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畫中的柳反觀中國畫中的柳

2020-12-12 北京日報客戶端

柳(或楊柳),作為文學題材,在中國文學史裡可以說是最早的。集公元前六世紀前詩歌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裡就有「惜我往矣,楊柳依依」(《小雅·採薇》);第一部大型類書七世紀的《藝文類聚》,其「木部下」第一詞條即「楊柳」。柳樹,因其枝條的婀娜,因其枝幹的斑駁,最重要的是,因其冬去春來時的新葉鵝黃淺綠,成了文人們筆下的「寵物」。在輕武重文的宋代,文人士大夫們的詩文裡,柳樹不再是一種樹,而成了一種精靈。據說與絕代藝妓李師師有一段戀情的周清真,寫柳最著名的當是一首題為「柳」的《蘭陵王》:「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愁一箭風快……斜陽冉冉春無極……」詞以詞牌為題,極少有專門題的詞。清真以「柳」作題,可見清真對柳樹的一往情深。不過,寫得更別致且又無限傷懷的還當是柳永(詩人居然就姓「柳」)的《雨霖鈴》。《雨霖鈴》下闕「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裡的「楊柳岸,曉風殘月」,成為寫柳經典的名句。

關於柳的詩文,到了十二世紀南宋,中國第一部大型專門的花木類書《全芳備祖》卷十七就只一詞條「楊柳」。從《詩經》、《說文》一直搜集匯總到作者生活的宋,共錄與「柳」相關的詩文190餘條!

《柳橋水車圖屏風》(局部)

但不知為什麼,在中國畫家裡,柳竟然從來沒有成為過主角!漢唐的人物、宋元的山水,明清的花鳥,其間的人物、山水、巖石、花卉、村落、伽藍成為主角,特別是宋元之後不斷強化的梅、蘭、竹、菊更成為中國畫裡的常客。而又因此畫梅、蘭、竹、菊成為某一畫家的標識。如元人王冕的梅、宋人文與可清人鄭板橋的竹、明人馬湘南的蘭、明人徐渭的菊等,其四君子在不同畫家筆裡,成就了這些畫家的標識與地位。不知什麼原因,詩文裡大放光彩的柳,卻難見於這些畫家。就專門來講,幾乎無一畫家「專攻」柳的。清末民初一代花卉翎毛的巨匠吳昌碩,在他留下的眾多畫作裡,柳,簡直就是「鳳毛麟角」。

汪肇(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長於翎毛。不過作為背景,柳樹與翎毛比,畫得絲毫不遜色。作為工筆,柳的葉片其上卷姿態,也與其他柳枝柳葉不同。揚州八大家,是清最為傑出的花木翎毛畫家。黃慎、李鱓的三幅圖(見版右群圖)中的柳,各具姿態:黃柳(圖4)是次角、李鱓的柳(圖5)與桃花互為主配,但有一點相同,就是柳葉在寫實與寫意之間各有個性。黃慎柳(圖4)雖是次角(蟬是主角),但柳葉畫得妖冶。而且這幅圖,無論構圖還是意境,都給齊白石類似的畫提供了範本。金農的柳,只有柳條沒有柳葉。柳條在詩文裡有一美好的名字叫「柔條」。金農的柳條便是「柔條」最好的寫真與寫意。此是筆者讀柳畫範圍裡,具有真正意義的主角。在清及清之前的花草裡,金農的柳,實為罕見。順便說一句,若干年前獨自遊至揚州,第一次看到揚州八怪的真跡,特別是看到金農的畫與書,很是驚奇,天下竟然有這種畫和這種書法。

石濤(1642-1708),作為一位承前啟後、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無所不精的曠世巨匠,柳樹雖然不是畫家的愛物,也不是具體一幅畫中的主角,但往往有題外之意話外之音的效果。石濤的柳,在寫意的大、小之間騰挪,一如畫家自己所說,法無定法。近景松樹本是主角,但柳居中後,再加上柳條的任意飄飛,柳似乎剝奪了松樹的地位而成為這一局部裡的主角了。

作為向石濤看齊、且又有深厚西畫功底(留日)的現代傑出的畫家傅抱石(1904-1965),下圖左的柳條和綠色的暈染是國畫的意境;下圖右所加入的是西畫(而且是日本西畫)因素。這是國畫中難得以柳為主角的畫。李可染的水牛,其背景也大都是柳,想來也是奇事:水牛與柳有什麼關係呢?

