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無功不受祿,做人應當堅守原則

2020-12-22 史安顏

《呂氏春秋·離俗覽》開篇就寫到:

一曰:世之所不足者,理義也;所有餘者,妄苟也。民之情,貴所不足,賤所有餘,故布衣、人臣之行,潔白清廉中繩,愈窮愈榮,雖死,天下愈高之,所不足也。

意思是說,社會上不足的東西,是理義,有餘的東西,是胡作非為。人之常情是,以不足的東西為貴,以有餘的東西為賤。所以平民、臣子的品行,應該純潔清廉,合乎法度,越窮困越感到榮耀,即使死了,天下的人也越發尊崇他們,這是因為社會上這種品行不足啊。

其實,不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缺乏理義,胡作非為之事層出不窮,現代這個物慾橫流、急功近利的社會又何嘗不是呢。

不管是何人,都應當守義。人之所以要守義,不是為了像東漢末年的王莽那樣謀求利益,而是發自內心,純粹地守義。

墨子,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之一墨家的創始人,也許他有些主張或許苛刻,不符合人之常情,但這並不妨礙他能夠和孔子一樣被世人稱之為聖人。

《呂氏春秋·離俗覽》記載,有一次墨子讓公上過到越國遊說。

公上過向越王講述了墨子的主張,越王很喜歡,對公上過說:「您的老師如果肯到越國來,我願把過去吳國的土地陰江沿岸三百社的地方封給他老先生。」

公上過回去稟報給墨子,墨子並沒有急著應下來,反而問道:「你看越王能聽從我的話、採納我的主張嗎?」

公上過回答說:「恐怕不能。」

墨子聽後,對公上過有些失望,說道:「不僅越王不了解我的心意,就是你也不了解我的心意。」

接著,又道:「假如越王聽從我的話、採納我的主張,我衡量自己的身體穿衣,估量自己的肚子吃飯,我將處於客居之民的地位,不敢要求做官;假如越王不聽從我的話、不採納我的主張,即使把整個越國給我,我也用不著它。」

對於墨子而言,自己的主張是否能被越王所採納才是最重要的,並不貪圖拜官封地。而且,即便是他的主張被越王採納,他也只是需要足夠吃穿的食祿,處於客居之民的位置。

他還說道:「越王不聽從我的話,不採納我的主張,我卻接受他的國家,選就是拿原則做交易。拿原則做交易,何必到越國去?即使是中原之國也是可以的。」

所以說,墨子能被世人稱之為聖人是不無道理的。他堅守道義,講究原則,非常清楚「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道理。

在文末,《呂氏春秋·離俗覽》寫到:凡人不可不熟論。秦之野人,以小利之故,弟兄相獄,親戚相忍。今可得其國,恐虧其義而辭之,可謂能守行矣。其與秦之野人相去亦遠矣。

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大凡對於人不可不仔細考察。秦國的鄙野之人,因為一點小利的緣故,弟兄之間就相互打官司,親人之間就相互殘害。現在墨子可以得到越王的國土,卻擔心損害了自己的道義,因而謝絕了,這可以說是能保持操行了。秦國的鄙野之人與他相距也太遠了。

