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橋梓口,再經過廟后街
某個不起眼的拐角處有一條老巷子
沒有前面鬧市區的熱烈和喧譁
不到400m的小巷子
飽含了許許多多難忘的歷史
這裡便是光明巷
光明巷,位於西安古城內的西北城區,南起廟后街東段,北至教場門,是一條總長僅390米的老街巷。
據《明清西安辭典》記載,光明巷地處原隋唐長安皇城內承天門南邊西側的東西橫街與中書外省處,唐末韓建將皇城改建成新城後,這裡逐漸就變成了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
關於光明巷的名字,也經過幾次變動,據說在明朝弘治年間,因為巷內住有興辦地方學校的郭姓籤事官而得名。清嘉慶《長安縣誌》中記載其名為「郭籤事官巷」。民國初年簡化為郭籤事巷,1966年才改為光明巷,這個巷名延用至今。
走在光明巷,你會發現一個遺址——「1938.11.23日本飛機轟炸西安遺址,蓮湖區人民政府 二零零五年八月十五日」。這面青磚牆是光明巷45號院的後牆,上面的坑洞是日軍轟炸殘存的痕跡,如今硝煙早已不見,只有這面牆在無聲的訴說那段歷史。
如今巷子兩旁的店鋪都看著有些年頭了,充滿年代感的小賣部,留存不多的裁縫鋪子,還有開了幾十年的理髮店……這些滿是回憶的老店藏在光明巷裡,是回坊難得安靜的角落。
光明巷的美食大概分兩種,被吃貨們發現的和還沒被發現的。雖然沒有廟后街的熱鬧,但留下來的全都是有口碑的老字號,值得專門來一趟。
(排名不分先後,評價綜合自網友)
01
老馬家羊肉湯
這家店過去屬於脾氣比味道還大的老館子,不知道現在服務有沒有改善,如果只是路過去喝碗羊肉湯還是可以試試的,不過店裡的做法是改良後的,喜歡傳統做法的需要備註不要粉絲。
羊肉湯味道偏重一些,喜歡清淡口的請繞道。店裡的泡饃和羊蹄也一般,但是紅柳烤肉還不錯,比街面上的烤的味道好一些,可以喝羊肉湯的時候配兩串。
02
哈克穆餃子面
這家店在光明巷開了有些年頭了,是附近居民也常來打卡的老館子。店裡就6個口味的餃子可選,最少可以要三兩,因為是人工現包現煮,所以飯點去了要等的久一點。
餃子不算圓潤,但餡兒給的足,每一口都是實在的肉餡兒,冬天要個酸湯的,香味直竄鼻腔;因為人手少,店裡沒什麼服務,去嘗鮮的要降低一些心理預期哦。
03
生信齋糕點 南糖
到光明巷口就會看見這家糕點鋪,是坊上做傳統糕點的老店,沒有後面的全盛齋名氣大,但也有一批忠實的老顧客,他家的南糖很有特色,特別適合送外地朋友嘗鮮。
店裡的蜜三刀也是特色之一,口感油潤,咬一口又脆脆的帶著點韌性,是一道很典型的老糕點,家裡老人都很喜歡這個味道。
04
歐麥爾火鍋·串串
老店新開,曾經在廟后街爆火的街邊串串今年搬到了光明巷。妞上次去被老闆娘獨家油潑麵的技藝徵服,串串的味道也是近幾年吃過的很有記憶點的味道。
這家是真·「酒香不怕巷子深」型蒼蠅小店,店裡80+串串,老闆親炒鍋底,附近居民經常穿著睡衣就來打卡了。而且價格也相當誘人,大部分素菜1元3串,葷菜大都1元1串。
妞特別推薦煮牛肉丸子、香菜牛肉、大麻花和米線,鍋底吃起來就像紅油米線的湯,越煮越香,讓人忍不住還想喝幾口湯。
蘸料是任意搭配的,亂彈妞建議麻醬和幹碟都來一個,吃的時候先把肉在麻醬裡轉一圈,再沾滿幹辣椒和花生碎,美幾很!記得再來個杏皮茶,好喝!
05
全盛齋
全盛齋糕點開店距今已逾百年,一直都是現做現賣,店裡的水晶餅、千層酥、蜜三刀、白玉酥都是小時候過節必備的點心,可以說是很多老西安童年的味道。
妞最喜歡的是這家的椒鹽酥,金面銀幫,外皮酥脆,輕咬一口酥皮就層層破開,內餡兒除了椒鹽味還有淡淡的花椒香,鹹淡適中。
當然必買的還是各式糖餡點心,不喜歡太甜的可以選擇甜口的棗泥酥、椰蓉酥,現在還有下午茶套裝,買回去自己擺盤也是好看的。這家特別適合送禮。
06
光明巷第一家飥飥饃
開了十幾年的飥飥饃,基本都是附近居民來買,一次買好幾袋子的都有,雖然沒有麥莧街上那家排長隊的飥飥饃人氣高,但是味道絕對不輸,如果排不上外面那家可以來這家試試,不過這家下午6點也就賣完了,得趕早來。
07
維羅納古典火爐披薩
一堆老字號裡還藏著這樣一家西餐廳讓人很是驚喜,不論裝修還是菜單,根本看不出來這是一家回坊的館子,老闆在義大利待了15年回來後開了這家店,自己就是主廚,會根據你的需求推薦合適的披薩。
店裡的披薩是現點現做的,餅皮偏薄一些,用料很紮實,芝士味兒很足,還有老闆自己秘制的醬汁,作為全西安少有的火爐披薩,值得一試。店裡還有漢堡、牛排、意面……味道都不錯。
不足400m的光明巷
藏著無數滄桑的往事
如今增加了許多新鮮顏色
西安城裡的這些老街道
總能讓你在快節奏生活中小憩片刻
用美食慰藉心靈
今日話題
#你心裡ZUI喜歡的老街是哪個?#
留言區裡說說吧
編輯:linda
來源:西安亂彈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作者/來源:陝西二三裡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