圖左玄武湖圖。圖右春風楊柳清人。傅抱石

無論柳在國畫中的地位還是柳在畫裡的意與韻,柳都沒能升格為如梅蘭竹菊的地位,即如梅蘭竹菊那般在畫中享有的獨立地位。而在日本創作於十七世紀左右的十二條屏《柳橋水車圖》(選自京都國立博物館2001年專題展覽會時印製出版的一本圖冊,此書錄日本繩文時代到江戶時代的圖譜130幅左右)裡,右六屏與左六屏,共畫有四棵柳樹。柳樹柳枝柳葉都是《柳橋水車圖》的主角,而無論橋還是水車都是柳的配角。與中國畫裡的柳趣味不同在於:第一,中國畫裡的柳幹,大都斑駁滄桑,這主要是與柳條的「柔」形成對比。畫法依《芥子園畫譜》,柳的樹幹向上畫,柳枝和柳葉向下畫。畫冊中這幅以柳權為主角的畫裡,柳幹完全沒有中國畫柳幹的斑駁滄桑,相反,柳幹與柳條一樣的「柔」。第二,畫中的柳條,不像中國畫裡的柳條沒有規律,而是非常有規律(大約這與屏風的裝飾功能相關,也有可能跟和畫風格相關)。第四棵柳樹,其柳葉又很是寫真。

可以看出,在這幅屏風裡,柳葉與明時的柳葉相似。即與汪肇的柳葉向上卷很相似。日本文化在沒有完全獨立(平安時代即九世紀至十一世紀)前,漢風唐風尤其是唐風影響至深。元時,中日關係阻斷,明初時南宋文化再次進入日本,接著明的文化進入日本。在畫的格調和趣味上,有著明顯的明代畫風,甚至有仿明人筆墨的畫家和畫作。《柳橋水車圖》的柳葉呈向上卷的姿態,是否從明畫裡得到啟發和借鑑,沒有其他資料佐證。但比較兩畫,倒是可以大膽猜測的。

最早進入中國文字的柳在中國畫裡沒能成為主角,倒在近世的日本畫裡成了主角。這,真是一個有趣的話題。與西畫相比,和畫與國畫都擁有東方特有的抒情品質,以及閒逸趣味,但兩者卻有著這些不同。

因為日本的這幅畫,才想起了國畫裡的柳,也因為日本的這幅畫,才有了這篇小文。

相關閱讀

《詩之旅——中國與日本的詩意繪畫》

高居翰著,洪再新等譯,三聯書店,2012版)

中國畫繪畫史家美國人高居翰(James Cahill,1926-2014)在這本書裡比較東亞兩個繪畫史大國時說,「由於德川幕府(1603-1868)扶植儒家哲學和治國方略的研究」,江戶(即今大東京)湧現出各類漢學校,南畫的興起,「成為大力宣揚中國文化」的副產品。日本的這種南畫,在向中國畫學習並逐漸日本化的過程中,將中國畫裡的山水漸變為日本畫的山水,又通過此向中國畫致敬。高居翰舉證了日本這一時期的幾位重要畫家。柳直恭的《杭州西湖》(對軸),如果不標畫家的姓名,無論構圖、用墨、設色,還是題款,放在中土宋明兩朝的畫作中,決不會把它看成是外國畫。與謝蕪村的六條屏大山水就是「仿王蒙山水」。也就是說,整個江戶時代日本的山水畫,幾乎都可能與中國宋明兩朝的山水畫相關。

《日本歷史與日本文化》

內藤湖南著,劉克申譯,商務印書館,2012版)

日本近代最傑出的歷史學家內藤湖南在本書《關於日本南畫的鑑賞》一文裡,就日本南畫的源流作了很精深的梳理。他特別指出,在江戶時代的後期(十九世紀中期),日本畫在表現水墨的寫意時,「應該應用西洋技巧」(譬如渡邊華山的水墨馬,就用的是透視畫法),這為日本畫的轉型提供了平臺與動力。

