遠的地方,都不會以相同的幾乎是圓形的橢圓形移動,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彗星在拋物線軌道上繞太陽運行,而不像在橢圓軌道上運行的行星?從奧爾特雲到太陽,彗星從哪裡獲得能量到如此長的距離?此外星際彗星/小行星如何從其母星[系統]中出來,並訪問其他行星呢?
  • 發現來自太陽系外的彗星,本來就是從太陽系跑出去的!
    這些結果提高了我們對外太陽系和更遠星際空間的理解。並不是所有彗星都沿著封閉的軌道繞太陽運行,有些在飛向星際空間之前高速穿越太陽系,再也不會回來。雖然計算這些彗星的去向很簡單,但確定它們來自哪裡就更難了。
  • 神秘的系外訪客Oumuamua是一顆彗星?科學家稱:可能是外星飛船
    科學家稱,三年前飛過地球的神秘星際訪客可能是一艘外星飛船。根據一項令人震驚的新研究,這是因為對雪茄形狀物體Oumuamua起源的普遍解釋存在致命的缺陷。專家們沒有發現任何外星信號的跡象,最終得出結論,這個太空訪客是一顆彗星——這一發現被新的研究排除了。今年早些時候,科學家提出,Oumuamua的分子構成表明,這顆彗星是由凍結的氫構成的。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Oumuamua能夠推進自己,因為從該物體噴出的氫氣會推動它穿過太空。
  • 外媒:太陽系首顆「外來彗星」成分奇特
    參考消息網4月22日報導外媒稱,最新研究顯示,目前已知的第一顆從另一個星系造訪我們太陽系的彗星有著不同尋常的構成成分。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4月20日報導,2019年人們在太陽系中發現了星際彗星2I/鮑裡索夫。
  • 星際彗星2I /鮑裡索夫的組成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得多
    去年八月下旬,當發現星際空間中第一個已知的彗星橫穿太陽系時,天文學家引起了注意。2I / Borisov是研究其他恆星周圍彗星形成的極為罕見的機會。在彗星接近太陽時開始散發出的氣體雲中,一組天文學家探測到的一氧化碳比在太陽3億公裡(1.8億英裡)以內的彗星所見到的更多。
  • 2020年日全食期間新發現的彗星
    冬至剛過,NASA就公布了一顆新觀察到的彗星,它就悄悄地奔向太陽。(左)ESA / NASA SOHO天文臺的LASCO C2相機拍攝的照片,在左下角顯示了彗星C / 2020 X3(SOHO)。2020年12月14日日食期間,一個小斑點正飛過太陽,這是最近由泰國業餘天文學家Worachate Boonplod首次發現的一顆彗星。他在日食的前一天就發現了這顆彗星,並在日食當天,在沒有強烈日光幹擾下確實觀察到了這顆「小斑點」,它出現在太陽的外層大氣中,距離太陽極近。
  • 一顆彗星,砸向地球
    40億年前,一顆巨大的彗星,砸向地球,……它的彗尾透亮整個宇宙,它來地球的使命是用巨大的生命力撞擊出生命的火花。這顆彗星的每一個組成部分都能在地球上誕生萬物與生靈,生命來自彗星,人類和鳥類來自光音天上彗星星尾的光粒子。地球上的生靈永恆地受蒼穹的庇護和關注,尤其是彗星的護佑!每隔六十年,天上會飄下來一顆美麗的彗星。天使彗星來凡塵幹什麼?
  • 新發現一顆彗星,軌道周期5467年,上次造訪太陽在公元前3447年
    趣味探索訊 今年2月下旬,加拿大安大略省業餘天文學家Roman Kulesza試圖在夜空中尋找一顆新發現彗星,結果一無所獲,但Kulesza並沒有就此放棄,因為隨著時光流逝,彗星將越變越亮。3月14日,Kulesza終於用5英寸折射望遠鏡拍到一張非凡照片,照片顯示,在群星之中有一顆翡翠綠彗星,它就是ATLAS(C/2019Y4)彗星。Kulesza驚訝說,昨晚ATLAS真的變亮了許多,亮度可達到+8等,望遠鏡終於能捕捉到它了。
  • 業餘天文學家發現的SWAN彗星,即將閃耀在我們的夜空中
    該儀器的主要目標是繪製太陽風的變化圖,太陽風是由太陽不斷釋放到星際空間的帶電粒子的變化流。此外,它還成為彗星的有效發現者,因為彗星也是氫的來源。在彗星的例子中,氫來自於冰核被太陽加熱時釋放到太空中的水蒸氣。因為太陽輻射可以把水分子(H2O)分解成一個氫原子(H)和一個氫氧對(科學家稱之為羥基自由基,簡稱OH)。
  • 神秘的星際訪客
    奧陌陌是一個闖入太陽系的天體,也是人類在太陽系探測到的第一個系外造訪的星際天體。不過,它究竟是什麼,是一艘外星飛船,一顆來自外星系的彗星,還是一顆小行星?這個問題曾經難倒全球無數天文學家。最近,天文學家交出了最新答卷:這位星際訪客,很可能是一個行星天體的碎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