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金庸的最後一部小說,鹿鼎記在論武上其實是及佔便宜,一方面由於創作時間最晚,武功描寫越來越誇張,另一方面,鹿鼎記上承碧血劍,下接連城訣、飛狐系列,甚至和雙鵰(海大富的化屍粉是歐陽鋒傳下來的)、笑傲江湖(澄觀提過獨孤求敗和令狐衝)聯繫上,因此隱藏人物極多,在本號之前的文章中,已經介紹了鹿鼎記中的碧血劍人物鹿鼎記隱藏的最強高手團體:海外的袁承志勢力,袁承志一系畢竟多多少少在鹿鼎記有提到過,還有這麼些人物,未曾在鹿鼎記提及,卻存在於鹿鼎記的世界觀,本文就來介紹一下這些隱藏高手。
超一流
飛天狐狸父子:這對父子是胡一刀和胡斐的祖上,在書中並未提及他倆的名字,倒是TVB雪山飛狐給他們取名為胡天和胡丹。鹿鼎記故事開始的時間為康熙二年(1662年),此時的飛天狐狸大致還活著,因為在雪山飛狐中有提到飛天狐狸死後沒多少年後吳三桂就造反了。
飛天狐狸
飛天狐狸作為李自成麾下四大侍衛之首,名震天下,武功之高被其他三名侍衛評價為武功蓋世,在明末清初這個大背景下,有穆人清、袁承志、歸辛樹、玉真子等超一流高手的存在,除玉真子外,穆人清、袁承志、歸辛樹均為李自成出過力,四大侍衛和他們之間無疑是認識的,這種情況下三個侍衛認為飛天狐狸武功蓋世,不說強於穆人清,則其武功之高很可能也是跟穆人清一個級別的。
而在表現上,飛天狐狸是胡家武功的創始人,胡家的入門武功就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描述,簡直堪比易筋經。並且在飛天狐狸在被義弟偷襲,手臂被砍下一條,背心被砍成重傷的情況下,仍然能輕易殺死三個義弟,只是他不願動手。
斷臂對武力影響有多大呢?可以參考神鵰俠侶中楊過被郭芙斬斷右臂後,當時已經達到一流水平的楊過一度自暴自棄,自認就算不死以後也只是個尋常武夫。當然,如果有時間適應,重新練武和補足斷臂缺陷,那斷臂的影響不算特別大,有無塵和九難的例子,可在這裡飛天狐狸是在背部重傷+斷臂的雙重debuff下還能反殺,可以說對得起武功蓋世的評價。
現今只餘獨臂,就算一時不死,也不過是個尋常武夫而已。瞧著兩行石刻出了一會神,低下頭來,見許多石塊堆著一個大墳。
飛天狐狸
飛天狐狸之子在一百多位江湖上成名的英雄豪傑雲集的宴會上來去自如,瞬間打了一個峨眉高手六個耳光,這一手宴席上竟無人能看清,苗範田認為他的飛天神行絕技青出於藍,猶在乃父之上。而此時他不過二十歲。
席上群豪一齊站起,驚愕之下,大廳中百餘人竟爾悄無聲息,均想:此人身法怎地如此快法?那峨嵋派的名宿受此重創,嚇得話也說不出口。那兒子縱上前去打人時群豪並未看清,退回原處時仍是一晃即回,這一瞬之間倏忽來去,竟似並未移動過身子。那三位公公與他父親數十年同食共宿,知道這是他家傳的飛天神行輕功絕技,只是他青出於藍,似乎猶勝乃父。
不過胡家兒子的武功表現還是遠不如他父親的,擊敗闖王三護衛需要半個時辰,然而他只有二十歲,潛力極大,雪山飛狐的說法裡這個兒子是在四五十歲時生了重病,被三護衛的後人找到,被逼得自殺,理論上此時的胡家兒子肯定有超一流水平,顯然是金庸要安排胡家和其餘三家仇怨不解,又把人武功設定的太高了,所以又搞了一出胡家兒子重病時被找到。
飛天狐狸之子
一流
苗範田三大侍衛:三人聯手刺殺吳三桂,若非飛天狐狸中途阻撓,已然成功,吳三桂的衛士武功不弱,被九難袖風一掃不過是後退,這個表現已然強過多隆、察爾珠、康親王等人,他們在九難袖風之下可是站立不穩,向後摔出。而天地會刺殺吳三桂屢屢失敗,這些發生在飛天狐狸死後,此時若換做三大衛士再去刺殺,足以殺死吳三桂。
苗範田三大侍衛
吳三桂一聲怒喝,他身後四名衛士四劍齊出,向白影刺去,那人袍袖一佛,一股勁風揮出,將四名衛士震得向後退開。
