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尼亞和她的中國畫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孫伶俐):在以色列有一位98歲高齡的老奶奶,她1922年出生在中國大連,1952年回到以色列,卻在63歲的時候因為機緣巧合愛上了中國畫,成為了一名畫家。這位老奶奶和中國有著怎樣的故事?
法尼亞獨自一人居住在耶路撒冷的一棟公寓裡。她滿頭銀髮,精神矍鑠,完全看不出已經98歲高齡。自從63歲開始學中國畫以來,她已經創作了幾百幅作品,在以色列舉辦過畫展。她畫的山水花草都充滿著寧靜祥和、恬淡雅致的氣息。在採訪中,她提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寧靜」。「我的夢想就是在耶路撒冷擁有一個寧靜的家,因為耶路撒冷在歷史上就沒有一天是寧靜的。在寧靜之家,我希望有一座圖書館,有很多關於寧靜的書;我還希望有一個房間可以舉辦講座,告訴大家對於身體什麼是寧靜,對於心靈和頭腦什麼是寧靜,這非常重要。」
說來有趣,法尼亞與繪畫結緣最初是因為一本書《用右腦繪畫》。她本來是想通過畫畫學習觀察事物的不同方法,沒想到她的作品卻不同於西方油畫的濃墨重彩,表現出東方山水畫疏密有致、意境幽遠的特點。直到有一天她在耶路撒冷遇到了一名在希伯來大學訪學的中國女士,法尼亞才知道原來自己畫的是中國畫。不知不覺中,她的心底早已刻上了中國文化的烙印。「我們一見如故,徹夜長談,直到現在還是好朋友。在一個星期天的早上,她就要離開以色列,我在房間裡到處轉,我想著一定要畫點什麼才行。當我開始畫畫時,就好像不是我在畫畫,而是手自己在畫,我看著自己的手,問它你在幹什麼?這幅畫是我最好的作品之一,因為是自然而然畫出來的,從心底裡直接流淌出來的。這都是因為我遇到了這位中國女士。」
法尼亞的心回到了中國,她從圖書館借閱了大量的中國歷史、哲學書籍,非常喜歡《老子》《孟子》等等。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給了她很大啟發和靈感,她的中國畫也越來越有神韻。「我知道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國家,有充滿智慧的人民,我喜歡中國歷史,尤其喜歡中國哲學,喜歡孟子。對我來說,孔子是社會的,而孟子是精神的,孟子談到了如何成為一個人,如何教育子女等等,他的書非常精彩。我非常喜歡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
中國和以色列建交後,法尼亞三次回到中國,感受到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現代氣息,但是她最喜歡的還是自己生活過的城市大連,那裡綠草如茵、生機盎然,依然是她夢裡的故鄉。85歲時,她專門到中國學習了中國畫。這幾年,還有以色列人登門請她教授中國畫。不過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她的繪畫課暫停了。
談到這次席捲全球的疫情,她說,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不同國家的人應該攜手合作,共同抗擊疫情。「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大家經歷了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這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讓每一個人都面臨同樣的困境,沒人能夠例外。這也是一個機會,讓人們都意識到我們是一家人,不要再有政治和權力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