這些話運用到如今這個社會也是合適的。

如何做人,每個人都應當仔細思考一番,而不能被這個社會的燈紅酒綠、繁華璀璨所擾亂。

相關焦點

  • 做人要懂得無功不受祿
    做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如果不愛就別隨便接受別人對你的好,無功不受祿,即是對別人的負責,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 墨子為治國提出的「尚同」原則是什麼意思?
    墨子在主張「兼愛」、「非攻」的同時,還為治理國家的制度建設提出了「尚同」原則。雖然墨家思想後來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發揮實際的作用,但是在理論創見上,「尚同」的思想卻是很有意義的。墨子認為,國君是國中賢者,百姓應以君上之是非為是非。根據最高統治者所制定的共同標準,反映情況,統一是非,整飭綱紀,懲罰淫暴。為了論述「尚同」的必要性,墨子從人類未有君主之前的自然狀態談起。他說,古時候沒有政長,天下之人達不成共識,因此「一人一義,十人十義,百人百義」,人數越多,異議越多。
  • 不低三下四、阿諛奉承的星座,剛正不阿,終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從小父母和老師就教我們做人要正直,不要貪圖小利,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社會隱藏的事物看得越來越真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對利益阿諛奉承的嘴臉,我們曾幻想著社會的美好
  • 做人可以沒有傲氣,但不能沒有傲骨
    我們從小在家庭、學校受的教育都是做人要善良、正直,可當我們走上社會後卻發現世態炎涼,我們純真的夢想開始在現實無情的牆壁前碰得粉碎,於是我們猶豫、彷徨,懷疑我們所接受的教育,懷疑做人如山的原則是不是一種傻氣。然而縱觀歷史,不懂堅守原則的人,縱使才華再高也難有好的結果。
  • 弟子問墨子多說話好還是少說話好?墨子一個比喻給出回答,真經典
    弟子問墨子多說話好還是少說話好?墨子一個比喻給出回答,真經典墨子是諸子百家中的一個重要代表人物。更詳細來說,他就是墨家的代表人物。而墨家提倡的是什麼呢?主要就是兼愛非攻。墨子勸退楚軍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其實也就是他和魯班的一次對決,事實也證明了他比魯班更厲害。主要不是在工藝上比魯班厲害,而是在精神上,思想高度比墨子的更高。但是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的是《墨子》裡面的一則小故事。順便來說一下人到底是應該多說話,還是少說話的問題。
  • 為人處世的技巧,厚道,是做人的原則,也是處世的標準
    做人太過精明就會失了人心,而厚道積福氣、厚道積福報,厚道守信的人,既會有人幫助他們也會有上天保護他們。二、厚道,是做人的原則1、厚道是最硬的後臺厚道,不是愚蠢,是修養,厚道,不是無能,是人品。厚道是做人的基礎,厚道是做事獲得誠信的證明。做人厚道就能守住自己的心,無論什麼時候遇到事情,都可以跟著自己的心走,做一個品行端正的人。
  • 「天黑路滑,社會複雜」,這幾個做人的原則要牢記,趨利避害!
    「天黑路滑,社會複雜」,這幾個做人的原則要牢記,趨利避害!1、不要辜負別人對你的信任守信是站立和生活的寶藏。如果一個人失去信譽,他的聲譽就會被破壞。正如劉翔所說:「一個人沒有信用的人不值得信任。」如果一個人沒有信用,就很難前進,不知道還能做什麼。
  • 第八屆墨子文化節第十三屆國際墨子魯班學術研討會儒學全球論壇...
    11月21日,由山東大學、中國墨子學會和滕州市委、市政府聯合舉辦的第八屆墨子文化節、第十三屆國際墨子魯班學術研討會、儒學全球論壇(2020)開幕式在濟南隆重舉行。本次節會論壇以「儒墨會通與國家治理」為主題,旨在會通儒墨兩大顯學思想文化精髓,為加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
  • 不管到了什麼年紀,都要守住這4條原則,才算做人成功
    我們常說,做人要有原則,原則,是指自己做事遵循的準則,對待別人的態度和自己跟別人都不能觸碰的底線。這個原則,並不是有什麼明文規定應該怎麼樣去做,而是自己給自己的一個判定標準,所以,每個人做人做事的原則,都不相同。
  • 中國廉政文化歷史故事 | 墨子提倡節儉(八)
    08墨子提倡節儉墨子提倡節儉墨子,名翟,出生在宋國(今河南商丘),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有著作傳世,較能代表墨子學說的有《尚賢》《兼愛》《非攻》等篇;學說思想主要包括:兼愛,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賢,節用;生活上奉行「以自苦為極」。墨家在戰國時是一個重要的學派,與儒家並稱「顯學」。墨子一生節儉,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墨子出身低微,「上無君子之子,下無耕農之難」,是一個接近手工業勞動者的讀書人,因而養成了注重節儉、勞身苦志的作風。