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 劉火

流程編輯:王夢瑩

相關焦點

  • 水墨畫在中國畫中是何地位,對國畫有著什麼實際影響
    #鄭輝賢原創藝術#水墨畫它是墨與水的有機組合,用墨中所含的水分多與少,用毛筆在宣紙運行中的輕與重,在節奏中的提與按,在速度中的緩與急等技法來表現自然界中的萬千生態。中國畫中有這樣的評語,筆墨勝處色無功,墨韻足而色無顏。意思就是在單純的墨色運用中,如果把握住它的特性,充足的運用其效果表達,那就沒有必要為作品多加顏色了,因為那時顏色在作品中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可以看出墨在國畫中的地位。水墨畫在中國畫中是以一種完全獨立的畫種存在,它本身就具備有一個完整的運作方式和審美標準,完全脫離了「色」的世界而不受其左右。
  • 對色彩在中國畫中的理解
    陝西國畫院 白霜亮 中國畫以用墨為主有其哲學的淵源,除了道家追求樸素的思想外,它更注重的是對擺脫客觀物象的形色,並能超然於其外的追求。西漢劉安在《淮南子·卷十四·詮言訓》中也曾說到:「輕天下者,身不累於物,故能處之。」意思為做事依賴於客觀存在,但不拘泥於客觀物象,並能超然於其外。
  • 中國畫中的女性之美
    古代畫家表現女性之美,以工筆見長,傳為唐代周昉所做的《簪花仕女圖》為此中經典;當代畫家表現中國古典女性之美,以寫意為多,魯迅美術學院教授王義勝的寫意仕女畫可謂風格獨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周昉:《揮扇仕女圖》(局部)周昉:《調琴啜茗圖》(局部)仕女畫,又作士女畫,原指以中上層士大夫和婦女生活為題材的中國畫,後為人物畫科中專指描繪上層婦女生活為題材的一個分目。
  • 愛畫中國畫的以色列老奶奶
    法尼亞和她的中國畫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孫伶俐):在以色列有一位98歲高齡的老奶奶,她1922年出生在中國大連,1952年回到以色列,卻在63歲的時候因為機緣巧合愛上了中國畫,成為了一名畫家。這位老奶奶和中國有著怎樣的故事?
  • 要畫好中國畫,成為中國畫大師,首先要過書法關
    導語:要畫好中國畫,成為中國畫大師,首先要過書法關,以吳昌碩和黃賓虹為例,吳昌碩的畫作氣息沉靜,筆墨中有金石味。黃賓虹則氣息醇厚,筆墨中有澄明之美。李日華言:「餘嘗泛論學畫必在能書,方知用筆」。可見筆墨內美得之於書法用筆的功底。更準確地說一般意義上的筆墨內美得之於書法藝術中的篆隸遺韻。很多畫家經常講:「我書法不行,題款題不好。」如果書法不好,不僅僅是題款題不好的問題,而是畫中國畫都很難深入下去,也創作不出高格調的中國畫,當然也就不可能成為中國畫大師。
  • 中國畫寫實:比不上西畫或變得太像西畫,使它的優點特點打折扣
    中國畫是個與西方繪畫區別甚大的獨特體系,它本質上不是西方概念的純繪畫。特別是詩書畫印結合的文人畫,更是一種文化綜合體,為西方所無。近年來有不少文章指摘中國畫「不合現代國情與世界潮流」,要求它「從詩、書、哲學和宗教等等文人的依賴困境中走出來」,全盤徹底地改造為像西方繪畫在現代所呈現的那種純視覺藝術,才能被「國民與世界廣泛接受」。
  • 基於中國畫人物題材創作中色彩的應用研究
    關鍵詞:中國畫;人物題材;色彩應用中國畫的主要繪畫特點是通過線描以及墨色進行創作在世界繪畫藝術中是一個特有的體系,在中國畫中可以充分的感受到中國的民族特有文化,將中國的特有文化通過繪畫的藝術形式進行表現,不僅可以充分的展示出中國在歷史演化過程中的民族特點,而且還能充分的展現出中國文化藝術的魅力與特色。
  • 美術研究|中國畫留白手法在新中式風格中的應用研究!
    現如今,留白手法也在各個設計領域中延伸擴展,逐步被人們熟知井使用,如室內設計,平面設計,工業設計與建築設計,以及網頁設計等。文章是追溯中國畫中「留白」意境的同時,體會留白手法的藝術美感和使用便利,探討中國畫「留白」手法在新中式風格中的應用研究。
  • 一目了然|中國畫|印象派中國畫
    《一目了然 | 中國畫 | 印象派中國畫》中國畫,國畫,有很多「規矩」,畫法,行筆,施墨,人文,等等,終因這些「規矩」,畫出來是大致一樣的視覺效果,因此中國畫才稱為中國畫或國畫。第一組三幅畫,無論裡面有多少「規矩」和改革,但基本上看,本質上這就是國畫,中國畫,國畫,說的是傳統。印象派中國畫,由黛荷翁先生創作,作品是在傳統中國畫(國畫)的基礎上,融合西方繪畫印象派太陽七色光譜描繪瞬間景象的原理,創新發展,而形成的獨有風格的首創畫種畫派。一般老百姓一眼望去就能看出國畫與印象派中國畫的不同。
  • 藝術、美術、中國畫、水墨畫到底是什麼?
