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有沒有讀過金庸的小說,你都一定聽說過「天龍八部」。其實,除了金庸的「飛雪連天射白鹿」之外,中國古代的很多小說中都提到過「天龍八部」。比如,《西遊記》裡的白龍馬最後就被如來佛祖封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那麼,天龍八部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
武俠大師金庸是根據佛經內容來寫的。天龍八部有世間眾生的意思,寓意象徵著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背後籠罩著佛法的無邊與超脫。全書主旨「無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風格宏偉悲壯,是一部寫盡人性、悲劇色彩濃厚的史詩巨著。其實金庸是以八部比喻江湖險惡,恩怨情仇。
以「天」及「龍」為首,崐所以稱為《天龍八部》。
「天」是指天神。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並非至高無上,只不過比人能享受到崐到更大、更長久的福報而已。「龍」是指神。佛經中的龍,和我國的傳說中的龍大致差不多,不過沒有腳。「乾達婆」是一種不吃酒內、只尋香氣作為滋養的神,是服侍帝釋的樂神之一。「阿修羅」這種神道非常特別,男的極醜陋,而女的極美麗。「迦樓羅」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莊嚴寶色,頭上有一個大瘤,是如意珠,此崐鳥鳴聲悲苦,以龍為食。「緊那羅」在梵語中為「人非人」之意。他形狀和人一樣,但頭上生一隻角,崐所以稱為「人非人」,善於歌舞,是帝釋的樂神。「摩呼羅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頭。
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有這樣的情節描述:「北喬峰,南慕容」。——蕭峰死了,他永遠地活著,活在我們的心間,永遠激動著千餘年後的讀者;慕容雖生,卻已坐在墳頭雖生猶死,他永遠失去了靈魂,失去了理智,失去了人性,也失去了真正有光彩的生命。
《天龍八部》這部小說,是一部有關人心,人性,人生與人世的深刻的寓言——其「大悲大憫,破孽化痴」的意義正在這裡。佛家的八個人物分別對應小說中的主要人物:一、「天」影射蕭峰。二、「龍」影射段譽。三、「夜叉」影射虛竹。四、「阿修羅」影射慕容復。五、「乾達婆」影射的人是兩人的結合,是阿朱和阿碧。六、「緊那羅」影射阿紫。七、「伽樓羅」影射鳩摩智。八、「摩呼羅伽」影射遊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