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薛雅婧
途經17個站點,每站必停;20多年票價未變,單程僅需幾塊錢;乘客多是沿線百姓,帶著農產品出山交易……這是一趟往返於泰安和淄博崇山峻岭間的7053次「慢火車」。據媒體報導,4月10日零時起,全國鐵路開始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這趟「慢火車」從之前的車型升級為了空調列車,同時鐵路部門將繼續開行包括7053次列車在內的81對「慢火車」。
復興路上風笛揚,新時代裡奏凱歌。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交通既是基礎也是先導。在鐵路密布、高鐵飛馳的今天,「慢火車」的開行似乎不符合市場規律,不過透過一則則新聞我們可以看到,全國81對「慢火車」主要分布在21個省市,覆蓋湘西、雲貴、川北、東北、南疆等35個少數民族地區,經停530個車站,人公裡票價不到6分錢。在貧困地區走向富裕的路上,81對「慢火車」發揮著橋梁紐帶的作用,它們不緊不慢地將中心城市和偏遠山區連接在了一起,也成為了開到沿線百姓心坎裡的復興號。
高鐵時代的「慢火車」承載沿線百姓「大夢想」。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把扶貧開發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戰。現如今,如果把一日千裡復興號比作人體的「大動脈」,那麼一趟趟平均時速僅三四十公裡「慢火車」就是深入末梢的「毛細血管」。這一趟趟高鐵時代的「慢火車」對於偏遠山區百姓來說,是十分的經濟實惠,無論是乘著它走親訪友、上學趕集,還是做點小買賣,都是很好的選擇。不得不承認,這一趟趟高鐵時代的「慢火車」,圓了沿線百姓的出行夢、求學夢、經商夢、致富夢,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高鐵時代的「慢火車」架起山區發展「黃金橋」。擺脫貧困,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幸福,是黨和國家推動發展的重要目標。在交通不便的偏遠山區,一趟趟高鐵時代的「慢火車」承載著貧困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比如說,乘著它人們可以把山裡的水果、蔬菜、家禽等土特產運到山外售賣,換來日常生活物品和現金,而那些乘著它出去打工的人,既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也可以將城市先進的經營理念、創新精神和發展思路帶回家鄉,推動山區村鎮發展的步伐。換而言之,一趟趟高鐵時代的「慢火車」,就猶如一條條隱形的橋梁,讓山區群眾可以和全國各族人民一起奮鬥、共同圓夢。
高鐵時代的「慢火車」凝聚脫貧攻堅「正能量」。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只有符合實際,人民群眾才會買帳。一趟趟高鐵時代的「慢火車」不是風馳電掣地將旅客運往遙遠的他鄉,而是將方圓百裡、上百個村莊如念珠般串起來,不僅保障了沿線百姓最基本的出行需求,還為貧困群眾帶來了商機和看得見摸得著的收入,更載著大家走上了致富的「高速路」「快車道」。事實上,一趟趟高鐵時代的「慢火車」不僅體現了黨的惠民政策的務實貼心,也讓脫貧攻堅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還為改善貧困地區發展環境和條件提供了重要支撐,更向全國人民傳遞出了「小康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的堅定信念。
「萬眾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險越向前。」鐵路部門在高鐵時代持續開行81對「慢火車」,是在用實際行動彰顯「人民鐵路為人民」的不變初心,而那一趟趟高鐵時代的「慢火車」就像是開在偏遠山區的復興號,也跑出了脫貧攻堅的「加速度」。眼下,打贏脫貧攻堅戰只剩下不到9個月時間,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不動搖,咬定目標不放鬆,以昂揚的鬥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幹勁,合力攻堅、頑強作戰,就一定能夠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把全國人民一個不少、一戶不落帶入全面小康。(王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