康熙急忙退後,多隆、察爾珠、康親王等因在皇帝之旁,都未攜帶兵刃,大驚之下,都向那人抓去。那人左手衣袖疾揮,一股強勁之極的厲風鼓蕩而出,多隆等七八人站立不穩,同時向後摔出。
範侍衛的後人在乾隆年間是丐幫幫主,範侍衛本人也是乞丐打扮,縱然不是丐幫幫主,也是丐幫元老級人物。
田侍衛開創了天龍門,天龍劍法被譽為武林一絕,別看田歸農的武功不怎樣,那是他的個人問題,雍正年間的田家可威風的很,絕對是江湖上的第一流人物,拿著闖王軍刀甚至一度可以號令天下豪傑,天下英雄只要見到軍刀,縱使身有天大的要事,也都得擱下應召赴義。
這一年大江南北的英雄豪傑聚會洛陽,結盟立誓,從此闖王軍刀由天龍門田氏執掌,若胡家後人再來尋釁生事,由天龍田氏拿這口軍刀號召江湖好漢,共同對付。天下英雄只要見到軍刀,縱使身有天大的要事,也都得擱下應召赴義。
田侍衛
苗侍衛是苗家劍的創始人,苗家劍被稱為天下無雙、武林絕藝,在同時代太極劍可是流傳於世的,能創出這種等級的武功,再不濟一流水準是有的。
說著樹枝一探,左手捏了劍訣,樹枝走偏鋒刺出,【使的正是天下無雙、武林絕藝的「苗家劍法」】。雖是一根小小樹枝,但刺出時勢夾勁風,又狠又準,要是給尖梢刺上了,實也與中劍無異。
苗侍衛
天寧寺高僧、梅念笙:連城訣的時代背景是在新修版加上的,梅念笙是吳六奇的同門,唐詩選集的寶藏是吳六奇的師叔所發現,原本是要交給吳六奇當作反清復明的軍費,結果吳六奇被歸二娘和歸鍾所殺,送信人把這套寶藏的訊息傳播了出去,這才有了連城訣的故事,也就是說鹿鼎記還是連城訣的半個前傳。
天寧寺高僧是吳六奇的師叔,會唐詩劍法,還有武功高強的旁白,理論上也該會神照功。梅念笙則是狄雲的師祖,在吳樾版連城訣中,梅念笙表現頗佳,正面擊敗了血刀老祖,逼得血刀老祖發誓不敢再來中原,在擊敗血刀老祖的晚上,萬震山哥仨趁著梅念笙內功大損襲擊梅念笙,仍然不是敵手,最後戚長發詐降,利用了梅念笙的心軟背刺了一劍,梅念笙才不敵落敗。但在原著中就沒有這麼高光了,對他的評價也僅僅只有個比萬震山等人武功強得多了,不過會唐詩劍法和神照經,一流肯定是夠得上的。
到得大清康熙年間,忽有一位身具高強武功的高僧駐錫荊州天寧寺,無意中發現了寶藏,他將此訊息寫成書信,託人送交給當時天地會廣東紅旗香主吳六奇,請他去發掘出來,作天地會反清復明之用。因怕洩漏機密,他將寶藏所在處用密碼(劍訣)注入一本當時流傳的《唐詩選輯》之中,送交吳六奇。吳六奇是他師兄的弟子,同門相傳,和那高僧都會「唐詩劍法」,知道劍法的次序。不幸密碼送到時,吳六奇遭難,為人所害,這劍訣密碼便流落在外。送信人輾轉將訊息傳了出來,訊息若不與《唐詩選輯》連在一起,湊不成一塊;得訊之人如不會「唐詩劍法」,雖知劍訣,但不知劍招次序,寶藏也就難以找到。梅念笙是那高僧與吳六奇的同派門人,會使「唐詩劍法」,後來又得了劍訣,事機不密,落得給三個徒弟背叛殺害的下場。
梅念笙
蕭半和父親和他的七個結義兄弟:鴛鴦刀發生的時代沒有明說,但可以推測是在發生在雍正朝,連載版鴛鴦刀曾提及當今皇帝還是阿哥時是康熙末年,後來雖刪除了這段但是保留了一個人物便是川陝總督劉於義,此人任總督是在雍正年間。蕭半和在書中出場時是五十歲,他在十六歲便淨身進攻,時間倒退上去,應該是康熙中期左右,他的七位伯叔進攻行刺就更早了。
蕭半和自認窮極一生,也未必能到他父親和這七位伯叔一樣的功夫,可見這八人全部在蕭半和之上。如果說有武學退化論,那只能說在某個階段有,比如雍正朝前二的高手蕭半和在康熙朝可能連前二十都進不了。
華山、鐵劍兩派的一些優秀三代弟子:如梅劍和、劉培生這些碧血劍時期的華山三代優秀弟子,在當時相對於尋常武林高手就高出甚多,到了鹿鼎時代循序漸進,進不到一流當是正常的事情,其餘還有九難未來收的弟子,在碧血劍中提到過,有舊文碧血與鹿鼎最強的兩個門派:壟斷絕頂高手,三代弟子勝過大幫幫主詳談,這裡不再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