  • 「墨子」——「孔子」的反義詞
    在春秋時期,墨子的名聲與孔子幾乎不相上下,墨家與儒家並稱為「顯學」。 但是,墨子的各種主張卻幾乎都與孔子南轅北轍。可以這麼說,墨子就是孔子的「反義詞」。
  • 厚道,是我們做人的底色,厚道更是我們做人的最高境界
    告訴我們做人尤其是想做一個優秀的人,你不僅要自強不息奮鬥不止,更加要道德高尚做人厚道。今天就和朋友們聊聊做人要厚道的話題。厚道,是我們中國人為人處事,做人做事的道理,厚道做人,是每個人思想品德和素質修養的體現。為人厚道,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又是一個人為人做事的一種原則和理念。厚道就是為人善良,做人真誠,待人寬厚,不誇張,不刻薄。厚道如冬日裡的陽光,又如夏日裡的清風,無論是人品還是德行,都能打動人。
  • 領導表揚你未必是好事,無功不受祿,要正確評估自己能力保持清醒
    有些毫無原則的表揚和許諾未必是好事,員工一定要分清表揚背後領導的意圖。如果你確實工作積極突出,領導表揚你就理所當然。如果你業績平平領導就給你輕易許諾,你可就要注意了。不是領導有意拉攏你站隊,就是在利用你做他的擋箭牌,嚴重者可能要讓你欲望膨脹,一旦犯錯誤就會把你收拾掉。
  • 墨子、甘地與託爾斯泰
    墨子反對的是侵略性的戰爭,是他所謂「強凌弱,眾暴寡」的戰爭,但他並不反對抵抗侵略、保衛和平的戰爭。墨子也曾憑藉自己的智慧阻止了多次戰爭,如《公輸篇》中記載的止楚攻宋的事跡及《魯問篇》中止齊伐魯、止魯攻鄭的事跡,都是值得在歷史上大書而特殊的。但不知為什麼,人們對墨子總是缺乏應有的尊敬與感戴。
  • 當老闆要堅守自己的原則,不隨波逐流,做一個擁有高貴靈魂的君子
    所以無論市場還是管理,各位老闆首先自己要做到的就是面臨大是大非的時候,堅守正義正直的執著。在日常的生活中,堅持自己的做人原則,不隨波逐流。做一個擁有高貴靈魂的君子。
  • 職場中的100個定律,我的系列解讀之六,誠實信用原則
    二、具體原則1、適當履行原則又稱全面履行原則,是指當事人按照合同規定的標的及其質量、數量,由適當的主體在適當期限、地點,以適當的方式,全面完成合同義務的履行原則。  2、協作履行原則是指當事人不僅適當履行自己的合同義務,而且還應協助對方履行合同義務的履行原則。三、分析1.誠實信用原則是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是市場經濟活動中形成的人們在合同履行中所應遵守的道德規範。
  • 成都中院:行政處罰應當兼顧個案特殊情況遵循比例原則進行裁量
    據此,行政機關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應當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符合比例原則。行政合法性原則和合理性原則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比例原則是行政合理性原則的重要內容。具體而言,比例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時,應當堅持過罰相當,即行政處罰應當「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 不越紅線 堅守底線
    有的人把良莠不分、不講原則,到處信口雌黃、妄言妄語,說成是「心直口快」和「性格豪爽」;有的人把褒三貶四、親親疏疏,熱衷團團夥夥、拉拉扯扯,說成是「志同道合」和「真情厚誼」;有的人把節日喜慶收受土特產品、紅包禮金,說成是「禮尚往來」和「人之常情」;有的人在工作方法上,把打擦邊球、擅闖紅燈,一味急功近利、追求顯績,說成是「彎道超車」和「只爭朝夕」;有的在生活作風上,把打牌賭博、搜尋古玩,進行變相斂財、曲線受賄
  • 讀國學《增廣賢文》學做人原則:為人莫作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人生在世,都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不論是做人方面,還是做事方面。對人要真心,對事要守信。在《增廣賢文》中有這麼一句話,則是對誠信做人最好的詮釋,那就是「為人莫作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當時若不登高望,誰知東流海樣深」。
  • 《墨子》名言20句,既有大愛,又有大智慧
    墨子,戰國初期宋國人,墨家學派創始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科學家,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位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的思想以兼愛為核心,尚賢、節用為支點,他的思想集中體現在後世弟子編撰的《墨子》一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