    毛筆,水,墨,紙,無論如何發揮結合,始終是受工具限制的,所以藝術是藝術,美術是美術,中國畫是中國畫,水墨畫是水墨畫。如果玩的是藝術,那麼任何的媒介都可以拿來進行組合構成打動人心的共鳴,不分善惡美醜好壞之分;如果玩的是美術,那麼任何的媒介元素拿來進行組合的同時,一定會找到適合人類審美的秩序性構成來表達;如果是玩中國畫,那麼就得拿中國特有的文化元素進行經營表達;如果是玩水墨畫,那麼必定會被限制在水墨這兩個元素的可構成性裡進行表達。
  • 畫中國畫,尤其畫人物的,能經常毛筆直接畫真人,是快樂和興奮的
    畫家強東昕繪畫日記學校裡有塊大鏡子,有近二十平米大小,是準備給音樂老師練習舞蹈用的,平日裡基本沒有用,就是六一兒童節排練節目,或教師節演出化妝照照,這教室地方也大,所以我就利用沒人的空隙,在這裡畫水墨寫生人物。
  • 中國畫沒有光影明暗?你可能不會看畫!
    中國畫在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呈現出面貌各異的風格和流派,它們凝結了一代又一代畫家對於世界的觀察和感悟。光,這一西方繪畫中普遍使用的概念,也早已被中國畫家觀察、記錄並悄然融入到他們的筆下。中國畫論中對於光的記錄有很多。
  • 叔叔畫「胖虎」抽,中國畫還能這樣玩嗎?
    有很多有繪畫經驗的小夥伴,總會時不時地想到這麼一個小問題都是認真幅畫,為什麼我的畫不受歡迎?經過一天的仔細研究,我得出了不成文-「朋友,多半是因為你畫的主角不夠胖哦~」的小規則不要說我胡哦,有真相的照片!我向大家推薦一位著名畫家馬伯伯。這位不是主流「大叔」的頭像抽象主義者在他的「老虎」系列繪畫中大受歡迎,他們仍然是中國畫!
  • 人民藝Show特別策劃 | 畫在絲綢上的中國畫——絹畫
    體驗「畫在絲綢」,感悟藝術文明,一堂講述中國古畫故事的課堂開播啦!人民藝Show暑期特別策劃——「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第二堂課於25日下午14:00播出。
  • 「津門網」馬寒松本是畫連環畫的佼佼者,卻踏上了中國畫生涯
    那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位在人生中途毅然選擇學中國畫的畫家。畫家馬寒松▼▼▼畫家基本資料▼▼▼馬寒松,男,1949年生,天津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美術家協會理事,紅橋區政協書畫家聯誼會副會長等,擅長中國畫、連環畫。
  • 日本收藏一中國畫,畫上有船無水被稱千古名作,細看就知評價準確
    歷史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繪畫,萌芽於漢字的圖畫符號,可以說漢字最初也是一種「中國畫」。因為歷史上的一些文化交流,鄰國的日本在書畫藝術審美上深受我國的影響,比如很多古代日本的文化人(包括天皇)都喜歡唐詩,再比如他們也特別喜愛中國的傳統繪畫和藝術佳品。
  • 線條的魅力——試論中國畫的線條表現方法在油畫創作中的重要性!
    不論是在中國畫中,還是在油畫中,線條的運用直接影響著作品的審美視覺。線條作為一種獨特的繪畫語言存在於各種繪畫表現形式中。中國畫中的線條與西方繪畫中的線條有著本質區別,線條是中國畫中主要的造型元素之一,不僅是對客觀物象的描摹,線條本身就有著獨立的情感表達,具有濃鬱的東方民族特色和形式美感。從古至今,中國畫家用「立象達意」的獨特感受表現線條的客觀狀態和時代風骨。
  • 淺析對中國畫筆墨的認識
    中國畫一切審美形式與審美內容都是圍繞筆墨而展開的,筆墨就是最基本的構成要素,是最本質的東西,是有別於其它畫種的首要特徵,我國的傳統繪畫都是用筆墨表現在紙或絹上,筆墨是中國畫表現手法的主題,所以評畫離不開筆墨。
  • 2020廣東省中國畫學會年會系列活動在江門隆重舉行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紹傑 圖/主辦方提供 12月19日,由中國畫學會、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省中國畫學會主辦的「庚子·江門雅集:2020廣東省中國畫學會年會」系列活動之「2020年度廣東省中國畫學會年會」「廣東省中國畫學會2020年度系列展」「
  • 雷甲壽‖中國畫構圖藝術
    中國畫的構圖與西方繪畫構圖相比較,具有很大的不同之處,除人文觀念與文化背景的差異,中國畫的藝術構成是傾向於平面裝飾性,而平等空間的深度拓展手段,所依賴的主要是層次的變化。唐彥宗在品評畫時說:「遠近山川,咫尺千裡」。而唐王維所著的《山水訣》中「遠人無目,遠樹無枝,遠山無石,隱隱如眉,遠水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